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北宋的政治復習學案一、教學目標1、了解北宋建立的史實,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二、教學重點2、探究宋太祖實行重文輕武政策的原因、目的、影響三、教學難點1、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影響四、教學方法歸納法、比較法、表格法1、北宋的建立(1)時間:960年(2)建立者:趙匡胤(宋太祖)(3)都城:東京(開封)2、與趙匡胤有關的典故:黃袍加身、陳橋驛兵變、杯酒釋兵權3、北宋(趙匡胤)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1)軍事上:①解除禁軍將領兵權②控制軍隊調動③經常調換將領(兵不識將,將不專兵)(2)政治上: 中央:分化事權,削弱相權;地方:①派文臣擔任知州②設通判分知州權力(3)經濟上:①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②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富收歸中央4、北宋重文輕武政策實施的原因: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權的弊端出現5、北宋重文輕武政策實施的措施:①抑制武將,文臣統兵②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6、北宋重文輕武的政策的影響:積極:①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②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③有利于政權的穩定和社會的安定;消極:①軍隊戰斗力減弱②官吏冗余,政府辦事效率低下③增加財政支出7、以分知州權力的機構:通判8、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的機構:轉運使9、王安石變法的原因:(1)北宋行政效率低下(2)財政支出浩大(3)土地兼并嚴重,人民起義此起彼伏10、王安石變法的時間:1069年11、王安石變法支持者:宋神宗12、王安石變法變法的內容:經濟上:募役法(限制官僚特權,增加政府收入)、方田均稅法(增加國家賦稅收入)、農田水利法(促進農業發展)軍事上:保甲法(增強國家軍事實力)13、王安石變法的目的:為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14、王安石變法的影響:(1)積極:政府財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興修水利工程10000多處(2)消極:新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宋神宗死后,司馬光任宰相,新法全部被廢除第6課 北宋的政治同步練習試題一、選擇題1.陳橋驛紀念館門柱上鐫刻著:“陳橋兵變奠宋代基業,黃袍加身定趙氏乾坤。”它見證了一人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的一幕。“這一幕”發生在( )A.907年 B.950年 C.960年 D.966年2.歷史典故“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等,其故事的主人是 ( )A.趙匡胤 B.忽必烈 C.安祿山 D.李世民3.唐朝末年,中原地區戰亂不止,形成五代十國,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的是( )A.后梁 B.后周 C.南宋 D.北宋4.“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元戎不知將校之能否,將校不識三軍之勇怯,各不相管轄”。此類現象最有可能出現于 ( )A.漢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5.秦漢時期丞相一職由一人擔任,到隋唐時期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而北宋時相當于宰相的官職更多了,這一現象反映了 ( )A.皇權的不斷加強 B.封建民主政治的發展 C.丞相權力的擴大 D.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6.宋太祖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制衡知州的權力,設置的是 ( )A.刺史 B.節度使 C.轉運使 D.通判7.為了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造成“外州無留財”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頻繁調動州縣長官 B.設置通判 C.派文臣擔任州縣長官 D.設置轉運使8.宋代開國后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普遍受到人們尊重的是 ( )A.文臣 B.武將 C.手工業者 D.商人9.宋朝是科舉制承前啟后的朝代,也是科舉制臻于成熟的朝代。關于宋朝科舉制的描述錯誤的是 ( )A.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科舉制B.減少科舉取士的名額C.提高進士地位 D.對宋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10. 北宋政權一改五代十國藩鎮割據的局面,經過近百年的“培植養護”,“政府又變成讀書人的政府”。這反映了北宋時期 ( )A.重視文化傳統的養育和保護 B.形成了尚武輕文的社會風氣C.推行變法新政成為社會潮流 D.文官在軍政體制中形成主體二、材料分析題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宋太祖)一日召見趙普問曰:“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靈涂地,其故何哉 吾欲息兵定長久之計,其道何如 ”,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削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語未畢,上曰:“卿勿復言,吾已喻矣!”(1)宋太祖與趙普在討論什么問題 趙普認為唐末以來政局動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在材料中找出趙普給宋太祖提出的解決措施。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太祖的具體做法。(3)通過以上措施達到了怎樣的效果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C 2、A 3、D 4、D 5、A 6、D 7、D 8、B 9、10、D二、材料分析題11、(1)問題:唐末以來的社會動蕩和分裂割據問題。原因:藩鎮太重,君弱臣強。(2)措施:削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具體做法:①削奪其權:在中央削弱相權;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長官,并實行三年一換制度;設置通判,以分知州權力②制其錢谷:取消節度使的收稅權力;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③收其精兵: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對軍隊的調動;軍隊將領定期換防(3)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