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九課 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第一框 科學立法一、科學立法的內涵1、科學立法就是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2、原則⑴從立法方向看,科學立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立法要符合我國的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要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相適應,制定出符合中國的良法。⑵從立法實效看,科學立法符合國情和實際。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體制機制,使每項立法都能科學合理地規范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規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使法律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溫馨提示】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包括行使國家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立法的國務院等其他國家機關。⑶從立法方法看,立法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要明確劃分不同法律關系的調整對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國家發展目標的法律體系。二、推進科學立法1、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在我國,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2、要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的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3、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應在立法中客觀地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確認和保護,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相對應。立法還要科學合理地配置權力與責任,根據國家治理需求,授予國家機關必要的權力,并對其加以制約,明確權力行使不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第二框 嚴格執法一、嚴格執法的內涵1、嚴格執法,就是執法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嚴格依法辦事。2、在法律實施體系中,行政機關是執法的最重要主體。3、嚴格執法的意義⑴從法律權威角度:嚴格執法,有助于捍衛法律的權威和尊嚴。⑵從社會公平正義角度:嚴格執法,有助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⑶從依法治國角度:嚴格執法,有助于推進建設法治政府。二、推進嚴格執法1、全面履行政府職能⑴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⑵政府發布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實現權責法定,建設“有限、有為、有效”的責任政府、法治政府。2、堅持規范執法⑴嚴密的執法程序是規范執法的重要前提,也是執法公開公正的重要保障。⑵要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具體操作流程,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執法行為。3、堅持公正執法⑴行政執法要堅持公正,同等情況平等對待,不同情況差別對待。⑵要恰當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不得違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則。要有效杜絕執法不公、隨意執法,不斷提升執法機關的公信力。4、堅持文明執法⑴執法部門要改進執法方式,做到語言、行為規范,融法、理、情于一體,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爭取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實現執法效果最大化。⑵加強執法隊伍素質能力建設,形成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的高度自覺。總之,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舉措,是維護國家法律權威、提升執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徑。第三框 公正司法一、公正司法的內涵1、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與正義。2、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①司法具有定紛止爭的終局性作用;②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③司法公正對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起著保障作用;④司法公正對人們的行為有預測作用。3、具體就法院的審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審判過程做到平等和正當,也要求法院的審判結果體現公平和正義。⑴司法程序公正①程序的公正意味著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司法過程嚴格依據訴訟法進行。②通過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有效保護公民的程序權利,從而使得審判結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⑵司法結果公正①結果的公正意味著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結果合法合理。②只有結果公正,才能有效解決案件糾紛,懲罰違法者,救濟受害者實現。二、推進公正司法1、推進司法公正,必須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⑴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⑵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都不得讓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機關都不得執行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的要求。【溫馨提示】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獨立行使檢察權,并不是獨立于黨的領導之外,也不是不受監督。黨的領導是做好司法工作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是方針政策的領導,而不是包辦代替辦理具體案件,同時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還要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并應當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社會輿論的監督。2、推進司法公正,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符合實體公正、辦案程序公正。3、推進司法公正,必須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杜絕暗箱操作。4、推進司法公正,必須加強人權司法保障。⑴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等的制度保障。⑵健全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法律制度。⑶健全司法救助制度等。第四框 全民守法一、全民守法的內涵1、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2、必要性⑴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建設法治國家,必須推動全民守法。⑵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是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3、原則要求⑴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權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⑵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義務①權利義務具有一致性,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公民也負有各種義務。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⑶全民守法意味著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①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進行維權。②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爭議、化解矛盾,不應訴諸暴力或其他違法手段。【溫馨提示】當合法權益收到侵害時,選擇最便捷、最適當的合法手段,減少糾紛解決的成本,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①和解和調解,具有民間性、自愿性、互諒互讓、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等特點,適宜于化解基層民間糾紛;②仲裁具有中立性、保密性、專業性等特點,適宜于化解市場經濟和涉外經貿中的民商糾紛;③訴訟是解決社會矛盾糾紛的最后一道防線,具有定分止爭、案結事了的作用。二、推進全民守法1、推進全民守法,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2、推進全民守法,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3、推進全民守法,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本課小結】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必須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其中,科學立法是前提,只有良法才能實現善治;嚴格執法是關鍵,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實施的關鍵在于執法;公正司法是重點,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全民守法是基礎,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人們發自內心地遵守和信仰法律,能夠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