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第1課時班級 七年級 科目 生物 上課時間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幫助學生建構消化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知識結構。2、通過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說明淀粉在口腔中已經開始被消化。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讓學生針對實際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和驗證,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決策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體驗團體合作的成功與喜悅。通過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動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難點:舉例說出消化系統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認識酶在消化過程中的作用。教學過程師: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人體生長發育和進行各種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能量都來自于食物。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除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以外,其余的都必須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作用,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請問:1.食物是怎樣通過消化系統而被消化的呢?2.營養物質又是怎樣被吸收的?師:我們知道消化和吸收是通過消化系統來完成的,我們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人體的消化系統。消化系統由哪兩部分組成?生:消化管和消化腺。師:消化管是食物經過的通道,開始于口終止于肛門,可分為?生: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師:大家看圖,記一下消化管的組成以及位置。師:消化管有什么作用呢?哪位同學來說一說?生:消化管具有容納、磨碎、攪拌和運輸食物等功能。師:回答得很好。師加以講解(1、口腔:是消化管的開始部分,里面有牙齒、舌、唾液腺;2、咽、食管:食物進入體內的通道;3、胃:位于左上腹部,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呈囊狀。主要功能是暫時貯存食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4、小腸:盤曲在腹腔中,長5—6m,開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腸,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5、大腸:長約1.5m,它的起始部分叫做盲腸,在腹腔的右下部。盲腸上面連著一條細小的盲管,叫做闌尾;6、肛門:是大腸的末端開口,食物殘渣在大腸內形成糞便,通過肛門排出體外。)師:認識了消化管的組成,現在再來看看消化腺又有哪些,有哪些消化腺呀?生: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和腸腺。師:這幾種消化腺中,最大的消化腺是?生:肝臟。師:對,非常好。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有消化酶,酶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分解,現在我們一一來了解一下。(1、唾液腺:位于口腔周圍,分泌唾液,進入口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2、胃腺:分泌胃液,進入胃,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質,胃液分泌過少,會出現消化不良,分泌過多,會出現胃酸、胃痛等現象;3、肝臟:分泌膽汁,膽汁先儲存在膽囊中再進入小腸,膽汁不含消化酶,具有各種代謝和排毒、解毒的作用;4、胰腺:分泌胰液,進入小腸,胰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5、腸腺:分泌腸液,進入小腸,腸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師:(展示圖片)這是膽囊,膽囊里面儲存著膽汁,將膽汁加入油脂里面之后,大家看一下這個現象圖,油脂有沒有發生變化呢?生:有。師:是的,膽汁將脂肪乳化成脂肪微滴,這種作用我們稱為乳化作用。脂肪變成脂肪微滴的過程其實就是同一種物質由大變小的過程,為什么食物要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呢?下面請大家看一下書本的演示活動:淀粉和葡萄糖透過透析袋的差異,將淀粉和葡萄糖分別裝入透析袋,然后分別將透析袋置于有水的燒杯中,透析袋模擬的是細胞膜,如果淀粉能夠透過透析袋,則往水里滴加碘液后,水會?生:變藍.師:如果淀粉不能透過透析袋呢?生:水不變藍。師:很好,淀粉究竟能不能透過透析袋呢?請大家看看這張結果圖?淀粉能透過透析袋嗎?生:不能。師:為什么不能透過呢?生:因為淀粉是大分子。師:葡萄糖呢?它能不能透過透析袋?生:能,因為它是小分子。師:對,所以說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等復雜的大分子必須要分解為小分子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細胞吸收。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就是消化。消化分為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如果有新物質產生就叫化學性消化,比如唾液淀粉酶將淀粉轉變為麥芽糖,如果沒有產生新物質,那就叫物理性消化,比如膽汁對脂肪的乳化作用。師:那么,在消化管內,食物是怎樣被消化的呢?食物的消化過程需要哪些條件呢?下面,我們來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師:實驗中,饅頭的處理方式有兩種,一是成塊的,二是弄碎的,模擬牙齒和舌對食物消化的作用,兩種饅頭各分為兩組,實驗組為饅頭加唾液,對照組為饅頭加清水,經過試驗后,會有什么現象出現呢?請大家看圖,然后總結一下實驗結論。師:哪位同學來總結一下?生:唾液可以消化淀粉,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能促進消化。師總結。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