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蘇教版小學科學實驗操作(五年級下冊)實驗內容:觀察人的手背皮膚和洋蔥鱗片內表皮(五下第一單元)課 題:《搭建生命體的“積木”》時 間:第 1 周實驗器材:放大鏡、顯微鏡、洋蔥、洋蔥鱗片內表皮標本實驗類型:學生操作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1.觀察人的手 1.先用放大鏡觀察手背皮膚。背皮膚。 2.再用手持顯微鏡觀察手背皮膚。3、在紙上畫一畫觀察到的手背皮膚細胞的樣子。2.觀察洋蔥鱗 1.先用放大鏡觀察洋蔥鱗片內表皮。片內表皮。 2. 把洋蔥表皮細胞標本輕置于顯微鏡的載物臺通光孔中央,緩慢轉動調焦旋鈕,直至能清晰地觀察到洋蔥鱗片內表皮細胞。3.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必須保護好鏡頭,不要用手摸鏡頭。建議先選用低倍鏡觀察,如看不清再換用高倍鏡,細調焦距觀察。4、在紙上畫一畫觀察到的洋蔥鱗片內表皮細胞的樣子。3.實驗總結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感受動物、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潔。實驗結論: 動物、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實驗內容:模擬晝夜交替現象(五下第三單元)課 題:《晝夜交替》時 間:第 9 周實驗器材:地球儀、已裝電池的手電筒、實驗類型:學生操作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1.在黑暗環境 1.拉上教室的窗簾,也不要開燈,盡量保持教室黑暗。中,用手電筒照 2.在兩米之外,用手電筒照射地球儀。觀察地球儀的向射地球儀上的 光面和背光面。中國。2.轉動地球儀, 1.逆時針緩慢轉動地球儀,讓中國慢慢從白天進入夜觀察地球儀上 晚。被照亮的區域。 2. 繼續轉動地球儀,讓中國慢慢從夜晚進入白天。。3.同時,觀察當中國處于清晨時,哪些國家正處于傍晚。3.實驗總結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探究地球上晝夜現象的奧秘。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潔。實驗結論: 被太陽照亮的地方是白天,沒有被照亮的地方是夜晚。地球自轉引起晝夜交替。實驗內容:探究地球傾斜與直射、斜射的關系及對溫度的影響(五下第三單元)課 題:《四季循環》時 間:第 12 周實驗器材:地球儀、強光手電筒、膠水、牙簽、溫度計、信封實驗類型:學生操作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1.在地球儀的 1.在黑暗環境中,打開強光手電筒代表太陽。赤道和北半球 2.先讓“地球”直立著繞太陽轉動一圈,再讓“地球”上各粘一根牙 傾斜著繞太陽轉動一圈。觀察赤道和北半球上的兩根牙簽。 簽的影子長度。2.將溫度計插 1.陽光照射兩個信封,5分鐘后分別記錄兩個溫度計的入直立于地面 溫度。的一個信封,再 2. 比較哪個信封里面的溫度計顯示的溫度更高。將另一根溫度 3.討論:為什么平放于地面的信封里的溫度計溫度更計插入平放于 高?地面的另一個信封。放在陽光下照射 5 分鐘。3.實驗總結 觀察、比較實驗數據,探究四季溫度變化的規律。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潔。實驗結論: 陽光直射的地方溫度高 ,陽光斜射的地方溫度低。實驗內容:用平衡尺探究杠桿省力秘密(五下第四單元)課 題:《撬重物的竅門》時 間:第 13 周實驗器材: 鐵架臺、平衡尺、鉤碼、細鐵絲實驗類型:學生操作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1.用細鐵絲把 1.掛好平衡尺,手輕壓尺一端再松開看看尺是否能自由平衡尺掛在鐵 轉動。架臺的鐵環下。 2.如果平衡尺在靜止狀態下,不能保持平衡,可仔細調節平衡尺兩端的螺母,直至尺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2.在平衡尺的 1.在支點左側 10厘米處掛 2個同規格的鉤碼。左右兩側,分別 2. 分別在支點右側 5厘米、10 厘米、20 厘米處掛同規掛上同樣規格 格的鉤碼,觀察分別需要多少個同規格鉤碼才能尺保持的鉤碼若干,觀 平衡。察什么情況下 3.將左側的鉤碼移到 15厘米處,在右側怎么掛鉤碼才尺能保持平衡。 能尺平衡?3.實驗總結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實驗數據,探究杠桿省力秘密。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潔。實驗結論: 距離支點越遠,保持平衡需要的鉤碼越少,也越省力 。實驗內容:研究輪軸在什么情況下更省力(五下第四單元)課 題:《擰螺絲的學問》時 間:第 14 周實驗器材:輪軸實驗套件、鉤碼、線繩實驗類型:學生操作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1.把輪軸實驗 1.把支架插入底座孔洞中,再把輪軸安裝在支架上端;套件組裝起來。 2.輕輕撥動輪軸,確認輪軸可以自由轉動。2.在軸上掛一 1.軸的右側線繩上掛 4 個 50 克的鉤碼。定數量的鉤碼, 2.小輪左側線繩上掛 2 個 50 克的鉤碼,觀察輪軸能否觀察在輪上掛 保持平衡 。多少個鉤碼才 3.保持軸上的 4 個鉤碼不變,把小輪上的鉤碼取下,試能使輪軸平衡。 著掛在大輪左側線繩上,觀察掛幾個鉤碼在大輪上就能使輪軸平衡。3.實驗總結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實,探究輪軸省力的秘密。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潔。實驗結論: 在輪上用力可以省力。實驗內容:組裝定滑輪和動滑輪 (五下第四單元)課 題:《升旗的方法》時 間:第 15周實驗器材:組裝滑輪的部件、鉤碼、鐵架臺、測力計、粗棉線實驗類型:學生操作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1.測出提升一 1.用測力計垂直提升一個鉤碼;個鉤碼所需的 2.眼睛與測力計指針保持平視,讀出測力計指示的力。力2.分別測出用 1.分別組裝滑輪:定滑輪、動滑輪 (1)定滑輪:把定滑輪用棉線掛在鐵架臺上,再將另提升1個鉤碼所 一根棉線沿軸槽繞過滑輪,一頭掛鉤碼,一頭掛測力計。需要的力 (2)動滑輪:把棉線的一頭系在鐵架臺上,將棉線的另一頭沿動滑輪下方的溝槽穿過,再掛上測力計,在動滑輪下方掛一個鉤碼。2. 提醒實驗注意:為了減小實驗誤差,要依次用定滑輪、動滑輪各做三次提升 50克、100 克、150 克的實驗,讀出測力計指示的力再記錄平均值。拉動時,動作要緩慢、勻速,不要讓粗棉線脫離滑輪溝槽。應在勻速拉動測力計過程中讀出數值,不忽快忽慢或停后讀數。3.可二人合作,一人拉動并讀出測力計數值,另一人記錄實驗數據再取平均值。重復實驗時,二人互換角色。3.實驗總結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實驗數據,探究使用滑輪的秘密。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潔。實驗結論: 拉動同一個物體,動滑輪比定滑輪省力。實驗內容:探究拉小車的力與斜面坡度大小的關系(五下第四單元)課 題:《斜坡的啟示》時 間:第 16周實驗器材:測力計、小車、光滑的長木板、字典 3 本實驗類型:學生操作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1.測出垂直提 1.用測力計垂直提升小車。升小車所用力 2.視線與測力計指針保持平視,讀出測力計指示的力。2.測出在不同 1.利用同一塊長木板,先后分多次搭建不同坡度的斜坡度的斜坡上, 面。(可在長木板右端下面,分別墊 1本、2 本、3本、拉動小車所需 4 本、5本字典)的力的大小 2.提醒實驗注意:沿著斜坡,用測力計勻速、緩慢從下往上拉動小車。拉動小車時,測力計要與木板保持平行;在小車勻速運動的過程中,讀出測力計指示的力;每個坡度都反復拉 3次小車,讀出測力計數值再取平均值記錄。3.可二人合作,一人拉動小車并讀出測力計數值,另一人記錄實驗數據再取平均值。重復進行實驗時,二人互換角色。3.實驗總結 引導學生比較實驗數據,找出斜面省力的秘密。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潔。實驗結論: 斜面坡度越大越費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