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6表示物質(zhì)的符號【學習目標】1.能解釋化學式表示的含義。2.掌握單質(zhì)、化合物的化學式的書寫規(guī)律。【學習重難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學習過程】一、我預(yù)學1.用符號表示下列微粒:(1)氧元素: 1個氧原子: 5個氧原子:(2)鈉元素: 3個鈉原子:(3)n個鐵原子2.化學式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式子。3.從宏觀上看:二氧化碳由________和___________組成。從微觀上看:二氧化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構(gòu)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構(gòu)成。4.二氧化碳分子的化學式:____________。二、我探究1.寫出化學式(1)空氣中的氮氣:1個氮分子由2個氮原子構(gòu)成_________(2)氧氣:1個氧分子由2個氧原子構(gòu)成______________(3)氬氣:1個氬分子由1個氬原子構(gòu)成______________(4)雪、雨(水):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gòu)成____________2.化學式書寫規(guī)則:物質(zhì)的化學式是通過實驗來確定的,不是能憑空想象,一種物質(zhì)只能有一種化學式。(1)單質(zhì)化學式的寫法:先寫出組成單質(zhì)的元素符號,再在右下角標出構(gòu)成1個單質(zhì)分子的原子個數(shù)。(2)化合物化學式的寫法:按一定順序?qū)懗鼋M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號,然后在每種元素符號的右下角用數(shù)字寫出每個化合物分子中該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注:若氧與其它元素組成,氧寫在右邊;若氫與其它元素組合,氫寫在左邊;直接由離子構(gòu)成的化合物,其化學式常用其離子最簡單整數(shù)比表示。3.化學式的讀法:一般從右到左讀“某化某”或“幾某化幾某”(1)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有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讀—— “氧化某”或“幾氧化幾某”如:氧化銅 CuO 二氧化硫 SO2Fe3O4讀作:_____________ CO讀作:_____________CO2 讀作:_____________(2)氫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有一種是氫元素的化合物)讀—— “某化氫”或特定名稱。如:HCl讀作: H2S 讀作:特例: H2O讀作:水 NH3 讀作:氨氣 CH4 讀作:甲烷(3)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讀—— 從右到左讀 “某化某”如:氯化鈉 NaClBaCl2 讀作: ZnS讀作:4.化學式的意義讀圖:以二氧化碳為例說明化學式的意義。①代表什么物質(zhì):②代表什么分子:③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④1個分子是由幾個什么原子構(gòu)成的:三、我預(yù)學1.用 把離子所帶電荷表示出來,表明是陰離子還是陽離子。2.用___________表明離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標在元素符號的上方。如鈉離子可以表示為 、氧離子可以表示為 。3.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 ,原子團中各 的代數(shù)和就是原子團的化合價。四、我探究1.離子的符號離子符號的表示:(1)先寫上元素符號,在其右上角標出所帶的電荷數(shù)及其電性。(2)有些離子是帶電的原子集團,方法與上同,將它看成一個整體即可,稱為某某根離子觀察下列離子符號并試著讀出這些符號:Na+ Mg2+ Fe2+ Al3+ NH4+ O2- S2- Cl- OH- SO42+離子符號書寫有什么特點?2.化合價化合價: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shù)目,即化合價是元素組成 時體現(xiàn)出來的。單質(zhì)元素化合價等于 。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 為零(可根據(jù)此來推出各元素的化合價)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見表,哪些元素的化合價比較穩(wěn)定?哪些元素的化合價相同?常見元素化合價順口溜鉀、鈉、銀、氫+1價 鈣、鎂、鋅、鋇+2價銅2.鐵3.硫4.6 鋁3硅4錳4.7碳4氮5氧-2氟、氯、溴、碘-1價常見原子團的化合價:找到規(guī)律,便于記憶+1價 銨根-1價 氫氧根 硝酸根 碳酸氫根-2價 硫酸根 碳酸根 亞硫酸根-3價 磷酸根3.元素化合價的應(yīng)用:根據(jù)化合物的化學式,求出其中元素的化合價;原則: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總和為零試著標出下列帶點元素的化合價H2 HCl NaCl MgO Na2SO4 CO2根據(jù)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化學式。方法:正價元素一般放在左邊,負價元素一般放在右邊;金屬元素一般放在左邊,氧元素一般放在右邊;在元素符號上方標出化合價利用交叉法在對應(yīng)元素的右下角標出原子個數(shù)。試著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氯化氫 氧化銅 硫酸鋁 氯化鈣 氫氧化鋇 硝酸銨-1 +1 -2 +2 +3 -2 +2 -2 +2 -1 +1 -1CL H O Cu Al SO4 Ca O Ba OH NH4 NO3鞏固練習一、選擇題1.甲醛()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對人體有害。不合格的家居用品或裝修材料中常常含有甲醛,損害人體健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個甲醛分子由4個原子構(gòu)成B.甲醛燃燒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C.甲醛是氧化物D.甲醛分子中的原子都由質(zhì)子、中子和電子構(gòu)成2.構(gòu)成物質(zhì)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離子,有關(guān)粒子的說法錯誤的是( )A.同種原子可能構(gòu)成不同分子B.原子失去或者得到電子時,其性質(zhì)沒有發(fā)生改變C.同一元素的兩種粒子,其原子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一定相同D.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斷運動,離子也是不斷運動的3.分析推理是一種重要的研究和學習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確的是( )A.分子是構(gòu)成物質(zhì)的微粒,因此物質(zhì)都是由分子構(gòu)成的B.離子是帶電荷的微粒,所以帶電荷的微粒一定是離子C.在化合物中,金屬元素一定顯正價,所以在化合物中顯正價的一定是金屬元素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純凈物,所以含有不同種元素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4.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因為離子是帶電的微粒,所以帶電的微粒一定是離子B.因為同種分子構(gòu)成的物質(zhì)是純凈物,所以純凈物一定是由分子構(gòu)成的C.因為單質(zhì)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zhì)D.因為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屬元素顯正價,所以非金屬元素一定顯負價5.農(nóng)民使用的氮肥硝酸銨中的含氮量經(jīng)測定為34.7%,如果其中只含有一種雜質(zhì),則這種雜質(zhì)不可能為( )A.NH4HCO3 B.(NH4)2SO4C.NH4Cl D.CO(NH2)26.關(guān)于、H2O 、、四種物質(zhì)的分子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 B.均含有氫分子C.均含有氫原子 D.均含有氧元素7.乙烯是臍橙等水果的環(huán)保催熟氣體。乙烯的分子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保持乙烯化學性質(zhì)的微粒是乙烯分子B.乙烯參與化學反應(yīng)時,乙烯分子保持不變C.乙烯分子由碳元素和氫元素組成D.1個乙烯分子中含有2個氫分子8.“酒駕”是當前熱門話題之一、交巡警檢查駕駛員是否飲酒的儀器里裝有K2Cr2O7,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價為( )A.+ 2價 B.+5價 C.+6價 D.+7價9.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和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A.Al(NO3)3 B.CaCO3 C.Al2(SO4)3 D.Fe(NO3)310.下列化學符號中的數(shù)字“2”表示的意義正確的是( )A.:一個鐵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B.:2個氫元素C.:二氧化碳中含有2個氧原子D.:氧化鈣中鈣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11.下列化學符號正確的是( )A.5個二氧化碳分子∶ 5Co B.2個碳酸根離子∶ 2CO32-C.3個亞鐵離子∶ 3Fe3+ D.2個氫原子∶ H212.稀土元素銪()是激光及原子能應(yīng)用的重要的材料。已知銪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種化合價,其氯化物的化學式為,則銪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 )A. B. C. D.13.下列關(guān)于“2”的含義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A.NO2中的“2”表示1個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個氧元素B.H2SO4中的化學式中的2表示一個氫分子中的兩個氫原子C.H2O中的“2”表示一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D.Cu2+中的“2+”表示銅原子的化合價為+2價二、填空題14.用化學用語表示:①2個氮分子___________②3個氫原子___________③鎂離子___________④氧化鐵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價___________⑤4個硝酸根離子_______⑥硫酸銅___________。15.某同學在學習中建構(gòu)了氮及其化合價的價、類關(guān)系圖。 (1)圖中B點對應(yīng)的物質(zhì)的類別是________ (2)寫出氨氣(NH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________16.用化學用語填空。(1)2個硅原子___________(2)氖氣___________(3)4個亞鐵離子___________ (4)中氮元素的化合價___________參考答案:1.A2.B3.D4.C5.D6.C7.A8.C9.A10.D11.B12.D13.C14. 2N2 3H Mg2+ 4NO3- CuSO415. 單質(zhì) -316. 2Si Ne 4F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