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道德與法治》易混易錯知識點匯總“基本、基礎、基石”類1.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依法行政2.犯罪的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3.立法活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4.我國的基本國情: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5.黨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6.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7.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8.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家庭保護9.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憲法10.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11.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生產資料公有制12.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公平13.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前提):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14.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教育15.公民的基本權利:政治權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會經濟和文化教育權利等16.公民的基本義務: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納稅等17.社會關系的基石,人際關系的基礎:道德18.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根本”類1.國家的根本法/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憲法2.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3.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我國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共同富裕5.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教育6.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國家政權、行使權力的根本途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核心”類1.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2.依法行政的核心:規范政府的行政權3.依法治國的核心:依憲治國4.憲法的核心內容: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憲法的核心價值:確認并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實現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6.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7.偉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8.時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創新“前提、關鍵”類1.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國家安全2.實現文化創新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文化多樣性3.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抉擇),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4.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國策、政策、制度、方針、戰略、方略”類1.基本國策:計劃生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對外開放(區別:改革開放)等2.民族政策:堅持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3.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4.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體系4個/基本政治制度(后3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6.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①公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體②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發揮關鍵作用(政策: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③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政策: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7.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8.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9.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方針(厲行法治):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0.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11.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國12.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13.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依法行政14.黨和政府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為中心15.黨的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16.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17.外交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18.全球發展理念:合作共贏“體現、表現”類1.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憲法2.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人民利益的集中體現:國家利益4.自信的中國人的具體表現:對國家有認同、對文化有底氣、對發展有信心5.維護國家利益的表現:①維護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團結。②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6.創新精神的表現:①敢為人先、敢于冒險的勇氣和自信。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③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④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造福人類的濟世情懷“原則”類1.我國國家機構組織和工作的原則:民主集中制2.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3.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的憲法原則,是立法活動的基本要求。“本質、實質、性質”類1.犯罪的最本質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2.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人民當家作主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黨的領導4.人權的實質內容和目標: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發展5.改革的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6.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7.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最高國家權力機關8.人民法院的性質:國家的審判機關9.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10.國家監察委員會的性質:行使國家監察職能的專責機關“目的、目標”類1發展的根本目的:增進民生福祉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3.“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保證、保障”類1.權力正確行使的根本保證:監督2.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3.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法治4.實現國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國家安全5.自由的保障:法治“重要、地位”類1.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公平2.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國家安全3.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4.國有經濟的地位: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發揮著關鍵作用5.訴訟的地位: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的途徑——訴訟手段和非訴訟手段)“最、第一”類1.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人身自由2.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憲法3.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4.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社會主義民主5.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開放6.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立法權、決定權、監督權、任免權)7.我國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人民政府——國家行政機關——行政權)8.我國最高監察機關:國家監察委員會(監察委員會——國家監察機關——監察權)9.我國最高司法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國家司法機關——司法權)10.我國最高檢察機關(最高法律監督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權)11.我國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審判機關——審判權)12.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特征、特點、新”類1.法律的特征:①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②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 ③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犯罪的基本特征:①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 ②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 ③應受刑罰處罰性(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3.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樣性4.中華傳統美德的特征:內涵豐富、博大精深5.人權的顯著特點:廣泛性、平等性、真實性6.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7.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①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 ②新的特點:總人口增速趨緩、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老齡化加劇、大量的人口流動8.中華文化的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9.世界文化的特點:多樣性、豐富性10.新發展階段:我們黨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奮斗目標進軍稱為“新發展階段”;11.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12.新發展格局:促進發展,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13.新歷史方位:(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4.新常態: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數字”類1.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2.兩個基本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3.“兩個階段”戰略安排:①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②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4.對未成年人的六個特殊保護: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5.“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6.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7.“四個尊重”方針: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8.五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9.五大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10.根據違法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可以分為三個類別: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①民事違法行為——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②行政違法行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③刑事違法行為(犯罪)——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受到刑罰處罰。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社會危害程度)可分為兩個類別:一般違法行為、嚴重違法行為“關系”類1.家風與國風的關系:家風是國風的基礎,國風引導家風。2.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P205 在集體中,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3.自由與規則的關系:P210 ①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的,它受社會規則的約束。②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4.權利與義務的關系:P227 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促進權利的實現。公民既是合法權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義務的承擔者。5.法治與自由的關系:P237 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6.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P235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其他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精神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7.法治與德治的關系:P243 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要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8.改革與創新的關系:P250 ①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改革在不斷創新中提升發展品質,創新通過改革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②國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釋放更多創新活力,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創新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第二部分 易混易錯知識點專題訓練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 )A.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B.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C.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D.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2.下列屬于我國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是………………………………………………( )①憲法 ②未成年人保護法 ③義務教育法 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人們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 )A.人治 B.法治 C.道德 D.法律4.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中,處于基礎地位的保護是…………………………………………( )A.家庭保護 B.社會保護 C.司法保護 D.學校保護5.下列屬于法律最主要的特征的是…………………………………………………………(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B.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C.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網絡無限,自由有界。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是……………………………………………( )A.遵守規則 B.傳播網絡正能量 C.尊重全人 D.恪守道德、遵守法律7.如果有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又需要打官司來討回公道,可以請求以下哪個機構的幫助? ……………………………………………………………………………( )A.法律援助中心 B.法律服務所 C.公證處 D.律師事務處8.最剛性的社會規則是………………………………………………………………………( )A.道德 B.法律 C.紀律 D.規章制度9.最常見的行政違法行為是…………………………………………………………………( )A.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 B.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C.犯罪行為 D.一般違法行為10.下列不屬于最嚴重的違法行為的是……………………………………………………( )A.犯罪行為 B.民事違法行為 C.刑事違法行為 D.嚴重違法行為11.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是……………………………( )A.違反了刑法 B.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C.具有一般社會危害性 D.應受刑罰處罰性12.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 )A.刑事違法性 B.嚴重社會危害性 C.刑罰處罰性 D.觸犯憲法13.犯罪的法律標志是………………………………………………………………………( )A.刑事違法性 B.嚴重社會危害性 C.刑罰處罰性 D.觸犯憲法14.青少年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 )A.通過私了的方式來解決糾紛 B.通過人民團體仲裁來解決爭議C.通過訴訟的方式來維護權益 D.向政府部門尋求幫助解決問題15.俗稱“民告官”的是哪一種訴訟?………………………………………………………( )A.行政訴訟 B.民事訴訟 C.刑事訴訟 D.法院訴訟16.人們行為的底線是………………………………………………………………………( )A.不違背道德 B.不做壞事 C.不違反規則 D.不違法17.我國的根本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的是…( )A.憲法 B.刑法 C.物權法 D.民法總則18.根據憲法規定,具有監督憲法實施職權的國家機關是…………………………………( )A.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B.全國人大及地方人大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檢察院19.我國憲法規定公民享有廣泛的基本權利,法律進一步明確了公民享有的各項具體權利,規定了侵害權利的法律責任。這說明立法活動的基本要求是……………………………( )A.人民當家作主 B.遵守憲法和法律C.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D.尊重和保障人權20.人權的實質內容和目標是………………………………………………………………( )A.人民當家作主 B.尊重和保障人權C.公民擁有廣泛的權利 D.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發展21.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 )A.科學立法 B.全民守法 C.依憲治國 D.依法執政22.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體現了………………( )A.憲法的根本原則 B.憲法的指導思想C.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 D.憲法的主要內容23.根據民主集中制原則,在我國的國家機構中,居于主導地位的是……………………( )A.人民代表大會 B.國務院 C.國家監察委員會 D.最高人民法院24.權力行使需要接受監督。監督是權力正確行使的根本保證,不受監督的權力將導致腐敗。在監督體系中,具有基礎性意義的是……………………………………………………( )A.法律監督制度 B.憲法監督制度 C.刑法監督制度 D.人大監督制度25.憲法確認我國的國家性質,明確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②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③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公民 ④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26.公民的一項基本政治權利,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是…………………( )A.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B.監督權 C.政治自由 D.受教育權27.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是……………………………………………………………( )A.政治自由 B.人身自由 C.人格尊嚴權 D.平等權28.公民賴以生存的基礎的權利是…………………………………………………………( )A.財產權 B.物質幫助權 C.勞動權 D.平等權29.我國調解的方式不包括…………………………………………………………………( )A.人民調解 B.行政調解 C.司法調解 D.他人調解30.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證是……………………………………( )A.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 B.維護國家安全C.維護國家榮譽 D.維護國家利益31.下列選項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的是……………………………( )①受教育 ②勞動 ③撫養教育未成年人 ④贍養扶助父母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32.維護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維護國家安全包括………………………( )①維護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受侵犯 ②維護國家尊嚴不受侵犯③社會秩序不被破壞 ④國家秘密不被竊取、泄露和出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3.維護合法權益可以采用的方式有………………………………………………………( )①協商 ②調解 ③訴訟 ④仲裁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4.公民與其他個人或組織之間發生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爭議時,可以申請………( )A.協商 B.調解 C.仲裁 D.訴訟35.下列屬于公有制經濟成分的是…………………………………………………………( )①國有經濟 ②個體經濟③集體經濟 ④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6.下列選項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對國家經濟的發展具有關鍵作用的是…………( )A.公有制經濟 B.國有經濟 C.私營經濟 D.集體經濟37.我國的根本制度是………………………………………………………………………( )A.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B.社會主義制度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38.下列屬于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是………………………………………………………( )①自治區 ②自治州 ③自治縣 ④自治鄉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9.我國五十六個民族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確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 )①平等 ②團結 ③互助 ④和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0.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 )A.人民代表大會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4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職權不包括……………………………………………………( )A.公布法律,發布命令 B.立法權C.外事權 D.榮典權42.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是…………………………………………………………………( )A.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B.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公民C.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資本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公民D.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43.我國經濟制度的基礎是…………………………………………………………………( )A.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私有制 B.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C.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個體所有制 D.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44.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根本途徑是………………………………………………………(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人民代表大會 D.人大代表45.實現人權的最大障礙和中國人權事業進步的最顯著標志分別是……………………( )A.貧窮中國的減貧行動 B.犯罪中國的掃黑除惡C.疾病中國的大病保險 D.文盲中國的義務教育46.我國的國家機構實行什么原則? ………………………………………………………( )A.少數服從多數 B.民主集中制 C.公平正義 D.自由平等47.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和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分別是…………………( )A.依憲治國法治 B.依法治國法治 C.依憲治國人治 D.依法治國人治48.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核心是…………………………( )A.憲法 B.刑法 C.教育法 D.民法總則49.當事人之間自行解決一些常見的消費、勞動爭議和交通事故等糾紛的方式是………( )A.協商 B.調解 C.仲裁 D.訴訟50.我國的根本制度是………………………………………………………………………( )A.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B.社會主義制度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51.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 )①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2.對于廣泛吸納社會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實現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A.個體經濟 B.國有經濟 C.私營經濟 D.集體經濟53.在支撐經濟增長、增強稅收、擴大就業、促進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的是…………………………………………………………………………………………( )A.公有制經濟 B.非公有制經濟 C.私營經濟 D.集體經濟54.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 )A.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B.實現共產主義C.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D.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55.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 )A.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B.實現共產主義C.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D.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5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 )A.國家主席 B.全國人大 C.中國共產黨 D.人民政協5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C.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D.能集中力量辦大事58.人民政協的兩大主題是…………………………………………………………………( )A.和平與發展 B.團結和民主 C.富強和文明 D.自由和平等59.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是…………………………………………………………………( )A.國務院 B.人民政府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國家主席60.在我國,法律監督的專門機關是…………………………………………………………( )A.人民代表大會 B.國務院 C.人民法院 D.人民檢察院《道德與法治》易混易錯知識點匯總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C D B A C D A B A B D B A C A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D A A D D C C A B C A B C D A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C D D C C B B C D C B D B B A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B B A A B C D B A B C C B A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