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傳染病》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傳染病及其預防的知識是新課標確立的“健康地生活”這一主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學習本節內容,為使學生日后珍惜健康,關愛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打下基礎。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1、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 舉例說出傳染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2) 列舉常見的細菌性傳染病、病毒性傳染病和寄生蟲性傳染病。(3)說出艾滋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運用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情感目標:(1)激發學生關注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衛生習慣,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2)激發學生關注社會,關注艾滋病,正確對待艾滋病人,奉獻愛心的社會責任感。2、教學重點:密切聯系生活實際,用身邊事例來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及預防措施。3、教學難點:1、傳染病的概念。2、了解和關注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激發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對待艾滋病人,關心他人的情感。三、教學過程: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教師:出示一些疾病,向學生提問他們是否知道或得過這些病。學生:交流課前完成教材表格的情況,并說出:這些疾病哪些是傳染的?判斷“傳染病”和“非傳染病”的依據是什么?二者病因有何不同?導入新課。教師:a、引導學生嘗試概括病原體和傳染病的概念。b、多媒體展示幾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圖片,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并讓學生說一說這些病原體能引起哪些傳染病?進而歸納出傳染病按病原體分類的三種類型(即細菌性傳染病、病毒性傳染病和寄生蟲性傳染病)。3、分析資料、討論探究:1)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共同分析教材有關流感、肝炎的資料,討論問題1、2,并形成小組共識。教師:巡回指導,及時解決問題。學生:派小組代表在班上交流發言,展示小組分析討論成果。教師:評價學生成果,達成共識。學生:結合問題1、2小組討論分析:傳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時,從病原體到患者要經過哪些環節?并交流發言。教師:評價發言(多用鼓勵言辭)。用多媒體展示并分析流感是如何傳染的。師生達成共識:傳染病流行要經過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基本環節。學生:嘗試說出肝炎、細菌性痢疾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教師:評價。教師:知識拓展——課件展示傳染病按傳播途徑的分類。2)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問題:傳染病流行要經過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還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嗎?如何針對這三個環節來預防傳染病呢?學生:自學課本相關內容,了解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教師:針對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你能想出什么措施來預防傳染病呢?從以下圖片中得到什么啟示?你能總結概括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嗎?舉例說出一些常見傳染病的主要預防措施(如:麻疹、乙腦,要預防接種,以保護易感人群為主;肝炎、淋病應以切斷傳播途徑為重點。)學生:表達交流。達成共識: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3)鞏固習題a、經診斷某人得了某種傳染病,醫生立即采取了如下措施:(1)給病人吃藥打針進行治療;( )(2)對病人的用具進行消毒;( )(3)不讓病人家屬外出,也不讓外人探望。( )(4)給附近的居民進行預防注射;( )b、請你指出這些措施各屬哪一項?A、控制傳染源 B、切斷傳播徑 C、保護易感人群 D、A和Cc、課后練習34、運用知識、關注社會:⑴ H1N1甲型流感:教師:簡單介紹甲型H1N流感,(因近期流行,學生很熟悉),并用多媒體展示相關防治圖片。學生:說出防治方法。⑵艾滋病:學生: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教師:播放關于艾滋病的視頻資料。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艾滋病的病原體和傳播途徑是什么?預防艾滋病的方法有哪些?教師:簡單介紹與艾滋病防治有關的知識,并呼吁學生一起行動,共同預防艾滋病。學生思考并交流: 假如你的同學或朋友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你如何與他相處呢?5、反饋矯正、激勵評價:一)選擇題1、對傳染病患者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這 樣做的理論根據是( )A發病晚期治愈效果差 B發病初期傳染性最弱 C發病初期傳染性最強 D發病晚期傳染性最弱2、正在患流行性感冒的人屬于傳染病流行環節中的( )A病原體 B易感人群 C傳播途徑 D傳染源3、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下列哪一項屬于病原體( )A、 細菌、垃圾、蛋白質 B、人、某些動物,如狗、豬等C、DNA、蛋白質、礦物質 D 、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4、下列各種病癥中都屬于傳染病的是( )A、 胃病、非典型性肺炎、肺結核 B、血吸蟲病、神經炎、淋病C、艾滋病、流行性感冒、蛔蟲病 D、水痘、胃癌、瘋牛病5、家人患肝炎期間,為切斷傳播途徑,應該( )A、隔離并徹底治療病人 B、 對病人的餐具進行消毒C、不隨地吐痰 D、 消滅吸血昆蟲6、進行預防接種,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 )A、切斷傳染源 B、保護易感人群 C、切斷傳播途徑 D、控制傳播媒介7、大量消滅“四害”,從防止傳染病的措施分析,是屬于( )A、控制傳染源 B、保護易感人群 C、切斷傳播途徑 D、以上都不是8、嚴格控制寵物(如貓、狗)的飼養,及時處理患有傳染病的動物,這種措施是( )A、控制傳染源 B、保護易感人群 C、切斷傳播途徑 D、消滅傳播媒介二)填空題1、傳染病是由 引起的,能在人與人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它具有 、 的特點。2、人類傳染病按傳播途徑不同,分為、-------------、----------------、--------------、------------------。3、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是————、——————、———————4、傳染源是指能散播 的人或動物。5、常見的能引起傳染病的病原體有 、 、 ______等生物。6、暢談收獲、自我總結:教師: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說出來和大家一塊分享!學生:表現自己的體會,嘗到成功的喜悅。總結:人類與傳染病的斗爭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大家只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運用知識,以科學的方法保護自己,才能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7、課堂延伸、鞏固升華:調查常見的傳染病,把收集的資料整理,編寫一期宣傳報,向大家介紹有關“傳染病”的知識。(目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奉獻愛心的社會責任感)五、板書設計:第一章傳染病和免疫第一節傳染病及其預防定義及特點:病原體引起,在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流行性和傳染性等特點流行環節:1、傳染源;2、傳播途徑;3、易感人群。預防措施:1、控制傳染源;2、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