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復習:《計算題》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計算題是中考化學的必考題,在中考中所占分數比例為10%,如果學生掌握了此知識,在中考中至少能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數。計算題所包含的內容有關于化學式的計算和關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在計算過程中還含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溶液的稀釋等內容,是一種綜合性的運用。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利用化學式、利用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還學習了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對計算題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但對于綜合性的計算還是會出現比較多的錯誤,如理解題意不夠清晰,步驟比較雜亂,假設不合理等等。教學目標:1.學會利用質量守恒定律,運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2.學會運用數學方法,對圖、表進行分析;3.學會運用溶質質量不變的原理,對溶液進行稀釋時的計算;4.提高運算能力。教學重點:1.對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方法與步驟的強化;2.學會對數字進行分析。教學難點:對題目進行分析,準確地寫出出化學方程式。教學方法:歸納、舉例、分析、練習、總結等教學過程:一.對中考中化學計算所占比例,及計算在中考的作用的分析。二.介紹本節課的內容是從知識要點、理論依據、例題解析、重點總結等方面進行學習。知識要點:計算題包含化學方程式的有關計算,同時可能包含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稀釋、元素的質量分數等內容,是計算的綜合運用。理論依據:在進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時,正確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意義,運用質量守恒定律,依據在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間的質量比等于相對分子質量之比來做題;進行溶質質量分數的求算時,要準確理解溶質質量分數的含義,找到溶質的種類及其質量和溶液的質量;在進行溶液的稀釋時,要明白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的原則;對元素的質量或質量分數計算題,要知道元素的質量等于物質的質量乘以元素的質量分數。例題解析:我將通過下列例題對知識進行舉例說明,例題一: 15.0g赤鐵礦樣品(雜質不溶于水,且不與酸反應)于燒杯中,逐漸加入稀鹽酸充分反應。所加鹽酸的質量與燒杯中剩余固體的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求:(1)該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為 _____g(2)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為多少?(3)實驗室用36%的濃鹽酸配制200g此稀鹽酸,需加水的質量為______g通過例題1,學生可以對圖像認識更準確,知道用差量法求算某些物質的知道,并更好地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同時教師的提醒,能更注意書寫的規范性。例題解析2:實驗室用碳酸鈉溶液與氯化鈣溶液反應制取高純度碳酸鈣粉末,燒杯中現有100g碳酸鈉溶液,將160g氯化鈣溶液分四次加入,充分反應,四次測量所得數據如表所示:次數 一 二 三 四累計加氯化鈣溶液質量/g 40 80 120 160燒杯中溶液的總質量/g 134 168 202(1) 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沉淀的質量______g(2)第四次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3)此氯化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通過表格的分析,學生可以學習分析各數據的方法。能更深切地了解某含義。通過二個例題,學生可以掌握計算題的思維,能更規范的掌握計算題的步驟及注意事項,對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很好的引導作用。然后再練習一個題目,加固知識、技能、與方法。練習一:為測定某黃銅(假設合金中僅含有銅、鋅)中銅的質量質量分數,興趣小組同學稱取10g黃銅粉末于燒杯中,將4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應,測得實驗數據如下表:1 2 3 4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10 10 10 10燒杯中剩余物的質量(g) 19.96 29.92 39.88 49.88(1)黃銅粉末完全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為____g(2)黃銅中銅的質量分數為多少?(3)第四次實驗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__我的板書主要是做題時的步驟,對步驟進行細化,提醒學生注意細節。反思與評價:這節課的內容,是對知識的綜合運用,難免有部分學生會感覺有難度,這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多提醒學生注意知識的運用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