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個案補充)第三節 免 疫【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使學生識記免疫的概念和免疫對人體的主要作用,以及免疫器官。2.理解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和計劃免疫。3.通過計劃免疫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計劃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通過對艾滋病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正確了解艾滋病。5.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的能力。(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讓學生懂得如何健康的生活,珍愛生命。2.關心他人的情感,樹立遠大志向。【教學重點】1.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2.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教學難點】舉例說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展示人體三道防線的作用,展示抗原、抗體之間的關系)。學生準備帶來自己的“預防接種證”,了解出生以來自己都接種過哪些疫苗、打過哪些預防針及其作用。【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設問引出課題)2003年在與非典型性肺炎患者接觸的人中,有的人患病,有的人就沒有發病。患了非典型肺炎的人雖然都獲得同樣治療條件,但是有人痊愈了,而有人卻非常嚴重,甚至死亡。這是為什么呢?假設一個人,就是一座城,這座城的防線有幾道?(二)教學活動設計人生活的自然環境中,有許多病原體,這些病原體一旦侵入人體,就有可能引起疾病,損害人的健康。人之所以能在有許多病原體存在的環境中健康生活,是因為人體具有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自習,完成表格:人體的防線 組成 功能第一道防線 ______和_______等 阻擋_______侵入人體,分 泌物有_______作用第二道防線 體液中的_________ 和具有______能力的細胞 吞噬侵入人體的_______, _________等可以抑菌、殺菌第三道防線 _________(如脾、扁 桃體和________等)和________(主要是_______) 產生_____,清除抗原皮膚和粘膜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這與它們的哪些特點相適應呢?(指導學生觀察教材插圖,并思考問題)當人的皮膚有傷口時,怎么辦?感染后的皮膚為什么會出現紅腫現象,過一段時間后就會自己痊愈?(指導學生觀察教材插圖,并思考問題)(演示課件)指出:原來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是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它們能將病原體溶解、吞噬和消滅。例如,殺菌物質中的溶菌酶,能夠破壞許多種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溶解。人體的血液和組織、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細胞,可以將侵入人體的病原體吞噬和消滅。上述兩道防線有什么共同的作用特點?(學生回答)由此可見,上述兩道防線的作用特點是人人生來就有的,它們不是只針對某一類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異性免疫。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的。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淋巴結和脾臟等。(演示課件)胸腺位于胸骨后,分左、右兩葉,呈長扁條狀。胸腺的主要功能是產生淋巴細胞和分泌胸腺激素,胸腺激素能促使淋巴細胞分化和成熟。淋巴結是在淋巴管行程上的無數個大小不一的小體,在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最多。淋巴結里有吞噬細胞,能吞噬侵入人體的病菌,對人體有保護作用。脾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呈卵圓形。當病原體(如病菌、病毒)進入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做抗體。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叫做抗原。一定的抗體與一定的抗原結合,從而促進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使病原體失去致病性;等等。抗原被清除后,抗體仍存留在人體內。當同樣的抗原再次侵入人體時,就會很快地被體內存留的抗體按同樣作用加以清除。人體第三道防線的作用特點是出生以后才產生的,它通常只能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有什么區別?(學生回答后,用圖表歸納)小結:人體通過這三道防線與病原體作斗爭,使疾病得到痊愈,并且獲得免疫力。那什么是免疫?免疫有什么作用?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人們發現患過天花或麻疹等傳染病的人,由于體內產生了對這種疾病的抵抗力,因此很少再患這種疾病。基于這種認識,免疫最初的含義,是指人體對病原體及其有害產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但是,隨著免疫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免疫的認識提高了,對免疫重新定義。現在對免疫概念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內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便維持人體內部環境的平衡和穩定。可見,免疫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功能:第一個方面,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維護人體的健康,即防御功能,當這方面功能過高時,對進入人體內的某些藥物和食物等會發生過敏反應;第二個方面,及時清除體內衰老的、死亡的或損傷細胞,即自我穩定功能,當這方面功能異常時,會對正常的自身細胞發生反應,而出現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第三個方面,隨時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即免疫監視功能,當這個方面功能異常時,有可能會發生腫瘤。大家小時候一定有打過預防針的經驗,打預防針根據什么原理?有何意義?目前,我國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有關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給人群接種,來提高人體對這此傳染病的抵抗力,可以達到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目的。例如,剛出生的嬰兒,通過接種卡介苗,可以預防結核病;出生三個月的嬰兒,通過接種百白破疫苗(即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的混合疫苗),來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這三種疾病。這種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簡稱計劃免疫。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對于保護兒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質,造福子孫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三)總結與回顧人體的三道防線非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第一道防線 第二道防線 第三道防線組 成 皮膚和粘膜 溶菌酶和吞噬細胞等 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功 能 阻擋或殺死病原體,清掃異物 溶解、吞噬和消滅病菌 產生抗體,消滅病原體(四)及時反饋【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