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 生命的起源教學目標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2.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3.嘗試運用證據和邏輯作出推測。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嘗試運用證據和邏輯作出推測。【教學難點】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嘗試運用證據和邏輯作出推測。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課前搜集相關資料。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播放視頻:【情境素材】生命的起源。講述:生物圈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在這個家園中,生活著豐富多彩、種類繁多的生物,那么,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樣發生的?二、講授新課(一)分析想象中的原始地球【教師】介紹原始地球表面的狀況。(建議播放視頻:【生物世界】原始地球)【學生】觀看視頻,了解原始地球的環境條件。【教師】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學生】閱讀教材,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嘗試回答: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氣、氨、甲烷、氫氣,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教師】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放射線以及雷電等的長期作用下,逐漸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這些物質隨著雨水落到地面,流人湖泊和河流,最終匯入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熱湯,有機物在原始海洋中不斷積累,各種有機物之間進一步相互作用,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億年左右,終于演變出原始生命。(二)推測原始生命的起源【教師】科學家推測,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非常簡單。他們認為原始生命起源的最早階段是一個化學進化的過程。1953年,美國科學家米勒(Miller)等人做了模擬實驗。播放視頻:【知識解析】米勒的實驗。提問:1.沸水模擬什么?2.甲烷、氨、氫氣等氣體模擬什么?3.火花放電模擬什么?4.冷凝裝置模擬什么?米勒實驗中合成了什么物質?【學生】聽講,思考回答。【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并講解:1.沸水模擬原始海洋;2.甲烷、氨、氫氣等氣體模擬原始大氣;3.火花放電模擬閃電;4.冷凝裝置模擬降雨,實驗中合成了有機小分子物質。【教師】米勒實驗得出了什么樣的結論?【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評價、總結:米勒實驗證明了,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無機物可以形成構成蛋白質的簡單的有機物。【教師】還有的科學家模擬原始地球環境,將多種氨基酸混合加熱,冷卻后,發現得到了比較復雜的有機物,從而證明了在原始地球環境下簡單的有機物可以形成復雜的有機物。請用你的方式敘述米勒的實驗可以證明生命起源可能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學生】打開思維,大膽猜測生命起源的過程。【教師】評價、總結: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無機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機小分子,有機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發生的開端。至于有機物如何進一步演化成具有生命特征的生物體,至今還不能用科學實驗來證實??茖W家推測,復雜的有機物在原始海洋里進一步聚集形成更復雜的多分子的體系,經過逐漸進化,形成了地球上的原始細胞。(建議使用知識卡片:【生物世界】生命起源的過程(化學起源學說))【學生】聽講,了解生命起源的可能過程。【教師】小結:目前,關于生命起源的研究雖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現代最先進的實驗室里還不可能模擬生命起源的全部過程。自19世紀至今,有關生命起源的一些推測和解釋不斷涌現,爭論仍在繼續,探索還在不懈地進行。課堂反饋1.下列關于生命起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C )A.原始生命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B.生命起源與原始海洋無關C.有機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發生的開端D.原始大氣中含有豐富的氧氣2.下列關于生命起源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B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原始大氣中有氧氣等成分C.生命起源的過程是:無機物→有機物→原始生命D.米勒的模擬實驗證明了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構成生命的有機物四、課堂小結【教師】和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的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五、課外拓展關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有許多的推測、解釋和實驗。在圖書館或互聯網上收集和整理關于生命起源的資料,并與同學進行交流。也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簡易材料,如膠管、膠球、礦泉水瓶、紙板、透明膠等,制作米勒模擬實驗裝置的模型。(建議使用活動卡片:【活動設計】收集生命起源的資料或制作實驗裝置模型)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