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第1課時 法不可違1.法律有哪些重要性?(1)法律明確告知人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2)法律還告知人們,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它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3)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2.什么是違法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3.違法行為分為哪些種類?(1)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2)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社會危害性,違法行為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二者都要承擔法律責任。4.如何區分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1)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如欠債不還的行為。(2)行政違法行為是指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的行為,如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3)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如故意殺人的行為。5.一般違法行為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1)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民事責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險,返還財產,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等。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2)行政違法行為要受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等形式。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行政處罰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行政拘留等。6.我們身邊常見的行政違法行為有哪些?(1)生活中,最常見的行政違法行為是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2)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網等行為都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政違法行為。7.民法和民事違法行為。(1)民法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來規范平等的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2)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或者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都是較為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8.如何做到遵章守法?(1)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3)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1 / 2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第三課 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第2課時 遵守規則1.自由與規則有什么關系?(1)自由與規則不可分。(2)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3)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2.怎樣自覺遵守規則?(1)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會規則,既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約束,即自律。(2)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3.什么是自律?自律就是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行為,做到自覺遵守規則。4.我們應怎樣堅定維護規則?(1)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規則;(2)另一方面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5.為什么要積極改進規則?(1)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2)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3)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廢除;(4)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6.我們應怎樣改進和完善規則?(1)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尋求共識。(2)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1 / 1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第四課 社會生活講道德第2課時 以禮待人1.什么是禮?它有哪些主要表現?(1)含義: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2)表現:社會生活中,禮主要表現在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2.文明有禮有何重要性?(1)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2)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3)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3.文明有禮是如何促進社會和諧的?(1)文明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維系社會正常生活的一種道德行為規范,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梁。(2)誠懇、謙遜、平等、友善、傾聽的態度,能夠給對方親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們友好交往,增進人們的團結友愛,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4.如何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1)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2)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3)做文明有禮的人,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做一個學禮、明禮、守禮的人。1 / 1用點拔訓練跟錯題說再見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第四課 社會生活講道德第1課時 尊重他人1.如何理解尊重?(1)尊重即尊敬、重視。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2)社會生活中,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人格、權利等。2.社會生活中,我們為什么要尊重他人?(1)尊重是交往的起點。(2)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3)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夠增強自尊、自信,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與認可,往往會產生自卑感、挫敗感等。)(4)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3.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應該如何尊重他人?(1)積極關注、重視他人。(2)平等對待他人。(3)學會換位思考。(4)學會欣賞他人。4.為什么要平等待人?我們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5.如何平等待人?(1)平等待人要求我們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2)社會生活中,我們不能以家境、身體、智能、性別等方面的原因而輕視、歧視他人。6.如何欣賞他人?(1)善于發現他人的潛質和特長。(2)真誠地欣賞和贊美他人的優點和閃光點。(3)給予他人積極的評價。1 / 2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第3課時 善用法律1.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益受到侵害時, 我們應該怎么辦?(1)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如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3)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可以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控告、舉報,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2.訴訟的含義、地位及類型:(1)含義:訴訟是人民法院在訴訟當事人參與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2)地位: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3)類型: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3.未成年人應怎樣應對違法犯罪?(1)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2)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3)常見方法:①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爭取其他成人的幫助。②虛張聲勢,與違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記住違法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④了解違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⑤保護好作案現場。4.未成年人為什么要敢于、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1)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2)見義勇為作為高尚的品質,歷來受到全社會的褒揚和敬佩。(3)未成年人體力不具優勢,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魯莽行事,自己極易受到傷害,也不利于制止違法犯罪。1 / 1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第三課 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第1課時 維護秩序1.什么是社會秩序?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社會秩序?(1)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2)常見的社會秩序包括社會管理秩序、生產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等。2.為什么社會生活離不開秩序?(1)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2)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3.社會規則是如何形成的?社會規則是人們為了維護有秩序的社會環境,在逐漸達成默契與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4.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有很多,請列舉幾種常見的規則。(1)道德。(2)紀律。(3)法律。5.為什么維護社會秩序要靠規則?(1)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規則使大家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各盡其責,各得其所。(2)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社會規則明確了當有人破壞秩序時該如何處罰,從而保障社會的良性運行。5.對違反社會規則行為的處罰手段有哪些?既有法律、紀律等規定的強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風俗等包含的非強制性手段。6.調節人們行為的兩種主要社會規則是什么?道德和法律是調節人們行為的兩種主要社會規則。1 / 1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第2課時 預防犯罪1.刑法的作用及主要內容是什么?(1)作用: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主要內容: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2.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1)含義:根據刑法規定,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2)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3.如何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1)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2)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3)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4.刑罰的含義及其種類:(1)含義: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2)種類: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5.主刑與附加刑有哪些內容?(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2)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6.怎樣加強自我防范,遠離犯罪?(1)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2)杜絕不良行為。(3)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4)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1 / 1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第四課 社會生活講道德第3課時 誠實守信1.什么是誠信?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用。2.為什么要講誠信?(1)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一個價值準則,是一種道德規范和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2)誠信是一項民法原則。(3)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誠信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4)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5)誠信促進社會文明。誠信能夠增進社會互信,減少社會矛盾,凈化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能夠降低社會交往和市場交易成本,積累社會資本。(6)誠信促進國家興旺。誠信能夠提高國家的形象和聲譽,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3.如何做誠信的人?(1)樹立誠信意識。我們要真誠待人,信守承諾,勇于承認過錯,主動承擔責任。(2)運用誠信智慧。當尊重他人隱私與對人誠實發生沖突時,我們應遵循倫理原則和法律要求,權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誠實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隱私。(3)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我們要大力弘揚誠信文化,營造社會誠信環境,努力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3.1 維護秩序.doc 2.3.2 遵守規則.doc 2.4.1 尊重他人.doc 2.4.2 以禮待人.doc 2.4.3 誠實守信.doc 2.5.1 法不可違.doc 2.5.2 預防犯罪.doc 2.5.3 善用法律.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