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溶解度(第2課時)課題 固體溶解度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固體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基本要素;了解固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學會從溶解度曲線上獲取相關信息。過程與方法 提高學生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知道影響固體溶解度的一些因素,會利用有關溶解度的知識解釋身邊的一些現象。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會如何用辯證發展的思想觀點來看待事物的變化;養成由具體到一般,認識事物過程的能力;形成互相協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態。教學重點 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教學難點 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教具準備 課件 課型 新授課教學過程:【問題引入】生活在青海湖區的人們為什么有“夏天曬鹽,冬天撈堿”的習慣,你知道其中蘊含了什么道理嗎?前面我們學習了溶解性,溶解性只是簡單地描述了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怎樣才能定量地描述物質的溶解能力呢?下面,我們來研究溶解度。【過渡】我們常用溶解度來表示物質溶解性的大小。根據溶質的狀態不同,溶解度可分為固體溶解度和氣體溶解度,我們先學習固體溶解度。固體溶解度⒈ 溶解度 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 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溶解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理解溶解度概念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溶解度的概念包括 ①指明一定溫度;②溶劑為100 g;四要素 ③必須達到飽和狀態;④描述的是質量,單位為g。記憶:劑量溫飽想一想:(1)蔗糖在20℃時溶解度是203.9g,表示什么含義?(2)“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 ”的含義?【練習】判斷正誤:1.在20 C時,水中最多溶解23克食鹽,則食鹽在20 C時的溶解度為23克。2.在20 C時,100克溶液中含有溶質23克,則該物質的溶解度為23克。 3.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克,則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5克。 4.在20 C時,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克,則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5克。思考: 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實驗1】在兩支試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別加入5mL水和5mL汽油;另取兩只試管各加入1-2粒高錳酸鉀,然后分別加入5mL水和5mL汽油。振蕩,觀察現象。【實驗2】配制一定量的飽和硝酸鉀溶液,并使其中還有一部分為溶解的硝酸鉀固體,將其進行加熱,觀察現象。 2.影響因素 外因——溫度,內因——溶質、溶劑性質。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區別與聯系?⒊ 溶解性與溶解度的關系那么,溫度對固體溶解度有怎樣的影響,如何表示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呢?4. 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⑴ 表示方法:列表法,坐標法——溶解度曲線⑵ 溶解度曲線【練習】在教材P36,表9-1,給出了幾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請大家根據圖9—12溶解度曲線回答:① 30℃時氯化銨的溶解度為 _____;② 5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______;③ ______℃時,NaNO3 與KNO3 的溶解度相同;④ 70℃時,KCl 的溶解度比NaCl 的______(選填“大”或“小”);⑤ 橫坐標是60,縱坐標是110的點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從溶解度曲線中,能得到的信息:點:曲線上的點均表示某物質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交點:曲線的交點表示這兩種物質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相同。趨勢:曲線越陡,該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越大。b、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數值;② 不同物質在相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數值;比較某一溫度下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大小;④ 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A.陡升型: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NH4NO3 。B.緩升型: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變化不大,如NaCl C.下降型: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如Ca(OH)2采用降溫的方法,是否可以使接近飽和的Ca(OH)2 變成飽和溶液 【課堂練習】前三道是基礎題,第四題屬于拓展題,由易到難,有一定的梯度。板書設計:固體溶解度⒈ 溶解度 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 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溶解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四要素:劑、量、溫、飽。⒉ 影響因素 外因——溫度,內因——溶質、溶劑性質。3. 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⑴ 表示方法:列表法,坐標法——溶解度曲線⑵ 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①陡升型,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KNO3);②緩升型,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影響較小(NaCl);③下降型,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Ca(OH)2);難溶微溶可溶易溶0.01g10g1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