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32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與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重點分析近年來本考點的考查趨向于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作用;“冷戰”后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以計算機網絡、生態與人口等問題為例,了解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難點解讀難點一: 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1.歐洲的聯合1967年,成立歐洲共同體;1993年,在歐共體的基礎上組成歐洲聯盟,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 2.戰后的美國(1)發展: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2)原因:積極拓展世界市場;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3)新經濟:20世紀90年代以后,出現了以信息化和全球化為特征的“新經濟”。 3.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①二戰后,美國在日本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動日本政府頒布了“和平憲法”。 ②冷戰開始后,美國積極扶持日本。③朝鮮戰爭爆發后,日本獲得了大量的軍需訂單。 ④日本政府利用當時有利的外部環境,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大力引進先進技術。難點二: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作用1.聯合國與國際安全(1)背景: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上(二戰勝利前),正式提出成立(2)成立: 1945年10月,聯合國正式成立。(3)總部:美國紐約(4)主要機構:①聯大:聯合國大會(UN)的簡稱,由全體會員國組成,每年舉行一屆大會。②安理會:全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職責: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成員:5個常任理事國( 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 ),擁有否決權,10個非常任理事國。③秘書處:是聯合國的行政秘書事務機構。(5)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根據安理會或聯大的決議,聯合國可以向沖突地區派出軍事人員,以恢復或維持和平。以聯合國名義派出的武裝力量,被人們稱為“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6)中國貢獻:1992年,第一次派部隊參加海外維和行動;截至2017年,共參加了24次,累計派出3萬名維和官兵。(7)宗旨:維護國際和平及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8)作用: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避免了一些可能發生的戰爭。2.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1)背景:①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世界局勢趨于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②各國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③國家之間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跨國公司的影響日益增大,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經濟區域化趨勢加強。(2)世界貿易組織概況:①成立時間:1995年。②宗旨:以非視性、開放、公平為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保證就業、收入與需求的增長,提高人類生活水平。③主要職能:制定和規范多邊貿易協定、組織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等。(3)影響:①關稅水平普遍降低,貿易壁壘進一步減少,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②世界貿易組織已經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之一,它與聯合國一起成為支撐、協調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兩大支柱,推動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難點三:冷戰后的世界格局1.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1)表現:美國為維護世界霸主地位,不斷加強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軍事干預,嚴重干擾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2)事例: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2003年,美國未經聯合國授權,拉攏部分國家,發動戰爭,占領伊拉克 。 (3)地區沖突: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紛爭不斷,恐怖活動抬頭,威脅著世界安全。2.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聯盟或國家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3.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1)不結盟運動:1961年正式成立。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著廣大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兩極格局。(2)世界各國:冷戰結束后,各國致力于發展經濟,力爭增強經濟實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3)中國:主張在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共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絕不干涉別國內政。難點四:以計算機網絡、生態與人口等問題為例,了解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1.計算機網絡與現代社會生活:(1)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普及,數據庫和計算機網絡建立起來。(2)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信息時代”。(3)影響:將世界各地聯結成一個整體,創造了人類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觀念。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生活空間。對人類經濟活動產生了直接影響,推進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4)問題: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2.婦女地位的提高:(1)過程:①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婦女開始獲得選舉權;②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歐美發達國家的婦女獨立意識增強,地位有了明顯提高;③197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表現:①世界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的婦女有了選舉權;②婦女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③越來越多的婦女擺脫家庭的束縛,參加社會工作;④幾乎所有行業中,都活躍著女性的身影,以往男性獨占的領域,涌現出不少杰出的女性(3)認識:實現婦女和男性的完全平等,還需要人類社會不斷努力3.生態與人口問題:(1)生態問題:隨著全球范圍內工業化的推進,環境惡化成為嚴重的問題。大氣污染、化學污染、淡水資短缺、土地荒漠化等環境危機,不僅僅是生態問題,也是現代社會面臨的重大經濟和社會問題。(2)人口問題:人口增長過快,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嚴重問題。它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壓力,世界糧食問題日益尖銳。在教育、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構成新的挑戰;發展中國家的衛生和健康狀況難以迅速改善;耕地和水資缺乏,加上自然災害影響,經常導致普遍的饑餓。三.經典例題1.(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從1992年開始,中國多次派部隊參加海外維和行動,彰顯了大國風度與責任擔當。有權派遣維和部隊的國際組織是A. B. C. D.2.(2020北京中考)1995年1月,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它成立后的10年里,世界貿易總額增加了3倍。以下關于世貿組織的說法正確的是①以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為宗旨②可向沖突地區派出維和部隊③徹底消除了世界各國間的貿易摩擦④符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2021·安徽)美國高呼著共產主義的威脅發動冷戰,卻干著控制別國、擴大本國利益的勾當?!肮伯a主義擴張”只是美國制造出來實現自己戰略目的的“神話”。這反映美國發動冷戰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革命B.控制西歐C.遏制蘇聯D.稱霸世界4.(2020·山東聊城)杜魯門在敦促國會盡早通過馬歇爾計劃的特別咨文中說:“要使(歐洲)經濟復興獲得成功,必須采取某種對付內部和外部侵略的保衛性措施?!贝撕蟛扇〉摹氨Pl性措施”是建立A.聯合國B.華沙條約組織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D.世界貿易組織5.(2021·山東臨沂市·九年級期末)從1985年3月至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時間,蘇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經濟改革計劃,這些計劃大都欠缺科學規劃,沒有經過嚴密的論證、調研和評估,甚至前后內容相互否定。這說明戈爾巴喬夫的改革A.缺乏人民的支持 B.政策太盲目,隨性而為C.政策不全面 D.執行力不夠堅定6.(2021·河南商丘市·九年級期末)下面是1990年為紀念某歷史事件發行的郵票,該歷史事件()A.哥倫布機發現新大陸 B.萬隆會議的召開C.“非洲年”的出現 D.納米比亞的獨立7.(2020湖南邵陽中考)韓國政府于2020年6月2日宣布,將重新就日本采取對韓出口管制措施訴諸世界貿易組織,日本對此表示遺憾。該材料反映出,世界貿易組織A.是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 B.偏袒日本而引起韓國不滿C.具有解決貿易爭端的職能 D.是日本與韓國時話交流的唯一通道8.(2020安徽中考)1948年5月,第一次阿以戰爭爆發,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50號決議,決定設立聯合國巴勒斯坦停戰監督組織,這是聯合國部署的第一次維和行動。截至2017年底,聯合國總共實施了71項維和行動。這說明A.聯合國有權干預國際上一切事務 B.維和行動消除了地區霸權與沖突C.聯合國致力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D.只有安理會才有權決定維和行動9.(2021·河北滄州市·九年級期末)在1953-1964年期間,蘇聯谷物總產量年均達到1.175億噸,比1945-1953年間的年均產量增長62%。這一變化發生在()A.斯大林時期 B.戈爾巴喬夫時期C.赫魯曉夫時期 D.勃列日涅夫時期10.(2021·河南濮陽市·九年級期末)中興通訊在全球設立了107個分支機構、7+1個交付中心、14個培訓中心;有超過10,000名售后服務人員,3,000多家本地外包合作伙伴,以確保為全球140個國家(地區)的500多家運營商客戶提供服務。在終端方面,中興通訊已經與全球超過20家運營商開展SG終端合作。這說明當今世界呈現出()A.政治多極化趨勢 B.區域集團化趨勢C.文化多元化趨勢 D.經濟全球化趨勢11.(2021·河南商丘市·九年級期末)如圖下組圖片反映出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呈現的特點是()A.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 B.緊張與緩和相互交織C.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 D.建立國際新秩序12.(2021·河南洛陽市·九年級月考)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越過聯合國安理會,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進行了持續78天的轟炸。這說明()A.美國具有包辦全球事務的能力 B.聯合國中制約美國稱霸的重要力量C.聯合國的權威性正經受嚴峻的挑戰 D.世界已經進入美國“獨霸全球”的時代13.(2021·陜西西安市·九年級一模)“現在,舊的世界格局已經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舊秩序……是有很多權力中心,每一個都獨立活動”。下列關于當今世界形勢特點的表述錯誤的是A.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B.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C.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加劇 D.美國單極化,實行霸權主義14.(2020湖北中考)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越過聯合國安理會,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進行了持續78天的轟炸:2003年,美國又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未經聯合國授權,拉攏部分國家,發動戰爭,占領伊拉克。這說明A.美國具有了包辦全球事務的能力 B.聯合國是制約美國稱霸的重要力量C.聯合國的權威性正經受嚴峻挑戰 D.世界已經進入了美國“獨霸全球”的時代15.(2020江蘇鹽城中考)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下列現象與此趨勢相違背的是A.中國等金磚國家的話語權日漸增強 B.日本正在積極謀在政治大國的地位C.印度多年努力成為了非常任理事國 D.美國力圖建立自我主導的單極世界16.(2020四川甘孜中考)下圖是反映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的漫畫。圖中文字為“相信我(美國),我不是針對你(俄羅斯)”。漫畫()A.嘲諷了美國的霸權主義思維 B.反映了多極化趨勢不斷增強C.標志美蘇爭霸格局依然持續 D.表明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削弱17.(2021·河南洛陽市·九年級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有人總結美國經濟發展的特點:“春風得意馬蹄疾”(20世紀五六十年代),“山重水復疑無路(20世紀七八十年代),“柳暗花明又一村”(20世紀90年代以來)。材料二在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國家中,法國總結戴高樂首先向美國的領導地位發起挑戰。他主張歐洲應是“歐洲人的歐洲”,主張歐洲聯合起來,擺脫美國人的控制。1960年法國試爆原子彈成功,增強了法國的實力。1964年,法國又沖破美國設置的反華陣線,與中國建交。1966年,法國正式退出“軍事一體化機構”。(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站在美國的角度分析,出現“春風得意馬蹄疾”這種經濟發展特點的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表明戰后西方資本主義發生了什么變化?戰后大部分西歐國家于1993年逐漸走上聯合自強的道路,產生了怎樣的積極影響?(3)戰后西歐國家和日本經濟的發展,既有各自不同的主觀原因,也有相似的外部原因。其共同的外部因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這一外部因素?18.(2020內蒙古鄂爾多斯中考)世界近現代史上,人類社會先后經歷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們的生產、生活和世界的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材料一:(這場革命)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創造了一幅煙囪多于教堂尖頂的圖景,它在不過三代人的時間里,改變了整個英格蘭的面貌;從家庭手工業過渡到大工廠生產,從手工勞動過渡到機器勞動,從鄉村社會過渡到都市化社會,從經驗社會向科學技術社會過渡。……這兩個國家(美國和德國)發展以電力等為中心的工業技術,使它們的工業生產突飛猛進。到1914年,在世界制造業產量當中美國占51.8%,德國占21.3%。英國由1870年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1895年美國的機器已經大量向英國出口,而且在技術上也超過了英國?!幾择R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并提出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在線學習,實現“停課不停學”。(1)材料一中,“這場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這場革命”的政治前提和催生的生產組織形式是什么?歐洲文明的發祥地是古代的哪個國家?雅典城邦在哪位人物主政時期,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2)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次工業革命中的動力機器分別是什么?(3)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這次工業革命將資本主義推進到什么新的歷史階段?列舉一項美國在此期間的重要發明。(4)材料二反映的科技革命標志著人類開始進入什么時代?(5)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科技與社會”為主題談一談你的認識。19.(2021·河南三門峽市·九年級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面是張華同學繪制的蘇聯(蘇俄)現代史示意圖(部分)。材料一中A處發生的歷史事件的意義是什么? B處改革的領導者是誰?此次改革導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材料二“經歷了數年戰爭的蘇維埃俄國,滿目瘡痍,經濟異常困難,社會矛盾加劇。列寧在調查后認為,只有改變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才能恢復和發展生產”。——摘編部編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面對蘇俄困境,列寧作出怎樣的決策促使1921~1925年糧食產量的變化?材料三在蘇聯發展生產的首要目的一直不是放在滿足廣大人民的物質與文化需要上。勃列日涅夫18年的改革,以犧牲人民消費品生產為代價,片面發展重工業,造成蘇聯市場供應緊張。勃列日涅夫也曾談到,許多地方“向居民供應食品的困難依然存在”。這種畸形的經濟,抑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K聯經濟出現停滯、衰退是不可避免的。——據陸南泉《蘇聯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時期》整編(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勃列日涅夫經濟改革失敗的原因。(提示:從內外兩方面分析,至少答出兩點)(4)縱觀蘇聯(蘇俄)現代史發展歷程,對今天中國的發展有哪些啟示?20.(2021四川成都模擬)“全球治理: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遍喿x下列材料,回答問題。(世界經濟)材料一:在過去,每個國家的經濟體內部都保持相當程度的獨立。用一個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許多獨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紀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連接,彼此互通。——摘編自許倬云《現代文明的成敗》(1)根據材料,指出20世紀末期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是什么?有人說,當今世界經濟格局下,“富國愈富,窮國愈窮”,你是否贊同?請說明理由。(世界政治)材料二: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頭幾年還十分盛行的世界兩極開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動、在發展……震蕩著世界,改變著世界?!紵峤蛩够洞笃寰帧?br/>(2)材料二中“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指的是什么?這一政治格局形成過程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世界科技)材料三:科學不僅刷新了我們的世界圖景,也刷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學成功的背后,我們必須看到一個潛在的危險正在顯露出來。——吳國盛《科學的歷程》(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以計算機技術為例,簡述其利與弊。(4)面對世界經濟發展、政局變化、科技進步帶來的各種“潛在的危險”,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選擇一個方面,談談你的具體建議。答案與解析1.(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從1992年開始,中國多次派部隊參加海外維和行動,彰顯了大國風度與責任擔當。有權派遣維和部隊的國際組織是A. B. C. D.【答案】D【解析】根據安理會或聯大的決議,聯合國可以向沖突地區派出軍事人員,以恢復或維持和平。以聯合國名義派出的武裝力量,被人們稱為“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圖示D為聯合國的標志,故D項正確;AC是區域性合作組織,排除;B項是世界貿易組織,與之無關,排除。2.(2020北京中考)1995年1月,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它成立后的10年里,世界貿易總額增加了3倍。以下關于世貿組織的說法正確的是①以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為宗旨②可向沖突地區派出維和部隊③徹底消除了世界各國間的貿易摩擦④符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1995年1月,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它成立后的10年里,世界貿易總額增加了3倍。世貿組織①以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為宗旨、④符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正確;②可向沖突地區派出維和部隊是聯合國,③徹底消除了世界各國間的貿易摩擦說法絕對,②③不符合題意。A、B和C組合錯誤,排除。故選D。3.(2021·安徽)美國高呼著共產主義的威脅發動冷戰,卻干著控制別國、擴大本國利益的勾當?!肮伯a主義擴張”只是美國制造出來實現自己戰略目的的“神話”。這反映美國發動冷戰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革命B.控制西歐C.遏制蘇聯D.稱霸世界【答案】D【解析】根據“共產主義的威脅發動冷戰,卻干著控制別國、擴大本國利益的勾當”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美國實行“冷戰”的根本目的是稱霸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經濟、軍事實力成為世界第一,為了稱霸世界,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展開了“冷戰”,在軍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了應對美國的“遏制”,蘇聯采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美蘇開始了長達三十多年的爭霸。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4.(2020·山東聊城)杜魯門在敦促國會盡早通過馬歇爾計劃的特別咨文中說:“要使(歐洲)經濟復興獲得成功,必須采取某種對付內部和外部侵略的保衛性措施?!贝撕蟛扇〉摹氨Pl性措施”是建立A.聯合國B.華沙條約組織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D.世界貿易組織【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信息“要使(歐洲)經濟復興獲得成功,必須采取某種對付內部和外部侵略的保衛性措施。”,結合所學可知,為了推行杜魯門主義,有效實施“冷戰”,美國在歐洲組建軍事政治集團,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12個西方國家代表在華盛頓集會,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形成了西方防御體系,以打到對抗蘇聯,稱霸世界的目的,故C符合題意;聯合國、華沙條約組織、世界貿易組織與題干無關,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5.(2021·山東臨沂市·九年級期末)從1985年3月至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時間,蘇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經濟改革計劃,這些計劃大都欠缺科學規劃,沒有經過嚴密的論證、調研和評估,甚至前后內容相互否定。這說明戈爾巴喬夫的改革A.缺乏人民的支持 B.政策太盲目,隨性而為C.政策不全面 D.執行力不夠堅定【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985年3月~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時間,蘇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經濟改革計劃,這些計劃大都欠缺科學規劃,沒有經過嚴整的論證、調研和評估,甚至前后內容相互否定?!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了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制定政策盲目,隨性而為。選項B符合題意;ACD三項材料中體現不出來,可排除。故選B。6.(2021·河南商丘市·九年級期末)下面是1990年為紀念某歷史事件發行的郵票,該歷史事件()A.哥倫布機發現新大陸 B.萬隆會議的召開C.“非洲年”的出現 D.納米比亞的獨立【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時間1990年、郵票上NAMIBIA(即納米比亞),結合課本所學可知,非洲獨立運動中,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枷鎖。D正確;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A排除;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B排除;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C排除;故選D。7.(2020湖南邵陽中考)韓國政府于2020年6月2日宣布,將重新就日本采取對韓出口管制措施訴諸世界貿易組織,日本對此表示遺憾。該材料反映出,世界貿易組織A.是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 B.偏袒日本而引起韓國不滿C.具有解決貿易爭端的職能 D.是日本與韓國時話交流的唯一通道【答案】C【解析】考查點:世界貿易組織。解題思路:由材料“就日本采取對韓出口管制措施訴諸世界貿易組織,日本對此表示遺憾”,可見材料主要反映韓國和日本將貿易爭端訴諸世界貿易組織,說明世界貿易組織具有解決貿易爭端的職能,故C符合題意;材料無法反映世界貿易組織的規模,排除A;世界貿易組織主張自由貿易,材料無法反映世界貿易組織偏袒日本,排除B;韓日交流對話有不同的途徑,排除D。故選C。8.(2020安徽中考)1948年5月,第一次阿以戰爭爆發,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50號決議,決定設立聯合國巴勒斯坦停戰監督組織,這是聯合國部署的第一次維和行動。截至2017年底,聯合國總共實施了71項維和行動。這說明A.聯合國有權干預國際上一切事務 B.維和行動消除了地區霸權與沖突C.聯合國致力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D.只有安理會才有權決定維和行動【答案】C【解析】考查點:聯合國。解題思路:根據題干的“維和行動、設立聯合國巴勒斯坦停戰監督組織”認識聯合國的作用。題干的“設立聯合國巴勒斯坦停戰監督組織,聯合國總共實施了71項維和行動”說明聯合國致力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成立的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故C符合題意;聯合國有權干預國際上一切事務的說法過于絕對,錯誤,排除A;維和行動消除了地區霸權與沖突的說法錯誤,排除B;題干材料不能說明只有安理會才有權決定維和行動,排除D。故選C。9.(2021·河北滄州市·九年級期末)在1953-1964年期間,蘇聯谷物總產量年均達到1.175億噸,比1945-1953年間的年均產量增長62%。這一變化發生在()A.斯大林時期 B.戈爾巴喬夫時期C.赫魯曉夫時期 D.勃列日涅夫時期【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在1953-1964年期間,是赫魯曉夫執政,赫魯曉夫在農業方面進行的調整與改革,改變了蘇聯農業長期停滯不前的狀態,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較大的提高。但是,蘇聯農業落后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故C正確;1924年1月24日,列寧逝世,斯大林開始領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腦溢血病逝。共計19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A錯誤;戈爾巴喬夫1985年至1991年間,擔任蘇聯總書記、總統,推動蘇聯的經濟、政治和軍事等多項領域體制改革。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辭去蘇聯總統一職。共計6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B錯誤;勃列日涅夫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曉夫的政變,繼任蘇共第一書記。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因心臟病卒于莫斯科,終年76歲,安葬在列寧墓后。共計18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D錯誤;故選C。10.(2021·河南濮陽市·九年級期末)中興通訊在全球設立了107個分支機構、7+1個交付中心、14個培訓中心;有超過10,000名售后服務人員,3,000多家本地外包合作伙伴,以確保為全球140個國家(地區)的500多家運營商客戶提供服務。在終端方面,中興通訊已經與全球超過20家運營商開展SG終端合作。這說明當今世界呈現出()A.政治多極化趨勢 B.區域集團化趨勢C.文化多元化趨勢 D.經濟全球化趨勢【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說明中興通訊在全球設立了107和分支機構,與多個中心與全球多架運營商進行經濟合作,體現了經濟全球化,D正確;政治多極化趨勢體現在政治方面,材料描述屬于經濟方面,排除A;區域集團化表現在一個區域內的幾個國家的合作與交流,排除B;文化多元化體現在文化領域,排除C。故選D。11.(2021·河南商丘市·九年級期末)如圖下組圖片反映出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呈現的特點是()A.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 B.緊張與緩和相互交織C.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 D.建立國際新秩序【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八九十年代,東西方冷戰結束,國際形勢趨于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發展趨勢,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第一幅、第二幅反映的是霸權主義,第三幅反映的是地區沖突,第四幅反映的是恐怖襲擊事件。由于第四幅反映的是美國中東政策導致的恐怖襲擊事件,故A符合題意;圖片沒有體現緩和,故B不符合題意;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在材料中未體現時間的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建立國際新秩序,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2.(2021·河南洛陽市·九年級月考)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越過聯合國安理會,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進行了持續78天的轟炸。這說明()A.美國具有包辦全球事務的能力 B.聯合國中制約美國稱霸的重要力量C.聯合國的權威性正經受嚴峻的挑戰 D.世界已經進入美國“獨霸全球”的時代【答案】C【解析】根據“越過聯合國安理會,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進行了持續78天的轟炸”“未經聯合國授權,拉攏部分國家,發動戰爭,占領伊拉克”可知,材料反映了聯合國的權威性正經受嚴峻挑戰,選項C符合題意;美國具有了包辦全球事務的能力表述與史實不符,選項A排除;材料沒有體現聯合國是制約美國稱霸的重要力量,選項B排除;世界已經進入了美國“獨霸全球”的時代表述與史實不符,選項D排除。故選擇C。13.(2021·陜西西安市·九年級一模)“現在,舊的世界格局已經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舊秩序……是有很多權力中心,每一個都獨立活動”。下列關于當今世界形勢特點的表述錯誤的是A.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B.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C.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加劇 D.美國單極化,實行霸權主義【答案】D【解析】材料“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舊秩序……是有很多權力中心,每一個都獨立活動”表明當今世界的多極化趨勢,目前是“一超多強”局面,而不是美國的單極化,D符合題意,故選D;ABC都是對當今世界形勢特點的表述,不符合題意,排除。14.(2020湖北中考)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越過聯合國安理會,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進行了持續78天的轟炸:2003年,美國又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未經聯合國授權,拉攏部分國家,發動戰爭,占領伊拉克。這說明A.美國具有了包辦全球事務的能力 B.聯合國是制約美國稱霸的重要力量C.聯合國的權威性正經受嚴峻挑戰 D.世界已經進入了美國“獨霸全球”的時代【答案】C【解析】根據“越過聯合國安理會,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進行了持續78天的轟炸”“未經聯合國授權,拉攏部分國家,發動戰爭,占領伊拉克”可知,材料反映了聯合國的權威性正經受嚴峻挑戰,C符合題意;美國具有了包辦全球事務的能力表述與史實不符,A排除;材料沒有體現聯合國是制約美國稱霸的重要力量,B排除;世界已經進入了美國“獨霸全球”的時代表述與史實不符,D排除。故選擇C。15.(2020江蘇鹽城中考)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下列現象與此趨勢相違背的是A.中國等金磚國家的話語權日漸增強 B.日本正在積極謀在政治大國的地位C.印度多年努力成為了非常任理事國 D.美國力圖建立自我主導的單極世界【答案】D【解析】美國力圖建立自我主導的單極世界反映的是霸權主義,違背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歷史發展趨勢,D符合題意;ABC反映的是中國、日本、印度等的崛起,體現了多極化的歷史發展趨勢,排除。故選擇D。16.(2020四川甘孜中考)下圖是反映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的漫畫。圖中文字為“相信我(美國),我不是針對你(俄羅斯)”。漫畫()A.嘲諷了美國的霸權主義思維 B.反映了多極化趨勢不斷增強C.標志美蘇爭霸格局依然持續 D.表明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削弱【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可知,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目的就是為了針對俄羅斯。但美國的言行與實際行動卻不一致,這是美國霸權主義的具體體現,故A項正確;圖片和多極化趨勢無關,B項錯誤;蘇聯解體后,美蘇爭霸格局結束,C項錯誤;圖片反映美國對歐洲的控制的加強,D項錯誤;故選A。17.(2021·河南洛陽市·九年級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有人總結美國經濟發展的特點:“春風得意馬蹄疾”(20世紀五六十年代),“山重水復疑無路(20世紀七八十年代),“柳暗花明又一村”(20世紀90年代以來)。材料二在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國家中,法國總結戴高樂首先向美國的領導地位發起挑戰。他主張歐洲應是“歐洲人的歐洲”,主張歐洲聯合起來,擺脫美國人的控制。1960年法國試爆原子彈成功,增強了法國的實力。1964年,法國又沖破美國設置的反華陣線,與中國建交。1966年,法國正式退出“軍事一體化機構”。(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站在美國的角度分析,出現“春風得意馬蹄疾”這種經濟發展特點的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表明戰后西方資本主義發生了什么變化?戰后大部分西歐國家于1993年逐漸走上聯合自強的道路,產生了怎樣的積極影響?(3)戰后西歐國家和日本經濟的發展,既有各自不同的主觀原因,也有相似的外部原因。其共同的外部因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這一外部因素?【答案】(1)廣闊的國際市場;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發展新興工業。(任答兩點即可)(2)出現了陣營的分化。加強了政治上的聯合,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3)來自美國的援助或扶持。美國的技助或扶持有利于西歐、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但在經濟方面、政治方面又受到美國的制約,是美國全球戰略發展的需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根據“春風得意馬蹄疾”(20世紀五六十年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發展,西部和南部發展尤其迅速,呈現一片繁榮的景象。原因是二戰后,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戰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美國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術成果,改進傳統工業的生產技術,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生產水平進一步發展;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創造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根本原因是調整經濟政策,進行資本主義的自我調節。(2)根據材料二“在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國家中,法國總結戴高樂首先向美國的領導地位發起挑戰?!笨芍?,戰后資本主義出現了陣營的分化。加強了政治上的聯合,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它們逐漸走上了聯合自強以提高國際地位的道路。1993年,大部分西歐國家組成了一個聯合的組織,加強了政治上的聯合,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3)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后西歐國家和日本經濟的發展的原因之一是來自美國的援助或扶持。第二小問是開放題,寫出美國的扶持對西歐和日本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即可,如:美國的技助或扶持有利于西歐、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但在經濟方面、政治方面又受到美國的制約,是美國全球戰略發展的需要。18.(2020內蒙古鄂爾多斯中考)世界近現代史上,人類社會先后經歷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們的生產、生活和世界的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材料一:(這場革命)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創造了一幅煙囪多于教堂尖頂的圖景,它在不過三代人的時間里,改變了整個英格蘭的面貌;從家庭手工業過渡到大工廠生產,從手工勞動過渡到機器勞動,從鄉村社會過渡到都市化社會,從經驗社會向科學技術社會過渡。……這兩個國家(美國和德國)發展以電力等為中心的工業技術,使它們的工業生產突飛猛進。到1914年,在世界制造業產量當中美國占51.8%,德國占21.3%。英國由1870年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1895年美國的機器已經大量向英國出口,而且在技術上也超過了英國?!幾择R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并提出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在線學習,實現“停課不停學”。(1)材料一中,“這場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這場革命”的政治前提和催生的生產組織形式是什么?歐洲文明的發祥地是古代的哪個國家?雅典城邦在哪位人物主政時期,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2)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次工業革命中的動力機器分別是什么?(3)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這次工業革命將資本主義推進到什么新的歷史階段?列舉一項美國在此期間的重要發明。(4)材料二反映的科技革命標志著人類開始進入什么時代?(5)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科技與社會”為主題談一談你的認識。【答案】(1)事件:第一次工業革命(或工業革命)政治前提: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或英國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或英國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或英國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生產組織形式:大工廠(或建立工廠制度)國家:古希臘(或希臘)人物:伯里克利(2)動力機器:蒸汽機;內燃機(或發電機、電動機)(3)特點: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電力的廣泛應用或在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進行或個別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或側重于重工業部門)階段: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或帝國主義階段)重要發明:汽車、飛機、電燈(燈泡)、電話、堿性蓄電池、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火力發電站(答出任意一點即可)(4)時代:信息時代(或信息化時代)(只寫“信息”不得分)(5)認識:科技推動(或促進)社會進步。(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或科技是把雙刃劍來環境污染等問題,正反任意答出一點即可)或科技帶來環境污染等問題,正反任意答出一點即可)【解析】(1)由材料一“(這場革命)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創造了一幅煙囪多于教堂尖頂的圖景,它在不過三代人的時間里,改變了整個英格蘭的面貌;從家庭手工業過渡到大工廠生產,從手工勞動過渡到機器勞動”可知,“這場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或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政治前提是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或英國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或英國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或英國確立資本主義制度)。工業革命出現了大工廠(或建立工廠制度)。歐洲文明的發祥地是古代希臘。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主政時期,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2)由材料“這兩個國家(美國和德國)發展以電力等為中心的工業技術,使它們的工業生產突飛猛進。到1914年,在世界制造業產量當中美國占51.8%,德國占21.3%.英國由1870年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1895年美國的機器已經大量向英國出口,而且在技術上也超過了英國”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動力機器是蒸汽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動力機器是內燃機(或發電機、電動機)。(3)由材料“這兩個國家(美國和德國)發展以電力等為中心的工業技術,使它們的工業生產突飛猛進。到1914年,在世界制造業產量當中美國占51.8%,德國占21.3%.英國由1870年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1895年美國的機器已經大量向英國出口,而且在技術上也超過了英國”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電力的廣泛應用或在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進行或個別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或側重于重工業部門)。第二次工業革命將資本主義推進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或帝國主義階段)。美國在此期間的重要發明有汽車、飛機、電燈(燈泡)、電話、堿性蓄電池、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火力發電站。(4)由材料二“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并提出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在線學習,實現‘停課不停學’”可知,這與第三次科技革命有關,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或信息化時代)。(5)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科技推動(或促進)社會進步。(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或科技是把雙刃劍或科技帶來環境污染問題)。19.(2021·河南三門峽市·九年級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面是張華同學繪制的蘇聯(蘇俄)現代史示意圖(部分)。材料一中A處發生的歷史事件的意義是什么? B處改革的領導者是誰?此次改革導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材料二“經歷了數年戰爭的蘇維埃俄國,滿目瘡痍,經濟異常困難,社會矛盾加劇。列寧在調查后認為,只有改變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才能恢復和發展生產”。——摘編部編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面對蘇俄困境,列寧作出怎樣的決策促使1921~1925年糧食產量的變化?材料三在蘇聯發展生產的首要目的一直不是放在滿足廣大人民的物質與文化需要上。勃列日涅夫18年的改革,以犧牲人民消費品生產為代價,片面發展重工業,造成蘇聯市場供應緊張。勃列日涅夫也曾談到,許多地方“向居民供應食品的困難依然存在”。這種畸形的經濟,抑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K聯經濟出現停滯、衰退是不可避免的。——據陸南泉《蘇聯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時期》整編(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勃列日涅夫經濟改革失敗的原因。(提示:從內外兩方面分析,至少答出兩點)(4)縱觀蘇聯(蘇俄)現代史發展歷程,對今天中國的發展有哪些啟示?【答案】(1)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無產階級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意思對即可)。戈爾巴喬夫;蘇聯解體。(2)新經濟政策(3)忽視消費品(或輕工業產品)生產,片面發展重工業;固有的經濟政治體制弊端的影響(改革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美蘇爭霸的影響。(答出任兩點即可。其它符合題意者亦可。)(4)維持政局穩定是國家發展的前提;發揮國家對經濟的調控作用;借鑒外國經驗,依據國情進行改革,改革要給人民帶來了福祉,使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等。(答出任-點即可,其合題意者亦可)【解析】(1)結合所學可知,1917年11月7日,以列寧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這就是俄國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無產階級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結合所學可知,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出任蘇共中央總書記。短短6年的之后,曾經執政64年之久的蘇聯共產黨丟掉政權,統一的蘇聯多民族國家分崩離析,社會主義成果喪失殆盡。(2)依據材料圖表信息可知,1921~1925年糧食產量增長,結合所學可知,1921年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3)根據材料“以犧牲人民消費品生產為代價,片面發展重工業,造成蘇聯市場供應緊張?!笨梢?,改革失敗的原因是犧牲輕工業發展,片面發展重工業,造成國家經濟發展畸形;再結合所學可知,改革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美蘇爭霸的影響。都是造成改革失敗的因素。(4)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列寧領導了十月革命,使俄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保持國家獨立,又通過新經濟政策等發展經濟,鞏固國家政權;斯大林對社會經濟的探索使得蘇聯成為工業強國,但也導致蘇聯形成僵硬的經濟政治發展模式,后期領導人的改革,偏離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導致蘇聯最終解體,由此給我們的啟示有:維持政局穩定是國家發展的前提;發揮國家對經濟的調控作用;借鑒外國經驗,依據國情進行改革,改革要給人民帶來了福祉,使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等。20.(2021四川成都模擬)“全球治理: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遍喿x下列材料,回答問題。(世界經濟)材料一:在過去,每個國家的經濟體內部都保持相當程度的獨立。用一個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許多獨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紀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連接,彼此互通。——摘編自許倬云《現代文明的成敗》(1)根據材料,指出20世紀末期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是什么?有人說,當今世界經濟格局下,“富國愈富,窮國愈窮”,你是否贊同?請說明理由。(世界政治)材料二: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頭幾年還十分盛行的世界兩極開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動、在發展……震蕩著世界,改變著世界。——布熱津斯基《大棋局》(2)材料二中“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指的是什么?這一政治格局形成過程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世界科技)材料三:科學不僅刷新了我們的世界圖景,也刷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欢诳茖W成功的背后,我們必須看到一個潛在的危險正在顯露出來?!獏菄ⅰ犊茖W的歷程》(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以計算機技術為例,簡述其利與弊。(4)面對世界經濟發展、政局變化、科技進步帶來的各種“潛在的危險”,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選擇一個方面,談談你的具體建議。【答案】(1)經濟全球化。①贊同。理由:經濟全球化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發展中國家處于劣勢;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由于經濟和科技實力較弱,不利于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競爭;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影響進一步加大等。②不贊同。理由:全球化推動了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讓國家間經濟往來障礙減少,對發展中國家也是機遇;全球化能夠讓發展中國家吸引更多的國外技術和投資,增加出口和就業;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也充分說明全球化促進經濟的發展等。(2)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經濟實力(或綜合國力)。(3)利:使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生活更加便利。弊:信息安全風險增加,也容易讓青少年沉溺網絡游戲。(4)加強國際合作等。【解析】(1) 根據材料的“到20世紀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連接,彼此互通?!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末期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是經濟全球化。觀點可以選擇贊同當今世界經濟格局下,“富國愈富,窮國愈窮”。理由是:經濟全球化以發達國家為主導,對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不利,發展中國家處于劣勢;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由于經濟和科技實力較弱,不利于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競爭;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影響進一步加大等。觀點可以選擇不贊同當今世界經濟格局下,“富國愈富,窮國愈窮”。理由是:全球化推動了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讓國家間經濟往來障礙減少,對發展中國家也是機遇;全球化能夠讓發展中國家吸引更多的國外技術和投資,增加出口和就業;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也充分說明全球化促進經濟的發展等。(2)依據材料二的“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頭幾年還十分盛行的世界兩極開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動、在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極格局終結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現多極化趨勢。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過程中,經濟實力起決定作用。(3) 根據材料三的“在科學成功的背后,我們必須看到一個潛在的危險正在顯露出來。”,結合所學知識,科學技術是一柄雙刃劍。例如:計算機技術的利是使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生活更加便利;弊是信息安全風險增加,也容易讓青少年沉溺網絡游戲。(4)開放題,圍繞“潛在的危險與應對”的主題,從世界經濟發展、政局變化、科技進步等角度,史論結合,言之有理即可。如:經濟發展方面,從加強經濟交流與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等;政局變化方面,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堅持睦鄰友好,推進務實合作,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核擴散,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等;科技進步方面,加強科技的合理化運用,解決環境問題,解決能危機,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進行描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