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整理與復習:元素及元素周期表》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 知道元素的定義,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2)了解元素與原子的區別。(3) 認識元素周期表,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2.過程與方法:(1)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和合作探究進一步加深對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知識的理解。(2)通過師生互動,總結歸納,學生游戲,加強對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知識的運用。(3)通過對比原子結構示意圖,學會運用對比的方法分析問題,尋找規律。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進一步認識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給人類生活和化學研究帶來的便利。(2)通過游戲等教學方式,讓學生體驗愉快有趣的學習過程,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科學素養。教學重、難點:重點:元素的定義、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難點:元素的定義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規律。教學方法:討論、交流、歸納、練習、游戲教學設計思路九年級化學第五章《化學元素與物質組成的表示》在初中化學是上冊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就更為重要,是中考必考的知識。從學生的角度分析,物質組成的表示是從宏觀的角度對物質進行研究,但由于第五章的知識本身比較抽象,學生學起存在理解上的困難。通過學生對元素的定義、元素符號、意義及元素周期表等內容的復習,使他們對物質組成的認識更深刻,更清晰,從而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上好這節復習課,不僅有利于給學生—個緩沖的機會,而且有助于開拓學生的化學視野,從而更好地為學生建立物質組成相關知識的體系。基于此,這節課首先從元素入手進行復習,即從元素的定義、元素與原子的區別,元素符號及意義來進行復習。接著通過對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比較和分析,過渡到元素周期表相關知識的學習。整個過程以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分組完成任務和游戲練習為主,老師作講解引導,使整堂課緊張、活潑、生動而有趣。尤其是加入游戲的復習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知識的復習達到了深刻理解和掌握的目的。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觀看電視廣告三精牌葡萄糖酸鋅口服溶液視頻,通過提問讓學生知道視頻中的鋅指的是元素來引入新課。 觀看視頻并回答問題。 以廣告視頻引入,增強趣味性和生活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過渡】看了視頻,讓我們知道元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復習元素的相關知識。 [板書]第五章復習與整理 元素與元素周期表 考點一,元素及元素符號 傾聽 過渡【設問】請同學們回憶什么是元素呢? 【板書】一、元素 【小結】1.元素的定義: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拓展】那么,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小結】同種元素的質子數一定相同,不同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原子的質子數(即核電荷數)不同。 學生回憶,回答。 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并加以鞏固。【提問】原子和元素有什么區別呢? 【小結】2.原子和元素的比較 原子元素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區別原子既講種類又講個數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使用范圍表示物質由某種原子構成。如:鐵由鐵原子構成表示物質由什么元素組成。如: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聯系元素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原子是構成元素的基本單元。學生小組討論,分組回答。 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并加以鞏固。【設問】元素是怎么分類的呢? 【小結】3.元素的分類 分類最外層電子數化學性質非金屬元素一般多于4個電子在化學變化中容易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即質子<數 電子數)金屬元素一般少于4個電子在化學變化中失去到電子,形成陽離子(即質子>數 電子數)稀有氣體8或2個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容易得失電子【拓展】 (1)元素化學性質由_____________決定; (2)元素的種類_____________決定; (3)在化學變化中,元素的 。 學生小組討論,分組回答。 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并加以鞏固。【游戲】給元素分類。學生自愿到講臺上并在屏幕上進行元素分類游戲活動。 學生一個一個上講臺在屏幕上完成元素分類游戲。 通過游戲,使學生在娛樂中鞏固所復習的知識,寓教于樂,讓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并通過訓練培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過渡】做完游戲,就讓我們進行第二個知識的學習。 【板書】二、元素符號 【講解】(1)表示:國際上統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稱的字母來表示; (2)書寫: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母要小寫,即“一大二小”。 【提問】有誰到講臺上來給老師完成下面的元素 符號? 如:氮 氧 氫 鈉 鎂 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思考并回答,并到講臺上在屏幕上完成所給元素符號的書寫。 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加以鞏固,并通過訓練培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游戲】現在我們學以致用,讓我們來進行游戲,判斷元素符號書寫正誤,兩人競爭,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學生兩個兩個一組上講臺在屏幕上通過競爭的形式完成元素符號書寫正誤的練習。 通過游戲,使學生在娛樂中鞏固所復習的知識,寓教于樂,讓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并通過訓練培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過渡】元素用符號表示出來,就賦予了它一定的意義,下面我們來學習元素符號的意義。 【板書】(3)元素符號的意義: 種元素 (宏觀) 種元素的一個原子(微觀) 表示一種物質;如稀有氣體、金屬、非金屬固體(宏觀) 表示氧元素 表示鐵元素 O Fe 表示一個鐵原子 表示一個氧原子 表示鐵這種物質 【拓展】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的個數,如5N:5個氮原子 學生小組討論,分組回答。 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并加以鞏固。【搶答】(4)元素之最:(用化學用語填空)(搶答題) 1、在地殼中,元素含量前4位的元素分別為 、 、 、 ,地殼中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與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為 ; 2、在空氣中,元素含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 3、在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 4、組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 。 學生上講臺在屏幕上書寫搶答。 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自己完成知識的復習,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與理解。【游戲】學以致用,森林運動會,看誰能第一個到達,讓學生分兩人上講臺進行游戲,判斷元素相關知識的正誤。 學生兩個一組上講臺在屏幕上完成元素相關知識正誤的判斷。 通過游戲,使學生在娛樂中鞏固所復習的知識,寓教于樂,讓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并通過訓練培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過渡】展示門捷列夫圖片,及元素周期表圖片。 【觀察與思考】讓學生觀察并找出規律。 同一橫行(即同一周期),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逐漸遞增;同一縱行(即同一族),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電子層數逐漸遞增。 學生觀察,思考,小組討論,歸納總結。 通過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觀察、分析,訓練學生對知識運用的歸納、比較和綜合分析的能力。【過渡】門捷列夫就是根據這些規律編制出了最初的元素周期表,通過后來的科學家完善,就得到了今天的元素周期表,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它。 【板書】考點二 、元素周期表 【提問】元素周期表是誰發現,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是怎樣的呢? 1.元素周期表的發現 元素周期表是由______國化學家___________最先發現的。 2.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元素周期表共有七個橫行,18個縱行。每一個橫行叫做一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做一個族(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有7個周期,16個族。 【觀察】 3.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學生小組討論,分組回答,并讓學生到講臺上,在屏幕上完成元素周期表的相關知識的作業。 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加以鞏固,并通過練習,訓練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游戲】鏈接中考。讓學生上講臺在屏幕上點擊明星圖片,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圖片點擊后或出中考題,或是中獎祝愿,從而完成課堂練習。 學生一個一個上講臺在屏幕上點擊自己喜歡的明星圖片,根據所顯示問題與全體同學一道完成。 通過名人圖片,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在即將結束時變得活躍、有趣。同時通過對練習的訓練,培養對整堂課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從而鞏固這堂課的知識。【課堂小結】 回顧,反思,總結。 通過對所學知識的總結,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布置作業】完成課后練習題。[板書] 第五章復習與整理 元素與元素周期表 考點一、元素及元素符號 一、元素 二、元素符號 考點二、元素周期表自評:第五章物質組成的表示內容本身比較抽象,學生對元素的定義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對元素符號的書寫容易出錯,書寫不規范。對元素符號的含義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問題,最突出的是有三種含義的元素符號,往往會遺漏表示物質的那種含義。在學習元素周期表時,對于一般規律的理解不是很準確。比如對于同于縱行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而稀有氣體要除外,但是學生往往忽略這一點。所以,在設計上主要突出四個基本理念:一是,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發現問題,學生既感到親切,又感到有用;課前,引課激發學生興趣,課中,讓同學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和合作。不是“我講你聽”,而是以問題為主導,自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讓學生通過具體問題的交流、思考和討論,獲取新的知識,用新知識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與創新思維得到充分地發展。三是,教學過程以學生自主性學習、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為主,注重了協作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獨學、對學、群學相融合,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四是,在練習鞏固環節采用游戲方式來進行訓練,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在娛樂中鞏固所復習的知識,寓教于樂,讓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并通過訓練培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整體感覺設計效果較好,符合九年級學生的化學學習實際,有利于化學科學素養的提高,但由于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人教學能力的一些不足,使得整個課堂還是有一些不太連貫的地方和語言表達有些欠佳的地方,這些將在后面的教學中繼續改進。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