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導學案【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及圖片、視頻等,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2.通過了解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優秀科學家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的貢獻,學習他們身上嘔心瀝血、奮力開拓的精神品質。【知識框架】【自主學習】一、從“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1.兩彈一星:成就:① 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 爆炸成功; 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②1966年,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③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意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2.漫步太空:① 年11月, 無人飛船成功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開啟了我國的飛天之旅。②2003年10月,航天員 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 技術的國家。③2008年9月, 乘坐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完成出艙任務,實現太空行走。二、雜交水稻與青蒿素1.雜交水稻:20世紀70年代,農業科學家 成功培育出 ,他被稱為 。影響:為解決我國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巨大貢獻;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有重要貢獻。2.青蒿素: 在20世紀70年代初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因此在2015年獲得 。三、文化事業的發展(1)1956 年,毛澤東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 ”“ ”的方針后,文化領域出現了繁榮景象。(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文化事業進一 步發展,成果豐富。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越來越大。2012年,中國作家 獲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合作探究】1.我國科學技術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請舉例說明一下。核制造: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航天工程: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船試飛成功;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航天獲得成功;2008年,神舟七號飛船航天員翟志剛出艙實驗成功等。農業科技: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醫學:屠呦呦研究出治療瘧疾的新方法(發現青蒿素)。2.袁隆平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有何重要意義 ①袁隆平通過自己的長期實踐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②為我國農業大幅度增產開辟了新途徑,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③袁隆平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3.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意義與啟示是什么 意義:這既是中國醫學界和藥學界首次榮膺諾貝爾獎,是中國醫學界和藥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啟示:①搞科研要艱苦努力、堅持不懈、反復實踐,關鍵是要有信心、有決心。②具有嚴謹、耐心、專注、堅持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③傳承弘揚,創新融合。④團結協作,攻堅克難。4.我國能夠取得這些科技成就并非偶然,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分享你的感受嗎?原因:新中國的建立,為我國的科技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黨和政府對科技發展的重視;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開拓創新和艱苦奮斗;新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為科技發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儲備等。(答出兩點即可)感想: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我們要從小樹立科學發展觀,熱愛科學,好好學習,將來為我國科技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言之有理即可)【練習鞏固】1.鄧小平認為:“這些東西(原子彈、氫彈等)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為“這些東西”獻身的科學家代表有( )A. 屠呦呦 B. 袁隆平 C. 鄧稼先 D. 王進喜2.1964年10月,法國總統蓬皮杜坦言:“這個事件改變了世界形勢和中國的地位。”香港新晚報稱:“這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最值得自豪的一天。”他們評價的是( )A. 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B.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C. 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 D.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3.“中國航天日”是為了紀念中國航天事業所取得的成就,發揚中國航天精神而設立的一個紀念日。2020年4月24日是我國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中國在50年前的這一天( )A. 成功研制第一顆原子彈 B. 成功研制第一顆氫彈C. 成功完成載人航天飛行 D. 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4.“兩彈一星”精神國人牢記,“兩彈一星”元勛世人敬仰。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了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 )A. 雷鋒 B. 王進喜 C. 焦裕祿 D. 鄧稼先5.“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是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這個飛船”是( )A. 神舟一號飛船 B. 神舟三號飛船 C. 神舟五號飛船 D. 神舟六號飛船6.2019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一批為中國作出卓越貢獻的人士共和國勛章,其中袁隆平被授予勛章主要是因為他( )A. 參與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B. 參與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C. 首次提取青蒿素用于治療瘧疾 D. 首次培育出型雜交水稻7.他的研究被國際水稻研究所長斯瓦米納森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聯合國糧農組織曾授予他“世界糧食安全保障獎”。“他”是( )A. 袁隆平 B. 鄧稼先 C. 錢學森 D. 黃伯云8.“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這句頌獎詞稱贊的人物是( )A. 鄧稼先 B. 袁隆平 C. 錢學森 D. 屠呦呦9.1956年,毛澤東在某次會議上說:“現在春天來了嘛,一百種花都讓它開放,不要只讓幾種花開放,還有幾種花不讓它開放。”隨著這一精神的貫徹,出現的優秀作品是( )A. 《黃河東流去》 B. 《春天的故事》C. 《青春之歌》 D. 《抉擇》10.如圖一組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 新中國的國防建設 B. 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C. 共和國的外交成就 D. 現代科技文化成就11.平昌冬奧會閉幕式通過地面投影、動態視頻及機器人,“新四大發明”高鐵、網購、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科技手段講述中國奇跡,詮釋了中國文化以及新時代的中國形象。這反映了我國( )A.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 國民經濟發展C. 科技水平提升 D. 國防現代化水平提升12.我國自行研制的巨型計算機“曙光2000超級服務器”屬于863計劃中哪一領域的成果( )A. 航天技術 B. 信息技術 C. 自動化技術 D. 新材料13.“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后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可見我國發展原子彈的直接目的是( )A. 增強我國國防力量B. 帶動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C. 消除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核威脅D. 增強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14.“在中國人眼中,‘863’并不只是幾個簡單的數字,以此命名的一項科技計劃,20多年來帶動了中國高技術研究水平和能力的整體提升,縮短了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對“這項計劃”理解正確的是( )①取得了兩彈一星的輝煌成就②是我國對第三次科技革命技術成果的應用③是我國趕超世界科技先進水平的表現④是我國面對當今世界的機遇和挑戰采取的行動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參考答案1.C 2.B 3.D 4.D 5.C 6.D 7.A 8.D 9.C10.C 11.C 12.B 13.C 14.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