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鳥類的生殖與發育》教學設計知識與技能1.會描述鳥類的生殖與發育的過程。2.能舉例說出常見的早成鳥和晚成鳥。3.會識別鳥卵各部分結構和功能。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2.通過對鳥類的生殖與發育過程的描述,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培養學生關愛鳥類的情感。教學重點:描述鳥類的生殖發育過程,說出雞卵的結構和功能。教學難點:觀察雞卵的結構與功能。教學過程:1.激情導入,明確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所以上課一開始,讓學生大聲朗讀白居易的《燕詩》:梁上雙飛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省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讓學生感知鳥類生兒育女的艱難過程,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新課。2.創設情境、自主探究(1)學習鳥類的生殖過程學生對鳥類的生殖過程雖然有些見聞,但沒有達到系統的了解。教師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討論歸納出鳥類生殖的一般過程。(2)學習早成鳥和晚成鳥教師展示雛雞和雛藍山雀出殼時的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比觀察,交流討論,識別區分早成鳥和晚成鳥的特點,并舉例說出常見的早成鳥和晚成鳥,比一比,看哪一組說得最準確,最多。(3)鳥卵的結構和功能結構的學習分為學生解剖實驗和老師實物展示兩部分。教師先出示實驗目的和實驗步驟,引導學生按實驗步驟解剖熟雞蛋,識別雞卵的各部分結構名稱,并將胚盤明顯的小組解剖結構通過實物展臺展示給全班同學,大家共享。緊接著教師通過生雞蛋實物展臺展示熟雞蛋看不到的結構—卵帶和卵黃膜,二者結合把鳥卵的結構清晰的呈現給了學生。鳥卵各部分結構功能的學習主要通過學生閱讀課本,信息整合,小組內交流完成。3.展示交流、點撥提升展示交流凸顯在鳥卵結構和功能的學習上。點播體現在鳥的卵細胞只包括卵黃膜、卵黃和胚盤,這是中考的難點。學生很容易出錯。4.師生互動、拓展延伸師生互動體現在整個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拓展:并不是所有的雞卵都可以孵出小雞,從而總結鳥類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5.達標測評、鞏固提高練習的設置依據學習目標和中考考點,側重于學生的識圖能力培養。板書設計:第五節 鳥類的生殖與發育一、鳥類的生殖與發育1、求偶、筑巢、交配、產卵、孵卵、育雛2、早成鳥和晚成鳥二、雞卵的結構和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