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教版(2017秋)三年級下冊科學復習資料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教版(2017秋)三年級下冊科學復習資料

資源簡介

三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
班級: 姓名:
第一單元《植物的一生》
1、種子發芽需要 水分 、 空氣 和適宜的 溫度 。
2、植物的根通常生長在地下,但玉米的支持根長在土壤上。連接根和葉的部分是植物的 莖 。
3、植物的根負責吸收水分、養料,還能 固定植株 ,有的根能儲存營養,如蘿卜、山芋等;植物的莖負責輸送水分、養料;植物的葉通過光合作用 制造養料 供植物生長;它們都屬于植物的營養器官。
4、植物的葉由葉片、葉脈、葉柄三部分組成。
5、植物的花一般由花瓣、花萼、雌蕊、雄蕊這幾部分組成。雄蕊產生花粉,雌蕊接受花粉才可能結果。像油菜花、西紅柿花這樣雌蕊和雄蕊在同一朵花上叫兩性花,像黃瓜、絲瓜、西瓜花這樣雄蕊和雌蕊不在同一朵花上叫做單性花。
6、花瓣鮮艷、氣味芬芳的桃花、油菜花依靠 昆蟲 傳粉,被稱為蟲媒花;個兒小、花粉多而輕的玉米、楊樹的花依靠 風力 傳粉,被稱為風媒花;豌豆、小麥的花里既有雄蕊也有雌蕊,能自己給自己傳粉,被稱為 自花 傳粉;為了解決自然狀態下傳粉不足的問題,人們常常會對一些植物進行人工輔助 授粉,如黃瓜、絲瓜。
7、果實由 果皮 和 種子 兩部分組成。絕大多數植物通過 種子 繁殖后代。花、果實、種子屬于植物的 繁殖 器官。
8、植物的生長過程依次是:生根、發芽、抽枝、長葉、開花、結果。
9、植物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如長絨棉(全面內衣)、貝母(化痰止咳藥)、橡膠樹(輪胎)、藍靛果(印染布)、甘蔗(糖)、玉米(乙醇汽油)
第二單元《植物與環境》
1、植物的形態與其 生長環境 有著密切的關系。沙漠(降水少,白天陽光強,氣溫高,夜晚降溫快):適宜仙人柱、仙人球、駱駝刺、梭梭樹、沙棘、蘆薈、石蓮花、胡楊
2、高山上土層薄,氣溫低,經常有積雪,適宜雪松;熱帶草原降水集中,干旱、雨季分明,適宜水瓶樹;熱帶沿海全年高溫,常受季風影響,適宜椰樹、芭蕉生長。
3、楊樹樹葉秋天變黃,冬天落光,以減少水分蒸發和養料消耗。大葉黃楊冬天落三分之一左右的葉,靠樹葉表面蠟質減少蒸發。
4、仙人球的球狀莖,仙人掌的掌狀莖,莖表面覆蓋蠟質,減少水分蒸發,莖里儲存許多水分,葉退化成了刺。沙漠植物的共同點:葉細小;表面有不透水覆蓋層,根系強大。如駱駝刺和梭梭樹,其根的深度或廣度可達到30米。
5、在探究仙人掌儲水秘密的模擬實驗中,平鋪的紙張模擬的是寬大的葉片,卷起來的紙張模擬的是針狀葉,蠟紙模擬的是莖表面的蠟質覆蓋層。
6、 水里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如漂浮在水面上的 菱、水葫蘆 ,出淤泥而不染的 蓮 、生活在水下的 金魚藻 等。
7、水葫蘆能漂浮是因為葉柄中下部膨脹的“葫蘆”里有大量氣體;金魚藻較輕,能漂浮,莖柔軟能隨水流動;蓮的葉柄和地下莖有中空的管道,能通氣。
8、水生植物能適應水中生長,因為有的體內有氣室,有的柔軟,有的有中空的管道。
9、紅樹能在海水中生長。從主干上長出許多支持根,保持穩定;還有許多指狀的呼吸根從土中伸出地面,漲潮時幫助吸收空氣中的氧氣。
10、青苔一般長在潮濕的石頭上,它地下部分的根狀物其實是 假根 ,主要起 固定 作用,而它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和養料,是通過其表面那些細小的 葉狀 結構直接吸收的。
11、卷柏又叫九死還魂草,一般生長在向陽山坡干旱的巖石縫中。它的耐旱方法是:采用休眠和轉移生長位置。仙人掌耐旱是采用減少水分蒸發的方法。
第三單元《聲音的奧秘》
1、聲音是由 物體振動 產生的。物體停止振動,聲音就立刻消失。
2、敲擊音叉,接近水面,水面會因音叉的振動而濺起水花;水鼓也會因鼓面的振動而濺起水花。
3、哺乳動物靠聲帶的振動發聲;一些昆蟲通過翅膀的摩擦或振動發聲;鳥類發聲的器官是
鳴管;蛇借助舌頭與嘴唇的摩擦發出輕微的“咝咝”聲。
4、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所以太空是一個靜悄悄的世界。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快,效果也最好,其次是液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最慢,效果也最差。古時候有“伏罌而聽”的故事,就是請盲人貼著埋在地里的缸上聽,就可以判斷敵人是否在挖地道以及挖地道的方位,這種方法運用了固體傳聲原理。
5、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遞。
6、耳朵的結構及作用:耳郭(收集聲波),外耳道(傳遞聲波),鼓膜(產生振動),聽小骨(傳遞振動),耳蝸(產生神經信號),聽神經(報告大腦)
7、聲音的強弱叫音量,聲音的高低叫作 音調 ;每個人的嗓音不一樣,這是 音色 不同。
8、音量的強弱與 振動幅度 有關。 振動幅度大 ,發出的聲音音量強; 振動幅度小 ,發出的聲音音量弱。
9、音調的高低與 振動快慢 有關。 振動快 ,發出的聲音音調高; 振動慢 ,發出的聲音音調低。
10、聽起來讓人感到不舒服的聲音是噪聲,太響的音樂也是噪聲。
第四單元《身邊的材料》
1、在常見的材料中,直接來自大自然的,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屬于天然材料;通過加工處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質發生變化后制造出來的,如紙、玻璃、塑料、金屬等,屬于人造材料。
2、紙由木質纖維漿化制成,玻璃由沙粒與其他礦物質反應而制成,塑料由石油加工制成。
3、棉花:白色、有彈性、保暖柔軟、吸水性強、燃燒時有燒紙的氣味、有粉末狀灰燼
腈綸棉:白色、有彈性、保暖柔軟、吸水性弱、燃燒時有刺鼻的氣味、有黑色固體灰燼
4、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
5、東漢時期的蔡倫總結前人用布、麻造紙的經驗,發明了用樹皮、麻繩頭、破布、舊漁網等作為原料的造紙法,生產出了輕便且廉價的紙張。
6、比較牛皮紙、作業紙、餐巾紙的吸水性:(1)將三種紙裁成大小相同的紙片(2)用滴管同時從同一高度滴一滴有顏色的水到紙片中間(3)比較水滴的擴散情況。
我們發現:水滴在餐巾紙上擴散最快最大,在牛皮紙上的擴散最慢最小,在作業紙上擴散程度適中。所以三種紙里,餐巾紙吸水性最好,牛皮紙吸水性最差。
7、比較牛皮紙、作業紙、餐巾紙的牢固程度:(1)把三種紙裁成長、寬一樣的紙條各2條(2)把牛皮紙和作業紙的紙條相互鉤住后拉一拉,看哪種紙不易斷(3)再換一個作業紙條和餐巾紙的紙條相互鉤住后拉一拉,再看哪種紙不易斷。
我們發現:牛皮紙最牢固、其次是作業紙,餐巾紙的牢固程度最差。
8、現在造紙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用廢紙、稻草、舊棉布等也可以造紙,所以我們要將紙質垃圾分類回收。
9、金屬的共同特征:有金屬光澤、容易傳熱、容易導電、有延展性
10、用相互刻一刻、劃一劃的辦法比較銅片、鐵片、鋁片的硬度,發現鐵的硬度最大,其次是銅,最軟的是鋁。
11、用天平比較大小相同的銅塊、鐵塊、鋁塊的輕重,發現銅塊最重,其次是鐵塊,鋁塊最輕。
12、鐵鍋利用了金屬容易傳熱的性質,而且鐵價格便宜。易拉罐用鋁做,是因為鋁延展性好,質量輕,價格低。金首飾用金子做是因為金子價格貴,光澤好,延展性好,易加工。鑼用銅做是因為銅聲音清脆,延展性好,易加工。
13、合金比單一的金屬具有更好的性能,常見的有:青銅、不銹鋼、鋁合金等。
14、用多種方法辨別羊毛毛線和塑料繩:看(塑料繩鮮艷)拉(塑料繩難拉斷)點燃(羊毛毛線有燒焦羽毛或頭發的臭味,不易結球;塑料繩無燒焦羽毛的氣味,易結球)
15、塑料的最大缺點是 不易分解 ,埋在土里幾百年也不會發生什么變化,對環境的危害極大。
16、人們把廢塑料污染環境的現象稱作“白色污染”
17、減少“白色污染”的方法:(1)減少使用塑料制品(2)重復使用不破損的塑料制品(3)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4)回收各種廢棄的塑料
第五單元《觀察天氣》
1.氣溫是最重要的氣象要素之一。氣溫通常用氣溫計來測量。單位是攝氏度。
2.百葉箱箱內外涂白漆。一般都架設在草坪上,箱門朝北,箱底離地面1.5米。
3.云也是重要的氣象要素之一。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云量。如果把天空看成一個圓,把這個圓平均分成四份,我們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積來劃分云量。
4.雨量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是指24小時的降水總量。
5.風吹來的方向叫作風向,風的強度叫作風力。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力可以用風力計來測量。
6.十一二級陸上很少見。
7.天氣是指氣溫、風向、風力、降水量等氣象要素在短時間內的綜合狀況。在一定的地區,年復一年,長時間內的天氣特征,就是該地區的氣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航空| 华安县| 威海市| 积石山| 乐清市| 泰宁县| 冀州市| 柘城县| 山西省| 渑池县| 恩平市| 宝兴县| 区。| 大荔县| 措勤县| 正安县| 孝昌县| 许昌市| 文成县| 呼图壁县| 图木舒克市| 杭锦旗| 丹棱县| 延津县| 延寿县| 沙田区| 奉新县| 商洛市| 肥西县| 东兰县| 喀什市| 闵行区| 平和县| 信阳市| 炎陵县| 资溪县| 原平市| 巴塘县| 尉氏县| 鸡泽县|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