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復習導學案一、教學目標了解明朝滅亡的基本史實二、教學重點明朝末年的政治腐敗、李自成推翻明朝三、教學難點明朝末年農民起義的原因四、教學方法歸納總結法1、明代中后期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的表現:政治日益腐敗、地主階級兼并土地、農民流離失所、階級矛盾尖銳2、李自成起義的原因:①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嚴重②陜西北部一帶連年大旱3、李自成起義的口號:“均田免賦”4、李自成建立政權的時間、地點、國號:1644年、西安、大順5、明朝滅亡時間:1644年4月6、明朝滅亡時的皇帝:崇禎帝7、明朝滅亡的原因:朝政腐敗,宦官擅權,土地兼并嚴重,朝廷征派苛捐雜稅,大規模的農民起義8、后金的建立(1)時間:1616年(2)建立者:努爾哈赤(3)都城:赫圖阿拉9、建立后金的少數民族:女真族10、清朝的建立(1)時間:1636年(2)建立者:皇太極(3)都城:京師(今北京)11、建立清朝的少數民族:滿洲族12、清軍入關時間:1644年13、1644年清軍入關后,幫助大敗李自成的將領:吳三桂第17課 明朝的滅亡同步練習試題一、選擇題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敗,統治危機加深,其主要表現有 ( )①皇帝昏庸 ②大臣結黨營私 ③八股取士 ④皇室內部紛爭⑤土地兼并嚴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2.關于明朝中后期百姓的處境,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各級官吏貪贓枉法,對民眾百般盤剝B.皇室貴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瘋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農田C.大量農民流離失所 D.社會經濟明顯好轉,農民地位有所上升3.[明]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寫道:“吳中(蘇州一帶)之民,有田者什一,為人佃作者十九。”這主要反映了 ( )A.官吏貪贓枉法 B.土地兼并嚴重 C.民眾不堪重負 D.農民流離失所4.大一統的王朝屢屢被農民起義推翻,一再印證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農民起義的共同點是( )A.以民間宗教為組織形式 B.帶有反民主壓迫的特色C.為反抗苛政而舉兵 D.以“平等”的口號相號召5.某次起義中有歌謠唱道:“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盡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這次起義爆發于 ( )A.秦朝末年 B.唐朝末年 C.元朝末年 D.明朝末年6.下圖是《明末農民戰爭》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滅亡明朝的人物和時間是( )A.李自成 1643年 B.李自成 1644年 C.張獻忠 1644年 D.吳三桂 1644年7.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后,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隊伍很快發展到100多萬人。這得益于 ( )A.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 B.嚴明的軍紀 C.李自成的英明領導 D.嚴禁搶掠農民8.努爾哈赤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領。他的事跡包括 ( )①統一女真各部 ②改女真為滿洲 ③建立后金 ④設立軍機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9.閻崇年在央視《百家講壇》上講述《明亡清興的60年》吸引了眾多歷史愛好者。其中講到“皇太極新政”時,我們不可能聽到的內容是 ( )A.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B.改女真為滿洲C.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 D.重視發展生產,改革內政10.駐守重鎮山海關,明朝滅亡后降清,并引清軍入關的明朝將領是 ( )A.李自成 B.吳三桂 C.多爾袞 D.吳應熊二、材料分析題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叫大小都歡悅。”——明末歌謠材料二 “金江山,銀江山,闖王江山不納糧。”——明末歌謠(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 (2)上述材料中“闖王”指的是誰 他為什么受到人民的愛戴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C 2、D 3、B 4、D 5、D 6、B 7、A 8、C 9、A 10、B二、材料分析題11、(1)明末爆發農民起義(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在向北京進軍中,沿途一民不殺,向貧苦民眾發放錢糧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