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3 有機合成材料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了解有機化合物的概念,能區分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2. 知道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是重要的有機合成材料及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 認識“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決方法。過程與方法:1. 通過塑料性質的探究及鑒別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的實驗,發展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2. 通過合成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的學習,認識化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認識有機合成材料對人類社會進步所起的重要作用,體會學習化學的價值;2. 養成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人類生存環境的情感,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學情分析本課題作為教材的最后一個課題,不僅使初中化學的教學內容,特別是初中化學中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同時也將學生與生產生活實際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學好本課題對不論是升入高一級學校深造的,還是走入生產第一線的學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經過近一年對化學的學習,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方法,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知識,聯系生產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有化學,體味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多方面調動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點難點1.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區別;2.了解有機合成材料的種類和用途以及塑料對環境的影響,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教學過程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創設情景] 視頻:“最新翼裝飛行表演”,表演者成功完成,起關鍵作用的是什么 活動2【活動】過渡[提出問題]什么是有機化合物 請同學們完成課本P102探究“認識有機化合物”。[學生活動] 討論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的區別,并通過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圖了解有機物的數目異常龐大的原因。活動3【講授】教學過程[說明]有機化合物根據其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可分為有機小分子化合物和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用有機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稱為有機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如棉、麻、羊毛、蠶絲、天然橡膠等)和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簡稱“合成材料”。[講解]有機合成材料的出現是材料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性能優良,可根據需要合成出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材料,廣泛用于生活、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領域。三大主要合成材料為: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1. 塑料[學生實驗] 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質:(1)豎撕和橫撕聚乙烯塑料袋,感覺難易程度和撕口形狀拉扯方向 豎撕 橫撕用力程度撕口形狀(2)加熱聚乙烯塑料實驗內容 加熱 冷卻 加熱實驗記錄[歸納總結]按受熱時的表現,塑料可以分為熱塑性塑料和熱固性塑料。加熱后又可以熔化的塑料稱為熱塑性塑料;一經加工成型就不會受熱熔化的塑料稱為熱固性塑料。[討論]結合塑料的熱塑性和熱固性討論:裝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應如何封口 電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熱修補 為什么 [展示]用途廣泛的塑料制品(圖片)。2. 合成纖維[講解]纖維的分類和簡單介紹[提出問題]買衣服時,怎樣知道面料的種類呢 穿不同布料的服裝時,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學生收集衣服標簽,通過查看標簽,了解纖維的種類,并根據生活經驗,區分天然纖維與合成纖維。[學生實驗]:燃燒棉花、純羊毛線與滌綸實驗內容 棉花 純羊毛 滌綸燃燒現象[得到結論] 容易燃燒,無氣味,灰燼為灰黑色,易壓變成粉末的為棉制品;接近火焰時先卷縮,燃燒時有燒毛發的焦煳味的為羊毛制品;接近火焰時迅速卷縮,燃燒緩慢,有氣味,趁熱可以拉成絲,灰燼為灰褐色玻璃球狀,不易破碎的為合成纖維。3. 合成橡膠[圖片]橡膠樹→天然橡膠[介紹]介紹合成橡膠的優點。[引導交流]引導學生交流合成橡膠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展示]塑料垃圾對大自然的污染。[提出問題]什么叫 “白色污染” [講解]廢棄塑料帶來的污染叫“白色污染”,不當處理會造成土壤、水體和大氣污染。[小結]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1.減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2.重復使用某些塑料制品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4.回收各種廢棄塑料[學生辯論]使用塑料的利與弊。[展示]上冊緒言課的幾幅合成材料圖片和從網上下載的材料發展的新成就(圖片)。活動4【講授】小結[小結]合成材料在人類社會進步中起著巨大的作用,但是不合理的使用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所以我們要合理使用、科學使用合成材料。活動5【導入】板書設計課題3 有機合成材料一、有機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除CO2、CO、碳酸鹽、碳酸氫鹽等)二、有機合成材料1.塑料:熱塑性塑料和熱固性塑料。2.合成纖維3.合成橡膠三、“白色污染”1.概念: 廢棄塑料帶來的污染2.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①減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②重復使用某些塑料制品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④回收各種廢棄塑料活動6【導入】教學反思本課題有較多學生難以理解的概念,如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聚合物、熱塑性、熱固性、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等,學生學起來顯得陌生而枯燥。所以本課題有相當一部分內容需要老師講解,但是,單純由教師講授,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容易產生大腦疲勞,學習效果較差。在設計本節課將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活動相結合,使學生既能從教師的講解過程中獲取豐富的知識,又能親自動手實驗、動腦思考、使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興奮狀態,同時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在課堂教學中以“使用塑料的利與弊”為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辯論,加大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參與合作意識、以及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理念。在本節化學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方法與手段融合在教學過程中,將有機化合物、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有機合成材料和白色污染四個方面內容有機貫穿,密切聯系。1.以精彩視頻“翼裝飛行表演”引入新課,在給學生震撼的視覺感受的同時引出合成材料,增強的探究欲,整個課堂學生將不斷圍繞有機合成材料發問解答,構建知識體系,突顯了課程改革理念,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引導的良好課堂氛圍。2.課件中通過三個鮮明的小標題 “‘塑’我風采 、‘纖’姿玉質 、‘膠’口稱贊”將三大有機合成材料知識進行點題,方便學生記憶和理解,課件展示比口頭描述更具直觀性,符合初中生的感性認知能力。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學中安排了學生實驗、教師演示實驗和師生共同實驗,且實驗內容和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中處處有生活。課件中對每個實驗的注意事項和要求也做了說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