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第1課時)知識與能力目標1.知識:幫助學生建構消化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知識結構。2.能力:通過角色扮演、討論、交流、實驗觀察、模型制作,培養學生表達、交流、觀察、動手等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團體合作的成功與喜悅。教學重點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的結構基礎。教學難點學生對小腸的結構特點缺乏感性認識,較難概括。教學方法講授法與實驗法相結合,指導探究性實驗的方法和方案的設計。學習方法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媒體類型:PPT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媒介 學生活動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問題、消化系統圖片 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激發興趣指導學生角色扮演 活動——小品表演 進行角色扮演、觀看、細聽引導討論 小品和課本內容 討論、交流、表達指導實驗 實驗活動 觀察、討論、交流、表達點撥、指導閱讀 課本內容 帶著問題閱讀展示課件 課件 分析、解析、加深理解引導學生歸納整理 板書 歸納表達、理順知識組織學生展示模型 模型 展示模型、表達交流設置問題,拓展知識 問題 交流表達引導課堂反思 問題 交流表達布置課外作業 作業 課外完成作業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和“主體―主導”理論為指導,重點放在教學過程的學習方法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教師起到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柏拉圖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出示學生比較熟悉的圖片和一段富有啟發性的文字“食物究竟在人體的什么地方發生變化呢 ”作為導言。如此情境的創設,一方面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探究的愿望;另一方面也為學習者指明方向,引導學生帶著欲望進入學習任務,從而使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耙皇て鹎永恕?,學生思維的閘門一旦被打開,他們探究問題的熱情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這時,學生眾說紛紜,有的說在胃,有的說在腸,有的說在消化系統……誰是誰非 教師不作判斷,而是讓學生表演小品(角色扮演:學生分別扮演口腔、胃、小腸、大腸、肝臟等器官),再次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學習環節。新課學習根據小品內容提出幾個問題,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相互討論、相互學習。在學生討論、交流時,教師則是多看、多聽、多感受而少說話,并及時對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和提高,將零碎的知識系統化。討論后,學生帶著問題做實驗――觀察豬小腸模式圖,學生用眼看、用放大鏡觀察,然后猜測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這是學習的感性認識階段。接著讓學生進一步觀察小腸更細微的結構。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理順知識,這是學習的理性認識階段。知識應用: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小腸模型并展示交流。這樣,學生不僅對知識的了解更深刻,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得到提高,還有技能與情感態度也得到發展;不僅個人才智得到提高,還體驗了集體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喜悅。知識拓展:教師提出“你知道哪些消化系統的疾病 ”讓學生說出自己所知道的消化系統的疾病。引導學生學會搜集信息、積累知識,并時刻關注生活、關注學習、關注健康。板書設計:消化系統的組成:1、消化管:口腔、咽、胃、小腸、大腸、肛門等——容納、磨碎、攪拌、運輸2、消化腺: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頜下腺)——唾液;胃腺——胃液;腸腺——腸液;肝臟(最大的消化腺)——膽汁(儲于膽囊中);胰腺——胰腺——胰液教學反思: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也是本課教學的亮點。實踐證明,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策略,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從而使本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本節課學生活動的組織以及如何結合活動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第2課時知識與能力目標知識:(1)通過淀粉和葡萄糖透過透析袋的差異使學生理解食物為什么要經過消化。(2)通過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說明口腔中的消化過程。(3)概述食物的消化過程。能力:(1)通過演示實驗的觀察和改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2)通過探究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科學素養,掌握科學探究方法?!?br/>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食物消化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健康意識,通過探究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學重點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的結構基礎。教學難點學生對小腸的結構特點缺乏感性認識,較難概括。教學方法講授法與實驗法相結合,指導探究性實驗的方法和方案的設計學習方法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媒體類型:PPT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教學思維研究(學生):設疑―探疑―建立方案―釋疑―解決問題。問題引入:“同學們,今天早餐吃了哪些食物 ”接著再問:“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呢 ” “這些營養物質如何被吸收利用呢 ” 是如何消化的呢 食物為什么必須經過消化呢 下面我們來研究?!?br/>學生就會帶著濃厚興趣和熱情進入學習情境。問題:“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物質都需要消化才能被人體吸收嗎 ” “不一定?!?“水就不需要消化,而蛋白質脂肪都需要消化?!?“糖類不需要消化”。帶著各種各樣的猜想提出:“讓我們一起做個試驗來研究一下吧?!苯又诎迳巷@示出“葡萄糖和淀粉透過透析袋的差異”這個演示實驗的實驗用具和實驗方法及討論題。實驗用具:1.透析袋兩個;2.小燒杯兩個;3.清水;4.可溶性淀粉溶液;5.葡萄糖溶液;6.碘液;7.尿糖試紙等。實驗過程:(1)用線繩將透析袋一端扎緊;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至距頂端3~5cm,然后用線繩將透析袋頂端扎緊;用水徹底清洗透析袋外壁;將透析袋置于盛有水的燒杯內,再向燒杯內加入碘液,直至溶液呈淡黃色為止。(2)用線繩將另一個透析袋一端扎緊;注入葡萄糖溶液至距頂端3~5cm,然后用線繩將透析袋頂端扎緊;用水徹底清洗透析袋外壁;將透析袋置于盛有水的燒杯內,將尿糖試紙A放入燒杯內清水中蘸一下,保留該試紙與實驗結果進行比較。(3)20分鐘后,觀察并記錄步驟1中透析袋及燒杯中溶液的顏色變化。再取尿糖試紙B放入步驟2的燒杯溶液內蘸一下,比較并記錄A、B試紙的顏色。討論:(1)淀粉和葡萄糖屬于哪類營養物質,它們相當于消化管內什么物質呢 (2)透析袋在這里相當于人體哪一部位的結構呢 (3)透析袋周圍的水相當于哪一部分結構呢 (4)為什么在裝有葡萄糖溶液的試管里我們要先將試紙A放入,20分鐘后再放入試紙B呢 (5)淀粉和葡萄糖這兩種物質,哪種能透過透析袋 (6)如果細胞膜具有與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推測食物中的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細胞吸收呢 通過親手做演示實驗和觀察實驗現象,學生們對以上思考題逐一進行了討論,得出淀粉分子較大,不能透過透析袋;而葡萄糖分子較小,能穿過透析袋進入燒杯內水中。通過這一結論能得出六大類營養物質哪些需要消化。“水、無機鹽、維生素不需要消化,而蛋白質、糖類(大分子)、脂肪則需要消化成小分子?!笔澄餇I養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就是消化。那么消化管內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呢 食物消化過程需要哪些條件呢 我們咀嚼饅頭時嘴里有什么感覺 ”“感覺有點甜。” “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來探究一下,饅頭或米飯在口腔內經過咀嚼,其中的淀粉是否發生變化呢 請同學們大膽猜想一下?!?br/>以小組為單位結合以下思考題來討論,并設計實驗和完成實驗。”討論題: 我們如何檢測饅頭中的淀粉成分呢 實驗設計要有對照,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處理條件有什么差異。如何收集唾液,收集前最好用清水漱口,想一想,為什么 口腔溫度與實驗條件有什么必然聯系嗎 你們如何選擇實驗的溫度條件呢 對照組實驗材料和條件與實驗組有什么不同 將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實驗結果加以比較,同學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同學們開始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思考題進行討論,設計實驗過程,進行實驗,教師參與指導等等。實驗設計:1.將淀粉溶液2mL分別滴入兩個試管中,分別為1號和2號。2.取唾液,用清水漱口,將試管放在下唇,舌尖抵住下唇,讓唾液緩緩地流入試管。3.取唾液2mL放入試管1中,再取清水2mL放入試管2中,充分振蕩,使其混合。4.將兩只試管放入37℃水中,恒溫水浴。約10分鐘后冷卻,滴入碘液觀察現象。我們發現1號試管中的碘液沒有變藍,說明淀粉不存在,變成了另一種物質。2號試管加入碘液后變藍了,說明淀粉存在,沒有變成別的物質。1號試管中的淀粉為什么會變成另外一種物質,而2號試管中沒有變呢 “唾液是由口腔內的唾液腺分泌的,1號試管中的淀粉變成了另外一種物質,說明食物從口腔開始就進行了消化,那么食物在口腔內是如何被消化的 唾液在消化管內是如何參與消化過程的呢 口腔,在消化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食物經過這里要發生哪些變化呢 “食物與唾液攪拌混合,使其容易下咽。大家可以試試不用舌頭,看能否吃下喝下東西 ” “食物團通過牙齒充分咀嚼,由大變小,并且食物中的淀粉經舌的攪拌,在唾液中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形成了麥芽糖,之后食團經過咽會進入食管,進而進入胃?!?br/>“食團進入胃、胃內的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胃蛋白酶與食物充分混合、食物中蛋白質初步發生變化。食物在這里和胃液充分混合后,其中蛋白質發生了什么變化 ”“胃液中胃蛋白酶將蛋白質初步分解,但沒有完全分解,不能被吸收。那么徹底消化蛋白質及其他營養成分的重要器官是什么呢 ”“小腸內各種消化液將食糜變成乳狀,再經過消化液中各種酶的作用,使淀粉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食物殘渣、部分水、無機鹽等借助小腸的蠕動進入大腸?!?br/>在觀察中注意思考這樣的問題:淀粉、蛋白質、脂肪最終被分解成為什么物質 為什么能被吸收 2.營養物質為什么能在小腸內被消化呢 酶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3.觀察小腸與膽管相連,哪種消化液進入小腸內 膽汁在消化過程中對哪種物質起作用 ”板書設計:食物的消化:1、為什么要經過消化?2、什么叫做消化?3、怎樣進行消化?口腔內的消化;胃內的消化;小腸內的消化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感悟到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話:“一個壞的老師奉獻真理,一個好的老師教人發現真理?!蔽沂遣皇呛美蠋?,學生自有評價,但在教學中我要做一名教學生發現真理的老師,在這節課教學中不僅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得到了發展和提高,而且我也和學生共同成長、發展和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