資源簡介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綜合專題4利用課表真題例證讀教材的重要性及細讀教材的技巧 在高考生物復習備考中,研讀教材抓基礎對學生來說是很有用的。沒有扎實的基礎和系統的理論,就沒有應考能力的充分展現。高考試卷中的容易題,一般是指試題的素材和答案均直接來自教材,中等難度部分,也有相當數量的試題的素材也是來自教材,或者略有變化;一些新穎性試題在教材中也能找到其“影子”;新課標理綜試卷生物部分中這一傾向尤為突出。所以,掌握研讀教材的基本方法與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課標真題例證讀教材的重要性1 [2020·全國卷Ⅰ] 土壤小動物對動植物遺體的分解起著重要的作用。下列關于土壤小動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A.調查身體微小、活動力強的小動物數量常用標志重捕法B.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高,則該類群含有的物種數目多C.土壤小動物的代謝活動會影響土壤肥力,進而影響植物生長D.土壤小動物呼吸作用產生的CO2參與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解析] 許多土壤小動物活動能力強,但身體微小,不適于用樣方法或標志重捕法調查其數量,A錯誤;豐富度表示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豐富度高說明物種數目多,B正確;土壤小動物對動植物遺體等的分解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其代謝活動會影響土壤肥力,C正確;動植物呼吸作用產生的CO2可參與生態系統的碳循環,D正確。[命題來源] A選項來源于教材必修3 P75“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2 [2019·全國卷Ⅰ] 細胞凋亡是細胞死亡的一種類型。下列關于人體中細胞凋亡的敘述,正確的是 ( B ) A.胎兒手的發育過程中不會發生細胞凋亡B.小腸上皮細胞的自然更新過程中存在細胞凋亡現象C.清除被病原體感染細胞的過程中不存在細胞凋亡現象D.細胞凋亡是基因決定的細胞死亡過程,屬于細胞壞死[解析] 胎兒手的發育過程中會發生細胞凋亡,A錯誤;在成熟的生物體中,細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都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B正確,C錯誤;細胞凋亡是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是細胞編程性死亡,不屬于細胞壞死,D錯誤。[命題來源] A選項來源于教材必修1 P123文字敘述,B、C選項來源于教材必修1 P124文字敘述,D選項來源于教材必修1 P123、124文字敘述。3 [2019·全國卷Ⅱ] 在真核細胞的內質網和細胞核中能夠合成的物質分別是 ( A )A.脂質、RNA B.氨基酸、蛋白質C.RNA、DNA D.DNA、蛋白質[解析] 本題考查內質網與細胞核的功能。內質網是真核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場所,細胞核內可合成RNA,A正確。[命題來源] A選項來源于教材必修1 P45文字敘述,必修2 P63黑體字。4 [2021·全國甲卷,T31,節選] 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態系統是常見的生態系統,林德曼關于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特點的研究成果是以 湖泊(賽達伯格湖) 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得出的。 [解析] 林德曼對天然湖泊——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進行了定量分析才總結出關于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命題來源] 來源于教材必修3P95文字描述。5 [2020·全國卷ⅠT29] 真核細胞的膜結構具有重要功能。請參照表中內容完成下表。結構名稱 突觸 高爾基體 (1) 細胞膜 葉綠體的類囊體膜功能 (2) 參與信息傳遞 (3) 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修飾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作為能量轉換的場所膜的主要成分 (4) 脂質和蛋白質 功能舉例 在縮手反射中參與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參與豚鼠胰腺腺泡細胞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 參與K+從土壤進入植物根細胞的過程 (5) 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時,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發生在類囊體膜上 [解析] (1)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2)突觸是神經元之間在功能上發生聯系的部位,可實現神經元之間信息的傳遞。(3)高爾基體的主要功能是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4)細胞的膜結構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組成膜的脂質中磷脂最豐富,磷脂雙分子層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質分子在行使相應功能時發揮作用。(5)葉綠體基粒是由類囊體構成的,類囊體膜是光反應進行的場所,光反應可將光能轉化成ATP中的化學能。[命題來源] (1)來源于教材必修1 P42文字描述。(2)來源于教材必修3 P19文字描述。(3)來源于教材必修1 P48文字描述。(4)來源于教材必修1 P41文字描述。(5)來源于教材必修1 P103文字描述。6 [2020·全國卷Ⅱ,T38,節選] 抵抗力穩定性的含義是 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或不受損害的能力 。 [解析] 抵抗力穩定性的含義是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或不受損害的能力。[命題來源] 來源于教材必修3 P110課本原話。7 [2020·全國卷Ⅲ,T29,節選] 牛奶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 人體細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氨基酸 。 [解析]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的氨基酸。[命題來源] 來源于教材必修1 P21“與生活的聯系”課本原話。8 [2020·全國卷Ⅰ,T38,節選] 若要使能產生抗病毒A的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細胞大量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有 將雜交瘤細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內增殖;將雜交瘤細胞在體外培養 (答出2點即可)。 [解析] 若要使篩選出的雜交瘤細胞大量增殖,可在體外條件下做大規模的培養,也可注射到小鼠腹腔內增殖。[命題來源] 來源于教材選修3 P54文字描述。9 [2019·全國卷Ⅱ,T30,節選] 環境中的內分泌干擾物是與某種性激素分子結構類似的物質,對小鼠的內分泌功能會產生不良影響,回答下列問題。(1)通常,機體內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濃度 很低 ,與靶細胞受體結合并起作用后會 滅活 。 (2)小鼠睪丸分泌的激素通過體液發揮調節作用。與神經調節相比,體液調節的特點有 激素等是通過體液運輸的、作用時間比較長、反應速度較緩慢、作用范圍較廣泛 (答出4點即可)。 [解析] (1)性激素在血液內的含量很少,具有微量、高效的特點,性激素與靶細胞結合并起作用后就會被滅活。(2)與神經調節相比,體液調節的特點是通過體液運輸、作用時間比較長、反應速度較緩慢、作用范圍較廣泛。[命題來源] (1)來源于教材必修3 P28文字描述。 (2)來源于教材必修3 P31表2-1。細讀教材的技巧1.細讀精讀,深入體會細讀教材時,可采取畫圈等方法捕捉關鍵字、關鍵詞、關鍵句,理解其含義;生物學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可采取注解、批注等方法加深理解,弄清其內涵、外延、明確邏輯聯系。精研教材時,主要針對教材的主干知識,重點知識。對抽象難理解處要反復多讀、多思,并同相關的舊知識體系聯系對比;在認識“是什么”的基礎上,更多地探討“如何”和“為什么”。此外,還要聯系生活實踐,能靈活地將生物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包含種間互助和種間斗爭),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生物既能適應一定的環境,又能影響環境)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2.“瞻前顧后”,發散聯系在看某一知識點時,要聯系本節其他知識點;向前與前面的章節有關的知識點聯系;向后與后面的章節有關的知識點聯系;甚至要聯系各模塊的相關知識點,進行“頭腦風暴”。通過“瞻前顧后”,發散聯系,建立知識網絡。3.適當關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邊欄。普通高中生物新課標教材在設計時,教材中重要概念和原理的表述,以黑體字排印;其余需要學生認真閱讀和理解的內容以宋體字排印;供學生一般了解或選學的內容以楷體字排印,或以“相關信息”“資料卡”“科學·技術·社會”等形式出現,有的內容明確標注“選學”。因此,要通讀教材,包括楷體字內容、課外讀、旁欄小資料等,雖然這些內容不是考綱規定直接考查的,但可能會成為出題的題干背景或素材。4.讀出“弦外之音”在生物學教材中,對有關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生活環境、遺傳變異等的描述中,大量地使用了諸如“絕大多數”“主要”“一般”“幾乎”“通常”等“模糊”詞語。因此,研讀教材時,要關注教材中的模糊詞語,多從反面想一想,多從側面想一想,讀出“弦外之音”。只有這樣,我們對有關知識的理解才會更加全面、正確。例:真核細胞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細胞質中。5.建立知識點與題的聯系一邊細看書,一邊回憶做過的題,建立題與知識點的聯系,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領會其運用情景。學習時遇到有關課本上的知識點,可立刻翻一下課本;做題后針對錯誤或疑惑點看教材,找根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