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課 北宋的政治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課 北宋的政治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學習目標】
1.知道北宋建立的基本史實,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時間和都城。
2.識記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認識其影響。
3.了解宋朝重文輕武的特點,理解宋初的統治者采取重文輕武政策的原因。
【合作探究導學】
知識點一 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
【基礎梳理】
1.北宋的建立
(1)時間:________年。
(2)概況:后周大將________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以________為東京,作為都城,史稱北宋。
2.局部統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繼者依照__________的統一方針,陸續消滅了南方割據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
3.強化中央集權:宋朝在軍事、行政、財政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使________大大加強。
(1)軍事
①目的:解決武將專權的積弊。
②措施:解除__________的兵權,牢牢控制軍隊;控制對軍隊的________,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________,割斷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系。
(2)行政
①中央
a.目的:防止宰相權力過大。
b.措施:采取__________的辦法,削弱相權——宰相不止一人,設相當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與宰相共同議政;設立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
②地方
a.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派________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
b.為防止知州的權力過大難以控制,實施__________的制度,頻繁調動州縣長官;在各州府設置________,以分知州的權力。
(3)財政
①取消________收稅的權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稅收由中央掌控。
②設置________,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合作探究】
1.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統一
(1)上圖中的人物是誰?他在哪一年建立了什么政權?都城設在哪里?
(2)他和他的后繼者采取了什么樣的統一方針?結果怎樣?
2.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
宋太祖……首先是將那些名位與自己相近的高級將領免除軍職。……三衙只有管兵權
,發兵權則屬于通常由文臣擔任長官的樞密院,出征作戰則臨時任命將領統率軍隊……削弱乃至取消節度使的職權,是消除地方割據勢力的根源。……另設參知政事為副相以分宰相之權。
——白壽彝《中國通史》
(1)結合教材知識,指出宋太祖免除高級將領軍職的原因,以及他為此采取的措施。
(2)材料體現了宋太祖為分宰相權力采取了什么措施?
(3)結合教材知識,指出宋太祖為“消除地方割據勢力”采取了哪些措施。
知識點二 重文輕武的政策
【基礎梳理】
1.文臣統兵
(1)目的: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
(2)形成: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________采取抑制武將、提升__________的政策,使__________的格局逐漸形成。
(3)特點
①文官擔任要職,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將。
②武將受到牽制,統軍的指揮權被嚴重束縛。
2.科舉制度的改革和發展
(1)概況:宋初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__________,而且升遷迅速。
(2)影響
①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
②促進整個社會________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________局面。
3.積極作用: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__________和社會的安定。
【合作探究】
材料一 主管軍政的樞密院和作戰時的統帥,多用文官,致使宋朝的武將臨事多被掣肘,很少能充分發揮才能。
——李英《中國戰爭通鑒》
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汪洙《神童詩》
(1)材料一體現了宋朝統治的什么特點?這會導致什么直接后果?
(2)結合教材知識,分析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現象。
(3)結合以上兩則材料,分析宋朝實行了什么治國政策。試評價這種政策。
知識點三 王安石變法
【基礎梳理】
1.原因: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軍費開支浩大,財政_________。與此同時,_________劇烈,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2.時間:1069年。
3.主要措施
(1)經濟:募役法、_________、農田水利法。
(2)軍事:保甲法。
4.結果
(1)變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________有所增加,各地興修水利工程10 000多處。
(2)新法觸犯了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遭到他們強烈反對。
(3)宋神宗死后,司馬光任宰相,新法幾乎全部被廢除。
【合作探究】
材料一 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驕盛,寇盜橫熾,不可不更張以救之。
——范仲淹《答手詔條陳十事》
材料二 安石……上萬言書,以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自古治世,未嘗以財不足為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爾。……”后安石當國,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書。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1)結合材料一,指出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
(2)從材料二可以看出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內容是什么?為此北宋政府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知能提升練習】
一、選擇題
1.下圖是位于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東南的著名景點——陳橋驛。曾在此發動兵變,被手下將士黃袍加身擁立為帝的是(  )
A.趙匡胤 B.朱溫
C.黃巢 D.李淵
2.宋太祖和他的后繼者用了近20年的時間,陸續消滅了其他割據政權,統一了(  )
A.北方
B.全國
C.西南和西北地區
D.中原地區和南方
3.“朕(宋太祖)令選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這句話體現出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弱節度使的實權
B.收地方精兵歸中央
C.設立樞密院主軍政
D.派遣文臣任地方官
4.有學者認為,相對于漢唐兩個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貧,而是無效率。導致宋代“無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
A.藩鎮割據出現
B.分化事權
C.科舉制完善
D.重武輕文
5.北宋時,曾流傳“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虜于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這反映了當時政府(  )
A.窮兵黷武,崇尚武力
B.文武并重
C.委派文官主持軍務
D.重文輕武
6.王安石變法促成了寓兵于農、兵農合一的現象,與這一現象出現相關的措施是(  )
A.農田水利法
B.募役法
C.保甲法
D.方田均稅法
二、非選擇題
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語類》
材料二 藝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奪武臣之權,宋之尚文,端本乎此。
——《宋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說說宋太祖為“盡奪藩鎮之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體現了宋朝的哪一政策?
參考答案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合作探究導學】
[知識點一]
【基礎梳理】
1.(1)960 (2)趙匡胤 開封
2.先南后北
3.皇權 (1)②禁軍將領 調動 換防
(2)①b.分化事權 多重機構 ②a.文臣 b.三年一換 通判 (3)①節度使 ②轉運使
【合作探究】
1.(1)宋太祖趙匡胤。960年;北宋。開封。
(2)先南后北。陸續消滅了南方割據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
2.(1)解決武將專權的積弊,加強中央集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定期換防,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
(2)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在宰相之下設相當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與宰相共同議政,還設立多重機構,分割相權。
(3)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頻繁調動州縣長官;在各州府設置通判;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稅收由中央掌控;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知識點二]
【基礎梳理】
1.(2)宋太宗 文官地位 文臣統兵
2.(1)授官從優 (2)②文化素養 ③文治
3.政權的穩固
【合作探究】
(1)文臣統兵,擔任要職,主持軍務。武將受到牽制,統軍的指揮權被嚴重束縛。
(2)宋朝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科舉制,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
(3)重文輕武。積極作用: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消極影響:文臣掌兵,兵無常帥,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文官眾多,人浮于事,既導致辦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支出。
[知識點三]
【基礎梳理】
1.入不敷出 土地兼并
3.(1)方田均稅法
4.(1)財政收入 (2)大官僚 大地主
【合作探究】
(1)緩解國家財政危機,富國強兵,維護北宋封建統治。
(2)核心內容:理財。具體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
【知能提升練習】
1.A 解析: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
,他的部下擁立他當皇帝,他回師奪取后周政權,建立宋朝。
2.D 解析:宋太祖和他的后繼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統一方針,陸續消滅了南方割據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
3.D 解析:材料中的宋太祖“選儒臣”即選文官,“分治大藩”則是指治理地方,所以符合題意的是D項。
4.B 解析:為防止宰相權力過大,宋代采取了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宰相不止一人,宰相之下設相當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與宰相共同議政;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這在加強君權的同時,也導致了北宋行政效率的低下。故選B項。
5.D 解析:題干材料意為即使“將兵數十萬”,收復幽云十六州,“逐強虜于窮漠,凱歌勞還”都不及“狀元登第”的榮耀,可見當時北宋政府重文輕武。所以排除B項,應選D項。A、C兩項與材料表達的意思并不相符,排除。
6.C 解析:結合王安石變法的措施可知,保甲法的主要內容是把農村人戶編制起來,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戶,出一人為保丁,保丁平時種田,農閑練兵,這就實現了“寓兵于農、兵農合一”,所以C項正確。
7.(1)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頻繁調動州縣長官;在各州府設置通判;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稅收由中央掌控;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2)重文輕武。
【探究歸納】
宋太祖趙匡胤為加強中央集權,解決唐末五代地方割據的問題,從“兵”“權”“錢”三方面著手,實施了一系列措施。但是這些措施在促使皇權得到加強的同時,也導致了政治機構重疊,辦事效率下降等弊端的出現。
【探究歸納】
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這對政權的穩固有積極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探究歸納】
王安石變法主要是調節封建國家與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再分配,并沒有使社會矛盾得到根本解決。變法認可了地主對土地的兼并,無法解決農民無地少地的問題,也就無法緩和社會的主要矛盾。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對下,新法很快被廢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兖州市| 龙泉市| 西丰县| 肃南| 确山县| 宁波市| 包头市| 大兴区| 萝北县| 鹰潭市| 承德县| 百色市| 富川| 天柱县| 称多县| 高密市| 上虞市| 英超| 沽源县| 孝昌县| 赤城县| 兴安盟| 黑山县| 双流县| 凤山市| 永吉县| 高阳县| 天柱县| 兴海县| 石门县| 横山县| 澎湖县| 确山县| 城步| 颍上县| 江永县| 古田县| 柳州市| 星座| 固镇县| 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