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3深圳中考科學考試說明(一) 內容綱目具體內容備注1.科學探究①能夠針對科學探究問題提出可檢驗的猜想和假設;②能夠針對探究目的和條件,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或者針對提供的暴體探究過程,推斷其實驗方案合理性; ③能夠根據探究問題和假設,分析、處理多種信息獲得事實與證據;④能夠根據有效信息推斷結論和進行評價;⑤能夠運用文字、圖表、模型等芳式解釋、說明探究過程和結果。 在實驗題型中滲透2.科學實驗①初步學會使用過濾、蒸發的方法對粗鹽進行提純。②初步學會O2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③初步學會用CO2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④初步學會金屬的某些化學性質的探究實驗。⑤初步學會燃燒條件的探究。⑥初步學會配置一定量分數溶液的實驗。⑦初步學會酸、堿的化學性質實驗。⑧初步學會用酸、堿指示劑、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⑨初步學會根據某些性質檢驗和區分一些常見的物質。⑩能根據實驗需要選擇實驗藥品和儀器,并能進行安裝連接以及安全操作。實驗①~⑧為學生分組實驗(二) 物質科學專題1:常見的物質內容綱目具體內容備注1.物質的性質①判斷典型的物理變化、化學變化;②能區別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③了解溶解度的意義并會查閱溶解度表;④知道PH的意義;⑤記住常見、典型物質的溶解性。 不考:有關溶解度的計算不考:在溫度或溶劑條件改變時結晶量計算2.水①理解水的組成,知道水污染及防治方法;②理解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溶質、溶劑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計算;③會進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④了解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常用方法。不考:不同濃度溶液只考水溶液的知識。 化學計算可要求列式計算、寫出計算過程或寫出計算步驟。3.空氣①掌握空氣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氣污染及主要污染源,知道空氣質量指標的主要內容②掌握O2的主要性質和用途;③掌握典型金屬和非金屬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和產物;④掌握CO2的化學性質和用途;⑤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生物圈作用。4.金屬①能區別金屬和非金屬,理解常見金屬的用途與性質②掌握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簡單、典型的運用:③了解金屬腐蝕條件和防止金屬腐蝕常用的方法;④知道廢棄金屬對環境的影響,具有自覺回收金屬的意識。能夠設計實驗探究金屬的活動性順序5.常見的化合物①能區別典型的單質、化合物;②掌握典型金屬(Mg、Fe等)和非金屬(C、S、P、H2等)在空氣中或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及產物;③掌握常見的酸(鹽酸、稀H2SO4)和常見的堿(NaOH、Ca(OH)2)的主要性質和用途;④掌握某些重要的鹽(如NaCl、純堿、CaCO3)的性質和用途: ⑤理解使用強酸、強堿的注意事項。 不考:HNO3的性質不考:H3PO4、酸式鹽、堿式鹽的性質。能夠設計實驗探究溶液酸堿性。 6.常見的有機物①識別無機物和有機物;②了解重要的礦物能源(天然氣、石油、煤)。專題2:物質的結構內容綱目具體內容備注1.構成物質的微粒①理解分子、原子、離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②理解原子的結構,理解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③了解核電荷與核外電子之間的數量關系;④理解物質結構模型化思想及其典型應用(如,表示原子、分子的結構,表示化學反應的過程)等。不區分元素和原子的概念;不考同位素知識和元素周期律。不考夸克知識2.元素①知道物質由100多種元素組成;②知道組成人體、地球的主要元素,了解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③書寫常見的元素符號和名稱(如H、C、N、O、Si、P、S、C1、I、 Na、Al、K、Ca、Fe、Cu、Ag)。 3.物質的分類①區別典型的混合物、純凈物;②運用化合價書寫簡單的、常見物質的化學式;③根據化學式推斷元素的化合價;④理解化學式表示的意義; ⑤區別典型的酸、堿、鹽、氧化物,記住典型物質的名稱;⑥會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⑦根據化學式熟練計算化合物中元素質量分數和質量比。不考酸式鹽、堿式鹽、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的分類和命名。專題3.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內容綱目具體內容備注1.常見的化學反應①理解H2、CO的還原性和可燃性;②理解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和中和反應的特點,掌握具體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③了解燃燒的條件、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以及火災自救的一般方法;④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來解釋常見的現象及其應用;⑤書寫常見的、典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⑥根據化學方程式熟練計算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不進行過量判斷);⑦熟練計算含雜質的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分數(雜質不參加反應)。不考氧化劑、還原劑的判斷;不考:電離方程式 不考:過量計算,多步反應的計算,差量計算;有關混合物的計算只限于只需一個反應就可求出結果。可以引入質量分數、體積和密度的計算。2.物質間的循環與轉化①理解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問的轉化; ②理解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之間的轉化;③知道自然界中的碳循環和氧循環。第二部分專題4: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II內容綱目具體內容備注1.機械運動和力①知道對物體運動的描述與所選的參照物有關;②了解速度的含義;③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力(重力、摩擦力、彈力),并能說明其意義;④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會畫力的示意圖;⑤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知道力是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⑥知道質量和密度的含義,會測定物體的質量和物質的密度;⑦了解牛頓第一定律,能用慣性解釋有關的常見現象;⑧理解壓強的含義,能說出日常生活中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⑨通過實驗認識液體壓強的存在及其特點,知道大氣壓的存在及其特點;⑩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條件;?感知流體壓強與流速的定性關系、并能解釋有關的現象。不要求用p=p液gh計算液體內部的壓強.2.電和磁①知道電路的基本組成,會連接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會畫出電路圖,會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量電流和電壓;②知道決定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大小;③會用實驗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④理解歐姆定律,了解簡單串聯電路和簡單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的關系,并能進行有關計算;⑤通過實驗認識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描述通電螺線管周圍磁場的特點;⑥了解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與磁場方向、電流方向有關;⑦知道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⑧了解家用電器、家庭電路以及安全用電的常識,樹立安全用電的意識;⑨了解電磁知識在技術中的應用和電磁學發展史中的典型事例,認識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對社會發展的作用。①不要求混聯電路的計算.②不要求用左手定則判斷三個方向的問題.③不要求用右手定則解答有關感應電流方向的問題.3.聲、光、和熱①了解波的簡單知識及其在信息傳播中的作用;②通過實驗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現象,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③通過實驗了解凸透鏡成像的特點;④應用凸透鏡成像特點解釋照像機、放大鏡和人眼球的作用,知道近視眼、遠視眼所戴的眼鏡;⑤知道聲音發生和傳播的條件;⑥了解樂音的特性,知道防止噪聲的途徑;⑦通過觀察了解太陽光的組成,知道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都是電磁波。⑧了解物質的六種物態變化,知道物質在狀態變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性;⑨知道溫度計的正確使用。4.能的轉化與能量守恒①了解動能和勢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知道動能和勢能可以轉化,知道機械能守恒是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②理解功的概念,認識簡單機械的作用,知道做功伴隨能的轉化(或轉移); ③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區別功率和機械效率,從能的傳遞和轉化認識功率和機械效率;④知道內能改變的兩種途徑,知道在熱傳遞過程中用熱量來量度熱能的變化,了解比熱容和熱值的概念; ⑤知道用電器消耗的電能可以用電功來量度,會計算用電器消耗的電能,理解電功率的含義,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會測小燈泡的功率,能從說明書或銘牌了解家用電器的額定功率。①不要求用機械能守恒條件解題 ②不要求用Q=mc(t2一t1) 計算熱量 第三部分(三)生命科學內容綱目具體內容備注1.觀察多種多樣的生物①識別生物與非生物,知道生物的基本特征,描述其形態和生活習性;②觀察和描述常見生物的生活環境,感知生物對環境的適應;③舉例說明生物多樣性及其意義。 2.細胞、組織、器官和生物體①制作簡單的臨時裝片,會用顯微鏡進行觀察;②知道細胞的基本結構,運用細胞結構的知識分析某些生命現象;③識別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④知道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及其生命意義;⑤知道細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和系統。 3.種群、生物群落、生態系統和生物圈①學會使用簡單的檢索表,說出分類的方法,列舉生物分類的單位;②認識生物的種群、群落的概念及特征;③比較幾種不同生境的生物,知道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④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結構、功能及穩定性;⑤運用生態系統的概念分析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⑥了解生物圈,關注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內容綱目具體內容備注4.綠色開花植物的新陳代謝①對圖指認綠色開花植物的根、莖、葉的結構,說出其功能;②知道無機鹽和水對植物生命活動的作用; ③說出植物體對無機鹽的吸收、運輸過程;④說出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過程;⑤說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及簡要過程,認識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 ⑥知道植物的呼吸作用;⑦列舉植物新陳代謝原理對農業生產技術的影響。5.人體的新陳代謝①描述消化系統的結構和食物消化吸收的過程;②列舉消化酶在消化過程中的作用,通過酶的催化反應實驗,體驗酶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③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過程,知道呼吸作用為人體內的能量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④說出血液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知道骨髓的造血功能。描述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結構和血液循環過程;⑤知道血型、輸血應注意的事項,知道獻血是公民應盡的義務;⑥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結構及尿的生成和排出過程。 6.其他生物的新陳代謝①知道藻類、苔蘚、蕨類的主要特點;②知道細菌、真菌的主要特點;③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以及這些動物的主要特點;④知道新陳代謝中物質與能量的變化。 7.生命活動的調節①知道植物的感應性現象,了解植物生長素發現的歷史,體驗科學發現的過程;②了解若干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③知道人體的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結構及功能,說出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概述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④了解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及其功能,列舉激素對生命活動調節的作用;⑤以體溫調節為例說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8.植物的生殖與發育①列舉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②認識花的結構和果實、種子的形成;③說出種子萌發的過程和必要條件;④知道芽的發育。9.人、動物的生殖和發育①說出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②知道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③了解人和動物的生殖方式和發育過程及特點;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建立正確的性道德觀。內容綱目具體內容備注10.遺傳和進化①識別遺傳和變異現象;②說出遺傳物質的作用,知道DNA、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知道基因工程及人類基因組計劃;③列舉遺傳和變異在育種方面的應用;④知道優生的重要性; ⑤知道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列舉生物進化現象,了解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觀點。11.人體保健、健康與環境①識別免疫現象、類型;②列舉計劃免疫和人工免疫的事例;③列舉常見的遺傳性疾病; ④認識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說出營養素的作用,建立平衡膳食的觀念;⑤了解傳染病的特點、傳播三環節及預防措施;⑥知道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有毒物質和防御措施;⑦列舉觸電、溺水、異物堵塞氣管、蛇蟲咬傷等急救的基本方法;⑧了解我國生物保護與自然保護的意義和措施,提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自覺性。 第四部分(四)地球、宇宙和空間科學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內容綱目具體內容備注1.四季的星空①能根據圖識別主要的恒星與星座(課本出現的最典型的);②說出陽歷和地球公轉的關系,知道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③知道農歷與月相的關系;④了解日食與月食的成因。節氣只需要記住冬至、夏至、秋分、春分。2.太陽系①能說出太陽和月球的基本概況;②知道日、地、月的距離和相對運動;③能從圖上判斷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帶的位置,知道太陽系的總體構成和運動;④了解彗星的構成,知道哈雷彗星; ⑤知道人類飛向太空的歷程和人類對月球與行星的探測,關注我國航天事業的成就。 不需要記具體的數字2.人類生存的地球內容綱目具體內容備注1.地球①能正確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②能運用經緯網和指向標在地圖上判定方位,會看簡單的地圖符號和注記,會進行簡單的比例尺計算;③知道地球上五帶的劃分界線、位置和氣候特點;④利用地圖會計算世界上不同時區的區時,知道日界線兩側不同日期的規定。知道北京在東八區;⑤知道一年中當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和晝夜長短變化的規律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訓練學生讀圖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2.地形和地殼的運動①認識地殼是變動的,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殼運動的表現;②知道世界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關注人類如何提高防震抗災能力;③知道板塊學說的要點,領悟假說在科學發現中的重要作用;④了解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巖石風化、流水作用、風力作用、海洋作用、冰川作用、生物作用);⑤識別主要的地形特征,能判讀簡單的地形等高線圖。不考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3.土壤①知道土壤由水分、空氣、礦物質和腐殖質構成,具有不同的質地和結構,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②知道不同性狀的土壤對植物生長有不同的影想,植被對土壤有保護作用。③關注我國和當地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污染的情況及其危害性。4.地球上的水缽①知道水體的分類和比例(包括地下水);②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環的主要環節;③關注世界和我國淡水資源的嚴重危機。 5.天氣與氣候①聯系生活經驗,了解天氣與氣候的概念;以及影像氣候的主要因素;②知道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④了解主要的氣象災害和防災抗災的措施。不考用儀器測量氣溫、降水量、風力、濕度和氣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