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氧氣》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一節內容的教學分2課時完成:認識氧氣的性質和用途1課時,氧氣的獲得1課時。下面說一說第一課時的教學。2、教學重點和難點(1)氧氣的化學性質;(2)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描述和分析。2、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通過老師的引導和動手實驗初步了解研究具體物質方法,并知道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②通過合作探究知道氧氣的性質和用途。認識石蠟、碳、鐵與氧氣反應的現象、文字表達式;(2)過程與方法①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合作和與交流的能力;②通過探究氧氣與石蠟、碳、鐵的反應,學習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五彩繽紛的化學變化,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3、教學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4、教學難點氧氣化學性質、實驗現象及實驗過程中注意事項的掌握。三、教學相長(一)教法分析1、探究式實驗教學法:該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設疑—觀察—思考—總結—應用。根據目標設疑,引導學生動手實驗,體驗實驗的過程,感受實驗的樂趣。教給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得出科學結論的學習方法。2、互動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創設愉悅和諧的學習氣氛。師生之間不停地進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3、質疑釋疑法:通過質疑釋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4、多媒體教學輔助法:本課內容多,若按排不當,一節課難以完成任務。借助多媒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學法指導在教學過程引導學生使用了合作探究法,討論交流法,搶答鞏固法,分析歸納法等。以教法引導學法,以學法促進教法。教學過程:(一)、通過游戲、導入新課:通過游戲,引入課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但能自然導入課題,還能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帶著探索未知的心理進入新的教學。(二)層層深入、講述新課因為氧氣與人類的生活聯系的非常緊密,我們就有必要來研究一下氧氣具有怎樣的性質。首先研究 氧氣的物理性質[設問]:什么是物質的物理性質?研究物理性質通常從那幾個方面出發?然后我通過展示一瓶氧氣讓學生進行觀察,提出問題: 1)在通常情況下氧氣的色、態、味?(無色、無味的氣體)(2)[教師提供視頻]:得出密度、溶解性、等,學生進行思考,再通過看教材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思考分析、討論,學生能歸納出:物理性質1、 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在2、密度比空氣略大3、不易溶解于水4、氧氣 –183c 液態氧 -218c 固態氧(無色) (淡藍色)(淡藍色雪花狀)了解了氧氣的物理性質,接下來咱們來探究氧氣具有怎樣的化學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這部分內容既是本節重點又是難點,是學生達標的關鍵。因此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實驗學習的模式進行教學。由于學生剛開始學習化學,學習物質的性質,剛開始接觸化學實驗,所以,講課時我注意引導學生在化學實驗中要特別注意到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觀察的內容包括:物質原來的顏色、狀態;變化過程中發生的現象(例如物質的狀態、顏色的變化,發光、發熱、形成煙和放出氣體等);變化后生成物質的顏色、狀態等。最后才是對生成物的檢驗。[板書]2.化學性質[演示]實驗1: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入裝氧氣的集氣瓶中實驗現象:帶火星的木條在空氣中慢慢熄滅,在氧氣中復燃。[分析]空氣中氧氣含量較少,所以帶火星的木條不能復燃,而在純氧中氧氣含量高,木條能夠復燃。所以說氧氣能支持燃燒。[板書]①能支持燃燒;[師]根據這個性質,也可以用來區分氧氣和空氣。[演示]實驗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空氣中 氧氣中現象 不燃燒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結論 鐵在空氣中不易燃燒,在氧氣中能燃燒[分析]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點燃鐵 + 氧氣 四氧化三鐵[討論]1.為什么鐵絲要盤成螺旋狀?2.實驗前為什么在瓶底鋪一層沙或少量水?3.火柴在實驗中起什么作用?4.為什么待火柴快燃盡時才將鐵絲伸入氧氣中?[回答]1.增大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2.防止集氣瓶被炸裂。3.引燃鐵絲。4.以免火柴燃燒消耗部分氧氣。[學生]實驗1:石蠟分別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空氣中 氧氣中現象 黃色火焰,放熱,生成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瓶壁有水霧。結論 石蠟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分析這個反應的表達式為:點燃石蠟 + 氧氣 二氧化碳+水[學生]實驗2:木炭分別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燒空氣中 氧氣中現象 持續紅熱,無煙無焰不燃燒 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結論 木炭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火焰更明亮[分析]這個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點燃碳 + 氧氣 二氧化碳在這個表達式中,要注意“碳”字不要寫成了“炭”。[實驗總結]從這四個實驗可以看出:①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②可燃物在純氧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③某些在空氣中不能燃燒的物質在純氧中可以燃燒。[板書]②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③可燃物在純氧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④某些在空氣中不能燃燒的物質在純氧中可以燃燒。(三)、課堂小結: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學評價 :化學作為一門科學,只有在不斷的實踐當中才會發揮它的作用,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如何利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注重如何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本節課中,在探究氧氣性質的過程中,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設計,讓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過程,并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和諧有序的發展空間。同時,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融入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基本常識,并學會勇于面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積極鉆研、探索。* 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同時也為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改革精神,貫徹了課改內涵,也反應了《新課程標準》理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