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信息技術知識點1.變量:在程序運行過程允許改變的量。在程序中,程序執行的每一個瞬間,變量的值是確定的,但在程序執行的整個過程中,它的值是可以改變的。變量名是內存中存放數據的存儲單元的標簽,存放的數據叫做變量值。2.Python中的,變量的命名需要遵守以下的幾條規則:①變量名由字母、數字或下劃線組成,但不得以數字開頭;②區分大小寫;③不能使用保留字(專門用于某一特定名稱的,如if,sum等)。3.算術運算符和關系運算符4.賦值語句:基本格式: 變量 = 表達式,如:n=n+1,將右邊的值賦給左邊。5.字符串就是文本,可以用字母、數字、文字或符號表示。如“hello!”字符串兩端需要加引號(‘’或“”),輸出時屏幕原樣顯示引號中的內容。6.用計算機編程的一般步驟:1.抽象與建模2.設計算法3.編寫程序4.調試運行程序。7.數據類型:整數( int )、浮點數( float )、字符串( str )8.算法的定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分步驟,為了解決問題而需要讓計算機有序執行、無歧義、有限步驟的集合。算法的特征:有窮性、可行性、確定性、0個或多個輸入、1個或多個輸出。算法的要素:數據、運算、控制轉移。9.常見的算法描述方式:自然語言、流程圖、偽代碼、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10.流程圖描述算法的3種控制結構:順序結構、分支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11.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機器語言(二進制碼)、匯編語言(助記符)、高級語言(英語、數學公式等)12.算法的分類:解析法和枚舉法。①解析法:根據問題的前提條件與所求值結果之間的關系,找出求解問題的數學表達式,并通過表達式計算來實現問題求解。②枚舉法:把問題所有可能的解一一列舉,然后判斷每一個列舉出來的可能解是否為正確的解。13.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一般指二進制數據)的過程成為數字化。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一般需要經過采樣、量化與編碼。14.聲音存儲容量可通過以下公式計算:存儲容量=采樣頻率(HZ)*量化位數(bit)*聲道數*時長(s)(單位:位)15.圖像編碼:圖像包含矢量圖和位圖(放大會失真)圖像存儲容量公式:存儲容量=總像素*顏色位深度(8種顏色的圖像,其顏色位深度為3)(單位:位)16.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目的是實現某些腦力勞動的機械化,讓機器能夠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17.計算機軟件分為兩大類:應用軟件和系統軟件系統軟件是指擔負控制和協調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支持應用軟件的開發和運行的一類計算機軟件。如操作系統。系統軟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統、語言處理程序、數據庫系統,還包括操作系統的補丁程序及硬件驅動程序和網絡管理系統。操作系統 (核心):Windows(98/2000/XP/7/8/10)、Unix、Linux、OS/2、DOS、MAC OS、OSX。18.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結構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Input)設備、輸出(Output)設備組成。19.存儲器是計算機的記憶器官,是存放程序和數據的裝置。分為:內存儲器(主存儲器)和外存儲器(輔助存儲器)內存儲器由芯片構成,安置在主機箱內的主板(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上,CPU可直接訪問。它分為兩部分:①只讀存儲器(ROM),存放保證計算機系統正常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程序和數據,用戶無法修改,只能進行讀操作,容量小、斷電內容不丟失。②隨機存儲器(RAM),可以進行讀寫操作,直接、快速,但只在通電時才具有存儲能力,容量大、斷電內容丟失。20.計算機存儲容量單位的知識計算機存儲容量的最小單位:二進制位(比特、bit或b)計算機存儲容量的基本單位:字節(Byte或B)1B=8b計算機存儲容量的其它單位:KB、MB、GB、TB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21.信息系統的組成與功能:信息系統由:硬件、軟件、數據、通信網絡和用戶。信息系統的功能:數據收集與輸入、存儲、傳輸、加工處理、輸出、查詢等功能。22.移動終端是指可以在移動中使用的計算機設備,由硬件和軟件組成。移動終端智能性在硬件上主要是基于傳感器的植入。23.傳感器屬于信息輸入設備,一般由敏感元件、轉換元件、其他輔助元件三部分組成。24.射頻識別技術(RFID)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是一種無線傳輸。射頻識別技術至少需要兩大基本元素:發射端-RFID(電子標簽);接收端-RFID讀寫器。射頻識別技術實例:我國二代身份證、飯卡、一卡通、門禁卡、銀行卡等25.網絡將信息系統的各類軟、硬件設施連接在一起,具有:數據通信、資源共享、分布處理三個基本功能。26.網絡的分類:計算機網絡按照傳輸距離(或覆蓋的地理范圍)劃分為: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27.網絡應用軟件的實現架構有兩種:客戶端/服務器模式(C/S);瀏覽器/服務器(B/S)28.網絡拓撲結構類型如下圖所示:29.網絡是由計算機系統、數據通信系統、網絡協議和網絡軟件三部分組成。①計算機系統:服務器和終端②數據通信系統:主要由傳輸介質和網絡互聯設備組成。傳輸介質有:雙絞線(有效傳輸距離100米)、同軸電纜(有效傳輸距離30米)、光纜(有效傳輸距離500米)。連接設備有:調制解調器(Modem,其作用: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路由器(Router)、交換機(Switch)③網絡協議和網絡軟件。常見的網絡協議有:IP:網際協議;TCP:傳輸控制協議; 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 FTP:文件傳輸協議;SMTP:郵件傳輸協議(發送端);POP3:郵件傳輸協議第三版本(接收端)。30.DNS:域名系統,實現IP地址和域名(如:www.)的互換。31.Ip地址:IP地址是在IP網絡中區分不同主機的唯一標識,在同一網絡中不允許同時有兩臺主機的IP地址相同。IP地址分為IPv4和IPv6兩個版本,IPv4地址是一個32位的二進制數,IPv6地址是一個128位的二進制數。32.子網掩碼的作用,是將某個IP地址劃分成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33.詞云圖:通常使用文字的大小和顏色深淺來表示關鍵詞出現的頻次。制作詞云的方法很多,我們常用Python編程進行制作,則編寫程序的指令順序應該是:導入文本--分詞--特征提取,數據分析--保存詞云圖片。35.Excel中數據圖表呈現方式:折線圖:適合顯示在相等時間間隔下數據的趨勢;散點圖:顧名思義就是由一些散亂的點組成的圖表,這些點在哪個位置,是由其X值和Y值確定的。所以也叫做XY散點圖。 柱形圖:又稱條形圖、直方圖,是以寬度相等的條形高度或長度的差異來顯示統計指標數值多少或大小的一種圖形。雷達圖是以從同一點開始的軸上表示的三個或更多個定量變量的二維圖表的形式顯示多變量數據的圖形方法。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URL:統一資源定位器;函數名稱 功能 能 備 注Sum 求和 =sum(C1:D10) 求C1到D10總和Average 求平均值 =average(C1:D10) 求C1:D10所有數的平均值Max 求最大值 =Max(C1:D10) 求C1到D10之中最大的數Min 求最小值 =Min(C1:D10) 求C1到D10之中最小的數Rank 排名次 =Rank(C5,$C$1:$D$10) 求C5在C1到D10中排在第幾位Sumif Averageif 返回某個區域內滿足給定條件的所有單元格的和(算術平均值)countif 統計出符合一定條件的單元格區域的數目。ifand 用于檢測多個條件判斷是否都滿足條件,如果都滿足則條件成立(返回true),否則返回fals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