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湘科版五年級(上)師生實驗操作報告單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光刺激 實驗儀器: 鏡子、陽光(臺燈、手電筒) 實驗記錄: 我的猜想:人的眼睛對光照刺激會作出反應。 實驗步驟:實驗時,要有光亮和黑暗的環境對比,站在陽光下和在陰影中,通過鏡子觀察自己瞳孔的變化。 實驗現象:在陽光下瞳孔變小,在陰暗處瞳孔變大。 安全警示:保護眼睛,不要長時間注視強光。 實驗結論:人的眼睛對光照刺激會作出反應。在強光下瞳孔變小,在弱光處瞳孔變大。這樣可以保護我們的眼睛不被強光傷害,或者讓眼睛看清黑暗處的物體。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眼疾手快(抓尺子) 實驗儀器: 米尺一把 實驗記錄: 我的猜想:大腦對刺激作出反應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實驗步驟: 1.乙同學豎直拿尺子,甲同學的手與尺子零刻度線齊平,乙同學突然松手使尺子掉下來,甲同學盡可能快地抓住尺子,記錄抓到尺子的位置。 2. 乙同學豎直拿尺子,甲同學的手與尺子零刻度線齊平,乙同學突然松手使尺子掉下來,甲同學一邊背誦詩歌,一邊盡可能快地抓住尺子,記錄抓到尺子的位置。 3.將實驗數據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中。 實驗現象: 抓尺要求抓住尺子時,尺子下落的距離(厘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專心抓尺邊背詩歌邊抓尺實驗結論:抓尺子和背誦詩歌兩種刺激導致不同反應產生干擾現象,影響了大腦的反應速度和時間。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觀察不同物體的沉與浮 實驗儀器: 水槽、水、回形針、玻璃塊、石塊、塑料尺、蘋果、梨、松木塊、蠟燭 實驗記錄: 我的猜想:( )放入水中會沉, ( )放入水中會浮。 實驗步驟: 1.往水槽里倒入適量的水,待水面平靜后,放入回形針; 2.觀察回形針的沉浮狀態; 3.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另外幾種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實驗現象:沉下去的有:回形針、玻璃片、石塊、塑料尺、梨;浮起來的有:蘋果、松木塊、蠟燭。 實驗結論: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不同。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比較它們的漂浮能力 實驗儀器: 相同形狀和體積的松木板、泡沫板和塑料板,水槽、水、相同規格質量的重物(回形針或墊圈)、鑷子。 實驗記錄: 我的猜想: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更強。 實驗步驟: 1.往水槽里倒入適量的清水,待水面靜止后,放入松木板,待其漂浮狀態穩定后,用鑷子夾取重物輕輕加在松木板上面的中間位置,逐次添加,看它最多能承載多少重物而不沉。 2.用同樣方法依次比較另外兩種材料。 實驗現象: 形狀和體積都相同的不同材料漂浮時最多承載的回形針數(個)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實驗結論: 形狀和體積都相同的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更強。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改變沉浮(讓它沉下去) 實驗儀器: 帶蓋的空礦泉水瓶、水槽、水 實驗記錄: 我的猜想:空瓶子變重就會沉下去。 實驗步驟: 1.討論讓浮在水面的小瓶沉下去的方法。 ①往小瓶里加重物。(水、沙) ②加多重合適呢? ③給空礦泉水瓶捆綁重的物體。比如:鐵塊 2.畫出結構設計圖。(以加入水為例) 設計理由:加水來增加瓶子的重量,從而讓空瓶子沉下去。加入水的重量逐漸增加,驗證需要加入多少水瓶子才會沉下去。 操作驗證 實驗現象:裝滿水的礦泉水瓶沉入水中。 實驗結論: 給漂浮的物體附著足夠的下沉的物體它就會下沉。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改變沉浮(讓它浮上來) 實驗儀器: 橡皮泥球、水槽、水 實驗記錄: 我的猜想:改變物體的形狀或給下沉的物體附著足夠的漂浮的物體,它就能浮起來。 實驗步驟: 1.討論讓沉在水底的橡皮泥球浮上來的方法。 ①綁上漂浮的物體。(氣球、泡沫板等) ②改變橡皮泥球的形狀。 畫出結構設計圖。(以捆綁泡沫板為例) 設計理由:給橡皮泥球綁上漂浮的泡沫板,使沉入水底的橡皮泥球漂浮起來。依次嘗試大小不同的泡沫板,驗證需要多大的泡沫板橡皮泥球才會漂浮起來。 操作驗證 實驗現象:橡皮泥球與一定體積的泡沫板捆綁在一起能浮上來。 實驗結論: 改變物體的形狀或給下沉的物體附著足夠的漂浮的物體,它就會漂浮在水面上。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設計制作航道浮標 實驗儀器: 空礦泉水瓶 (泡沫塑料塊、牛奶盒、、空易拉罐、空玻璃瓶)、配重用的水、 線和鐵塊(橡皮泥)等 實驗記錄: 我的猜想:制作航道浮標要有上浮物和下沉物。 實驗步驟: 1. 尋找合適的材料:上浮物( 泡沫、空礦泉水瓶 )下沉物( 鐵塊、石頭 )、連接用的線、橡皮泥。 總體結構示意圖 3.下水實驗發現浮標沒有立起來。 4.完善和改進。將礦泉水瓶中加入適量人沙子,并固定在瓶口位置,使礦泉水瓶可以直立在水面。給瓶子包上紅色,更加醒目。 實驗現象:制作的航道浮標能浮在水面上,又不被流水沖走。 實驗結論: 航道浮標上輕下重,直立漂浮,就能達到不被流水沖走的目的。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感受震動 實驗儀器: 小木棍或竹筷、紙條 實驗記錄: 我的猜想:地震是有地殼的震動引起的。 實驗步驟: 1.錯動實驗: 兩名同學各持一根小木棍的兩端,并用力將它擠壓彎,繼續用力直到折斷。當小木棍被壓斷時,我們聽到什么聲音?手會有什么感覺? 2.破裂實驗:兩名同學向相反方向拉一張紙條,直到斷裂。感受紙條斷裂時,我們聽到什么聲音?手會有什么感覺? 實驗現象: 1.用力擠壓毛巾,毛巾會形成 2.筷子會斷裂,手感覺到麻木。 實驗結論: 巖層在收到外力時會發生變形,形成褶皺,當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時,巖層就會突然斷裂,形成地震。 注意事項:使用的筷子韌勁不要太大,注意安全。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模擬火山噴發實驗 實驗儀器: 三腳架、小瓷盤、酒精燈、火柴、土豆泥、番茄醬、 石棉網 、濕布 實驗記錄: 實驗步驟: 我的猜想:地殼越往深處溫度越高,隨著巖漿不斷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時,巖漿會噴出地表形成火山。 實驗步驟: 1.模擬實驗:用番茄醬做巖漿,土豆泥做地殼,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盤中,攤成薄餅狀,中間倒入適量番茄醬包好,做成山的形狀。 2.把小瓷盤放到鐵架臺上,隔石棉網加熱,看到巖漿從地殼薄的地方或有裂縫的地方噴出,形成火山。 實驗現象:番茄醬會穿過土豆泥冒出來。 實驗結論:地殼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壓力越大,巖漿通過巖石空隙向上運動。隨著巖漿不斷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時,巖漿會噴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項: 1.土豆泥盡量攤得薄一些 。 2.加熱時間需要10多分鐘,引導學生耐心觀察實驗現象。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流水的力量 實驗儀器: 泥土沙盤、支架、塑料瓶、水等 實驗記錄: 我的猜想:流水能使河道越變越寬,改變地貌的形態。 實驗步驟: 1.用適量的沙、石與土在盒內堆成一個斜坡。 2.讓水從“坡”上流下來。 3.觀察并記錄你的發現。 實驗現象:河岸凹凸不平,流水對河岸有侵蝕作用;細的流沙在底層, 沙石在上面。 實驗結論:流水有力量,會改變地表形態。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巖石也變化 實驗儀器: 酒精燈、巖石、護目鏡、鑷子、燒杯、冷水、火柴、濕布 實驗記錄: 我的猜想:溫度對巖石變化發生作用。 實驗步驟: 1.點燃酒精燈(注意正確使用! )。 2.用鑷子夾住巖石在酒精燈外焰上加熱。 3.把加熱后的巖石立即放入冷水中觀察。 4.反復實驗幾次,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 實驗現象:巖石會裂開,變松,變成碎石屑。 實驗結論:溫度對巖石變化發生作用。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觀察比較紙的變化 實驗儀器: 紙、剪刀、火柴、燃燒皿、濕毛巾等。 實驗記錄: 我的猜想:紙飛機及剪碎的紙還是紙;紙燃燒后的紙灰和紙不一樣。 實驗步驟: 1.折紙飛機。 2.用剪刀把紙剪碎。 3.用火柴把紙點燃。 實驗現象:紙飛機及剪碎的紙形狀大小變了,紙燃燒時有黑煙,發光發熱。 實驗結論:紙飛機及剪碎的紙還是紙;紙燃燒時發光發熱,燃燒后的紙灰和紙不一樣,變成了一種新的物質。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蠟燭的燃燒 實驗儀器: 干冷的燒杯、火柴、燃燒皿、蠟燭、澄清的石灰水、濕毛巾等。 實驗記錄: 我的猜想:蠟燭燃燒后,有新的物質產生。 實驗步驟: 1.把一個冷且干燥的燒杯罩在燃燒的蠟燭上。 2.在另一個燒杯內壁上沾留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再將燒杯罩在燃燒的蠟燭上。 3.分別觀察兩個杯壁上發生了什么變化。 實驗現象: 蠟燭變短,有熔化的蠟流下來。 燃燒時產生黑煙。 燒杯壁內有水。 4.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論:蠟燭燃燒后,有新的物質產生,生成了水、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當小蘇打遇到白醋的反應 實驗儀器: 小蘇打、天平、白醋、燒杯、量筒、玻璃片、火柴、小木棒。 實驗記錄: 我的猜想: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產生了新物質。 實驗步驟: 1.將大約60毫升白醋倒入500毫升容量的燒杯中。 2.用天平稱量5克小蘇打。 3.將小蘇打加入裝有白醋的燒杯中。 4.蓋上玻璃片,觀察燒杯中的現象。 5.打開玻璃片,將燃燒的小木棒分別伸進小蘇打與白醋反應后的燒杯里和充滿空氣的空燒杯里,觀察到什么現象? 實驗現象:燒杯里冒出大量氣泡,燃燒的小木棒伸進小蘇打與白醋反應后的燒杯里很快熄滅。 實驗結論: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產生了新物質,含有二氧化碳。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研究生銹的原因 實驗儀器: 鐵絲、吸水紙、砂紙 實驗記錄: 我的猜想:鐵在潮濕的環境里容易生銹。 實驗步驟: 1.先用細砂紙將鐵絲擦一擦,看一看鐵的顏色。 2.將一根鐵絲(1號)放在潮濕的吸水紙上,另一根鐵絲放在干燥的環境中。 3.經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兩根鐵絲發生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實驗現象:1號鐵絲容易生銹,2號鐵絲不容易生銹。 實驗結論:鐵在潮濕的環境里容易生銹,在干燥的環境中不容易生銹。組別及姓名: 實驗名稱: 尋找可樂的秘密 實驗儀器: 半瓶可樂、導氣管、橡皮塞、澄清的石灰水、試管 實驗記錄: 我的猜想:可樂里面有氣體。 實驗步驟: 1.將半瓶可樂用帶有導氣管的橡皮塞塞緊, 2.在試管中加入少量的石灰水, 3.將導氣管通過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 4.輕輕搖動可樂瓶,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實驗現象:1.可樂冒氣泡了。 2.石灰水變渾濁了 。 實驗結論:可樂是一種碳酸飲料,里面含有二氧化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