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冀人版(2017版)科學 五年級下冊 全冊知識點(word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冀人版(2017版)科學 五年級下冊 全冊知識點(word版)

資源簡介

新冀教版(2022河北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全冊知識點
第一單元 水的三態變化
第1課.水到哪里去了
1.水蒸發變成水蒸氣的實驗:
①用水洗過的衣服,晾曬之后會變干;
②雨后水泥面上的積水,天晴后便很快消失了;
③用濕布在干凈的黑板或桌面上寫一個字,會發現停一會字跡消失;
④用水洗手后,會發現手很快干了。
實驗能得出結論:在常溫下,水會慢慢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這種現象叫做蒸發。
2.觀察溫度計示數的變化
(1)用手指蘸少量溫水,抹在額頭或手背上,會感覺涼爽。
(2)把溫度計的液泡在水中蘸一下,然后放置在空氣中,溫度計的示數會下降。說明了水在蒸發過程中,要吸收周圍的熱。
(3)夏天房間里灑水,會感覺涼快些;炎熱的夏天,我們在森林里會感到涼快些。這是因為水在蒸發過程中,要吸收周圍的熱。
3.水的蒸發快慢與溫度高低有關。溫度越高,蒸發越快;溫度越低,蒸發越慢。
第2課.小水珠從哪里來
1.探究與發現:水珠從哪里來
假設:小水珠的形成與杯蓋的溫度有關
實驗材料:燒杯2只、玻璃片2塊、酒精燈、試管夾、熱水等。
實驗方法:
①向兩只相同的燒杯內,倒入同樣多的、溫度相同的熱水。
②用酒精燈給其中一塊玻璃片加熱。
③把加熱過的玻璃片和常溫下的玻璃片同時分別蓋在兩只燒杯上。
④觀察兩塊玻璃片發生了什么現象,并記錄下來。
兩個實驗中條件的不同:蓋在燒杯上的玻璃片溫度不同
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加熱過的玻璃片上沒有水珠,常溫下的玻璃片上出現水珠。
實驗結論:水蒸汽遇冷變成水。
2.水蒸汽遇冷變成水的過程叫凝結。
3.冬天,從室外走進室內時,眼鏡片會變模糊,使我們看不清東西的原因是室內的水蒸汽遇到冷的鏡片在鏡片上凝結成小水珠,從而使眼鏡片變模糊。
第3課.水的狀態變化與什么有關
1.化冰實驗。
從化冰實驗的曲線圖中,我們發現在冰化成水和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中,雖然酒精燈在不停地加熱,但是冰水和水的溫度卻沒有變化,這說明了冰融化和水沸騰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2.溫度是影響水結冰和水沸騰的主要因素。
3.水的三態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水結成冰保存食物,把液態水做成冰激凌、雪糕;利用水變成水蒸氣蒸饅頭。
第二單元 水循環
第4課.露和霜
1.探究露的形成實驗
(1)假設:對于露的形成原因,我認為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
實驗方法:往外壁干燥的燒杯里加入冰塊和水,用溫度計分別測出空氣的溫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觀察燒杯外壁出現的現象,并記錄下來。
實驗現象:燒杯外壁出現許多小水珠。
實驗結論: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
(2)分析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實驗中空氣溫度高、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在燒杯外壁表面發生凝結,變成小水珠。
2.夜間氣溫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在近地面的物體表面發生凝結,就形成了露。
3.探究霜的形成實驗
(1)假設:我們認為霜是近地面的水蒸氣凝結而形成的。
實驗方法:往一個黑色外壁的金屬杯內裝入一些冰塊,往冰塊里撒些鹽,用溫度計測出杯中冰塊的溫度,觀察杯壁有什么現象,并記錄下來。
實驗現象:杯壁出現許多小冰晶。
實驗結論:霜是近地面的水蒸氣凝結而形成的。
4.當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時,近地面的水蒸氣會在物體表面結成小冰晶,這就是霜。
5.農業中預防霜凍方法:灌水法、遮蓋法、熏煙法、施肥法
第5課.霧和云
1.探究霧的形成實驗
(1)假設:霧的形成需具備的條件是水蒸氣遇冷。
實驗方法:①往廣口瓶里裝入半瓶溫水。②將一個冰袋先放在瓶口上方約5厘米處,再慢慢移近瓶口。③觀察實驗現象,完成實驗報告。
實驗現象:在水面至瓶口的空間里懸浮著白色的小水滴。
實驗結論:霧的形成需具備的條件是水蒸氣遇冷。
2.地球上的水在太陽的照射下,不斷地從水面、陸地和植物表面蒸發,變成水蒸氣升到空中。在低空遇冷就會形成霧;在高空遇冷就會變成小水滴或小冰晶,當達到一定數量時便形成云。
3.云和霧的相同點: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小水滴。不同點:出現的高度不同。
4.車船行駛、飛機飛行除霧的方法:開窗對流、空調除霧。
第6課.雨和雪
1.探究雨的形成實驗
(1)我認為雨的形成可能和水蒸氣遇冷凝結有關。
(2)實驗材料:酒精燈、燒杯、金屬加熱容器、金屬桶、塑料罩、水、鐵架臺等。
酒精燈模擬太陽,金屬加熱容器模擬地面上的江河湖海,金屬桶模擬高空中的冷空氣。
(3)實驗方法:①提前將金屬桶里的水凍成冰。②往金屬加熱容器中倒入水,再將冰桶外面套。上塑料罩,懸掛在鐵架臺上。③點燃酒精燈,給水加熱,觀察實驗現象,并填寫實驗報告。
(4)實驗現象:塑料罩內有水滴形成,水滴順著塑料罩流下來。
(5)實驗結論:地面上的水在太陽照射下,變成水蒸氣升到高空中,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小水珠落下來,形成雨。
2.下雨和下雪時的天氣相同點:都是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凝土而成的。不同點在于凝結后的狀態不同,雨是小水珠,雪是小冰晶。
3.人工降雨是根據自然降水形成的原理,人為補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條件,促進云滴迅速凝結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過程。具體過程為:選中合適時機,用飛機向云中播撒催化劑,促使積雨云層中的小水滴增多、變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
第7課.地球上的水循環
1.地球上的水循環過程:地球表面的水不斷地蒸發成水蒸氣進人到大氣中,在上升過程中,遇冷變成霧或云。有的云在當地上空形成雨或雪降落下來;有的云飄到其他地方形成雨或雪。降落到地面的水,有的滲人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匯聚成江河,日夜不停地流人海洋。水在陸地、海洋和大氣之間循環運動,永不停息。
2.自然界的水在循環過程中產生了雨、雪、霧、云等天氣現象。
3.降水是地球表面和地下所有淡水的來源,水循環更新了地球上的可用淡水資源。
第三單元 地表緩慢變化
第8課.雨水侵蝕地表
1.流動的雨水對地表的影響實驗
(1)實驗現象:斜坡上出現許多小細溝, 這許多小細溝中匯集的水流越來越大,把更多的泥土帶走,改變了地形。流到水槽中的水是洪水。
(2)實驗結果:雨水和徑流會把地表的泥土帶走,使土地受到侵蝕。
2.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表是雨水流動侵蝕土地形成的。
3.強降雨是我國主要氣象災害之一。當某一地區連降暴雨時,常會突發山洪、泥石流等,造成水庫垮壩、江河橫溢、房屋被沖塌、農田被淹沒、交通和電信中斷,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危害。
第9課.沙洲的形成
1.探究沙洲的形成過程實驗
(1)實驗現象:沙土和石子的位置發生了變化,被“雨水”沖到了下面去了。
(2)實驗結論:水流有沖刷和搬運的作用。
2.沙洲是由于流水的沖刷和搬運作用攜帶了大量泥沙,當流到河流開闊處時,流速變化泥沙沉積漸漸形成的。
3.探究光滑的鵝卵石形成原因實驗結果:
(1)實驗現象:隨著搖動次數的增加,小磚塊的棱角明顯的磨損了。
(2)實驗結論:河水的搬運和磨擦是鵝卵石形成的原因。
4.河水流出陡峭、狹窄的山谷時,河道會突然變寬、變淺,水流也會減慢,沉積物在這里沉積下來,便形成了沖積扇。
第10課.人類與地表環境
1.造成黃土高原植被減少的原因,主要是人類生產建設中對植被的破壞。
2.人類各種活動對地表的變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3.人類哪些活動改變了地表?產生了什么重要影響?
攔河筑壩、砍伐森林、圍海造田、開采礦石等活動改變了地表;產生的影響是:影響生態環境、妨害水循環、影響氣候,造成自然災害。
4.由于人口快速增長,人們對地表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土地過度耕種、草原過度放牧和亂砍濫伐森林等行為,使土地逐漸變得貧瘠,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日益嚴重。
5.辯論會:“圍湖造田,從而增加耕地面積,擴大糧食供應的方案”是不對的。因為過度圍墾往往會損害湖泊自然資源,破壞湖泊生態環境和調蓄功能。大量的圍湖造田容易造成洪澇災害。
6.人類保護地表環境的舉措:綠化沙漠、退耕還林、綠化荒山、節約資源、保護綠色植被等。
第四單元 多樣的生物
第11課.種類繁多的植物
1.像蟋蟀草那樣具有比較疏松、柔軟、支持力弱的莖的植物,稱為草本植物;像柳2.樹那樣具有比較緊密、堅硬、支持力強的莖的植物,稱為木本植物。
科學家主要是根據植物的特征進行分類的。例如,根據莖的特征,將植物分成兩大類: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這樣的分類方法是二歧分類法。
3.教材中植物分類:
分類一:草本植物:蓮、蟹爪蘭、郁金香、仙人掌、一串紅、黃瓜
  木本植物:地棉、芒果樹、雪松、椰樹、榕樹、柳樹、楓樹、桃樹、
分類二:裸子植物:地棉、雪松
  被子植物:蟹爪蘭、蓮、芒果樹、郁金香、仙人掌、椰樹、榕樹、柳樹、一串紅、桃樹、黃瓜
第12課.觀察細胞
1.300多年前,英國科學家羅伯特 胡克發現了“細胞",這就是人類了解生物基本構造的開端。
2.細胞的結構非常微小,用肉眼或放大鏡是看不到的,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
3.洋蔥表皮是由一個個“小格子”構成的,它們就是洋蔥的細胞。
4.絕大多數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
5.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由兩塊凸透鏡組成。通常情況下,低倍鏡在目鏡位置,高倍鏡在物鏡位置。
第13課.看不見的微生物
1.在生活中,我們要養成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等衛生習慣,這樣可以減少疾病傳播。因為在我們的周圍,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結構簡單的微生物,它們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2.病毒、細菌、真菌都是微生物。有些微生物需要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3.有些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
4.危害人類健康的微生物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無害,而且有些微生物對人類是有益的。例:酒和醋是微生物發酵而成的;有的微生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后可以制成疫苗。
5.致病菌和致病病毒都是能引起人類疾病的主要致病源。
第14課.看得見的微生物
1.真菌是看得見的微生物。
2.可食用的真菌有蘑菇、銀耳、木耳、竹蓀、靈芝、平菇等。
3.蘑菇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是世界公認的“極好的蛋白質來源”。常食用蘑菇可以幫助人體提高免疫力,還具有治療高血壓的作用。
4.銀耳的作用有:①提高機體免疫力:銀耳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②促進鈣質吸收:銀耳富含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吸收。③美容養顏:銀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膠質,并具有滋陰作用,長期服用可以潤膚,并可祛除臉部黃褐斑、雀斑。④通便:銀耳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胃腸蠕動,能預防便秘的發生,同時還可減少脂肪堆積,起到減肥的作用。
5.有些蘑菇有毒,誤食會導致腹瀉、嘔吐,甚至死亡。毒蘑菇的菌面顏色艷麗,生長在陰暗、潮濕骯臟的地方。
第15課.發霉和防霉
1.霉是一種微生物,它的生長與其他生物一樣,需要獲取營養和適宜的生長環境。
2.探究食物發霉的條件實驗
方案一
(1)假設:我們認為食物在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發霉。
(2)材料:大小、薄厚相同的饅頭片2塊,塑料自封袋2個,滴管1支等。
(3)實驗方法:將饅頭片分成干燥和濕潤的兩組,放置到同一環境中,進行對比實驗。
(4)實驗步驟: ①將饅頭片放入烤箱內烘干。②在1號饅頭片上滴10滴水,2號保持干燥。③將1號和2號饅頭片放入塑料自封袋中,并擠出空氣,封好口。④把兩個袋子放到同一個溫暖、陰暗的地方。
(5)實驗現象:含水分大的濕饅頭出現了大量的霉斑,含水分少的干燥饅頭沒發現霉斑。
(6)實驗結果:食物在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發霉。
注意:實驗中相同條件是: (1)饅頭的生產時間、大小相同。(2)放置的時間相同。(3)相間的塑料袋。(4)觀察時間相同。(5)放置的環境溫度相同。不同條件是:兩份頭的含水量不同,一份是含水量多,一含水量少干燥。
方案二
(1)假設:我們認為食物在溫暖的條件下容易發霉
(2)材料:大小、薄厚相同的饅頭片2塊、塑料自封袋2個、滴管1支等。
(3)實驗方法:將饅頭片分成兩組,一組放置到溫暖的暖氣片環境中,另一組放置到寒冷的冰箱環境中進行對比實驗。
(4)實驗步驟:①將1號和2號饅頭片放入塑料自封袋中,并擠出空氣,封好口。②把1號袋子放到寒的冰箱里;2號袋子放在溫暖的暖氣片上。③四五天后同觀察兩份饅頭的變化,記錄在記錄本上。
(5)實驗現象:放在溫暖的暖氣片上的饅頭出現了大量的斑,放在寒冷的冰箱里的饅頭沒發現霉斑。
(6)實驗結果:食物在溫暖的條件下容易發霉。
注意:實驗中相同條件:①慢頭的生產時間、成分、大小、含水分相同。②放置的時間相同。③相同的塑料袋。④觀察時間相同。
實驗中不同條件:放置的環境溫度不同,一份放在溫暖的暖氣片上,一份放在寒的冰箱里。
3.食物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發霉。
4.除了食物外,生活中還有家具發霉、墻體發霉、鞋子發霉等。
5.防霉方法:食品放入保鮮盒、晾曬衣服、刷防霉涂料、通風防潮。
6.現代食品保鮮技術主要有:冷藏、冷凍、罐藏、脫水、真空包裝、添加防霉劑和防腐劑等。不同的食品根據保鮮周期的長短、食品材料的特點應采用不同的技術,如:果蔬多采用冷藏等保鮮的方式;大多數飲料采用滅菌、添加食品防腐劑的方式。
第五單元 簡單機械
第16課.怎樣才省力
1.用輪軸可以擰緊螺絲帽、利用斜面能將電車推上臺階、利用杠桿能撬動巨石、利用滑輪將紅旗升上旗桿頂。
2.杠桿、輪軸、滑輪和斜面等都是常見的簡單機械,簡單機械可以幫助人們省力或提高工作效率。
3.生活中的簡單機械應用。杠桿:鉗子、剪刀、筷子、螺絲刀、扳手等;輪軸:水龍頭、方向盤、門把手等;滑輪:吊車;斜面:盤山公路、自動扶梯。
第17課.撬杠的學問
1.像撬杠這樣,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
2.在杠桿上起支撐作用的固定點叫做支點;使杠桿轉動的用力點叫做動力點;阻礙杠桿轉動的施力點叫做阻力點。
3.探究杠桿秘密實驗
①用力點距支點的距離與阻力點距支點的距離一樣遠,且力一樣大時,杠桿尺平衡。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②用力點距支點的距離遠,阻力點距支點的距離近時, 杠桿省力。
③用力點距支點的距離近,阻力點距支點的距離遠時,杠桿費力。
4.生活中杠桿的應用。省力杠桿:核桃鉗、指甲鉗;費力杠桿:夾子、釣魚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天平。
第18課.輪軸的秘密
1.像方向盤一樣由一個輪和軸組成的機械,叫做輪軸。
2.輪軸是一種變形的杠桿。
3.探秘輪軸的作用實驗
(1)假設:我認為輪軸可能有省力的作用。
(2)實驗方法:①用測力計掛一定數量的鉤碼,垂直勻速提升一定高度,觀察用力的大小。②將相同數量的鉤碼掛在輪軸的軸上,測力計掛在輪軸的小輪上,拉動測力計,將鉤碼勻速提升至相同高度,觀察用力的大小。③將測力計掛在大輪上,重復第二步。每個實驗要做三次,求其平均數。
(3)實驗現象:當動力作用在輪上,則輪軸省力;動力作用在軸上時輪軸費力。
(4)實驗結論:輪軸有省力的作用。
注意:當動力作用在輪上,則輪軸為省力杠桿;動力作用在軸上則輪軸為費力杠桿。輪半徑越大,軸半徑越小更省力。
4.生活中運用到輪軸的地方:自行車、汽車方向盤、水龍頭、閥門等。
第19課.滑輪的作用
1.按滑輪中心軸的位置是否移動,可將滑輪分為“定滑輪”、“動滑輪”。
2.像旗桿頂端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
3.定滑輪不省力,但可改變作用力方向。
4.可以隨著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
5.動滑輪能省一半力,費距離,不能改變作用力的方向。
6.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這就構成了滑輪組。
7.滑輪組既省力又可改變力的方向。
第20課.斜面的作用
1.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
2.斜面與平面的傾角越小,斜面較長,則省力越大,但費距離。斜面與平面的傾角越大,斜面較短,則省力越小,但省距離。
3.斜面上的直線,在鉛筆上卷起來后就成了螺旋曲線。
4.卷起來后的螺旋曲線,像螺釘上的螺紋,省力,能使螺絲固定得更牢固。
5.斜面在生活中的運用:樓梯、登機橋、盤山公路、搬運滾筒、斜面傳送帶、螺旋千斤頂、木螺絲釘、刀刃、螺栓等。
第21課.自行車
1.自行車上運用到的簡單機械:自行車的踏腳、剎車、把手用到了杠桿原理;自行車上的踏板與車子的后輪用到了輪軸。
2.自行車的4個組成部分。
(1)控制部分(導向系統):由車把、前叉、前軸、前輪等部件組成。乘騎者可以通過操縱車把來改變行駛方向并保持車身平衡。
(2)動力(傳動或行走)部分:腳蹬。
(3)傳動部分:中軸、鏈輪、曲柄、鏈條、飛輪、后軸、后輪等部件組成。人的腳的蹬力是靠腳踏通過曲柄,鏈輪、鏈條、飛輪、后軸等部件傳動的,從而使自行車不斷前進。
(4)工作部分:前輪、后輪。
第六單元 機器模型
第22課.機器模型大比拼(一)
1.機器模型設計制作流程:任務——調研——設計——制作——測試——展示
2.任務:設計、制作一臺能夠提升重物的機器模型,用盡可能小的力,將500克重物提升到30厘米高的平臺。(明確項目和問題)
3.調研:制訂計劃,通過調查、查閱書籍、網絡等途徑搜集相關資料,完成一份調研報告。
4.設計:工程的關鍵是設計,提升重物機器模型設計的重點是省力、結構與材料。分析——構思——呈現——交流——篩選
第23課.機器模型大比拼(二)
1.制作:工程的核心是建造,提升重物機器模型制作的重點是方法與工藝。
選材——繪圖——制作——交流
2.測試:檢測——優化——交流
第24課.機器模型大比拼(三)
1.展示:討論——評價——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虞城县| 客服| 贺兰县| 固阳县| 凉城县| 文安县| 兴宁市| 隆化县| 郴州市| 宽城| 云梦县| 靖西县| 卢氏县| 油尖旺区| 金溪县| 长治县| 麦盖提县| 平利县| 宾阳县| 曲周县| 云梦县| 莱州市| 边坝县| 女性| 永修县| 禹州市| 湖南省| 务川| 德安县| 永州市| 泾阳县| 饶平县| 邹平县| 连江县| 华安县| 甘泉县| 恩平市| 庐江县| 日土县| 宿州市|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