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
知識點一、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改革從農村開始。
2、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方式: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4、發展:此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開。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
5、影響: 農村生產力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隨之,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圖片解讀】
解讀: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大包干),自負盈虧。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
1.(2021·河南·信陽市浉河區新時代學校八年級期中)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民經歷了兩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列關于二者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
A.都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B.農民都獲得了土地所有權
C.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D.普遍得到當時農民的好評
【答案】B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土地改革農民獲得了土地使用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把農民的責、權、利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使農民獲得了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故“農民都獲得了土地所有權”評述不正確;B項符合題意;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都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普遍得到當時農民的好評,排除ACD項。故選B項。
2.(2021·江蘇·蘇州新草橋中學八年級期中)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農村體驗生活,滿懷激情地譜寫出經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選擇赴上述地區體驗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A.當地山川峻美,風景秀麗宜人 B.率先包產到戶,農民生活改善
C.同屬革命老區,富有紅色傳統 D.少數民族眾多,民俗文化豐富
【答案】B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徽和四川率先實行了包產到戶,自負盈虧,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B項正確;安徽不是山區,不吭呢是山川俊美,排除A項;安徽不是革命老區,排除C項;安徽也不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排除D項。故選B項。
3.(2021·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八年級期中)上世紀80年代,中國農村有副對聯:“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責”。 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責”指的是( )
A.土地改革運動的完成 B.“一五計劃”的實施
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答案】D
【詳解】
依據題文所給信息,上世紀80年代,“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責" ,結合所學可知考查內容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D項符合題;土地改革運動是建國之初鞏固政權的運動,排除A項;一五計劃的實施是在1953——1957年,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人民公社化運動是1958年開冶的運動,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
4.(2021·北京·中關村中學八年級期中)閱讀下表,說明農業總產值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的原因是( )
A.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大躍進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
【答案】C
【詳解】
讀圖可知,從1978年到1990年我國農業生產總值不斷攀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從1336元增加到6853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C項正確;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是在1953-1956年之間。排除A項;人民公社化運動不符合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阻礙了農業發展。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農村生產力的發展,與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綜上故選C項。
5.(2021·河南鹿邑·八年級期中)安徽鳳陽縣農業生產實現了三年三大步:1980年產糧5.02億千克,1981年產糧6.76 億千克,1982年產糧7.15億千克,最終告別了貧困。“實現三年三大步”的原因是
A.實行土地改革 B.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答案】C
【詳解】
根據題干中的時間和“安徽鳳陽縣”、“農業生產實現了三年三大步”等信息可知,20世紀80年代初,安徽鳳陽縣農業生產實現大發展的原因主要是率先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故選C;實行土地改革和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都是在50年代,排除AB;安徽不屬于西部,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無關,排除D。
知識點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1、依據: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
2、方式: 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 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
3、影響:通過改革,大大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我國城鄉出現了經濟大發展的嶄新局面。
6.(2021·廣東揭東·八年級期中)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是指城市的經濟組織形式和管理制度的自我完善過程。20世紀80年代,我國城市改革的重點是
A.國有企業的改革 B.個體經濟的改革 C.外資企業的改革 D.城市面貌的改變
【答案】A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20世紀80年代,我國城市地區的經濟改革全面展開,城市改革的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A項正確;個體經濟的改革、外資企業的改革不是20世紀80年代城市改革的重點,排除BC項;城市面貌的改變的屬于改革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
7.(2021·河南禹州·八年級期中)北京天橋百貨商場是著名的國營企業,其總經理原來只有10元錢的審批權。1984年,它改名為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并發行3300萬元的股票,從此它有’了經營自主權和資金,效益大幅提升。導致上述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
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推行 D.對外開放政策的實行
【答案】C
【詳解】
從“只有10元錢的審批權。”“改名為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并發行3300萬元的股票”可以看出,這是改革開放后對國有企業改革的結果果,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增強企業活力,C項正確;A項是在三大改造時期,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城市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農村,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經濟體制改革,而不是對外開放,排除D項。故選C項。
8.(2021·河北省成安縣第二中學八年級期中)1984年3月24日,55位廠長、經理聯名在報紙上發出“請給我們松綁”的呼吁。“松綁”就是迫切要求
A.優先發展重工業 B.擴大企業自主權
C.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D.設立經濟特區
【答案】B
【詳解】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松綁”就是迫切要求擴大企業自主權。從1985年起,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改革。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主要在三個方面進行: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B項正確;1953-1957年進行的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排除A項;建立現代企業制 度與“請給我們松綁”不符,排除C項;我國在對外開放中建立經濟特區,材料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B。
9.(2021·河南建安·八年級期中)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試點改革中,一些國營企業從過去的“等米下鍋”發展到主動派人出去“找米下鍋”,從而由原來的“吃不飽”變成了“吃不了”。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企業所有權發生變化 B.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責任制的確立 D.企業自主權逐步擴大
【答案】D
【解析】
依據材料當中的描述,“一些國營企業從過去的“等米下鍋”發展到主動派人出去“找米下鍋””這一轉變主要是突出了企業原來是被動的,1985年,我國進行了國有企業的改革,企業自主權逐步擴大,所以導致結果也發生了變化,從而由原來的“吃不飽”變成了“吃不了”,D正確;企業所有權發生變化不是主要原因,A排除;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在80年代沒有確立,B排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責任制的確立是農村政策,C排除;故選D。
10.(2021·河北灤州·八年級期中)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如圖是1979年6月《人民日報》刊登的一則企業廣告。該圖反映出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是
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擴大企業自主權
C.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D.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答案】B
【詳解】
依據題干1979年6月《人民日報》刊登的一則企業廣告:承接國內外用戶直接訂貨。反映了企業可以自己做主,接受國內外的訂單。結合課本所學,從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B項正確;在農村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排除A項;“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推行公司制、股份制”與題干企業廣告無關,排除CD兩項。故選B項。
知識點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提出: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2、影響: 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11.(2021·安徽銅官·八年級期中)下圖為我國1998年與1978年工業經濟形式構成對比示意圖,該圖所反映的變化表明我國
A.社會制度發生根本變化 B.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
C.私有制經濟占主導地位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
【答案】D
【詳解】
讀圖可知,1978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和集體工業構成了工業經濟的全部,而到1998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所占比例下降,多種所有制工業類型并存,反映的實質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故選D項;社會制度發生根本變化與史實不符,故排除A項;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前提是公有制為基礎,故B項說法錯誤,排除;私有制經濟占主導地位,與史實不符,故排除C項。
12.(2021·山東乳山·七年級期中)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提到“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南方談話后,中共十四大明確的改革目標是( )
A.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B.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
C.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D.開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答案】B
【詳解】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故選B;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的,排除A;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是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的,排除C;我國在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后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開始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排除D。
13.(2021·山東慶云·八年級期中)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糧票和油票,實行糧油商品敞開供應。從此,伴隨城鎮居民近40年歷程的糧票、油票等各種票證就此謝幕,象征著一個新時期的來臨。這個來臨的“新時期”是
A.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B.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時期
C.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
【答案】D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原來實行糧票、油票供應,主要是因為人民公社時代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發行票據是為了抑制物價上漲,而后來取消糧票、油票,實行糧油商品敞開供應,主要是因為改革開放后,生產力獲得巨大發展,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糧票和油票,實行糧油商品敞開供應,象征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的來臨。D項符合題意;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指的是1953-1956年,排除A;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國開始了獨立探索社會主義的道路,至此中國開始了長達2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排除B;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與題干“糧票、油票等各種票證就此謝幕”不符,排除C;故選D。
14.(2021·河南洛寧·八年級期中)前世界銀行駐華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曾講到:“如果說此前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這一認識得出的主要依據是中國( )
A.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建立了經濟特區
C.進行了國有企業改革 D.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答案】A
【詳解】
根據材料所給時間“1992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這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因此說“人們終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A項正確;1980年建立經濟特區,排除B項;1985年,開始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排除C項;1978年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排除D項。故選A項。
15.(2021·河南鹿邑·八年級期中)這是一次肩負重大歷史使命,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大會。它明確提出,把建立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這次大會是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答案】B
【詳解】
根據“把建立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我國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故選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但尚未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排除A;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的召開是在中共十四大之后,此時早已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排除CD。
【易錯易混】
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并沒有改變土地公有制,土地依然是公有制。農民對土地只有使用權和經營權,而沒有所有權,經營方式由集體經營改為“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2.經濟體制改革先從農村開始,其后是城市。
3.農村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突破性進展推動了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
4.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目標、前提、實質?
(1)根本目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2).目標: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3).前提:堅持社會主義制度;(4).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拓展延伸】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調整(注意總結和了解)
事件 核心內容 意義
土地改革(1950-1952) 地主私有→ 農民私有 解放生產力開辟農業發展道路
農業合作社(1953) 私有制→ 公有制 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人民公社化(1958) 一大二公 挫傷積極性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 土地公有、包產到戶、自主經營 調動積極性、農業大發展*********************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
知識點一、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改革從農村開始。
2、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方式: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4、發展:此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開。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
5、影響: 農村生產力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隨之,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圖片解讀】
解讀: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大包干),自負盈虧。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
1.(2021·河南·信陽市浉河區新時代學校八年級期中)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民經歷了兩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列關于二者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
A.都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B.農民都獲得了土地所有權
C.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D.普遍得到當時農民的好評
2.(2021·江蘇·蘇州新草橋中學八年級期中)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農村體驗生活,滿懷激情地譜寫出經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選擇赴上述地區體驗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A.當地山川峻美,風景秀麗宜人 B.率先包產到戶,農民生活改善
C.同屬革命老區,富有紅色傳統 D.少數民族眾多,民俗文化豐富
3.(2021·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八年級期中)上世紀80年代,中國農村有副對聯:“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責”。 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責”指的是( )
A.土地改革運動的完成 B.“一五計劃”的實施
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4.(2021·北京·中關村中學八年級期中)閱讀下表,說明農業總產值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的原因是( )
A.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大躍進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
5.(2021·河南鹿邑·八年級期中)安徽鳳陽縣農業生產實現了三年三大步:1980年產糧5.02億千克,1981年產糧6.76 億千克,1982年產糧7.15億千克,最終告別了貧困。“實現三年三大步”的原因是
A.實行土地改革 B.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知識點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1、依據: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
2、方式: 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 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
3、影響:通過改革,大大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我國城鄉出現了經濟大發展的嶄新局面。
6.(2021·廣東揭東·八年級期中)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是指城市的經濟組織形式和管理制度的自我完善過程。20世紀80年代,我國城市改革的重點是
A.國有企業的改革 B.個體經濟的改革 C.外資企業的改革 D.城市面貌的改變
7.(2021·河南禹州·八年級期中)北京天橋百貨商場是著名的國營企業,其總經理原來只有10元錢的審批權。1984年,它改名為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并發行3300萬元的股票,從此它有’了經營自主權和資金,效益大幅提升。導致上述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
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推行 D.對外開放政策的實行
8.(2021·河北省成安縣第二中學八年級期中)1984年3月24日,55位廠長、經理聯名在報紙上發出“請給我們松綁”的呼吁。“松綁”就是迫切要求
A.優先發展重工業 B.擴大企業自主權
C.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D.設立經濟特區
9.(2021·河南建安·八年級期中)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試點改革中,一些國營企業從過去的“等米下鍋”發展到主動派人出去“找米下鍋”,從而由原來的“吃不飽”變成了“吃不了”。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企業所有權發生變化 B.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責任制的確立 D.企業自主權逐步擴大
10.(2021·河北灤州·八年級期中)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如圖是1979年6月《人民日報》刊登的一則企業廣告。該圖反映出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是
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擴大企業自主權
C.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D.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知識點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提出: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2、影響: 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11.(2021·安徽銅官·八年級期中)下圖為我國1998年與1978年工業經濟形式構成對比示意圖,該圖所反映的變化表明我國
A.社會制度發生根本變化 B.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
C.私有制經濟占主導地位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
12.(2021·山東乳山·七年級期中)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提到“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南方談話后,中共十四大明確的改革目標是( )
A.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B.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
C.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D.開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13.(2021·山東慶云·八年級期中)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糧票和油票,實行糧油商品敞開供應。從此,伴隨城鎮居民近40年歷程的糧票、油票等各種票證就此謝幕,象征著一個新時期的來臨。這個來臨的“新時期”是
A.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B.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時期
C.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
14.(2021·河南洛寧·八年級期中)前世界銀行駐華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曾講到:“如果說此前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這一認識得出的主要依據是中國( )
A.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建立了經濟特區
C.進行了國有企業改革 D.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5.(2021·河南鹿邑·八年級期中)這是一次肩負重大歷史使命,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大會。它明確提出,把建立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這次大會是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易錯易混】
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并沒有改變土地公有制,土地依然是公有制。農民對土地只有使用權和經營權,而沒有所有權,經營方式由集體經營改為“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2.經濟體制改革先從農村開始,其后是城市。
3.農村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突破性進展推動了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
4.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目標、前提、實質?
(1)根本目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2).目標: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3).前提:堅持社會主義制度;(4).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拓展延伸】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調整(注意總結和了解)
事件 核心內容 意義
土地改革(1950-1952) 地主私有→ 農民私有 解放生產力開辟農業發展道路
農業合作社(1953) 私有制→ 公有制 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人民公社化(1958) 一大二公 挫傷積極性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 土地公有、包產到戶、自主經營 調動積極性、農業大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