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免疫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理解免疫的概念,掌握免疫的三道防線;2、知道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特點和區別。過程與方法:1、通過分析和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2、通過自己總結歸納,鍛煉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課學習引發學生對生活、對人身健康的關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態度。二、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已經發展,而本節課通過豐富的圖片和動畫設計,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通過不斷地啟發,引導,對比學習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學重、難點重點:對人體三道防線的了解,理解和區分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難點:對特異性免疫中抗體和抗原的理解,區分兩種免疫。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十五章第三節《免疫》。首先我們來看本節課教學目標(大屏幕)。我們身邊有看得見的物體,比如講桌,書本,你身邊的同學等,還有一些我們看不見的物體,比如細菌病毒等。這有個小資料,請同學們看一下(大屏幕展示小資料)。生活中有這么多的病菌,為什么我們還能安然無恙的生存呢?(學生回答,免疫力)有的人體弱多病,有點病就得上,有的人一年到頭也不生一次病,這又是為什么呢?(學生回答)新課講授:什么是免疫?(大屏幕)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首先思考一個問題:大面積燒傷或者燙傷的人為什么比正常的人更易感染疾病?(學生回答皮膚受損)師:皮膚能阻擋絕大多數的病原體侵入體內,把它們拒之門外,是我們的第一道防線。而在皮膚沒有覆蓋的地方,像是鼻腔和口腔等地方的粘膜組織也有防御的功能。大家閱讀教材97頁第二段了解黏膜的功能(學生自學教材并回答)師:黏膜表面能分泌黏液包覆有害的污染物,黏膜表面的纖毛還有清掃作用,共同把污染物和病菌等送出體外。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能阻擋住所有的病菌嗎?當人體虛弱、免疫力下降時,或者皮膚受損傷了,第一道防線敗下陣來了怎么辦?這個時候第二道防線就挺身而出了,請同學們閱讀教材97頁第三段找出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學生自學教材并回答問題)師:當病菌突破第一道防線進入人體后,這時體內殺菌物質和具有吞噬用的細胞(如白細胞和巨噬細胞等)要發揮作用了,例如血液中的白細胞收到傷口紅腫發炎的信號后會大量迅速地匯集到傷口病菌集中的部位發動自殺性攻擊,將病菌吞噬掉消滅,防止戰線蔓延。同時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眼淚和唾液中的溶菌酶也能抑菌和殺菌。探究活動一:學生小組討論大屏幕上的三個問題并回答,得出非特異性免疫及其特點。當侵入人體的病菌數量多毒性強時間久時怎么辦?當皮膚黏膜和吞噬細胞等都敗下陣來后,人體就要啟動第三道防線來自衛了。學生看課本98頁第二段找出人體的第三道防線(學生回答)。師:第三道防線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免疫器官有扁桃體,胸腺,脾,淋巴結等,功能是產生免疫細胞。免疫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受刺激能產生抗體。講解抗原和抗體,知道它們的區別和聯系。(小動畫展示抗體產生和消滅抗原的過程)探究活動二:學生討論大屏幕的三個問題,學生回答。得出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及其特點。探究活動三:列表比較兩種免疫方式,學生討論后回答。同學們打過疫苗嗎?大家知道打疫苗的作用嗎?學生回答,預防疾病。疫苗是將病原體經過減毒等處理制成的免疫藥物,雖然大大減弱了病原微生物的毒性,但仍然保留了它刺激免疫系統的特性。當動物或人接觸了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病原菌后,體內的免疫細胞受刺激就會產生抵抗該病原體的抗體。所以我們打疫苗的作用就是體內產生抵抗相應病原體的抗體,而且這種抗病能力一般是終生的。談收獲: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呢?習題處理:鞏固提升。課后作業:給同學們留一個作業,學習了解免疫的功能。總結: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之余要鍛煉好身體,增強我們的免疫力。擁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德智體全面發展,將來為我們的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這節課就講到這。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