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考二輪專題綜合復習:第9講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word版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考二輪專題綜合復習:第9講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word版學案)

資源簡介

高考二輪專題綜合復習
第9講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
1.下列關于神經調節的說法,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經,引起該肌肉收縮的過程屬于反射。 ( × )
(2)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覺神經末梢,效應器指運動神經末梢。 ( × )
(3)在靜息電位形成的過程中K+運輸的方式是主動運輸,在動作電位形成過程中Na+運輸的方式是協助擴散。 ( × )
(4)降低環境中Na+的濃度,刺激引起的動作電位峰值會降低。 ( √ )
(5)在人體內發生某種反射的時候,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上興奮的傳導都是雙向的。 ( × )
(6)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不一定能引起下一個神經元的興奮。 ( √ )
(7)大腦皮層言語區中H區損傷,人將不能聽懂別人講話。 ( √ )
[解析] (1)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經,引起該肌肉收縮的過程,無感受器、傳入神經及神經中樞的參與,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屬于反射。
(2)效應器是運動(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3)K+在細胞外的濃度低于細胞內的濃度,所以在靜息電位形成過程中K+運輸的方式是協助擴散。
(4)動作電位的產生是因為膜外Na+內流,因此降低環境中的Na+濃度,刺激引起的動作電位峰值會降低。
(5)人體內反射發生的過程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單向的。
(6)神經遞質有興奮性神經遞質和抑制性神經遞質。
(7)大腦皮層言語區的H區是聽覺性語言中樞,如果損傷,會導致人不能聽懂別人講話。
2.下列關于體液調節的說法,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除激素外,CO2也是體液調節的因子之一。 ( √ )
(2)胰高血糖素能促進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從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 × )
(3)激素的受體與細胞膜上運輸物質的載體一樣,都位于細胞膜上。 ( × )
(4)抗利尿激素由垂體產生并通過體液定向運輸到腎小管和集合管部位。 ( × )
[解析] (1)參與體液調節的化學物質除激素以外,還有其他調節因子,如CO2等。
(2)肌糖原不能分解為葡萄糖。
(3)固醇類激素的受體位于細胞膜內。
(4)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產生并由垂體釋放,通過體液運輸到全身,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部位。
3.細讀教材,查缺補漏
(1)膝跳反射和縮手反射的反射弧分別由2個和3個神經元組成。(教材必修3 P17“思考與討論”)
(2)在特定情況下,突觸釋放的神經遞質除能使下一神經元興奮或抑制外,也能使肌肉收縮和某些腺體分泌。(教材必修3 P19)
(3)目前已知的神經遞質種類很多,主要有乙酰膽堿、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5-羥色胺、氨基酸類(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等)、一氧化氮等。(教材必修3 P19“相關信息”)
(4)內分泌腺沒有導管,分泌的激素彌散到體液中,隨血液流到全身,傳遞著各種信息。因此,臨床上常通過抽取血樣來檢測內分泌系統的疾病。(教材必修3 P28)
(5)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使靶細胞原有的生理活動發生變化。(教材必修3 P29)
(6)單細胞動物和一些多細胞低等動物只有體液調節。(教材必修3 P31)
(7)腎上腺的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動受內臟神經的直接支配。(教材必修3 P33拓展題)
4.規范答題訓練
(1)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只能單向傳遞的原因: 神經遞質只貯存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
(2)當我們取指血進行化驗時,針刺破手指的皮膚,我們感覺到痛卻并未將手指縮回,這一現象說明 低級中樞受腦中相應高級中樞的調控 。
(3)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分別是 胰島素能促進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和儲存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進糖原分解,并促進一些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
(4)人體內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的原因是 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 。
(5)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之間的關系: 一方面,不少內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間接地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另一方面,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
考點一 神經調節
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圖9-1
[提醒] 有關神經調節的2個“≠”
(1)離體神經纖維上興奮傳導≠生物體內神經纖維上興奮傳導
①離體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是雙向的。
②在生物體內,神經纖維上的神經沖動只能來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體內,興奮在神經纖維上是單向傳導的。
(2)產生感覺≠完成反射
感覺形成于大腦皮層,其產生路徑為感受器→傳入神經→上行傳導至大腦皮層,可見傳出神經及效應器受損時仍可產生感覺,但無法完成反射,當感受器或傳入神經及神經中樞受損時將不能形成感覺。
2.興奮的產生與膜電位變化
(1)膜電位變化曲線解讀
圖9-2
分段 曲線解讀 形成原因 運輸方式
ab段  靜息電位:內負外正  主要是K+外流  協助擴散 
bc段  動作電位形成過程  主要是Na+內流 協助擴散
cd段  動作電位:內正外負  主要是Na+內流 協助擴散
de段  靜息電位恢復  主要是 K+外流  協助擴散
ef段  靜息電位恢復后  通過 Na+-K+泵 泵出Na+,泵入K+ 主動運輸
(2)Na+、K+與膜電位變化的關系
①K+濃度只影響靜息電位
②Na+濃度只影響動作電位
3.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圖9-3
考法一 反射與反射弧的結構和功能
1.飼養員長期給海獅喂食,海獅聽到飼養員的腳步聲就開始分泌唾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B )
A.這是一種反射活動,需要高級中樞和低級中樞共同參與
B.一旦建立該反射,只需給予腳步聲刺激海獅就能分泌唾液
C.吃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和腳步聲引起唾液分泌屬于兩種不同反射
D.這一過程中一定存在著電信號與化學信號的轉化
[解析] 題干描述的是條件反射,既需要高級神經中樞大腦皮層的參與,又需要低級神經中樞脊髓的參與,A正確;該反射建立之后,要定時給予腳步聲和食物相結合的刺激,海獅聽到腳步聲才能分泌唾液,B錯誤;食物是具體刺激,該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屬于非條件反射,聲音是信號刺激,該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屬于條件反射,C正確;反射的完成需要多個神經元的參與,所以在突觸處有“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化,D正確。
2.圖9-4為人手被尖銳的物體刺痛時完成調節活動的結構示意圖,方框甲、乙代表神經中樞。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B )
圖9-4
A.人手被刺痛時,一般是先縮手后產生痛覺
B.甲處產生痛覺的反射過程需要三個神經元參與
C.若在①處給予適宜刺激,則可在③處檢測到電位變化
D.圖中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為A→B→C→D→E,沒有甲的參與亦可完成該反射
[解析] 縮手反射的神經中樞是脊髓,疼痛的產生部位是大腦皮層,一般是先縮手后產生痛覺,A正確;產生痛覺的過程不屬于反射,B錯誤;若在①處給予適宜刺激,興奮會傳遞到C神經元,可在③處檢測到電位變化,C正確;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為A→B→C→D→E,反射弧完整,不需要甲(大腦皮層)的參與,D正確。
考法二 興奮的傳導與傳遞機制(含膜電位變化與電流表指針偏轉問題)
3.下列關于神經細胞生物電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 C )
A.將電位計的兩電極置于神經纖維膜的外側,若指針沒有發生偏轉則說明神經纖維沒有受到刺激
B.神經纖維膜上動作電位的峰值不會受細胞外溶液中NaCl的濃度變化影響
C.將離體的神經纖維置于適宜的生理鹽溶液中,適當增加溶液的KCl濃度,其靜息電位的絕對值減小
D.神經纖維膜上動作電位的峰值會隨刺激強度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 將電位計的兩電極置于神經纖維膜的外側,若在兩電極的正中間給予刺激,則電位計指針也不會發生偏轉,A錯誤;動作電位產生是鈉離子內流所致,故細胞外溶液中NaCl的濃度變化會影響神經纖維膜上動作電位的峰值,B錯誤;適當增加溶液的KCl濃度,細胞膜兩側鉀離子濃度差減小,鉀離子外流相對減少,故靜息電位的絕對值減小,C正確;在神經元細胞膜上任意一點施加的閾刺激與任何強度的閾上刺激引起的動作電位水平是相同的,因此神經纖維膜上動作電位的峰值不隨刺激強度的增大而增大,D錯誤。
4.高等哺乳動物最主要的突觸接觸形式根據突觸接觸的部位可以分為軸突—胞體突觸、軸突—樹突突觸和軸突—軸突突觸。圖甲表示神經元M外的兩個軸突的分布,圖乙和圖丙表示對特定的軸突進行一定強度的刺激后,通過連接在M細胞膜內外的電極檢測到的電位變化?;卮鹣铝袉栴}:
圖9-5
(1)圖甲中包括的突觸類型有 軸突—胞體突觸和軸突—軸突突觸 ,在軸突3處給予神經元M一定強度的刺激,電極之間的電表指針將 會 (填“會”或“不會”)發生偏轉。
(2)根據圖乙分析,單獨刺激軸突1,神經元M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產生動作電位,理由是 神經元M的膜內電位沒有變成正電位(或神經元M的膜電位沒有變為外負內正) 。根據圖丙分析,軸突2對軸突1的作用是 降低 (填“升高”或“降低”)神經元M的興奮,可能的原因是 刺激軸突2影響了軸突1神經遞質的釋放量,導致神經元M中Na+內流相對減少,膜電位變化峰值降低  。
(3)請利用本實驗中的材料,設計實驗探究刺激軸突1能否引起軸突2發生反應,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結果。
 實驗思路:將電極兩端連接在軸突2的膜外,刺激軸突1。預期結果:若電極之間的電表指針發生偏轉,則刺激軸突1能引起軸突2發生反應,若電極之間的電表指針不發生偏轉,則刺激軸突1不能引起軸突2發生反應 。
[解析] (1)圖甲軸突1和神經元M的胞體之間存在軸突—胞體突觸,軸突1和軸突2之間存在軸突—軸突突觸;在軸突3處給予神經元M一定強度的刺激,由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因此電極之間的電表指針將會發生偏轉。(2)圖乙顯示單獨刺激軸突1,神經元M上的膜電位沒有變成外負內正,因此不能產生動作電位。刺激軸突1和2與單獨刺激軸突1相比,膜電位變化的峰值降低,故推測軸突2釋放的神經遞質作用于軸突1,使軸突1釋放的神經遞質減少,導致神經元M中Na+內流相對減少,使神經元M的興奮性降低。(3)本實驗的材料有神經元和電極以及電表,因此可將電極兩端連接在軸突2的膜外,刺激軸突1。若電極之間的電表指針發生偏轉,則說明刺激軸突1能引起軸突2發生反應,若電極之間的電表指針不發生偏轉,則說明刺激軸突1不能引起軸突2發生反應。
【歸納提升】 興奮傳導和傳遞過程中的電流表指針偏轉問題
(1)在神經纖維上電流表指針偏轉問題
①細胞膜外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方向
圖9-6
刺激a點,b點先興奮,d點后興奮,電流表指針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刺激c點(bc=cd),b點和d點同時興奮,電流表指針不發生偏轉。
②細胞膜內外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方向
圖9-7
靜息電位時,膜外為正電位,膜內為負電位,指針向右偏轉。
動作電位時,膜內為正電位,膜外為負電位,指針向左偏轉。
(2)神經元之間電流表的指針偏轉問題
(ab=bd)
圖9-8
刺激b點(ab=bd),由于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速度小于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速度,a點先興奮,d點后興奮,電流表指針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刺激c點,興奮不能傳至a點,a點不興奮,d點興奮,電流表指針只發生一次偏轉。
考法三 結合人體健康和生活情境綜合考查神經調節
5.抽動癥是一種慢性精神病,多發于學齡兒童,其病因之一是多巴胺過度分泌。其分泌過多會引起人體內的甲狀腺激素等多種激素的分泌異常,導致內環境穩態失調。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C )
A.多巴胺分泌異常對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活動有影響
B.神經元、甲狀腺細胞都可作為多巴胺的靶細胞
C.多巴胺與激素都有專一性,通過體液只運給相應的靶器官
D.多巴胺與受體結合后能引起靶細胞膜電位發生變化
[解析] 多巴胺分泌過多會引起人體內的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根據反饋調節,也會對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活動有影響,A正確;多巴胺分泌過多會引起人體內的甲狀腺激素等多種激素的分泌異常,且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所以神經元、甲狀腺細胞都可以作為多巴胺的靶細胞,B正確;多巴胺釋放到突觸間隙后,隨組織液擴散,作用于靶細胞膜上的受體,但體液運輸沒有特異性,C錯誤;多巴胺作為神經遞質可以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能引起下一個神經元的電位變化,D正確。
6.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體內能催化分解乙酰膽堿的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過高,導致患者認知和記憶障礙,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是臨床上治療該病的一類有效藥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癥狀。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B )
A.記憶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以及神經遞質的作用有關
B.乙酰膽堿可以與突觸后膜上的Na+通道結合并使其打開
C.該病患者體內乙酰膽堿含量比正常人低,興奮的傳遞效率下降
D.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可以使乙酰膽堿酯酶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
[解析] 短期記憶和神經元的活動及神經聯系有關,長期記憶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A正確;乙酰膽堿為興奮性遞質,可以與突觸后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結合,使Na+通道打開,B錯誤;由于患者體內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過高,所以該病患者體內乙酰膽堿含量比正常人低,興奮的傳遞效率下降,C正確;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可以使乙酰膽堿酯酶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進而使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下降,D正確。
考點二 體液調節及其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1.牢記激素的來源及相互關系
圖9-9
2.厘清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
圖9-10
①分級調節:下丘腦分泌 促××激素釋放激素 作用于垂體,垂體再分泌 促××激素 作用于其他內分泌腺,從而促進內分泌腺的分泌活動。
②反饋調節:相應激素對 下丘腦 和 垂體 分泌活動的調節過程,是為了保證相應激素含量維持在正常水平。
3.激素作用的相互關系(舉例)
圖9-11
4.厘清以下丘腦為中樞的體溫、水鹽和血糖調節過程
(1)圖示
圖9-12
(2)下丘腦是連接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樞紐
①作為感受器:如下丘腦的 滲透壓 感受器可感受機體滲透壓升降,維持水分代謝平衡。
②傳導:如下丘腦可將滲透壓感受器產生的興奮傳至 大腦皮層 ,使人產生渴覺。
③作為效應器具有分泌功能
a.水鹽平衡調節過程中,可分泌抗利尿激素,促進 腎小管和集合管 對水分的重吸收。
b.體溫調節過程中,可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④作為神經中樞:對 胰島B細胞 、 胰島A細胞 、 腎上腺 的調節為神經調節。
考法一 激素與激素調節知識的考查
1.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與激素調節密切相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B )
A.狗攝食后,小腸黏膜釋放促胰液素通過導管運輸進而促進胰腺分泌胰液
B.切除幼年狗垂體,其生長發育停滯與體內缺乏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有關
C.人靜脈注射500 mL生理鹽水后,機體將增加釋放抗利尿激素以減少尿液量
D.在性發育期,女性卵巢細胞的核糖體上合成的雌性激素增多,激發雌性周期
[解析] 狗攝食后,小腸黏膜釋放的促胰液素通過體液運輸進而促進胰腺分泌胰液,A錯誤;切除幼年狗垂體,則其不能產生生長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能促進甲狀腺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能協同促進生長和發育過程,B正確;人靜脈注射500 mL生理鹽水后,機體將減少釋放抗利尿激素以增加尿液量,從而維持水鹽平衡,C錯誤;雌性激素的化學本質是脂質,合成場所是內質網,D錯誤。
2.下列關于血糖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 D )
A.腎上腺素與胰高血糖素都能促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氧化利用
B.下丘腦能夠通過分級調節控制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C.胰島素與脂肪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促進葡萄糖合成糖原
D.肝臟的細胞膜上有腎上腺素、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受體
[解析] 腎上腺素與胰高血糖素都能促進肝糖原的分解,進而使血糖上升,胰島素能促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氧化利用,A錯誤;下丘腦能夠通過傳出神經直接控制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B錯誤;胰島素與脂肪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會促進葡萄糖轉變為脂肪,C錯誤;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通過促進肝糖原分解來實現對血糖升高的調節,因此肝臟的細胞膜上有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的受體,胰島素能促進肝糖原的合成,因此肝臟的細胞膜上也具有胰島素的受體,D正確。
【歸納提升】 常見動物激素化學本質總結
(1)肽類和蛋白質類激素
(2)氨基酸衍生物類激素
(3)固醇類激素
考法二 綜合考查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
3.給奶羊擠奶時,其乳頭上的感受器會受到刺激,產生的興奮沿著傳入神經傳到脊髓,進而引起乳腺排乳。另有研究發現,排乳活動還與下丘腦分泌的催產素有關。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D )
A.奶羊排乳的過程既有神經調節又有體液調節
B.奶羊的排乳過程至少存在兩種信息分子
C.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在傳入神經上傳導的
D.奶羊的乳頭只要受到刺激,就會有排乳反射發生
[解析] 乳頭上的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的興奮沿著傳入神經傳到脊髓,進而引起乳腺排乳,這是神經調節;排乳活動還與下丘腦分泌的催產素有關,說明存在體液調節,A正確。由于奶羊的排乳過程既有神經調節又有體液調節,所以至少存在神經遞質和催產素兩種信息分子,B正確。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C正確。反射活動的發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且還需要刺激達到一定的強度,D錯誤。
4.人體正常生命活動中離不開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
A.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結構基礎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樣,只有體液調節存在分級調節
B.在炎熱環境中,機體通過體液調節增加排尿量是進行散熱的主要途徑
C.在血糖平衡調節中,胰島素水平升高,可加速糖原合成,說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D.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密切相關,神經系統的某些結構也能分泌激素
[解析] 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都存在分級調節,A錯誤;在炎熱環境中,機體主要通過增加汗液分泌來促進散熱,B錯誤;激素只有調節功能,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錯誤;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密切相關,神經系統的某些結構也可以分泌激素,如下丘腦神經細胞能分泌多種促激素釋放激素,D正確。
【歸納提升】 激素分泌調節的三種模型
圖9-13
(1)甲狀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調節屬于甲類型。
(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調節屬于乙類型,即由下丘腦合成,經垂體釋放。
(3)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等的分泌調節屬于丙類型。
1.[2021·全國乙卷] 在神經調節過程中,興奮會在神經纖維上傳導和神經元之間傳遞。 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
A.興奮從神經元的細胞體傳導至突觸前膜,會引起Na+外流
B.突觸前神經元興奮可引起突觸前膜釋放乙酰膽堿
C.乙酰膽堿是一種神經遞質, 在突觸間隙中經擴散到達突觸后膜
D.乙酰膽堿與突觸后膜受體結合,引起突觸后膜電位變化
[解析] 興奮從神經元的細胞體傳導至突觸前膜,會引起Na+內流,使突觸前膜內側發生由負電位到正電位的變化,A錯誤;突觸前神經元興奮可能引起突觸前膜釋放乙酰膽堿,B正確;乙酰膽堿是一種興奮性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中經擴散到達突觸后膜,與突觸后膜上相應受體結合后,改變突觸后膜對離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觸后膜電位變化,C、D正確。
2.[2021·全國甲卷] 人體下丘腦具有內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調節中樞的所在部位。下列有關下丘腦的敘述,錯誤的是 ( B )
A.下丘腦能感受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變化
B.下丘腦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
C.下丘腦參與水鹽平衡的調節;下丘腦有水平衡調節中樞
D.下丘腦能感受體溫的變化;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
[解析] 在人體水鹽平衡的調節過程中,當人體的細胞外液滲透壓發生改變時,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能感受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變化,通過傳入神經把信號傳遞到下丘腦水平衡調節中樞,再通過傳出神經作用于下丘腦的某些部位從而合成抗利尿激素,而促甲狀腺激素是垂體合成分泌的,A、C正確,B錯誤;下丘腦中有溫度感受器和體溫調節中樞,能感受體溫的變化,參與生物體體溫的調節,D正確。
3.[2020·全國卷Ⅰ] 某研究人員以小鼠為材料進行了與甲狀腺相關的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D )
A.切除小鼠垂體,會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機體產熱減少
B.給切除垂體的幼年小鼠注射垂體提取液后,其耗氧量會增加
C.給成年小鼠注射甲狀腺激素后,其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會增強
D.給切除垂體的小鼠注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其代謝可恢復正常
[解析] 垂體可產生促甲狀腺激素,該激素促使甲狀腺激素的分泌,而甲狀腺激素促使細胞代謝增強,因此切除垂體后,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細胞代謝減弱,產熱減少,A正確;垂體提取液中含有促甲狀腺激素,給切除垂體的幼年小鼠注射垂體提取液后,小鼠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細胞耗氧量增加,B正確;甲狀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的功能,C正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體,切除垂體后,該激素不能發揮作用,小鼠代謝不能恢復正常,D錯誤。
4.[2021·全國乙卷] 哺乳動物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流是其生命活動所必需的。請參照表中內容,圍繞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完成下表,以體現激素和靶器官(或靶細胞)響應之間的對應關系。
內分泌腺或內分泌細胞 激素 激素運輸 靶器官或靶細胞 靶器官或靶細胞的響應
腎上腺 腎上腺素 (3)通過 體液  運輸 (4) 心臟  心率加快
胰島B細胞 (1) 胰島素  肝細胞 促進肝糖原的合成
垂體 (2) 促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 (5) 促進甲狀腺激素的 合成與分泌 
[解析] 當血糖濃度較高時,胰島B細胞可以分泌胰島素, 胰島素作用于肝細胞,可促進肝糖原的合成。垂體可以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作用于甲狀腺,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與分泌。腎上腺可以分泌腎上腺素,激素通過體液運輸,由表可知,腎上腺素作用于心臟時,可以增強心臟活動,使心率加快。
1.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會參與機體受到環境、心理等傷害刺激時的應激反應,增加機體的適應力和抵抗力。圖表示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分泌的調節途徑,CRH和 ACTH 為相關腺體分泌的激素,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B )
A.神經遞質作用于下丘腦的過程需要通過血液運輸來完成
B.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分泌的調節存在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
C.CRH和 ACTH都能夠與腎上腺皮質細胞膜表面的受體結合
D.環境變化和傷害刺激會造成機體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分泌量過多
[解析] 神經遞質在組織液中經擴散作用于靶細胞,不需要通過血液運輸,A錯誤;CRH不能夠與腎上腺皮質細胞膜表面的受體結合,C錯誤;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饋調節,故不會導致其分泌量過多,D錯誤。
2.某人體檢結果顯示促甲狀腺激素的測定值明顯偏高,下列對造成該異常結果原因的推測,不合理的是 ( A )
A.下丘腦發生損傷
B.甲狀腺功能減退
C.碘缺乏性甲狀腺腫大
D.垂體瘤導致其分泌功能增強
[解析] 如果下丘腦發生損傷,會造成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量減少,對垂體作用減弱,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量減少,A符合題意;甲狀腺功能減退和碘缺乏性甲狀腺腫大都將造成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對垂體的反饋抑制作用減弱,因此垂體釋放的促甲狀腺激素增加,B、C不符合題意;如果垂體瘤導致其分泌功能增強,則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會增加,D不符合題意。
3.T3是活性較高的甲狀腺激素,當T3的含量達到一定水平時會發生如圖所示的調節過程,TRs是甲狀腺激素受體,TRH表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
注:“×”表示抑制
A.該細胞表示垂體細胞
B.T3以被動運輸方式進入該細胞
C.當T3含量降低時會促進TRH基因的表達
D.敲除TRs基因的小鼠甲狀腺激素的含量高于正常值
[解析] 圖示細胞能分泌TRH(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故為下丘腦細胞,A錯誤;據圖分析可知,T3進入該細胞需要消耗ATP,且需要甲狀腺激素轉運體的協助,故其方式為主動運輸,B錯誤;據圖可知,T3含量升高到一定值會抑制TRH基因的轉錄過程,故T3含量降低時對TRH基因的轉錄抑制作用減弱,C錯誤;因TRs是甲狀腺激素受體,故敲除TRs基因后甲狀腺激素受體減少,甲狀腺激素無法與受體結合發揮作用而導致含量高于正常值,D正確。
4.興奮性神經遞質5-羥色胺作用于突觸后膜并發揮作用后,會被突觸前膜上的轉運體重新攝取。它與人的多種情緒狀態有關,如果人體內5-羥色胺的濃度降低,會引起抑郁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B )
A.5-羥色胺與突觸后膜的受體結合后,會引起突觸后膜產生動作電位
B.5-羥色胺以胞吐的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該過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某些抗抑郁藥可能通過抑制突觸間隙內5-羥色胺的再攝取治療抑郁癥
D.突觸后膜上5-羥色胺受體的數量減少,也可能會引起抑郁癥
[解析] 興奮性神經遞質5-羥色胺由突觸前膜釋放后,與突觸后膜的受體結合,使突觸后膜電位發生改變,產生外負內正的動作電位,A正確;5-羥色胺是小分子有機物,以胞吐的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該過程借助膜的流動性,需要消耗ATP,B錯誤;因為5-羥色胺數量不足,將會引起抑郁癥,某些抗抑郁藥可能通過抑制突觸間隙內5-羥色胺的再攝取,使得5-羥色胺數量減少速度變緩,可治療抑郁癥,C正確;5-羥色胺數量不足,將會引起抑郁癥,突觸后膜上5-羥色胺受體的數量減少,則結合的5-羥色胺數量也會減少,故也可能會引起抑郁癥,D正確。
5.大鼠神經元單獨培養時,其軸突側支返回細胞體,形成自突觸,如圖甲。電極刺激這些形成了自突觸的神經元胞體引起興奮,電位變化結果如圖乙。部分神經元電位變化為曲線①,其余神經元為曲線②。若用谷氨酸受體抑制劑處理上述所有神經元后,再進行相同刺激,測定結果為曲線③。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C )
A.若提高培養液中的鉀離子濃度,靜息電位絕對值將變小
B.圖乙表明部分神經元受到電極刺激后,會產生連續兩次神經沖動
C.比較曲線①②③,說明曲線②神經元自突觸處不存在谷氨酸受體
D.神經遞質谷氨酸可以使突觸后膜發生陽離子內流產生興奮
[解析] 若提高培養液中的鉀離子濃度,將影響鉀離子外流形成靜息電位,使靜息電位絕對值變小,A正確;圖乙曲線①出現兩個波峰,表明這些神經元受到電極刺激后,會產生連續兩次神經沖動,B正確;用谷氨酸受體抑制劑處理題述所有神經元后,再進行相同刺激,測定結果為曲線③,③與②比較電位下降,說明發生曲線②變化的神經細胞膜上存在谷氨酸受體,C錯誤;谷氨酸可以使突觸后膜發生陽離子內流產生興奮,因此谷氨酸可作為興奮性神經遞質,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鄂托克旗| 昌宁县| 额敏县| 洛宁县| 敖汉旗| 阳谷县| 天全县| 卢氏县| 柘荣县| 铜鼓县| 大连市| 永春县| 大田县| 五大连池市| 普兰县| 东莞市| 九台市| 齐齐哈尔市| 五台县| 山东| 稻城县| 卓资县| 沐川县| 太仆寺旗| 仁化县| 美姑县| 玉田县| 崇文区| 库尔勒市| 卢氏县| 红安县| 永泰县| 穆棱市| 交口县| 保德县| 正阳县| 永川市| 嫩江县| 将乐县| 鹤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