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學習目標】1.知道隋朝建立及統一的概況、隋初經濟繁榮的表現;了解隋煬帝的暴政、隋朝滅亡的原因等。2.理解隋朝實現統一、開通大運河的條件以及科舉制的歷史影響。3.正確評價大運河的開通,認識科舉制是古代選官制度的進步。【合作探究導學】知識點一 隋的統一【基礎梳理】1.隋的建立:581年,________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________,楊堅就是隋文帝。2.隋的統一:589年,隋文帝滅掉________,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3.隋的統治(1)措施: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________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2)作用: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________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合作探究】隋統一全國后,天下安定,老百姓各安其業。那時,水旱災害也比較少。皇帝下令在洛陽等地修建大型糧倉廣儲糧食。開皇末年,倉庫里糧食堆積如山。(1)隋朝的建立者是誰?建立的時間是哪一年?都城在哪里?(2)隋朝統一全國的條件有哪些?結合教材知識,指出隋統一的歷史意義。(3)隋朝完成統一后采取了哪些統治措施?出現了怎樣的局面?知識點二 開通大運河【基礎梳理】1.目的:加強________,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2.修筑者和時間:隋煬帝,605年起。3.概況:大運河以________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________多千米。4.意義: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合作探究】古人贊頌大運河的歷史功效說:“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1)根據材料及教材知識,指出隋朝開通大運河的目的。(2)有人用數學式“3+4+5=1”來形象地概括大運河的基本狀況。你知道這里的“3”“4”“5”“1”分別指代什么嗎?(3)結合教材知識,說說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有何作用。知識點三 開創科舉取士制度【基礎梳理】1.萌芽: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過________選拔人才的制度。2.確立:隋煬帝時________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3.意義:是中國古代________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推動了教育的發展。【合作探究】科舉制是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作“科舉”。科舉制從隋朝開始實行,到清朝末年被廢除,歷經1 300多年。(1)材料中“科舉制”的誕生與哪兩位皇帝有關?他們分別為科舉制的誕生采取了哪些措施?(2)結合教材知識,說說隋朝為什么要采用科舉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3)隋朝科舉制雖然規模不大且不完善,但有著重要意義。結合教材知識,簡要概括科舉制誕生的意義。知識點四 隋朝的滅亡【基礎梳理】1.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縱情享樂,奢侈無度。(1)每年征發動輒數百萬的勞動力,營建東都________,開鑿大運河,修筑長城和馳道。(2)為加強對各地的統治,組織大規模巡游,耗費大量人力和財力。(3)三次征________,迫使大量農民服兵役、當民夫,耽誤正常的生產勞動。2.反隋起義(1)原因:隋煬帝的殘暴統治使人民忍無可忍。(2)概況:起義首先在________地區爆發,隨即迅速蔓延到全國,在各地形成許多反隋的隊伍。(3)結果: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隋朝的統治面臨瓦解。________年,隋煬帝在________被叛軍殺死,隋朝隨之滅亡。【合作探究】(大業)八年(612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時發四海兵,帝親征高麗,六軍凍餒,死者十八九。十三年(617年),天下大旱。時郡縣鄉邑,悉遣筑城,發男女,無少長,皆就役。——《隋書·五行志》(1)材料中的“帝”是誰?他的統治有什么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教材知識,列舉他的統治措施。(3)他的統治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知能提升練習】一、選擇題 1.趙翼說:“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這里的隋文帝及其當初奪權時的身份是( )A.楊堅,北魏外戚B.劉備,東漢王室C.楊堅,北周外戚D.曹操,東漢丞相2.隋朝是我國歷史發展長河中一個重要的王朝。下列關于南北重歸統一的演變說明,正確的一組是( )A.北周與陳對峙→隋與陳對峙→隋滅陳B.北周與陳對峙→隋與北周對峙→隋滅北周C.北魏與陳對峙→隋與陳對峙→隋滅陳D.北魏與陳對峙→隋與北魏對峙→隋滅北魏3.下列哪項不屬于隋統一后采取的統治措施( )A.編訂戶籍 B.派張騫出使西域C.統一南北幣制 D.加強中央集權4.古人贊頌大運河的歷史功效說:“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這里,古人贊頌了大運河( )A.鞏固隋朝的統治B.有利于中外經濟的交流C.促進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D.結束分裂割據,實現南北統一5.科舉制的建立和完善,從本質上反映了統治者( )A.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的需要B.籠絡讀書人的策略C.發展教育事業的舉措D.擴大統治基礎,強化中央集權的需要6.下列關于秦末農民起義和隋末農民起義的說法,錯誤的是( )A.殘暴的統治是導致起義的重要原因B.項羽和劉邦是秦末農民起義的重要領袖C.隋末農民起義發生在隋文帝時期D.起義告誡統治者要愛惜民力二、非選擇題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隋(統)一天下……以啟唐二百余年承平之運……——王夫之《讀通鑒論》材料二 (隋文帝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貞觀政要·辯興亡》請回答:(1)材料一中“隋(統)一天下”發生在什么時候?這是哪位皇帝通過滅掉哪個政權實現的?(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隋(統)一天下”。(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現象?請分析一下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參考答案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合作探究導學】[知識點一]【基礎梳理】1.楊堅 長安2.陳朝3.(1)度量衡 (2)墾田面積【合作探究】(1)楊堅。581年。長安。(2)客觀條件:①北方民族的交融,南北人民的往來,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②南北方經濟的發展,以及南北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的縮小,為隋朝統一全國提供了物質條件。③廣大人民經過長期的戰亂、分裂,向往和平與統一。④南朝陳政權本身的腐朽。主觀條件:隋朝國力強大,且為滅陳做了充分的準備。歷史意義: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3)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社會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知識點二]【基礎梳理】1.南北交通3.洛陽 2 700【合作探究】(1)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2)“3”:三個點,即中心洛陽、北達涿郡、南至余杭;“4”:運河四段,即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5”:五大水系,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1”: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3)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知識點三]【基礎梳理】1.考試2.進士科3.選官制度【合作探究】(1)隋文帝和隋煬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2)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吏的選拔權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重門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過門第即可進入仕途。(3)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推動了教育的發展。[知識點四]【基礎梳理】1.(1)洛陽 (3)遼東2.(2)山東 (3)618 江都【合作探究】(1)隋煬帝。好大喜功,不許民力,縱情享樂,奢侈無度。(2)每年征發動輒數百萬的勞動力,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筑長城和馳道;為加強對各地的統治,耗費大量人力和財力多次巡游;三次征遼東,迫使大量農民服兵役、當民夫,耽誤正常的生產勞動。(3)殘暴的統治引發農民起義,最終導致隋朝的滅亡。【知能提升練習】1.C 解析:北周末年,外戚楊堅掌握大權。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楊堅,即隋文帝。C項符合題意。2.A 解析: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是北周(557—581年);陳朝存在于557—589年。581年,楊堅建立隋朝;589年,隋軍滅掉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由此可以推斷,A項正確。3.B 解析:B項發生于漢武帝時期,不是隋朝統一后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4.C 解析: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材料中的“轉輸”,指水上糧食運輸。再結合“漁商”可以判斷,題干說的是大運河溝通南北經濟的作用。5.D 解析:科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選拔人才,使國家掌握了選拔官吏的權力,有利于擴大統治基礎,有利于把選拔官員的權力收歸中央,從而鞏固封建統治。6.C 解析:隋煬帝是隋朝的一位暴君,他的殘暴統治使人民忍無可忍,引發農民起義,導致隋朝的滅亡,C項符合題意。7.(1)589年。隋文帝;陳。(2)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促進了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為唐朝的昌盛奠定了基礎。(3)反映了隋文帝末年儲積的物資多,可以供應政府五六十年開銷。隋朝統一后,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探究歸納】隋文帝統治的二十多年間,政治清明,社會安定,人口迅速增長,被稱為“開皇之治”。【探究歸納】隋煬帝時期開通的大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大運河開通以后,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探究歸納】隋朝破舊立新,廢止過時的選官制度,按考試成績擇優選才,確立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破除了門第的限制,將選官、用人權力從地方收回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探究歸納】隋煬帝不恤民力,窮兵黷武,對人民奴役嚴重,使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引發農民起義,最終導致隋朝滅亡。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