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章 基因工程1 .1重組DNA技術的基本工具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的確定1、闡明重組DNA技術所需的三種基本工具的作用。2、認同基因工程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DNA技術所需的三種基本工具的作用。2、教學難點基因工程載體需要具備的條件。三、教學設計思路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農作物之一,通過對我國棉花產業現狀的描述及棉花產量面臨的問題,拋出問題:怎樣通過基因工程的手段來提高棉花的產量?引入基因工程的概念,進而引領學生閱讀基因工程的發展歷程。基因工程也稱作重組DNA技術,主要用到的工具有3種。四、教學步驟1、新課導入課件展示一組圖片及有關棉花的資料。教師:棉花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對農民收入的影響,還體現在對我國重要出口產業——紡織業的影響。一直以來,國家都非常重視對棉花生產的支持。可不可以通過基因工程技術來提高棉花的產量呢?提問:什么是基因工程?學生:是指按照人們的愿望,通過轉基因等技術,賦予生物新的遺傳特性,創造出更符合人們需要的新的生物類型和生物產品。從技術操作層面看,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進行設計和施工的,因此又叫作重組DNA技術。課件展示基因工程的誕生與發展歷程。教師:重組DNA技術的大致操作過程是怎樣的,都要用到哪些基本工具。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入本節課的主題。2、新課講授(一)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分子手術刀”提問:重組DNA分子大致需要哪些操作?進行這些操作分別用到了什么工具?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并嘗試回答問題。教師:重組DNA技術第一個用到的工具就是限制酶。課件展示限制酶的概念。(1)來源:主要來自原核生物。(2)功能:能夠識別雙鏈DNA分子的某種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使每一條鏈中特定部位的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斷開。(3)結果:產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4)應用:已知限制酶EcoR Ⅰ和Sma Ⅰ識別的堿基序列和酶切位點分別為G↓AATTC和CCC↓GGG,在圖中寫出兩種限制酶切割DNA后產生的末端并寫出末端的種類。(二)DNA鏈接酶——“分子縫合針”(1)作用:將雙鏈DNA片段“縫合”起來,恢復被限制酶切開的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2)種類:課件展示(三)基因進入受體細胞的載體——“分子運輸車”(1)質粒質粒的本質:是一種裸露的、結構簡單,獨立于真核細胞的細胞核或原核細胞擬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環狀雙鏈DNA分子。質粒適于作基因運載體的特點①質粒分子上有一個至多個限制酶切割位點,供外源DNA片段插入其中。②攜帶外源DNA片段的質粒進入受體細胞后,能在細胞中進行自我復制,或整合到受體DNA上,隨受體細胞DNA同步復制。③人工改造的質粒常帶有標記基因,便于重組DNA分子的篩選。(2)噬菌體、動植物病毒等。課堂小結隨著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生產和銷售“分子工具”的公司大量涌現。基因工程操作的部分工具和用品甚至日常化。六、板書設計課件展示我國棉花種植的現狀及產量上存在的問題創設情境新課導入怎樣通過基因工程提高棉花的產量,基因工程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也稱作重組DNA技術基因工程重組DNA技術的大致操作過程?都用到了哪些工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講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理解胚胎分割是一種克隆方式講解3種基本工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