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內容 燃燒和滅火教學目標 1、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2、初步學會滅火器的選擇和使用;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3、認識燃燒實質及其對生活產生重大影響;了解火災危害與防護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燃燒條件 滅火原理教學難點 利用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解釋一些日常現象。預習布置 燃燒的條件是什么?滅火的原理是什么?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引入新課 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人類已有幾十萬年的利用燃燒反應的歷史。日常生活中燃燒現象也屢見不鮮,那么物質燃燒到底要滿足什么樣的條件呢?學生活動;聯想生活中的有關燃燒現象并思考老師的提問(燃燒的條件是什么?)。板書:一、燃燒的條件1、燃燒的定義:燃燒時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教師演示實驗:(1)在500 mL的燒杯中注入400 mL熱水,并放入一小塊白磷。在燒杯上蓋一個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觀察現象。(2)、用導管對準上述燒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氣,觀察現象。板書:二、燃燒需要的三個條件(1)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活動與探究一: 1、實驗(1)用鑷子分別夾取一根小木條和一塊小石子,在酒精燈上點燃。(2)用鑷子分別夾取一個蘸有水、一個沒蘸水的小棉花團,放到酒精燈的火焰上片刻。(3)分別點燃兩支小蠟燭,將其中的一支用燒杯罩住。2分析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1)(2)(3)3、交流與討論通過上述實驗,你能得出物質燃燒與哪些因素有關?4、活動小結燃燒需要的條件是: 討論與交流下列問題:(1) 上述實驗中,為什么薄銅片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2)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可燃物、氧氣(或空氣)、達到燃燒時所需要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板書: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清除可燃物隔絕空氣或氧氣降溫至著火點以下板書:三、常見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2) 為什么銅片的白磷燃燒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燒?(3) 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為什么在通入空氣后卻燃燒了?(4) 綜上所述,燃燒需要什么條件?討論與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有過滅火的經驗嗎?談談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滅火措施。分組實驗:如圖點燃三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只燒杯;將另兩支蠟燭放在燒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燒杯中加適量碳酸鈉和鹽酸,觀察現象分析原因。提問:(1)你如何熄滅蠟燭?(2)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如何處理?為什么? (3)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了,如何處理?為什么?(4)撲滅森林火災時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火蔓延線路前的一片樹木砍掉,為什么?(5)如何解釋“釜底抽薪”和“杯水車薪”這兩個成語?4、 觀看幻燈片及資料并思考面對火災時如何進行滅火或逃生。參閱教材133頁作業布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