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菁華學校2013年中考歷史考點匯編-----世界現代史部分(九下)★第一課:近代科學與思想文化一、近代自然科學 1、英國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力學),創立了經典力學體系,為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英國達爾文,1859年發表《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理論,明確提出生物是不斷進化而來的觀點,指出生物進化的基本規律或原則是:自然選擇,適者生存。是近代生物科學的奠基人。3、為原子能技術的開發和利用(原子彈、核武器、核電站)提供理論依據的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第二課: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一、蘇聯的成立 1、蘇聯成立時間:1922年12月。(1922—1991年底,共計69年)2、最早加盟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外加高索聯邦3、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二、新經濟政策1、背景:粉碎國內外反動勢力叛亂和武裝干涉后,蘇維埃俄國的經濟形式嚴峻,人民生活困苦,有的地區甚至發生了農民暴動。 2、目的:解決經濟困難,緩和政治危機。3、時間;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根據列寧建議通過。4、內容及意義(影響):1)、內容:㈠、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納稅后剩下的糧食歸農民支配。㈡、除重要工礦企業由國家經營外,中小企業可允許本國資本家和外國資本家經營。㈢、廢除平均主義的配給制,商品通過市場用貨幣自由交換等。2)意義或作用:這是對具有蘇聯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有益探索。受到廣大農民、工人的熱烈歡迎,使蘇俄的工農業生產逐漸恢復到戰前水平, 政權得到進一步的鞏固。5、實質(特點)是從本國國情出發,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擴大生產,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三、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和經濟體制上存在的嚴重弊端。1、措施: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從1928年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建設重工業。2、斯大林模式的特點:是一個以國家為核心、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3、經濟體制上的弊端:①忽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要求,否定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常常用行政命令,甚至強制手段管理經濟。②實行單一的生產資料全民所有制③片面發展重工業,致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于落后狀態。4、后果:嚴重阻礙了蘇聯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最終導致蘇聯的解體。5、對中國的啟示: ①、繼續堅持改革開放, ②改革要本國基本國情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③、各產業要協調發展 ④、改革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第三課: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1、時間:1929--1933年開始于美國紐約。 2、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3、受害最深的是:美國和德國(人民群眾)。4、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二、羅斯福新政 1、背景:30年代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美國。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2、新政時間:1933年。 3、目的: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維護資本主義制度。4、特點(新):全面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5、主要措施(內容)①在財政方面,整頓銀行,恢復銀行信用。②工業方面,政府實行“產業復興法”。包括制定“公平競爭法規”阻止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調整勞資關系,規定工人有權組織工會,以工代賑等。同時還籌劃大規模公共工程的興建,以刺激消費和生產等。 ③農業方面,縮減農業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政府以優惠補償農民的損失,以復興農業。6、評價(作用)①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經濟得以擺脫危機并逐漸復蘇,為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供了范例。②但由于產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它并不能化解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也無法使美國避免新的危機。 7、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機措施是:政府實行“產業復興法”。 8、新政中心措施是:整頓工業,實施產業復興法。三、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作用:1、為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供了范例。 2、為現代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借鑒。四、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何啟示: 1、堅持改革開放。 2、一切改革都要從客觀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3、國家要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加強宏觀調控 4、改革要以人為本,顧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各產業要協調發展 ★第四課: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爆發標志: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 二、蘇德戰爭爆發:1941年6月22日,德軍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戰爭規模進一步擴大,蘇聯開始了偉大的衛國戰爭。(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這是開戰以來德軍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br/> 三、日本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海軍夏威夷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四、《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 1、背景:面對德意日法西斯的瘋狂進逼,世界反法西斯國家開始逐步走向聯合。 2、目的:為了戰勝共同的敵人法西斯,3、發表時間:1942年1月,中、蘇、美、英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4、內容:各國保證以全部的軍事和經濟資源,團結一致,徹底打敗法西斯軸心國及其追隨者。5、標志及意義: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對加速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五、雅爾塔會議:1、背景:隨著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德國法西斯陷入困境。2、時間:1945年2月,3、地點:蘇聯的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4、與會者: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5、內容: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懲辦戰犯;戰后德國由盟國軍隊分區占領,實現德國民主化;戰后建立聯合國;蘇聯答應有條件地參加對日作戰。3)作用:協調盟國的軍事行動,加快了戰爭的進程。4)影響:實際上劃分了戰后世界的勢力范圍,確立了戰后世界的兩極格局。 ★第五課:兩極格局的形成和崩潰一、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 1、最先發出冷戰信號的是:英國前首相----丘吉爾。 2、冷戰的含義及表現、目的(1947年----1991年) 含義:所謂冷戰,是美國針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所采取的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敵對活動和對抗形式。表現:①政治上,杜魯門主義的提出。 ②經濟上,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又稱歐洲復興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用)。 ③軍事上,北約的建立。 目的:遏制蘇聯,稱霸世界。3、北約(1949年)和華約(1955年)兩大組織的建立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的形成,同時也把“冷戰”推向高潮。4、杜魯門主義的含義及實質:1)、含義: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國會宣讀一篇咨文,提出美國有領導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國家復興、防止共產主義滲透的使命,這就是所謂的杜魯門主義。它既是 2)、實質:干涉各國內政,實現全球擴張。5、馬歇爾計劃實施的背景、實質、目的、影響。 1)、背景:戰后初期歐洲國家普遍出現經濟困難。2)目的:控制西歐,對抗蘇聯,稱霸世界。3)、實質:美國實施冷戰政策的又一個重要步驟,也是對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的實際運動。4)、影響:馬歇爾計劃對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恢復和各國政局的穩定也起過重要的作用。6、冷戰開始的時間及標志: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提出。二、歐共體的建立1、目的、原因(背景):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戰后西歐國家在經濟上完全依附于美國的局面已經改變,為加強合作,促進經濟發展,重振西歐雄風和提高國際地位,西歐各國決定走上聯合發展之路。2、成立時間:1967年。創始國:法國、意大利、聯邦德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3、發展:1993年西歐國家在歐洲共同體基礎上成立了歐洲聯盟(EU),實現了政治和經濟上的聯合。三、戰后日本成為資本主義經濟強國 1、原因:①實行民主化改革 ②重視科學技術 ③注重教育和人才培養 ④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 ⑤加上美國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2、表現: ①、1955年,日本工業就已恢復到戰前的最高水平。 ②、20世紀80年代后期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創造了戰后東亞的經濟奇跡。四、蘇聯解體(1922年---1991年,共存在69年) 1、概述蘇聯解體的經過(1)1985年3月,當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的戈爾巴喬夫開始實行改革。以所謂“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民族危機不斷加深。(2)1991年12月底,蘇聯最高蘇維埃舉行最后一次會議,通過宣言,從法律上終止了蘇聯的存在,蘇聯正式解體。2、1991年底,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標志著二戰后由美蘇主導的世界兩極格局崩潰和冷戰的結束。★第六課:當代世界格局的演變一、經濟全球化的趨向(出現在冷戰結束后)原因: ①現代高新科技發展迅猛,信息化、知識化速度加快,使生產力得到迅速提高。②市場經濟席卷全球,跨國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2、表現: ①國際和區域性經濟組織的相繼建立 ②國際貿易大幅度增長, ③國際巨額資本流動加速,④各國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同消共漲。3、經濟全球化下的重要國際經濟組織A、世界貿易大幅度組織(WTO) B、歐洲聯盟(EU)、C、亞太經合組織(APEC) D、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4、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的是:世界五百強中的跨國公司。5、反映經濟全球化景象的“十六”個字是:“強國主導,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競爭”。7、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或為什么說經濟全球化是是一把雙刃劍?) 機遇:①廣大發展中國家可以從中獲得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以提高本國的經濟技術發展水平。挑戰:②但經濟全球化也容易加劇不公平的國際競爭,使弱小國家的經濟有可能被牢牢控制,從而使各國在全球化中受益不均,甚至形成富國更富,窮國更窮的局面。8、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國應如何應付?(表現:2001年,加入WTO;2001年,在上海召開第九屆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措施:①、堅持改革開放,大力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穩定快速發展。②、制定防范風險的有效政策。 ③、堅持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④、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產業結構,加強國際合作與對話 ⑤、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合理利用資源、能源,保護環境,⑥ 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打擊恐怖勢力 ⑦、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二、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1、當前世界格局:“一超多強”,并出現向多極化發展的趨勢。“一超”指:美國;“多強”:①歐盟 ②日本 ③中國 ④俄羅斯。2、“一超多強”的關系(特點):既相互借重、利用和合作,又相互競爭、制約和防范,協商和談判成為處理國際事務的重要主張和手段。3、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影響?1)、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2)、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穩定。4、多極化趨勢曲折發展的重要表現:1)、美國在世界各地的霸權行經處處碰壁、屢屢受挫,表明多極力量對美國的干預、制約和防范越來越強。 2)、在反恐、能源、環保和防止核擴散等重大國際問題上,美國也不得不與大國協商、合作并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 5、面對政治格局多極化的趨勢,中國應如何應付?1)、搞好穩定,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以及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2)、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主動承擔大國責任,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樹立良好大國形象。3)、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和尊嚴,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4)、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加快發展。 6、如何推動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①、堅決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②、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作用 ③、提高多種政治力量的綜合實力 ④、在互利互信的基礎上,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 ★第七課:現代科學技術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術是:計算機網絡技術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①、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特點 ②、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以及學科交叉滲透的特點。3、知識經濟代言人:比爾蓋茨 喬布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