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年中考歷史終極攻略28:題型專練-概念型選擇題 學案(解題指導+最新模擬專練)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年中考歷史終極攻略28:題型專練-概念型選擇題 學案(解題指導+最新模擬專練)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攻略28:概念型選擇題題型精選最新模擬專項練習
概念型選擇題考查對概念的再認再現和理解闡釋能力,一般在題干中提出一個基本概念,備選項則是對這一概念的闡釋。在題干中經常出現的主要標志性詞語有“內容是”“標志是”“性質是”“特點是”等。
此類題型的解題技巧:
(1)必須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原因、性質、內容、特點、結果、影響等,有全面而準確地理解和掌握,真正理解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同時還要對相近、相似的歷史概念進行比較
(2)此類題型的命題多數會在備選項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換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或因果倒置,所以做題時要通過比較詞語含義來辨識其是否符合歷史概念的準確含義
(3)還要注意對概念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所謂定量分析,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時間、空間位置、適用范圍等在量度上進行界定;所謂定性分析,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性質、本質在屬性上進行界定。只有對歷史概念進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后,才能靈活自如地應對概念型選擇題的考查
(4)概念型選擇題的題干限制性條件較多,所以審題時要一一分析,不能漏掉任何一個,否則解題思路就會偏離題干要求,同時對一些隱性的限制詞要特別注意,這往往是解題的關鍵
解題通法:
1.表2為兩次工業革命重要成果表。據表2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其特點是(  )
①美國和德國成果突出 ②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一國的范圍
③涉及的領域更加廣泛 ④大機器生產成為工業生產主要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破題步驟】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生產取代人工生產,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技術革命。因此④是工業革命帶來的結果,排除。從圖表中可以看出,美國和德國成果突出,成就最多;并且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已經超出一國范圍,許多國家有著重大科學與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從成果可以看出,技術成就的領域更加廣泛。因此,答案為A。
評卷人得分
一、選擇題
1.(2022·江蘇無錫·一模)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就“新時代中國青年如何繼續發揚五四精神”提出了6點期望: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下列最能體現五四精神的口號是( )
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打倒列強,鏟除軍閥 C.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D.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答案】D
【解析】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五四運動中人們高呼口號“廢除二十一條”“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其中“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D項正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出自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的革命綱領,也是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排除A項;“打倒列強,鏟除軍閥”出自1924-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或國民革命運動的口號,排除B項;“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出自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
2.(2022·海南省直轄縣級單位·一模)歷史評價是指對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進行態度與價值的評判表達。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
A.孫中山成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 B.同盟會極大地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于1912年在南京成立 D.1911年發生的廣州黃花崗起義未能成功
【答案】B
【解析】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極大地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是對“同盟會”進行價值的評判,屬于歷史評價,B項正確;而ACD是對歷史事件的真實、客觀的描述,屬于歷史事實,排除ACD項。故選B項。
3.(2022·湖南常德·一模)北京大學教授茅海建《天朝的崩潰》一書中寫道:“這場戰爭把中國拖入世界。從此開始,中國遭受了列強的百般蹂躪;從此開始,中國人經受了尋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難。”文中的“這場戰爭”指的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答案】A
【解析】
【詳解】
依據材料中的“戰爭把中國拖入世界”,“從此開始,中國遭受了列強的百般蹂躪”,再結合所學可以知道就是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被英國打開,從此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遭受列強的侵略,中國近代史開始,A項正確;第二次鴉片戰爭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項;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項;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D項。故選A項。
4.(2022·江蘇揚州·一模)1923年,陳獨秀說:“五四運動雖然未能達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運動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漸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實際運動,開始了中國革命之新的方向。”他所說的“世界的革命思潮”指( )
A.人文主義 B.啟蒙思想 C.三民主義 D.馬克思主義
【答案】D
【解析】
【詳解】
根據材料“五四運動雖然未能達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運動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漸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實際運動,開始了中國革命之新的方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以后,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D項正確;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的思想,排除A項;啟蒙思想是指歐洲特定歷史時期,是繼文藝復興后,在歐洲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時的思想,排除B項;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排除C項。故選D項。
5.(2022·江蘇揚州·一模)1915年4月,《大公報》針對歐洲形勢發表評論稱:“交通阻絕,航路危險,舶來物品,一時難以運輸,洋貨之價目,陡然增高”。該形勢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是( )
A.民族工業迅速發展 B.歐洲列強加緊對華經濟侵略
C.外交形勢急劇惡化 D.群眾性的反帝浪潮不斷高漲
【答案】A
【解析】
【詳解】
根據題干可知,1915年,歐洲形勢“交通阻絕,航路危險,舶來物品,一時難以運輸,洋貨之價目,陡然增高”是因為此時處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戰的爆發使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華經濟侵略,外國商品難以輸入國內,使民族工業迅速發展,A項正確;歐洲列強因為忙于一戰,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而不是加緊對華經濟侵略,排除B項;題干體現不出外交形勢急劇惡化和 群眾性的反帝浪潮不斷高漲,且都不屬于對經濟范疇,排除CD項。故選A項。
6.(2022·廣東河源·一模)“沿海地區的變化,大于內陸地區的變化;東南各省的變化,大于西北各省的變化;大中城市的變化,大于廣大鄉鎮的變化;受過教育和教育程度較高的民眾的變化,大于沒有受過數育或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的變化。”以上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呈現出的特征是( )
A.夾縫求生,艱難發展 B.多種經營,全面發展
C.新舊并存,多元發展 D.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答案】C
【解析】
【詳解】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沿海地區的變化,大于內陸地區的變化;東南各省的變化,大于西北各省的變化;大中城市的變化,大于廣大鄉鎮的變化;受過教育和教育程度較高的民眾的變化,大于沒有受過數育或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的變化,這些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存,多元發展的特征,C項正確;材料主旨強調的是新舊并存,多元發展,并沒有涉及夾縫求生,艱難發展,排除A項;材料信息表述的是社會生活的變化,并沒有涉及多種經營,全面發展,排除B項;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主要是思想文化領域,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C項。
7.(2022·天津濱海新·一模)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1953年,我國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
B.“一五”計劃期間,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C.“一五”計劃期間先后施工一萬多個工業項目
D.“一五”計劃的完成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
【答案】D
【解析】
【詳解】
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一五”計劃的完成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這是對“一五”計劃完成的作用的評價,屬于歷史解釋,D項正確;ABC項都是對一五計劃相關史實的客觀敘述,排除。故選D項。
8.(2022·遼寧葫蘆島·一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站起來”指的是( )
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B.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D.改革開放的成功
【答案】C
【解析】
【詳解】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題干中“站起來”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C項正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排除A項;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B項;改革開放的成功是富起來,不是站起來,排除D項。故選C項。
9.(2022·山東濟寧·一模)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其根本相同點是( )
A.來源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 B.發揮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C.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D.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
【答案】D
【解析】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其根本相同點是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D項正確;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來源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排除A項;發揮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B項; 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與黨的十二大相關,排除C項。故選D項。
10.(2022·江蘇無錫·一模)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余光中先生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目前我國解決“鄉愁”的基本方針是( )
A.武力解決B.和平統一,一國兩制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答案】B
【解析】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針對臺灣問題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此后“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成為當前我國解決祖國統一問題的基本方針,“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回歸問題上已經得到了成功的運用,也促進了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B項正確;我國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解決,但不是目前我國實現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排除A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國在民族關系問題上的基本制度,與海峽兩岸關系并沒有直接聯系,排除C項;1953年周恩來在外交上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而臺灣問題屬于我國的內政,排除D項。故選B項。
11.(2022·湖南常德·一模)2012年11月,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即“中國夢”,中國夢就是
A.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 B.完成“一帶一路”建設
C.解決國人的溫飽問題 D.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答案】D
【解析】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13年3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D項正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說法不夠全面,排除A項;完成“一帶一路”建設,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排除B項;“解決國人的溫飽問題”已經實現,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
12.(2022·湖北荊州·一模)1948年,海牙“歐洲大會”決議指出:“無論就工業或政治而言,德國問題的唯一解決辦法有賴于歐洲聯邦。”將德國的重工業(這意味著戰爭潛力)納入超國家機制的控制,是使德國的力量“歐洲化”,保證和平與安全的關鍵之一。為此,歐洲國家采取的措施是( )
A.組建歐洲煤鋼共同體 B.建立政治報告的制度
C.對德國實行分區占領 D.審判德國法西斯分子
【答案】A
【解析】
【詳解】
根據材料“將德國的重工業(這意味著戰爭潛力)納入超國家機制的控制,是使德國的力量‘歐洲化’”結合所學可知將德國的重工業即軍事工業實現“歐洲化”,就是實現歐洲共管,即對德國實行分區占領,徹底消除德國的法西斯主義,A項正確;歐洲煤鋼共同體1951年成立,排除A項;B項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D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
13.(2022·湖南婁底·一模)區分史實與史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中,屬于“史論”的是
A.1947年,美國出臺“杜魯門主義” B.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了“歐洲復興計劃”
C.北約與華約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形成 D.萬隆會議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
【答案】C
【解析】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兩極格局形成”是“北約與華約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所產生的影響,屬于“史論”,C項正確;而ABD項都是對歷史事件的如實敘述,屬于史實,排除ABD項。故選C項。
14.(2022·遼寧葫蘆島·一模)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使正義力量攜手合作,共同抵抗邪惡和暴力的標志性事件是( )
A.國際聯盟的成立 B.雅爾塔會議的召開
C.聯合國的成立 D.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
【答案】D
【解析】
【詳解】
由所學知識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正義力量攜手合作,共同抵抗邪惡和暴力的標志性事件是《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1942年1月1日,26個國家代表在美國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保證將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聯合起來,打敗法西斯國家,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D項正確;國際聯盟的成立是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不是二戰期間“正義力量攜手合作”的標志,排除A項;雅爾塔會議的召開、聯合國的成立,均在1942年《聯合國家宣言》簽署之后,不是二戰期間“正義力量攜手合作”的標志,排除B項、C項。故選D項。
15.(2022·山東濟寧·一模)歷史事實是指歷史的真實情況,歷史觀點是對歷史事實的看法和態度。下列表述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
A.漢武帝派張賽出伸西域,聯絡大月氏對抗匈奴
B.開國大典上,人民群眾慶祝新中國的成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帝國主義戰爭
D.1944年6月,美英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
【答案】C
【解析】
【詳解】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帝國主義戰爭”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屬于歷史觀點,C項正確;ABD項都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敘述,屬于歷史事實,排除ABD項。故選C項。
16.(2022·北京朝陽·一模)20世紀50年代,美國音樂家科普蘭的音樂風格廣受歡迎,但這一風格恰好符合蘇聯提倡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音樂標準,為此他受到美國政府調查,作品在美國被停止演奏。出現這種情況的歷史背景是( )
A.美國實施冷戰政策 B.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快
C.蘇聯的發展與改革 D.冷戰后流行音樂的發展
【答案】A
【解析】
【詳解】
根據“風格恰好符合蘇聯提倡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音樂標準……作品在美國被停止演奏”可知,藝術受到了意識形態敵對的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當時正在與蘇聯進行冷戰,對社會主義陣營采取了武裝進攻以外一切敵對手段。A項正確;歐洲一體化是歐洲內部走向聯合。與題不符。排除B項;題干所述事件發生在美國,與蘇聯的改革發展無關。排除C項;1991年蘇聯解體后冷戰結束。但題干所述時間在20世紀50年代,處于冷戰期間。且主題與流行音樂發展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17.(2022·江蘇無錫·一模)1947年,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宣稱世界已分為兩個敵對營壘,美國肩負領導“自由世界”的使命。這一演說標志著( )
A.冷戰開始 B.北約建立 C.德國分裂 D.蘇聯解體
【答案】A
【解析】
【詳解】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47年3月 ,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提出要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些政策和綱領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此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美蘇“冷戰”從此開始,A項正確;北約建立是1955年,排除B項;德國分裂是1949年,排除C項;蘇聯解體是1991年,排除D項。故選A項。
18.(2022·江蘇揚州·一模)一位農民在給列寧的信中說,戰爭期間他們為國家“做出巨大的犧牲和忍受極度的困苦,”“但1920年對余糧征收額的增加是我們無力負擔的”。為此蘇維埃政府采取的具體措施是( )
A.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
C.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 D.以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
【答案】D
【解析】
【詳解】
材料反映了1920年蘇俄農民無力負擔政府的余糧征收,結合所學可知,蘇俄政權鞏固后,戰時共產主義已經不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損害了農民的利益,為此,列寧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用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恢復與發展,D項正確;當時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放棄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農業方面的措施,沒有涉及分配制度、工商企業方面的信息,排除BC兩項。故選D項。
19.(2022·廣東河源·一模)“1921年春天,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已經贏得了內戰,但許多農場變成了廢墟,食物供應幾乎耗盡。3月,俄國宜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在重建農業和工業的嘗試中實行了某種有限的經濟自由。”材料中“實行了某種有限的經濟自由”的含義是( )
A.實行余糧收集制的戰時共產主義 B.對工業、農業的生產和銷售進行調節
C.在高度集中的指令下實現工業化 D.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的關系發展經濟
【答案】D
【解析】
【詳解】
根據材料“1921年3月,俄國宜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在重建農業和工業的嘗試中實行了某種有限的經濟自由”并結合所學可知,1921年蘇俄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主張在國家掌握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的關系發展經濟,這符合“實行了某種有限的經濟自由”,D項正確;實行余糧收集制的戰時共產主義與新經濟政策不符合,排除A項;“對工業、農業的生產和銷售進行調節”是斯大林模式下的高度計劃經濟體制,排除B項;在高度集中的指令下實現工業化是斯大林模式,排除C項。故選D項。
20.(2022·廣東茂名·一模)冷戰給美蘇雙方以及東西方之間帶來了長期的對峙和對抗阻礙了全球一體化發展,也造成了…。局部戰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因美蘇雙方勢均力敵,…所以在近半個世紀里避免了新的大規模戰爭。這說明( )
A.冷戰促進了全球一體化進程 B.冷戰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和平
C.冷戰引發了世界范圍的戰爭 D.冷戰源于美蘇意識形態對立
【答案】B
【解析】
【詳解】
根據題干可知,“在近半個世紀里避免了新的大規模戰爭”說明冷戰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和平,B項正確;“長期的對峙和對抗阻礙了全球一體化發展”說明冷戰促進了全球一體化進程的說法錯誤,排除A項;“也造成了…。局部戰爭”說明冷戰引發了世界范圍的戰爭說法錯誤,排除C項;聽啊沒有涉及冷戰發生的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
(
1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招远市| 湘西| 岢岚县| 蒙城县| 海宁市| 佛山市| 南和县| 翼城县| 碌曲县| 宁武县| 凉城县| 九台市| 邻水| 绥德县| 秦皇岛市| 嘉禾县| 青田县| 祁东县| 尖扎县| 邢台市| 桦南县| 福清市| 建始县| 东莞市| 安达市| 且末县| 梓潼县| 新津县| 乾安县| 石林| 那坡县| 将乐县| 越西县| 顺昌县| 林周县| 行唐县| 三门县| 开封市| 芦溪县| 闵行区| 南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