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生態系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營養結構,理解生態系統四種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關系,理解營養結構與功能的關系,掌握營養級的概念以及營養級與食物鏈的關系。2、通過指導學生歸納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分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的思維能力。3、通過了解生態系統各組分的相互關系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食物網,滲透普遍聯系的辯證觀點的教育;通過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滲透“人是生態系統中一員”的觀點,從而對學生進行生態觀點的教育。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重點、難點分析1、生態系統生物功能類群及其地位。2、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教學內容3、食物鏈、食物網、營養級三個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教學過程設計1、首先復習生態系統的概念,把生態系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念與生物群落的概念加以區分,突出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特點,指出生態系統的研究中心就是它的結構和功能,由此引出生態系統結構的學習課題。并引導學生分析:研究生態系統的結構,首先要研究清楚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然后還要研究各組成成分之間的聯系(即營養結構)。2-1-c-n-j-y2、學習生態系統的成分時,引導學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觀察分析該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無機環境要素和生物組成,列舉出這些成分;再引導學生從各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的角度對這些成分進行分類,給出生產者、消費者及分解者的名稱。最后以板書的形式總結歸納出生態系統的成分。3、對于生物成分的教學,注意引導學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三大功能類群在生態系統的地位。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因為綠色植物固定太陽能,進行初級生產,是消費者和分解者獲得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分解者在生態系統占有重要地位,因為大約90%的陸地初級生產量都需分解者的分解功能歸還給無機環境,供生產者再吸收;消費者則不會影響到生態系統的根本性質。【來源:21·世紀·教育·網】4、對于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教學,可以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導學生首先從分析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的關系入手研究,生態系統內部最重要的聯系是生物之間的營養聯系,由此引出食物鏈的概念,闡明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教材“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一方面觀察食物鏈之間彼此相互交錯連結的復雜營養關系,引出食物網的概念,另一方面讓學生觀察圖中有多少條食物鏈,并列舉出最長及最短的食物鏈,由此來強化對食物鏈和食物網概念的理解。 21*cnjy*com對于營養級的教學內容,教師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導學生注意生態系統的每一條食物鏈都包括幾個環節,同一環節上所有生物的總和,可作為一個營養級。然后以一條食物鏈為例,分析該食物鏈上各個環節的生物屬于哪一營養級;再引入食物網中判斷某種生物所處的營養級,使學生認識到有些生物(如雜食、肉食動物)可以同時占有幾個營養級別;同時指出一條食物鏈的營養級一般不超過五個,為后面生態系統功能的教學打下一個伏筆。【版權所有:21教育】5、最后總結指出食物鏈和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網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生態系統功能的結構基礎,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就是順著這種渠道流動的。教學結束后,可以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反饋測試。【來源:21cnj*y.co*m】6、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教學,應首先強調說明能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同樣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動力。然后引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總的能量來源是什么?再引導學生分析太陽能是如何輸入生態系統的?以及能量進入生態系統后的傳遞、消耗的大致過程怎么樣?由此了解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概況,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礎。21cnjy.com能量流動過程的教學,可以通過學生觀察“生態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統能量流動(圖解)”來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即能量流動是從綠色植物把太陽能固定在體內后開始的(起點);并沿著食物鏈或食物網的各個營養級傳遞(渠道),最后以呼吸熱形式逸散。這是能量流動的總的過程。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對處于同一營養級的生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量輸入、利用、輸出作出觀察分析。即消費者通過取食(生產者是通過光合作用)獲得能量,通過呼吸消耗能量用于生命活動(呼吸熱形式逸散),貯存于生物體內的能量被下一營養級生物取食獲得,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還是以呼吸熱的形式逸散,只不過是分解者的呼吸熱形式)。這樣就從每一個營養級的“點”上,來理解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意義。www.21-cn-jy.com在能量流動的教學中,教師還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引導學生分析生產者在能量流動過程中的作用,即生產者是消費者和分解者獲得能量的源泉,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基礎,由此突出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地位。21·世紀*教育網能量流動特點的教學,可以在前面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量流動過程分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獨立分析。從傳遞過程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能量流動的起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渠道(食物鏈或食物網)和終點(呼吸熱);從傳遞方向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由于食物鏈中各個營養級的關系不能逆轉,以呼吸熱形式選散的能量也不能被生產者再次固定,所以系統內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從傳遞數量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由于各個營養級的生物本身生命活動要消耗能量,生物遺體、遺物內含能量等,所以只有一部分能量沿著食物鏈的營養級依次傳遞;從傳遞效率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由于各個營養級流動能量的損失(原因由學生自己分析),能量傳遞效率約為10%~20%。www-2-1-cnjy-com能量金字塔的教學,可以從引導學生總結分析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流動的特點引出。即沿著食物鏈的各個營養級呈單方向流動的能量,每經過一個營養級大致降低一個數量級,營養級別越高,能量傳遞比例則越低,這是各種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共同規律。這種能量流動的傳遞效率可以用一種方式形象地表示出來——能量金字塔。然后具體指出能量金字塔是用各個營養級能量數值繪制成的。再用“某一個湖的能量金字塔”的圖解具體說明能量金字塔的表示方法和意義。最后引導學生分析研究能量流動的主要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什么——為人類自身服務,引導學生分析認識到:通過調整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關系的方式,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列舉實例或教師自己列舉實例具體說明調整能量流動方向以更好地為人類服務。7、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教學,首先是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概念教學碳循環是生物圈內基本的物質循環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學習碳循環來了解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碳循環的教學應加強直觀性,可以利用教材上“碳的循環”圖解來進行,即引導學生觀察“碳的循環”圖解,教師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要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解答。首先讓學生分析碳在生物圈中的存在部位和存在形式,注意引導學生從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兩個部位找出碳的存在形式。【出處:21教育名師】然后讓學生分析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落之間的循環,要求答出循環的物質形式是二氧化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是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從生物群落進入無機環境主要是通過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此外還以化石燃料的形式儲藏于地層中或化石燃料的燃燒。21教育網之后讓學生分析碳在生物群落之間的運動, ( http: / / www.21cnjy.com )從生產者到消費者,從生產者、消費者到分解者,應讓學生分析出碳在生物群落之間的運動是沿著食物鏈或食物網進行的。最后教師可以以黑板板圖的形式畫出碳循環的圖解。2·1·c·n·j·y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