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部分 重點知識一、心理健康與道德1. 青春期生理變化主要表現在 身體外形的變化、內部器官的完善、性機能的成熟 三個方面。2. 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現為 反抗與依賴、閉鎖與開放、勇敢與怯懦 。3. 行己有恥 要求我們樹立底線意識, 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4. 調節情緒的常用方法有 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訓練等 。5. 社會化 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6. 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行為都是 親社會行為 。7. 誠信 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是企業的無形資產。8. 責任來自 對他人的承諾、職業要求、道德規范、法律規定等 。9. 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同等情況 同等對待 ;二是不同情況 差別對待 。10.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11. 公平 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12. 正義 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二、法律1. 法律 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 不違法 是人們行為的底線。2. 法律 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3. 法律的特征是 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 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最主要特征) , 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 1 -4. 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基本形式是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 制定 或認可 。5. 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 ,這是法律區別于道德等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6. 法律 規范 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 保護 著我們的生活。7. 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 民事違法行為 、 行政違法行為 和 刑事違法行為 。8. 根據社會危害性的不同,違法行為分為 一般違法行為 、 嚴重違法行為(或刑事違法行為、犯罪) 。9. 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中,構成違法的是 嚴重不良行為 。10. 根據刑法規定,犯罪是具有 嚴重社會危害性 、 觸犯了刑法 、 應當受到刑罰處罰 的行為。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 嚴重社會危害性 。11. 刑罰又稱為 刑事處罰(或刑事處分) ,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12.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分為 主刑 和 附加刑 兩大類。13. 主刑有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14. 附加刑有 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 。15. 行政制裁包括 行政處分 和 行政處罰 。16. 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我們可以依法到 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 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控告、舉報。17. 我們要提起訴訟時,是向 人民法院 起訴。18. 訴訟 是人民法院在訴訟當事人參與下, 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19. 訴訟通常分為 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 三種類型。20. 民法典規定的一些基本原則包括 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公平、誠信、不違反法律和公序良俗、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 。21. 在我國,未成年人是指 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22. 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等專門法律,給予未成年人特殊關愛和保護。23. 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四道防線分別是 家庭保護、 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 。- 2 -三、憲法1. 我國 憲法 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2.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是 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3. 我國的國家性質(國體)是 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4. 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政體)是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5.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是我國的憲法原則,于 2004年寫入憲法。6. 人權的實質內容和目標是 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發展 。7. 中國的人權具有 廣泛性、公平性、真實性 的顯著特點。8.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 人民代表大會 。9.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 民主集中制 的原則。10. 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是 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 。11. 憲法的核心價值是 確認并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實現 。12. 憲法的生命在于 實施 ,憲法的權威也在于 實施 。13. 我國憲法是 黨和人民意志 的集中體現,是國家的根本法。14. 憲法 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15.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必須以 憲法 為根本的活動準則。16. 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 依法治國 ,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 法治 。17.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 依憲治國 ,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18.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 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 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 。19. 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 全局性、根本性 的問題,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的 一般性 問題。20. 憲法是其他法律的 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 。 其他法律是對憲法規定的具體化。21. 憲法 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 全面依法治國,保障憲法實施,必須完善以 憲法 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起臨時憲法作用的是 共同綱領 , 頒布的四部憲法分別是 1954年憲法、1975年憲法、1978年憲法、1982年憲法 。- 3 -23. 現行憲法是 1982年憲法 ,目前經歷了 五 次修改,分別是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 。24. 全國人大 具有修改憲法的職權; 全國人大常委會 具有解釋憲法和法律的職權;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具有監督憲法和法律實施的職權; 地方各級人大 在本行政區域內負有保證憲法和法律實施的職責。25. 我國現行憲法除序言外,設有第一章總綱,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三章 國家機構 ,第四章國旗、國歌、國徽、首都,共143 條(五 部分 四 章)。26. 憲法的核心內容是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27. 公民的基本權利有 政治權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會經濟與文化教育權利,平等權,宗教信仰自由,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權利受到憲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28. 公民的基本義務有 遵守憲法法律,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保衛祖國、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依法納稅,勞動的義務,受教育的義務,夫妻雙方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父母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和成年子女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等 。29. 勞動和受教育 既是公民基本權利,也是公民基本義務。30.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政治權利, 行使這項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31. 公民的政治自由有 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 。32. 公民的監督權包括 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的權利 。33. 人身自由 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34.公民的人格尊嚴權包括 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等 。35. 財產權包括對財產的 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 。36. 公民的維權方式包括 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 等。37. 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權益爭議是通過 協商 解決的。38. 我國調解方式主要有 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 。39. 仲裁委員會 不是 國家機關。40.民事訴訟參與人有 原告、被告、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證人等 。- 4 -41. 行政訴訟參與人有 原告、被告、委托代理人等 。42. 刑事訴訟參與人有 公訴人、被告人、辯護人、證人等 。43. 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 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證。44. 國家利益 是一個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生存需求和發展需求的總和,它關系到民族生存、國家興亡。45. 稅收 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任何 偷稅、欠稅、騙稅、抗稅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46. 法定義務是由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具有 強制性 。47. 在社會生活中,公民 實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為 ,或者 沒有實施法律要求做的行為 ,都是違反法定義務的行為。48. 我國經濟制度的基礎是 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49.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等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50. 現階段,公有制經濟包括 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51. 國有經濟 是生產資料屬于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形式。52. 在我國,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 主導力量 。53. 集體經濟 是生產資料屬于一部分勞動者共同所有的一種公有制經濟。54.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形式有 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 。55. 公有制經濟 和 非公有制經濟 都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56. 現階段,我國堅持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如,讓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 生產要素 參與收入分配,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在一定條件下,人們還可以取得 社會保障收入 ,獲得社會公益事業的幫助。57. 市場經濟體制是 市場 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體制。58. 在市場經濟中,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生產多少,主要是通過 價格、供求、競爭 等機制來調節。市場機制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5 -59.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 社會主義制度 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行科學宏觀調控,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60. 我國的根本制度是 社會主義制度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6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 中國共產黨領導 。62. 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63.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 工人階級 的先鋒隊,是 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也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的領導核心。(兩個先鋒隊,一個領導核心)64.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方式是 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65. 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 民主集中制 。66. 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機關是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 。67. 中國共產黨的地方各級領導機關是 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和它們所產生的委員會 。68. 人民政協是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 人民政協的主題是 團結和民主 ,職能是 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69. 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 三級。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70.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有 村民委員會 和 居民委員會 。71. 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對村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 指導、支持和幫助 ,但是不得干預依法屬于村民自治范圍內的事項。 村民委員會 協助 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開展工作。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街道辦)對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 指導、支持和幫助 。 居民委員會 協助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開展工作。- 6 -72. 我國的國家機構包括 國家權力機關、國家主席、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等 。73. 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74. 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是 國務院 ,即中央人民政府。75. 我國的最高監察機關是 國家監察委員會 。76. 人民代表大會有 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四大職權。77. 人大代表有 審議權、表決權、提出議案權、質詢權 等權利。7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元首是 國家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79. 國家主席的四大職權分別是 公布法律、發布命令,任免權,外事權,榮典權 。80. 國家行政機關 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81. 監察委員會是 行使國家監察職能 的專責機關,對 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 進行監察,調查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82. 監察機關的三大職責分別是 監督職責、調查職責、處置職責 。83. 國家司法機關包括 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84. 人民法院是國家的 審判機關 ,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 法律監督機關 。85. 人民法院的基本職權是 審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過行使國家審判權,懲辦犯罪分子,解決民事和行政爭議,維護社會秩序,引導公民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 。86. 人民檢察院的職權是 通過行使檢察權,追訴犯罪,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維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四、富強與創新1. 改革開放的標志是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2. 改革的標志是 1978 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 18 位農民嘗試“大包干” 。- 7 -3. 我國逐步確立了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4.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5. 改革開放 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6. 改革開放 是強國之路, 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四項基本原則 是立國之本,是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7.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8.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9.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0.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黨的奮斗目標。11.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 增進民生福祉 。12. 創新 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13. 科技創新能力 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14. 教育 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15. 創新的目的是 增進人類福祉,讓生活更美好 。16.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五、民主與法治1. 一個國家選擇走什么樣的民主道路,取決于它的 具體國情 。- 8 -2. 人民當家作主 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3.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 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4.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 是人民民主的真諦。5. 我國的民主制度有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 。6. 我國實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 選舉民主 和 協商民主 (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7.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人民掌握國家政權、行使權力的根本途徑。8.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強調通過充分協商,求同存異,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9. 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主要有 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 。10. 民主選舉的形式有 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 。11. 法治 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12. 法治 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律 是治理國家的重器。13. 法治要求實行 良法之治 ;法治還要求實行 善治 。14.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5. 政府的權力來源于 人民 。 政府的宗旨是 為人民服務 。16.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規范政府的行政權 。六、文明與家園1. 中華文化的特點是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2. 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 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3.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愛國主義 ,時代精神的核心是 改革創新 。4.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是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是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是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 9 -5.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 人口基數大、 人口素質偏低 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我國人口狀況還呈現出 總人口增速趨緩、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老齡化加劇、大量的人口流動 等一系列新的特點。6. 資源國情是 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 。7. 環境國情是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雖總體有所改善,但生態環境形勢仍不容樂觀;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問題時有發生 。8. 堅持綠色發展,走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的文明發展道路。9. 科技國情是 我國雖然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仍然面臨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 。10. 五大發展理念是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七、和諧與夢想1. 我國各民族的分布呈現 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特點。2. 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 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3. 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是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4. “一國兩制” 是黨領導人民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5. “一國” 是實行“兩制” 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于“一國”并統一于“一國”之內。6.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7. 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是 一個中國原則 。8.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9. 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 10 -10.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11. 進入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指導思想是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3. 從 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 我國兩個階段的奮斗目標分別是 從2020年到 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 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礎上, 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4.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 黨的領導 ,必須 走中國道路 ,必須 弘揚中國精神 ,必須 凝聚中國力量 。15.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即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即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16.“四個自信”是指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八、中國與世界1. 經濟全球化表現在 商品生產在全球范圍內完成, 商品貿易在全球范圍內進行 。2. 面對多樣的文化,各國應當用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學習和借鑒優秀外來文化,促進 和而不同、兼收并蓄 的文明交流。3. 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 世界多極化、 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 深入發展。4. 當今世界,國際競爭的實質是 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5. 我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為推動建設互相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 新型國際關系 作著不懈的努力。- 11 -6. 當今時代的主題是 和平與發展 。7. 由中國首倡的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理念,充分表達了人類追求和平與發展的愿望, 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寶貴的思路,為人類未來發展提出了具有重要價值的構想,為人類共同美好的未來指明了方向。8. 作為一個 負責任 的大國, 中國努力提高自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為 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9. 中國著眼于時代發展大勢,遵循 共商共建共享 原則,為全球治理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10. 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 引擎與穩定器 。11. 我們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堅持 以我為主,兼收并蓄 。12. 我國促進發展, 要把提升發展質量放在首位,要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要以更加開放的態度積極參與全球規則制定 。- 12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