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化學教學設計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空氣一、教學要求目的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3、認知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4、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養成關注環境、保護空氣。二、教學分析本課題分三部分,一是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二是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氮氣、氧氣、稀有氣體的用途);三是保護空氣(污染與保護)。三、教學過程:<一>、空氣的組成:1、法國. 拉瓦錫以定量的方法來研究空氣的組成,得出結論:空氣主要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 汞(銀白色-液體)+ 氧氣——氧化汞(紅色粉末);氧化汞—— 汞 + 氧氣。2、后來科學家又發現了氦、氖、氬、氪、氙等稀有氣體。[實驗2-1](27頁)如下:紅磷在密閉容器燃燒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文字表達式: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P + O2——P2O5現象: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白煙消失后,彈簧夾打開,燒杯的水進入瓶內,液面上升約1/5。結論:集氣瓶內水面上升,說明空氣的氧氣被消耗了,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3、實驗表明:空氣組成成分(體積分數計算)---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它0.03% 。[問題]:a、液面上升少于1/5 ?b、水進不入瓶內或進入很少,為什么?c、紅磷能不能由木炭等物質代替呢?(答:紅磷燃燒消耗了氧氣,氧氣越來越少,當氧氣含量很低,紅磷就無法繼續燃燒,所以瓶內還有殘余氧氣,液面上升應少于1/5。答:取用紅磷過少或瓶塞塞得不緊而漏氣。答:不能,因為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對結果造成影響,而紅磷燒后是五氧化二磷固體不影響余下的氣體量。)4、混合物與純凈物的概念和區別---第27頁。(注:混合物里的各物質間沒有反應,各自保持著原來的性質;混合物與純凈物的區別。)<二>、空氣是寶貴資源1、氧氣用途:a供給呼吸,如:醫院急搶救病人、潛水、登山、航空等。b支持燃燒,如:氣焊、煉鋼、蠟燭火-----2、氮氣性質和用途:(物理)氮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溶于水;(化學)不活潑,不支持燃燒。(用途):3、稀有氣體用途:(性質)稀有氣體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很不活潑。(用途):<三>、保護空氣:1、空氣的污染物:氣體(SO2 NO2 CO 和臭氧)和粉塵(可吸入顆粒物)2、受污染空氣的危害: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破壞臭氧層、氣候邊暖和下酸雨。3、保護空氣:加強大氣監測、改善環境狀況、使用清潔能源、植樹造林。<四>、常識性了解綠色化學?(見32頁)五、小結:六、作業:課后習題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