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學習目標】1.了解清朝對全國的統治、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基本史實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2.掌握清政府對西藏的管轄措施及作用。3.識記清政府鞏固西北邊疆和維護祖國統一的措施,了解土爾扈特部回歸的相關史實。4.了解雅克薩之戰的概況。5.知道清朝前期的疆域特點,認識臺灣、西藏、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合作探究導學】知識點一 清朝對全國的統治【基礎梳理】1.建立統治:清朝統治者進入北京后,以北京為都城;清軍隨后南下,消滅________政權的殘余勢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2.鞏固統治: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襲中原歷代王朝的做法,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維護政治上的________;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__________,繼承歷代文化傳統。【合作探究】清之制度,一切皆沿朱明之舊……無大規模之建設也。——柳詒徵《中國文化史》(1)清軍入關后,清朝統治者將都城由盛京遷至哪里?(2)“沿朱明之舊”體現了清朝統治者在政治上是如何鞏固自身統治的?在思想文化方面又是怎么做的?知識點二 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基礎梳理】1.鄭成功收復臺灣(1)背景:明朝末期,________殖民者侵占臺灣。(2)概況:1661年,________率軍抵達臺灣,首先迫使赤崁城的荷軍投降,隨后對臺灣城長期圍困。________年2月,荷軍被迫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3)評價: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_________。2.清朝在臺灣的建制(1)________年,清軍打敗鄭氏軍隊,臺灣歸入清朝的版圖。(2)1684年,清朝設置________,隸屬福建省,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__________,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3)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合作探究】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鄭成功(1)材料中的“貴國”指的是哪國?“今余既來索”的結果如何?(2)聯系教材知識,分析為什么鄭成功說臺灣一向是“中國之土地”。(3)結合教材知識,我們應該如何評價鄭成功?(4)1684年清政府在臺灣設置了什么機構?有何意義?知識點三 清廷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轄【基礎梳理】1.確立冊封制度:順治帝賜予格魯派五世達賴喇嘛金冊、金印和“________”的封號;康熙帝冊封格魯派另一位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封號。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的________冊封。2.設置管理機構:1727年,設置________,監督西藏地方政務;1751年,設立噶廈,授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務。3.頒布法律條文:1793年,頒布________,規范了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4.意義: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合作探究】我國西藏地區普遍信仰喇嘛教,它是佛教在西藏地區流傳的一支。宗喀巴是西藏喇嘛教創始人之一,1419年他圓寂后,他的兩大傳承弟子以宗喀巴名義,開達賴和班禪轉世之先河,后達賴和班禪成為西藏兩位地位最高的佛教首領。(1)結合教材知識,說說清朝中央政府對西藏佛教首領達賴和班禪的冊封制度是怎樣形成的。(2)除冊封制度外,清政府對西藏的管轄措施還有什么?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3)結合教材知識,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知識點四 鞏固西北邊疆和雅克薩之戰【基礎梳理】1.鞏固西北邊疆(1)回部:我國西北________以南的廣大地區,居住著維吾爾等族人民,清代把這個地區稱為“回部”。(2)平定叛亂:________皇帝平定蒙古族準噶爾部噶爾丹的叛亂;乾隆時期,平定回部__________的叛亂。(3)管理: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________地區。清軍駐扎新疆各地,設置________,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4) 土爾扈特部東歸:1771年,西遷的蒙古族________,在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2.雅克薩之戰(1)背景:17世紀中期,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以此為據點不斷擴大侵略。(2)經過: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3)結果:1689年,中俄雙方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________》。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都是中國的領土。【合作探究】圖一 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圖圖二 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1)圖一中的“大、小和卓”是什么人?他們居住在哪里?結合教材知識,說說清軍能取得勝利的原因。(2)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清政府為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轄采取了怎樣的措施?(3)圖二中的“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在哪一次戰爭中投入使用?這場戰爭的結果如何?知識點五 清朝的疆域【基礎梳理】【合作探究】清朝疆域圖(1820年)根據圖片及教材知識,簡單概括一下清朝前期的疆域范圍。【知能提升練習】一、選擇題1.“臺民血淚灑狂濤,敵愾同仇涌怒潮。驅逐荷夷收寶島,英雄功績比天高。”這首詩歌頌的是( )A.鄭和下西洋 B.鄭成功收復臺灣C.清朝設置臺灣府 D.戚繼光抗倭2.“戚繼光抗倭”和“鄭成功收復臺灣”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民族團結 B.反抗侵略C.社會變革 D.和平交往3.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該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設置臺灣府 B.設置伊犁將軍C.設立宣政院 D.設置駐藏大臣4.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是第一個“90后”政協委員。清朝時,賜予西藏宗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封號的皇帝是( )A.順治帝 B.康熙帝C.雍正帝 D.乾隆帝5.18世紀中期,清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的意義是( )A.重新統一了蒙古B.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C.穩定了西藏政局D.加強了對東南地區的管轄6.民間有“明修長城清修廟”的說法,反映了清朝一些統治者實行了頗具遠見卓識的民族政策,對邊疆少數民族進行安撫。以下內容與此不符的是( )A.順治皇帝冊封“達賴喇嘛”B.康熙皇帝冊封“班禪額爾德尼”C.康熙皇帝平定噶爾丹叛亂D.乾隆皇帝修建須彌福壽廟7.在某中學的研究性學習課上,同學們為下表所示材料草擬了四個研究性學習主題。其中最恰當的是( )清朝設置臺灣府清朝設置駐藏大臣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清朝設置伊犁將軍A.君主集權的強化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C.中外的交往與沖突D.政權并立與民族交融二、非選擇題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除荷虜,一代英雄。——郭沫若材料二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舊址陳列館(如上圖),位于古城拉薩老城區中心地段。清朝政府曾在這里成立首座駐藏大臣衙門,供駐藏大臣辦公和居住。——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材料三 是時,朝廷已平三藩,定隴、蜀,收臺灣……圣祖以噶爾丹勢熾,既入犯,其志不在小……下詔親征。——魏源《圣武記》請回答:(1)材料一中被郭沫若譽為“一代英雄”的是誰?郭沫若對他做出這一評價的主要依據是什么?(2)材料二中提及的清朝駐藏機構是哪一年創設的?這一機構的創設有何重大意義?(3)材料三中的“圣祖”指誰?請列舉兩個他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做出的貢獻。參考答案第18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合作探究導學】[知識點一]【基礎梳理】1.明朝2.大一統 儒家學說【合作探究】(1)北京。(2)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襲中原歷代王朝的做法,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維護政治上的大一統。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學說,繼承歷代文化傳統。[知識點二]【基礎梳理】1.(1)荷蘭 (2)鄭成功 1662 (3)民族英雄2.(1)1683 (2)臺灣府 東南海防【合作探究】(1)荷蘭。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2)早在三國時期,孫權就曾派將軍衛溫等率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元朝政府設置澎湖巡檢司加強了對琉球(今臺灣)的管轄。所以,鄭成功說臺灣一向是“中國之土地”。(3)鄭成功為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為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既是反對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又是團結各民族、發展生產、開發祖國臺灣的先驅。(4)臺灣府。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知識點三]【基礎梳理】1.達賴喇嘛 中央政府2.駐藏大臣3.《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合作探究】(1)清朝入關后,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親自入京朝賀。順治帝隆重接見,還正式賜予他“達賴喇嘛”的封號;后來,康熙帝賜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2)1727年,設置駐藏大臣;1793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29條。清朝的這些措施,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3)①唐朝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入吐蕃,唐蕃遂“和同(為)一家”。②元朝由宣政院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③清朝確立了中央政府對西藏佛教首領達賴和班禪的冊封制度并設置駐藏大臣,大大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知識點四]【基礎梳理】1.(1)天山 (2)康熙 大、小和卓 (3)新疆 哨所 (4)土爾扈特部2.(3)尼布楚條約【合作探究】(1)回部上層貴族。西北天山以南的廣大地區。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動,違背民心,破壞統一;叛軍殘暴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強烈不滿;清政府采取正確的平叛政策,得到維吾爾等族人民的支持。(2)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清軍駐扎新疆各地,設置哨所。(3)雅克薩之戰。沙俄政府被迫同意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中俄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知識點五]【基礎梳理】蔥嶺 庫頁島 釣魚島 南海諸島【合作探究】西跨蔥嶺,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西南達喜馬拉雅山脈,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知能提升練習】1.B 解析:由詩中的“臺民”“驅逐荷夷收寶島”可聯想到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的史實。故選B項。2.B 解析:戚繼光和鄭成功都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他們沉重打擊了外來侵略勢力,維護了國家主權,是中國反抗侵略的典型代表。3.A 解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1683年”“島嶼全軍入”可知,“島嶼”指的是臺灣。1683年,清軍兩萬人進攻臺灣,鄭氏軍隊戰敗,臺灣歸入清朝的版圖。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故選A項。4.B 解析:康熙時,清軍入藏平定分裂勢力,穩定了西藏的局勢,并冊封西藏宗教首領班禪五世為“班禪額爾德尼”。5.B 解析: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發生在新疆地區,與A、C、D三項均無直接關系,故選B項。6.C 解析:解題關鍵是對“清修廟”的理解。“清修廟”的含義是清政府注重發展與少數民族的友好關系,尊重少數民族的信仰和傳統。A、B、D三項均能體現這一友好往來,C項強調的是武力手段,并非安撫。7.B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事件可知,清朝設置臺灣府,是為了加強對臺灣的管轄;設置駐藏大臣是為了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是為了加強對新疆的管轄。這些事件都與鞏固邊疆、維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關,故選B項。8.(1)鄭成功。鄭成功1662年從荷蘭侵略者手里收復了臺灣。(2)1727年。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3)康熙皇帝。將臺灣歸入清朝的版圖,設置臺灣府;派軍入藏平定分裂勢力,冊封西藏宗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三次親征,平定噶爾丹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答出兩項即可)【探究歸納】1644年,清朝統治者遷都北京后,基本上繼承了明朝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制度,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探究歸納】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使臺灣回歸祖國懷抱,維護了祖國統一,又進一步開發臺灣,促進了民族交融。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鞏固了我國的東南海防。這些充分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探究歸納】清朝政府對西藏佛教首領達賴和班禪冊封制度的確立、駐藏大臣的設置以及《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的頒布,不僅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也充分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探究歸納】清政府設置伊犁將軍,并派清軍駐扎新疆各地,設置哨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這充分說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康熙帝組織雅克薩自衛反擊戰打擊了外來侵略,捍衛了祖國疆土,為維護國家主權作出了重大貢獻。清朝前期,中國的疆域西跨________,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西南達喜馬拉雅山脈,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________,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________、赤尾嶼等,南至__________,成為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力強大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探究歸納】清朝前期的一系列措施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邊遠地區的開發,使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也使得清朝疆域空前遼闊,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