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第3課 土地改革 ***********************知識點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原因: 新中國成立后,新解放區還未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頒布: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具體內容: 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國分批進行 土地改革,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 成果:到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圖片解讀】解讀: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1.(2021·四川·宜賓市敘州區龍文學校八年級期中)“半地主式富農出租大量土地,超過其自耕和雇人耕種的土地數量者,征收其出租的土地”, 這一規定反映了土地改革A.注意保存富農經濟 B.沒收富農的全部土地C.消滅封建土地制度 D.農民分到土地、房屋2.(2021·河北省成安縣第二中學八年級期中)全國土地改革前在農村占農戶總數不到7%的地主,富農,占有總耕地數的50%以上,而占全國農戶57%以上的貧農、雇農,僅占有耕地總數的14%,處于無地少地狀態。地主人均占有耕地為貧雇農的二三十倍,農村存在著大量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農民終年勞作,仍不得溫飽。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內容 C.土地改革的性質 D.土地改革的影響3.(2021·湖北云夢·八年級期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占鄉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農,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鄉村人加90%以上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卻只占有約20%~30%的土地,他們終年勞作,仍不得溫飽。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內容C.土地改革的性質 D.土地改革的影響4.(2021·重慶·八年級期中)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政策進行了四次重大調整。下列哪一次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使“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變成了現實( )A.土地改革 B.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2021·海南海口·八年級期中)20世紀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農民歡天喜地,“過去頭頂地主的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成為我們的了”,“分了地,出了氣,翻了身,見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A.在少數民族地區展開 B.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C.使農民獲得了解放 D.廢除了土地私有制知識點二、土地改革的意義政治方面:徹底摧毀了我國2 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鞏固了人民政權。 經濟方面: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圖片解讀】6.(2021·黑龍江佳木斯·八年級期中)下列不屬于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的是A.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C.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D.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7.(2021·江蘇·無錫市梅里中學八年級期中)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展開。土地改革運動的成果不包括( )A.消滅了封建土地剝削制度 B.廢除了土地私有制C.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D.農民成為土地主人8.(2021·廣東高州·八年級期中)“精準扶貧”是當前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它體現了黨和政府始終重視“三農”的一貫原則。這一原則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現是A.和平解放西藏 B.進行抗美援朝C.實行土地改革 D.開展減租減息9.(2021·廣東光明·八年級期中)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權發生了什么變化( )A.變土地國有為地主所有 B.變土地國有為農民所有C.變農民所有為國家所有 D.變地主所有為農民所有10.(2021·安徽·八年級期中)下圖中所宣傳的法律性文件頒布實施后,對中國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不包括( )A.徹底摧毀了我國封建土地制度 B.使土地由私有制變成了公有制C.大大解放了我國的農村生產力 D.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易錯易混】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并沒有確定國徽。2.《共同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而不是憲法的作用。3.開國大典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但社會主義制度尚未建立。4.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5.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名師點撥】容易混淆的兩組概念(1)農民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私有制。新中國初期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都屬于農民,土地私有制并沒有改變,不過是由地主私有變為農民私有。1953—1956年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后,土地才由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2)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等同于封建制度,它僅僅是封建制度的內容之一。封建制度由多項制度組成。如政治上有封建帝制,這在辛亥革命時已被推翻;經濟上有封建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隨著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該制度也基本被摧毀。********************* 第3課 土地改革 ***********************知識點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原因: 新中國成立后,新解放區還未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頒布: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具體內容: 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國分批進行 土地改革,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 成果:到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圖片解讀】解讀: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1.(2021·四川·宜賓市敘州區龍文學校八年級期中)“半地主式富農出租大量土地,超過其自耕和雇人耕種的土地數量者,征收其出租的土地”, 這一規定反映了土地改革A.注意保存富農經濟 B.沒收富農的全部土地C.消滅封建土地制度 D.農民分到土地、房屋【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半地主式富農出租大量土地,超過其自耕和雇人耕種的土地數量者”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半地主式的富農出租大量土地,屬于封建剝削性質,因此,要征征收其出租的土地。由此可知,這一規定反映了土地改革要消滅封建土地(剝削)制度,C項正確;題干不能反映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農經濟(把過去征收富農多余土地財產的政策,改為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排除A項;從題干“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可知,土地改革沒有沒收富農的全部土地,排除B項;題干材料只涉及到富農,沒有說明農民的情況,排除D項。故選C項。2.(2021·河北省成安縣第二中學八年級期中)全國土地改革前在農村占農戶總數不到7%的地主,富農,占有總耕地數的50%以上,而占全國農戶57%以上的貧農、雇農,僅占有耕地總數的14%,處于無地少地狀態。地主人均占有耕地為貧雇農的二三十倍,農村存在著大量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農民終年勞作,仍不得溫飽。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內容 C.土地改革的性質 D.土地改革的影響【答案】A【詳解】據題意可知,土地改革前全國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占據人口比例多數的農民卻沒有土地,導致生活貧困,不得溫飽,所以必須改革原有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土改的背景,不是內容、性質和影響,排除BCD項。故選A項。3.(2021·湖北云夢·八年級期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占鄉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農,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鄉村人加90%以上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卻只占有約20%~30%的土地,他們終年勞作,仍不得溫飽。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內容C.土地改革的性質 D.土地改革的影響【答案】A【詳解】根據“占鄉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農,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鄉村人加90%以上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卻只占有約20%~30%的土地,他們終年勞作,仍不得溫飽”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即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弊端,因此要廢除封建土地私有制,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改革的內容、性質、影響這幾個方面,排除BCD項。故選A項。4.(2021·重慶·八年級期中)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政策進行了四次重大調整。下列哪一次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使“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變成了現實( )A.土地改革 B.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答案】A【詳解】1950年,中央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全國進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億無地或少地農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在我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了,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因此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使“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變成了現實的事件是土地改革,A項正確;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排除B項;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所犯的錯誤,排除C項;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1978年后,在實行之前已經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排除D項。故選A。5.(2021·海南海口·八年級期中)20世紀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農民歡天喜地,“過去頭頂地主的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成為我們的了”,“分了地,出了氣,翻了身,見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A.在少數民族地區展開 B.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C.使農民獲得了解放 D.廢除了土地私有制【答案】C【詳解】依據所學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得到了農民的擁護,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徹底廢除了在我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故C項正確;土地改革是在新解放區進行的,排除A項;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標志是新中國的成立,排除B項;土地改革由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沒有廢除土地私有制,排除D項。故選C項。知識點二、土地改革的意義政治方面:徹底摧毀了我國2 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鞏固了人民政權。 經濟方面: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圖片解讀】6.(2021·黑龍江佳木斯·八年級期中)下列不屬于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的是A.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C.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D.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答案】B【詳解】1950年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屬于私有制,而建立土地公有制屬于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成果之一,B表述錯誤,符合題意;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從而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ACD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7.(2021·江蘇·無錫市梅里中學八年級期中)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展開。土地改革運動的成果不包括( )A.消滅了封建土地剝削制度 B.廢除了土地私有制C.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D.農民成為土地主人【答案】B【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農民缺乏生產工具、資金,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為此,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告終,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土地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B項符合題意;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排除A項;土地改革的完成鞏固了人民政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排除C項;土地改革的完成,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土地歸農民所有,屬于土地私有。排除D項;故選B。8.(2021·廣東高州·八年級期中)“精準扶貧”是當前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它體現了黨和政府始終重視“三農”的一貫原則。這一原則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現是A.和平解放西藏 B.進行抗美援朝C.實行土地改革 D.開展減租減息【答案】C【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為了解決農民土地問題,于1950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0-1952年底,我國在農村進行了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這是我國關注“三農”問題的典型表現,C項正確;西藏和平解放,標志的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排除A項;抗美援朝鞏固了我國新生的政權,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排除B項;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排除D項。故選C。9.(2021·廣東光明·八年級期中)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權發生了什么變化( )A.變土地國有為地主所有 B.變土地國有為農民所有C.變農民所有為國家所有 D.變地主所有為農民所有【答案】D【詳解】據所學知,1950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改革后,土地歸農民所有,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故選D項;土地改革廢除地主土地私有制,故排除A項;土地改革廢除地主土地私有制,變成農民土地所有制,故排除B項;土地改革廢除地主土地私有制,變成農民土地私有制,故排除C項。10.(2021·安徽·八年級期中)下圖中所宣傳的法律性文件頒布實施后,對中國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不包括( )A.徹底摧毀了我國封建土地制度 B.使土地由私有制變成了公有制C.大大解放了我國的農村生產力 D.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圖中所宣傳的法律性文件是1950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新中國初期的土改,滿足了農民土地私有的愿望,所以“使土地由私有制變成了公有制”與史實不符,但與材料主旨相符,B項符合題意;新中國初期的土改,徹底摧毀了我國封建土地制度,這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新中國初期的土改,大大解放了我國的農村生產力,這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新中國初期的土改,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這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易錯易混】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并沒有確定國徽。2.《共同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而不是憲法的作用。3.開國大典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但社會主義制度尚未建立。4.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5.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名師點撥】容易混淆的兩組概念(1)農民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私有制。新中國初期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都屬于農民,土地私有制并沒有改變,不過是由地主私有變為農民私有。1953—1956年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后,土地才由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2)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等同于封建制度,它僅僅是封建制度的內容之一。封建制度由多項制度組成。如政治上有封建帝制,這在辛亥革命時已被推翻;經濟上有封建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隨著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該制度也基本被摧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課 土地改革(背)-【背誦清單+對點訓練】(學生版).docx 第3課 土地改革(背)-【背誦清單+對點訓練】(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