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與環境保護——酸雨【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通過實驗總結出酸雨的性質及其對金屬、建筑物、動植物的危害。(2)通過實驗讓學生總結出酸雨的成因,通過對形成過程的分析總結出防治酸雨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化學實驗的觀察,總結酸雨的形成過程。(2)通過對酸雨形成過程的分析,總結出防治酸雨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酸雨危害實驗的探究讓學生感知酸雨的危害。(2)通過對酸雨形成過程的分析讓學生總結酸雨的防治措施繼而增強學生環保意識。【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酸雨的性質、形成、危害及防治方法。難點:酸雨的形成過程 。【教學方法、手段】1.實驗探究法。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實驗用品】錐形瓶、試管、燃燒匙、試劑瓶、酒精燈、水槽、硫粉、氧氣、“酸雨”、蒸餾水、鎂條、花葉、碳酸鈣、紫色石蕊試液。【教學流程】【課前2分鐘】視頻:淮安的美,雨聲【引入】剛才我們看到的畫面是我們美麗的家園,但是,大自然不總是風和日麗的,從天而降的雨水,可以甜美的滋養萬物,也可能成為環境的殺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探究的主題就是 “酸雨”。【板書】酸雨【講解】酸雨有一個可怕的名字叫“空中死神”,我國是世界三大酸雨區之一,有40%的面積受到酸雨的污染,甚至包括江蘇省,而重慶每年因為酸雨受到的經濟損失高達十幾億,酸雨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危害呢?你想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探究酸雨有哪些性質嗎?【實驗探究】在同學們的桌子上有兩瓶標著A、B的試劑,一瓶是水,一瓶是我們在模擬條件下得到的“酸雨”,你能通過實驗把它們鑒別出來嗎?【投影】將兩瓶試劑分別加入到裝有花葉、鎂條、碳酸鈣、紫色石蕊試液的試管中。【學生實驗】判斷哪瓶溶液是“酸雨”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性質 危害鎂條鮮花、葉片碳酸鈣紫色石蕊試液【提問】酸雨之所以有危害是其性質決定的,根據性質你能具體說說酸雨的危害嗎?【學生回答】略【過渡】看來酸雨對環境的危害是不容小視的,那么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它又是怎樣形成的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模擬一下酸雨的形成過程。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硫在氧氣中的燃燒。【投影】介紹實驗裝置【演示實驗】硫在氧氣中的燃燒【講解】可以聞到刺鼻的氣味,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更劇烈,形成了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板書】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過渡】錐形瓶里產生了二氧化硫,在水下取下小氣球,請同學們觀察現象。【實驗】在水下拔掉小氣球。【問題】請同學們思考,水為什么進入錐形瓶呢?【學生回答】略【提供信息】消耗一體積氧氣產生一體積二氧化硫。【實驗一】向裝有二氧化硫的礦泉水瓶里加入水,振蕩【實驗二】用pH計測pH介紹pH計(簡介pH 與溶液酸堿度的關系:pH=7顯中性, pH<7顯酸性,pH>7顯堿性)1.測蒸餾水、碳酸飲料、食醋的pH,學生讀數2.測錐形瓶中液體的pH,學生讀數根據實驗一、二的現象,總結水進入錐形瓶的原因。【講解】錐形瓶中的液體顯酸性,說明二氧化硫不光溶于水還與水反應生成了酸。【點撥】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相似,請模仿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板書】二氧化硫+水 亞硫酸【提問】我們把pH<5.6 的降水稱為酸雨(投影),通過模擬實驗我們得到酸雨了嗎?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學生回答】略【過渡】但是,在我們書上有一句話,二氧化硫進入大氣,會形成硫酸型酸雨,為什么書上的說法和我們的結論不一樣呢?【投影】鹽酸酸化的氯化鋇試劑與硫酸反應會有白色沉淀生成,與亞硫酸無白色沉淀生成【實驗演示】取錐形瓶中的溶液加入鹽酸酸化的氯化鋇試劑根據現象分析:硫酸是怎樣生成的?【學生思考并回答】亞硫酸氧化生成硫酸【提問】事實上酸雨中硫酸的形成不止這一個途徑,另一條途徑是什么呢?學生看書回答,教師總結酸雨的形成過程【過渡】剛才我們通過實驗簡單的模擬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過程,我們研究形成過程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治酸雨。你能根據酸雨的形成過程說說如何預防酸雨的發生嗎?學生先討論,然后回答。【投影】出示與預防酸雨有關的圖片。【過渡】被酸雨污染的湖泊、土壤應該怎樣治理呢?【學生實驗】向試管中的紅色液體中加入適量澄清的石灰水,觀察現象【講解】可以用熟石灰和石灰石粉末治理受到酸雨污染的湖泊和土壤【課堂小結】略【結束語】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但學到了有關酸雨的化學知識,我們也更加明白了化學與環境的密切關系,而且我相信,大家都懂得了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們這節課最大的收獲,是我們今后成長和生活中要用實際行動完成的一項永恒的作業。【布置作業】略【教學設計說明】設計原則:本堂課設計分為兩條線索,一是知識線:引導學生利用實驗探究酸雨的性質,繼而總結出危害,然后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探究酸雨的形成過程,最后通過形成過程讓學生尋找防治酸雨的方法。二是思維線,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傳統的對這堂課的處理方式通常是把該內容上成環境保護的介紹課,而本設計主要是通過各種實驗情境的創設,培養學生的思維,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短時間接受新信息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本節課始終突出探究性教學,盡量通過實驗情境的創設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不斷的探究新的知識。為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在課堂的實施過程中力爭體現學生的主動性、主體性,即學生能說的就讓學生去說,學生能想的就讓學生去想,學生能聽的就讓學生認真的傾聽,學生能做的就讓學生去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