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學 五年級下冊 全冊復習資料(PDF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學 五年級下冊 全冊復習資料(PDF版)

資源簡介

教科版 五年級 下冊《科學》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
第 1課 種子的發芽實驗
一、填空題
1.許多植物的新生命是從種子發芽開始的。
2.我們可以通過對比實驗來驗證種子發芽所必需的條件。在實驗中只能改變一個條件
(我們要研究的條件 ),同時保證其他條件不變。在做“土壤是否影響種子發芽”的實
驗時,實驗組提供土壤,對照組不提供土壤。
3.實驗:綠豆種子發芽和土壤的關系如果兩組種子都發芽了,說明土壤不是綠豆種子發
芽必需的條件。如果有土壤組的種子發芽了,而無土壤組的種子未發芽,說明土壤是綠
豆種子發芽必需的條件。
4.在實驗中,每一個玻璃皿中至少放 3粒種子是為了減少實驗的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
準確。一粒種子可能會因自身原因不能發芽,影響實驗結果。
5.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 溫度 ,適量的 水 ,充足的 空氣 。
二、選擇題
1.把兩組相同的種子,一組放在常溫下。一組放在冰箱內。保持低溫,同時都加適量的
水,這個實驗設計中改變的條件是( B )
A. 光 B. 溫度 C. 水
2.在做探究綠豆種子發芽與水的關系的實驗中,下列做法正確的( B )。
A.選用兩顆一樣的綠豆種子,分別放在兩個一樣的容器里
B.一個容器里不加水,另一個容器里保持適量的水分
C.一個容器放在陽光下,另一個容器放在冰箱里
3.做對比實驗時,我們一般是控制( A ) 條件發生變化。
A、一個 B、二個 C、三個
4.在做探究綠豆種子發芽與水的關系的實驗中,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B )。
A.選用兩顆一樣的綠豆種子,分別放在兩個一樣的容器里
B.一個容器里不加水,另一個容器里保持適量的水分
C.一個容器放在陽光下,另一個容器放在冰箱里
1
三、判斷題
1.為快速得出結論,我們在做對比實驗時可以同時改變兩個條件。( × )
2.做種子發芽試驗時,每個玻璃皿里放3粒綠豆種子,這樣可以減少實驗的偶然性。(√)
3.植物種子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能發芽。( × )
四、探究題
探究:綠豆種子發芽和土壤的關系
研究的問題:綠豆種子必須在土壤里才能發芽

預測:綠豆種子必須在土壤里才能發芽。
相同的條件:溫度、水、大小相同的綠豆種子
各 3粒。
不同的條件:提供土壤和不提供土壤。
實驗方法:①準備兩個玻璃皿。②在其中-一個
玻璃皿里鋪上土壤,另一個不鋪。③在兩個玻
璃皿里各放 3粒綠豆。④定期給兩個玻璃皿澆同樣多的水。⑤堅持每天觀察種子的變化
并記錄下來。
實驗現象:兩個玻璃皿里的綠豆種子都發芽了。
第 2課 比較種子的發芽實驗
一、填空題
1.在綠豆種子發芽和土壤的關系的實驗中,兩組種子都發芽了,說明土壤不是綠豆種子
發芽必需的條件。
2.綠豆種子發芽和溫度的關系
(1)常溫組有兩粒種子未發芽,低溫組有 1粒種子發芽了,這屬于實驗中的偶然現象。
(2)常溫組多數種子發芽了,而低溫組多數種子未發芽,這說明溫度是綠豆種子發芽必
需的條件。
3.綠豆種子發芽和光照的關系
有光組和無光組的種子都發芽了,這說明光照(陽光)不是綠豆種子發芽必需的條件。
2
4.比較種子發芽實驗
(1)綠豆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三個條件要同時具備。
(2)陽光和土壤不是種子發芽必需的條件。
二、選擇題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種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發芽 B.種子發芽一定需要陽光 C.種子發芽必須有水
2.糧倉里儲存的種子一般不會發芽,主要是因為缺少( C )
A.土壤 B.空氣 C.水分
3.播種在土壤里的種子發芽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種子發芽需要土壤 B.種子發芽不需要空氣 C.不能說明種子發芽是否需要土壤、空氣
三、判斷題
1.做種子發芽實驗時,每個盒子都應放兩粒種子,這樣可以減少實驗的偶然性。( )
2.綠豆種子只要有水就能發芽。(×)
3.在“研究種子發芽是否需要空氣”實驗中,兩組種子的數量可以不一樣。(×)
四、探究題
實驗:研究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
準備材料:分別在兩個不漏水的盒子里墊紙巾并按三個洞,每個洞滴入適量的水,在紙巾
上各放 3粒綠豆種子。
1、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空氣
實驗方法:將一個盒子放入保鮮袋內并擠出空氣,另一個不做處理。
實驗現象:有空氣的綠豆種子發芽,沒有空氣的綠豆種子未發芽。
實驗結論: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空氣。
2、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適宜的溫度
實驗方法:將一個盒子放在常溫下,另一個放在冰箱里。
實驗現象:常溫下的綠豆種子發芽,冰箱里的綠豆種子未發芽。
實驗結論:綠豆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
3
3、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光
實驗方法: 一個盒子蓋上透明的杯子,另一個盒子蓋上不透明的杯子,然后將兩個盒子
都放在陽光下。
實驗現象:兩個盒子里的綠豆種子都發芽。
實驗結論:綠豆種子發芽不需要光。
五、簡答題
1.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有哪些?
答:種子發芽需要空氣、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水分,三個條件要同時具備。
第 3 課 綠豆苗的生長
一、填空題
1.研究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
(1)改變的條件:光照。
(2)不變的條件:水、溫度、土壤、空氣等。
(3)實驗結論:綠豆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但綠豆苗的生長需要陽光。
2.光合作用:在光照條件下,植物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綠色葉片中制造生
存所需的養料,并釋放出氧氣。
3.不同環境里的植物對陽光、水分等條件的需求不同。植物能適應環境,降水量大的地
區生長的植物的葉片會很大(如芭蕉),降水量小的地區生長的植物的葉片會很小(如松
樹),有的甚至會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4.植物還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特性。
二、選擇題
1、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最基本條件有( C ) 。
A.光照、水分、溫度、空氣和土壤 B.光照、水分、溫度和空氣
C.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
2.在黑暗的環境中生長的綠豆苗的特點是( B )
A.莖粗,葉子深綠且大 B. 莖細,葉子淺綠且細小 C. 莖粗,葉子淺綠且細小
4
3.要使花盆里的綠豆苗生長的更好,我們不應該做的是( C )
A.定期澆適量的水 B.松松土,讓土壤里有充足的空氣 C.用不透明的罩子蓋住,免受
陽光照射
4.海面上常有十級以上的大風,所以海島上一般不會生長的植物是( A )
A.高大的水杉樹 B.崖壁上的苔蘚 C.低矮的灌木
5.在設計探究實驗時,下列不能作為一組對比實驗的是( C )
A.干燥,濕潤 B.有空氣,無空氣 C.有光,無空氣
三、判斷題
1.綠豆種子發芽不需要陽光,但綠豆苗的生長需要陽光。(√)
2.綠豆秒的根系會向有水的方向生長。(√)
3.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所以養花時要盡可能的多澆水。(×)
4.只要種子能發芽,就能茁壯生長。(×)
四、連線題
1.將下列植物與其葉片特征及生長環境連線
刺葉 芭蕉 降水相對較少的山地
闊葉 松樹 降水豐富的熱帶地區
針葉 仙人掌 干旱的沙漠地區
五、探究題
1、探究:研究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
實驗方法:準備兩盆長勢基本相同的綠豆苗,- -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另- -
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水和溫度等其他條件相同。
實驗現象:
項目 高度 莖、葉的顏色 莖的粗細
陽光下的綠豆苗 短而直 莖是暗紅色,葉是翠綠色 粗壯
黑暗處的綠豆苗 長而彎 莖是白色,葉是黃綠色 很細
5
實驗結論:綠豆苗的生長需要陽光。只有在陽光的照射下,綠豆苗才能生長得更
好;如果沒有陽光,綠豆苗會生長不良,甚至枯萎。
(1)綠豆苗的生長需要陽光,陽光的照射能使綠豆苗茁壯生長。
(2)空氣是一種混合物,氮氣和氧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條件下,植物吸收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綠色葉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養料,并釋放出氧氣。
2、探究:研究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水分
實驗方法:
①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張吸水紙,把 5粒剛長出根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紙上。
②在吸水紙的一端用滴管滴適量的水,使吸水紙滴水的一端濕潤,中間有點潮濕,
另一端水分較少,最后在上面再蓋一層吸水紙。
③放置在有陽光但陽光不直射的地方,每天觀察,并保持吸水紙一端是濕潤的。
④3-5 天后,取走上層吸水紙,觀察根的生長情況。
實驗現象:靠近水源的種子生長得最快、最好,離水源最遠的種子生長最緩慢。
種子裂開的部分都在一側,它們的根都向水分充足的那端伸展。
實驗結論:綠豆苗的生長需要水分。
第 4 課 蚯蚓的選擇
一、填空題
1.蚯蚓生活在地下,可以推測它喜歡黑暗的環境。
2.干土里很難發現蚯蚓,推測它不喜歡干燥的環境。
3.蚯蚓適宜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境中。
4.在“了解蚯蚓對環境的選擇”的實驗中,反復進行多次實驗,可以避免偶然因
素干擾實驗結果,使實驗結論更準確。
5.動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 不同的動物對環境有不同的需求。動物在長
期生活繁銜的過程中也形成了適應環境的特征。
天鵝生活于湖泊、沼澤,喙堅硬,利于捕食。
青蛙生活于池塘、稻田,具有保護色,不易被發現。
企鵝生活于南極,翅膀特化為鰭,善于游泳:有大量脂肪,能御寒。
狼生活于草原、森林等,會換毛,適應季節的溫度變化。
蜥蜴生活于荒漠、森林等,具有保護色,不易被發現。
6
二、選擇題
1.下列比較容易找到蚯蚓的地方是( B )。
A.黃泥漿里 B.菜地里 C.沙堆里
2. 狗在春秋兩季換毛是為了( B )
A.換新鮮的毛,更美、更干凈 B.適應溫度的變化 C.沒有作用
3.蚯蚓喜歡生活在( C )的土壤中。
A.潮濕、明亮 B.干燥、黑暗 C.潮濕、黑暗
4 蚯蚓的生命活動過程中使土壤孔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這說明( A )。
A.生物影響環境 B.生物依賴環境 C.生物適應環境
三、判斷題
1.在探究蚯蚓是否適宜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時,我們只需做一次實驗。(×)
2.不同的環境里生活著不同的生物。( √ )
3.青蛙和蛇等動物在冬天就會死去。( × )
四、探究題
1、探究:了解蚯蚓對環境的選擇
實驗方法:①找一個長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將盒蓋的-端剪掉一
塊,在盒子底部鋪上吸水紙。
②將蚯蚓 10 條一組放在盒子內黑暗與明亮的交界處,蓋好蓋子,5 分鐘以后打
開盒蓋觀察,做好記錄。
③反復做幾次,并記錄下我們在實驗中獲得的信息。
實驗現象:
實 驗 次 待在明亮一端的蚯蚓 待在盒子中間的蚯蚓 待在黑暗一端的蚯蚓
數 數 數 數
1 0 0 10
2 0 0 10
3 0 1 9
實驗結論:蚯蚓適宜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
7
(1)蚯蚓適宜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境中。
(2)反復進行多次實驗,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擾實驗結果,使實驗結論更科學、
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3)不同的動物對環境有不同的需求,動物在長期生活繁衍的過程中也形成了
適應環境的生存技巧。
第 5課 當環境改變了
一、填空題
1.當環境改變的時候,動物會努力適應新環境:為適應環境的變化,動物會有一
些特殊的行為。
2.青蛙在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行為
春:孵化 夏:捕食 秋:挖洞 冬:冬眠
3.四季的田野
季節 氣候 草木 蝴蝶 青蛙
春 溫暖 發芽 由卵孵化成幼蟲 由卵孵化成蝌蚪
夏 炎熱 茂盛 幼蟲→蛹→成蟲 蝌蚪→青蛙
秋 涼爽 枯落 產卵、死亡 挖洞
冬 寒冷 凋零 以卵的形式越冬 冬眠
4.青蛙具有冬眠行為,青蛙冬眠主要是為了適應冬季寒冷、缺少食物等惡劣環境。
蛇、熊等也會冬眠。
5.丹頂鶴具有遷徙行為,丹頂鶴遷徙主要是為了適應氣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
變化。大雁、燕子等也會遷徙。
二、選擇題
1.一些動物在動物園里會過早地衰老,甚至死亡,原因可能是( C)。
A.吃不喜歡的食物 B.參觀的人過多 C.離開了適宜它們生活的野外環境
2.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是( C)。
A.北極熊白色的體毛 B.沙漠中仙人掌的葉退化成刺 C.蚯蚓的活動使土壤疏松
8
3.蘋果樹不宜在熱帶地區栽種,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種,這里起制約作用的因
素是( B )。
A.陽光 B.溫度 C.水分
4.魚必須在水里生活,一旦離開水,過不了多久就會死亡。這是因為( C )。
A.生物影響環境 B.生物改變環境 C.生物依賴環境
三、判斷題
1.冬天的麻雀長得胖乎乎的,遍身長滿了絨毛,毛茸茸的絨毛是為了過冬準備。
( √ )
2.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葉刺,這主要是為了減少身體中水分流失。( √ )
3.狼為了適應環境,夏季換成長毛,冬季換成短毛。( × )
4.企鵝適宜生活在寒冷的冰川。( √ )
四、簡答題
1. 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動物的行為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冬季來臨,
動物的哪些行為是適應這一季節變化的?請你至少寫出兩個例子。
答:大雁(燕子)南飛、兔子(貓狗等)換毛、蛇(青蛙)冬眠等
第 6課 食物鏈和食物網
一、填空題
1.食物是動物的必要需求,動物消耗食物而獲得能量。
2.食物鏈:綠豆苗→蚜蟲→瓢蟲→蜘蛛
(1)生物之間因為食物關系,構成很多的“鏈條"狀的聯系,像這樣的食物關系,
叫食物鏈。
(2) 一般用箭頭表示食物鏈中“誰被誰吃”的關系。箭頭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動的
方向。
(3)食物鏈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4)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者。直接或間接以生產者為食物的生
物叫消費者。
9
3.生物之間因為食物關系相互聯系在-起呈現出的網狀結構,叫食物網。
二、選擇題
1.下列關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B )。
A.食物鏈通常是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為止 B.食物鏈描述的是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合作關系
C.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整個生態系統就越穩定
2.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導致稻田里害蟲大量繁殖,水稻減產,原因是破壞了生
態系統的( B )。
A.生產者 B.消費者 C.食物鏈
3.由蛇、蝗蟲、高粱、青蛙可以組成一條食物鏈,下列表示正確的是( A )。
A.高粱→蝗蟲→青蛙→蛇 B.蝗蟲→高粱→青蛙→蛇
C.高粱→青蛙→蝗蟲→蛇
三、判斷題
1.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就是指以生產者為食的動物,如兔、鼠等。( √ )
2.我們把小麥叫作生產者;麻雀是直接吃小麥的,我們把它叫作消費者;老
鷹是吃麻雀的,我們也把它叫作消費者。( √ )
3.老鼠被貓吃是一條完整的食物鏈。( × )
4.食物是動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 )
四、連線題
1、用箭頭將下面的生物連成兩條不同的食物鏈。
10
五、簡答題
1.田野里有很多的生物,這些生物間存在著復雜的食物關系。請你寫出其中的三
條食物鏈。
答:(1)草→兔→鷹;(2)草→鼠→狐;(3)草→鼠→蛇→鷹。
第 7課 設計和制作生態瓶
一、填空題
1、制作生態瓶所用的水是河水。
2、在生態瓶中,植物為動物提供了氧氣。
3、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
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系統。
4、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物群落。
5、將生態瓶里的水倒掉一半,保持生態瓶生物數量不變,小魚在 1分鐘內浮水
面上來的次數會變多。
6、生態瓶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 減少 ,氧氣量 減少 ,水少的小
魚浮出水面的次數 比較多 。
二、選擇題
1.當生態瓶中的水減少時,生活在其中的小魚( A )。
A.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多些 B.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少些 C.不會有任何的變化
2.生態瓶中的小魚數量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 C)。
A.減少 B.沒有變化 C.增多
3.生態瓶中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增加是因為(B )。
A.需要食物 B.缺少氧氣 C.小魚太開心了
4.在生態瓶中,為動物提供氧氣的是( B)。
A.微生物 B.植物 C.沙
5.自然界里的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 B)。
11
A.生態系統 B.生物群落 C.種群
6.制作生態瓶時,應該先放入( A)。
A.沙子 B.水 C.植物
7.制作生態瓶時,最后放入的是(C )。
A.沙和水 B.水草 C.小動物
8.小妹做了個生態瓶,瓶中有細沙、水、小動物,要想讓生態瓶中的小動物生
存得更好,還必須增加(C ) 。
A.水和沙 B.動物 C.植物
9.制作生態瓶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
A.生態瓶內植物放得越多越好,因為植物能提供氧氣和養料
B.生態瓶內不能放泥沙,因為泥沙會發臭
C.放入生態瓶內的魚類,要充分考慮它們的食物關系
10.生態瓶中魚的嘴巴總是不停地一張一合,它這是在(B )。
A.喝水 B.呼吸 C.覓食
三、判斷題
1、一個海洋可以看做一個生態系統,一條小河也可以看成是一個生態系統。(√ )
2、因為植物會制造氧氣,所以生態瓶里的植物越多越好。( ×)
3、渠水河中所有的魚可以看作成一個生態系統。( ×)
4、有些池塘中找不到一棵水草,卻還是有一些小魚小蝦生活在里邊,說明這些
小魚小蝦生 存可以不依存植物。( ×)
5、制作生態瓶時,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再裝入大半瓶礦泉水。(×)
6、設計并制作的小生態瓶要長期維持穩定,應該注意生物種類和數量配比合理。
(√ )
7、增加或者減少生態瓶中的生物,不會影響生態瓶里生物的生活。( ×)
8、生態瓶里的生物數量要適量,種類不能太多。(√ )
12
四、探究題
為觀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設計 4個密閉透明的生態瓶,甲生態瓶中的水是
乙生態瓶中水的一半,其他的條件完全相同。丙生態瓶中的小魚是丁生態瓶中的
一半,其他條件完全相同。
觀察的記錄表如下:
一分鐘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記錄表
生態瓶 第 1次觀察 第 2次觀察 第 3次觀察
甲 3 3 4
乙 1 0 0
丙 0 0 1
丁 4 3 3
1、甲瓶中的魚兒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數比乙瓶中的魚兒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數
多。原因是:甲瓶較乙瓶中氧氣含量低。
2、丁瓶中的魚兒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數比丙瓶中的魚兒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數
多。原因是:丁瓶較丙瓶中小魚數量多,小魚進行呼吸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氣。
因此,丁瓶中氧氣相對不足。
3、我們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生態瓶中減少水和植物會使瓶內氧氣不足,魚
兒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數多。
五、簡答題
1、什么叫作生態系統?
答: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
我們把這個整體叫作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中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氣,動物的糞便為植物的生長提供
了需要的營養。
3、制作生態瓶的步驟?
答:先在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如要加小石子這時就可以放幾塊),再裝
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在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
動物。最后把寫了本組組員名字的標簽貼在生態瓶的外面。
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
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
13
5、生態瓶里的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小,氧氣量減少,生態瓶中小魚
浮到水面的次數增多。
6、生態瓶里的水體增多,產生的氧氣量增多,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減少。
7、生態瓶里的小魚增多,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如果小魚
增加兩倍或四倍,那么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越來越多,甚至會因缺氧而死亡
8、生態瓶里的植物是不是越多越好?
生態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既影響植物對光的吸收,又
會減小動物的活動空間,對生態系統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第二單元 船的研究
2.1《船的歷史》
一、填空題
1、用相同質量的墊圈拉動兩艘相同形狀的小船時,尖形船首的小船在水中
行駛得更快,因此尖形船首更有利于減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2、世界上最早的船是獨木舟,存在裝載量小、不穩定、容易傾覆等缺點。
3、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是遼寧艦 。
4、船是能航行或停泊在水域進行運輸或作業的交通工具。人們可以借助船
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使,還可以把貨物運送到遠方。
5、船的比較
項目 搖櫓木船 輪船
體積 小 龐大
船體材料 木頭 鋼鐵
動力 櫓 渦輪發電機
載重量 很少,幾百千克 可達數百噸至數十萬噸
二、選擇題
1.既可以靠人力、水力,又可以靠風力前行的船只是( D )。
A.搖櫓木船 B.獨木舟 c.竹筏 D.帆船
14
2 下面四種形狀的船首,在水中受到阻力最小的是( A )。
A.尖形船首 B.方形船首 c.梯形船首
3.制作竹筏模型的步驟應該是( C )。
A、小組討論--畫設計圖一-尋找材料制作
B、尋找竹竿等材料一-制作竹筏模型
C、畫設計圖一-制作竹筏模型
D.尋找材料制作--小組討論一-畫模型圖
4.測試竹筏載重量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
A.不能讓水浸濕螺母 B.在竹筏一端放置螺母
C.輕輕地放置螺母 D.均勻地放置螺母
三、連線題:把船的名稱與圖片連線
15
四、簡答題
1、讓獨木舟保持穩定而不側翻的方法:
(1)船體兩側厚薄要均勻。
(2)船的邊緣高度要一致。
(3)裝載物體時要保持平衡。
2、怎樣減小船在行駛中的阻力?
尖形船首的小船在水中行駛得更快,因此尖形船首更有利于減小船在水
中受到的阻力。
3、舟筏時代:用槳來驅動的窄而長的無篷小船。
用櫓來操縱方向和驅動前進的木結構的船。
4、帆船時代:船體上有桅桿,船帆懸掛在貫穿船頭和船尾的長帆析上,利
用風力前進。
5、蒸汽機船時代:用蒸汽機作為前進動力的船,兩大特征便是冒著滾滾黑
煙的煙囪和巨大的明輪推進器。柴油機船時代:
6、輪船:現代輪船大都由鋼鐵制成,使用渦輪發動機,以螺旋槳驅動船前進。
7、潛艇:能潛入水下進行作戰和活動的艦艇。
五、實驗題
1.船型(船首形狀)與阻力關系
實驗名稱:船型(船首形狀)與阻力關系
實驗材料:船形木塊、墊片、線、淺盤
實驗步驟:1.取二塊一頭尖一頭方的木塊模擬船只。
2.分別在木塊一端用細線系上一個墊圈,模擬拉動船只前進。
3.比較船只在水中的前行速度。
4.對比船頭形狀不同時,船只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注意:1.墊圈相同。 2.起點相同。3.距離相同。
實驗現象:尖形船首木塊在水中前進速度比方形船首木塊在水中前進速
度快。
實驗結論:尖形船首更有利于減小船在水中受的阻力。
16
2.2《用浮的材料造船》
一、填空題
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變材料的結構可以改變船的載重量和穩定性。
2、生產生活需求推動了造船技術的進步。
3、竹筏體積大、載重量大、穩定。
4、古人發現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獨木舟就是人們利用可以漂浮的樹干造
出來的。但是,獨木舟在水中不夠穩定,裝載的貨物也有限。
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X。
1、竹筏和獨木舟都易浸水。( X )
2、竹子和木頭都可以漂浮水面。(√ )
3、竹筏比獨木舟穩定性強。(√ )
4、竹筏模型制作后需測試改進。(√ )
5、測試竹筏載重量時,螺母要對稱輕放。(√ )
三、選擇題,將正確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1、在制作竹筏模型時,下列材料不會用到的是( C )
A. 竹竿 B.繩子 C.螺母
2、竹筏與獨木舟相比,優點是(A )
A. 底部更寬、穩定性更好 B.貨物不易浸水 C.載重量一樣
3、下列改進竹筏方法不正確的是(C )
A.增加竹竿數量 B.用保鮮膜包裹 C.用皮筋直接捆扎竹竿
四、實驗題
1、這是某組同學設計的竹筏圖,請回答。
選用 5根竹竿做竹筏,而不選用 2根,其目的是增大底面積,從而增加穩定性,
用木條結合橡皮筋捆扎,是為了增大載重量增加牢固性。
2、分析下面兩組載重量測試記錄數據,請回答。
17
獨木舟模型載重量測試記錄表
實驗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承載的螺母數 7 8 8
竹筏的載重量多于獨木舟,原因是底部更寬、穩定性更好。
4、竹筏存在乘船者和貨物容易浸水問題,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解決?
①可以用緊密黏合的木板代替竹竿
②給竹筏包上防水薄膜來解決浸水問題
2.3《用沉的材料造船》
一、填空題
1. 把小船往水中壓時,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有一個向上的力,我們把這個
力稱為水的浮力。
2. 船在行駛中,穩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會側翻,造成事故。
3. 雙體船是一種帶有兩個平行船體的小船,穩定性大大提高,甲板面積較
大,常用作內河或沿海的客船渡船、工程船等。
4. 渡船是航行于江河、湖泊海峽及島嶼之間的運輸船,主要用于載運旅客、
貨物、車輛和列車渡過江河、湖泊、海峽。渡船的底部特別寬闊,穩定性
好。
二、選擇題,將正確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1、要想使沉的物體浮在水面上,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B )
A. 增大它的重量 B.把它做成船型 C.減小它的重量
2、橡皮泥船放入水中容易側翻,改進方法不正確的是( A )
A.增加船的底部面積 B.盡量捏地勻稱些 C.增加船的厚度
3、鋼鐵能造船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B )
A.鋼鐵和竹竿、木頭都是浮的材料
B.鋼鐵變成船形后,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
C.鋼鐵的載重量大,堅固
18
4、橡皮泥造船采用的方法是( B )
A.折 B.捏 C.疊
5、當放了 25 個墊圈時,鋁箔船剛好沒入水中,那么小船的載重量是( A )
A.24 個墊圈 B.25 個墊圈 C.26 個墊圈
5、能使橡皮泥浮在水面的辦法是( B )
A.捏成鉛筆形狀 B.捏成船的形狀 C.捏成球的形狀
三、判斷題
1、沉的材料可以造船。(√)
2、相同質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鋁箔,做成船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
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3、船的穩定性與其結構有關。改進船的形狀、結構可以增加船的載重量和
穩定性。(√)
4、橡皮泥是在水中會下沉的材料,把它做成船型后,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5、隨著技術的進步,鋼鐵也能造船。鋼鐵制造的船不但堅固,而且載重量
也更大。(√)
6、船的底部越寬闊,穩定性越高。( √)
7、鋼鐵船堅固,載重量大。( X)
8、物體在水中會受到向上的浮力。( √)
9、在動手做小船之前,首先要找做小船的材料。( X )
10、雙體帆船的駕駛艙和甲板的空間較大,穩定性強。( √)
三、簡答題
1、讓船型橡皮泥和鋁箱穩定地漂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1)橡皮泥的厚薄要捏均勻。
(2)船的邊緣高度要一致,盡可能增大底部寬度。
(3)金屬墊圈要均勻地放在船中,不能堆積在一處。
19
四、連接題(每空 1 分)
根據下列物體在水中的情況連線。
蘋果
橡皮泥 浮在水面
玻璃球 沉在水中
泡沫板
五、實驗題
1、橡皮泥和鋁箔紙放到水中都會下沉,把它們做成船形可以浮在水面。
2、沉的材料造船,船在水中受到一種向上的浮力。
3、橡皮泥船和鋁箔船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承載量。分析實驗數據,推測相關數據。
4、實驗發現橡皮泥船穩定性差,易側翻。怎樣改進小船?
我的建議:增加船的底部面積或做成雙體船。
2.4《增加船的載重量》
一、填空題
1.船的載重量與船只 材料 、 結構 、 體積 有關,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
材料,制作的船型底面積 越大 ,船的載重量就 越多 。
2、船艙分格可以增加船的穩定性。
3、船艙中合理放置重物(不偏沉、不滾動)有利于增加船的穩定性。
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X 。
1、船的體積越大,載重量越大。(√ )
2、鋁箔船的最大載重量是指沉入水中的墊圈數。( √)
3、船艙中合理放置重物有利于增加船的載重量。( √)
4、們需要越來越大的船來滿足交通和運輸貨物的需要。(√ )
5、剪刀是制作方形鋁箔船的必需工具之一。(X )
20
三、選擇題,將正確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1、下列措施不能提高船的載重量或穩定性的是( A )
A. 增加船的高度 B.增加船的體積 C.貨物輕放,均勻
2、制作方形船時,轉角處理最合理的一項是( B )
A. 用剪刀剪掉 B.折疊與船邊吻合 C.用膠水粘上
3、彈球會滾動,船易側翻,解決方法錯誤的一項是( B )
A. 船艙分格 B.船底多做些彈坑 C.彈球放船的四角放
4、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其載重量與( C )有關。
A. 貨物的大小 B.船的高矮 C.船的體積
5、奇奇為增加橡皮泥船的裝載量,下列不可行的是( A )
A.把船做成薄餅狀,薄餅狀面積更大
B.把船做的大一些,增大船內空間
C.把小船分隔成多個船艙,增加船的穩定性
四、實驗:比較不同底面積的鋁箔船的載重量
實驗材料:鋁箔紙
實驗方法:
1、用邊長 12 厘米的正方形鋁箔做成不同底面積的船。
2、根據設計,制作 3 艘鋁箔船,分別計算它們的體積。
21
A 船體積: 8× 8× 2=128( m )
B 船體積: 6× 6× 3=108( m )
C 船體積: 4× 4× 4=64( m )
3、用彈珠或墊圈模擬貨物,比較哪一艘船的載重量大。
實 驗 結 論 : A 船 載 重 量 最 大 , B 船 次 之 , C 船 最 小 。 船 的 載 重 量
與船只體積大小、結構、重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種因素有關,相同
質量、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體積越大,船的載重量也越
大。
五、簡答題
1.提高船的載重量的方法。
(1)減輕船身的質量,用更輕的材料。
(2)增大船身的體積,嘗試不同的形狀,盡量增大船排開的水量。
2.什么叫排水量?
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排開的水量,船排開的水量越大,
載重量就越大。
3.在實驗中怎樣增加船的穩定性?
彈珠會滾動,導致船容易側翻,也就影響了載重量,我們可以把船分
隔成幾個船艙,這樣會增加船的穩定性。
2.5《給船裝上動力》
一、填空題
1、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駛,隨著船的體積越來越大,船的動力從人力逐漸過渡到
自然界的力量和機械動力。
2、給小船裝上風帆,利用風扇吹風使小船行駛。通過實驗發現靠風帆行駛的小
船無法自行持續行駛。
3、給小船裝上風力推進裝置,電池帶動扇葉轉動向 后 吹風時,小船向前運
動。
22
4.給小船裝上船舵就可以控制小船行進的方向。
5.要想使船保持動力,必須提供源源不斷的 動力 。
6、常規的潛艇一般用柴油做動力。核潛艇的動力來自核能,它可以幫助潛
艇在水下長時間地航行。
7、潛艇靠調節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來下潛和上浮。
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X 。
1、潛艇被設計成魚的形狀,可以有效減少水的阻力。(√ )
2、船舵可以改變船的方向。( √)
3、電動風力船行駛中容易偏離方向。( √)
4、帆船不能提供持續的動力。( √)
5、帆船對風的依賴性比較強。(√ )
三、選擇題,將正確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1、哪種方法能使小船在行駛中保持一定方向?(A )
A、安裝船舵 B.安裝風帆 C.安裝小馬達
2、船舵左偏,會導致船的偏轉方向是(B )
A.右 B.左 C.居中
3、船舵的作用表述正確的是(B )
A.增加船的穩定性 B.控制船的行駛方向 C.增加船的載重量
4、常規潛水艇的動力一般來自于(B )
A.水的浮力和自身重力 B.柴油 C.核能
5、解決小船動力的持續供應問題的是(A )
A.給小馬達持續提供電能 B.增加風帆數量 C.安裝船舵
23
四、實驗題:給小船安上蒸汽裝置。
1、安裝蒸汽船時應注意:
用_注射器_、塑料管給金屬管內加滿水;蠟燭位置要__居中_;船放入水中后,
再_點火____,保持水面平靜;實驗結束后,及時__吹滅蠟燭 __;注意不要被_
蒸汽裝置_燙傷。
2、蒸汽船與風帆相比能提供持續的__動力__,速度比較快;但船的__方向_不好
控制,行駛中容易偏離。
3.給小船裝上其他動力
(1)給小船裝上風力推進裝置:在船尾安裝帶風輪的電動小馬達,電池安
裝在小船前端,保持船體平衡。閉合開關,讓小船自己行駛起來。注意不
要讓電池進水。
(2)給小船裝上蒸汽推進裝置:在小船中部稍靠后位置安裝金屬管,管內
注滿水,蠟燭置于金屬管下正中間位置,小船放入水中后再點火,讓它自
己行駛起來。
4.給小船裝上船舵
24
船的行進方向由船舵方向決定
5、給船裝上動力
一、填空
1、船的動力的發展歷程是 人力 → 風力 →蒸汽裝置和電動機裝置→核動力。
2、帆船的動力來自 風力 。
3、船只的體積越大,行駛時需要的 動力 越大
4、可使大型船只行駛的動力有 風力 、 蒸汽 和 燃油 等。
5、船只靠 船舵 來控制行駛的方向。
6、許多潛艇被設計成魚類的身體形狀,可以 有效減少水的阻力 。
二、判斷
1、注意用火安全,避免被蒸汽裝置燙傷。實驗結束后,使蠟燭保持燃燒狀態。(×)
2、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駛,隨著船的體積越來越大,人力已經無法滿足大船航行
所需要的動力了。(√)
3、不同類型的船動力大小不同。(√)
25
4、大型船只需要可持續供應的動力。(√)
5、所有船只運動的方向都與船舵轉動的方向相反。(×)
6、核潛艇的動力來自核能。(√)
三、選擇
1、下面是小宇制作的小船,它是靠( B )前進的。
A.電力驅動 B.蒸汽驅動 C.風力驅動
2、想讓船只運動的時間長、距離遠,我們需要( C )。
A.增加船的體積 B.減輕船的重量 C.持續供應動力
3、下列關于潛艇的描述,正確的是( B )。
A.潛艇浮在水面時浮力大于重力
B.潛艇需要持續供應的動力來保持在水底下長時間航行
C.潛艇自身的重力無法改變
4、核潛艇的動力最有可能是( C )。
A.風力 B.燃油 C.核能
4.控制船只行駛的方向的裝置叫作( A )。
A.船舵 B.船槳會 C.船板
四、連線
26
五、實驗探究
1、下圖中小船的動力來源是 風力 ;能量來源于 電池 。
2.小船靠 船舵 控制行駛方向,如果要使小船向左前方行駛,應該控制方向的
裝置向 左 轉。
3.如果要對小船進行改進,增加它的載重量,我們可以 加高船體,增加它的體積 。
六、科學與生活
1、如何讓船的行駛保持一定的方向?
答:為了讓船的行駛保持一定的方向,可以在船上安裝船舵,通過調整船舵的方
向改變船的行駛方向。
2、我們有哪些方法可以給船提供動力?
答:我們可以利用風帆、電動機、蒸汽裝置等給船提供動力。小帆船:利用電風
扇的風力推動;電動船:利用電動機帶動葉輪產生的風力推動;蒸汽船:利用蒸
汽裝置提供動力。我的發現風、電、蒸汽等都能給船提供動力
3、怎樣解決動力的持續供應問題?
答:帆船需要持續的風,蒸汽船需要不斷加水和更換蠟燭,電動船需要更換電池
等。動力的持續供應需要其他能量不斷地輸入,這其實是一種轉換的過程。
4、如何讓船的行駛保持一定的方向?
答:為了讓船的行駛保持一定的方向,可以在船上安裝船舵,通過調整船舵的方
向改變船的行駛方向。
27
6、設計我們的小船
一、填空
1、在畫船的設計圖時,要標注 材料 和 結構 。
二、判斷
1、為了造出一艘理想的船,在使用材料時可以不考慮成本。(×)
2、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要能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反思、調整自己的設計思路。(√)
三、科學探究
1.如下圖所示,比較不同形狀的船只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1)為了使實驗公平,應該保持一致的條件是 繩子上掛的墊圈數量重量
(2)你認為哪種船型會先到達終點?
( √ ) ( )
我這么判斷的理由是 船頭越小,船只受到的水的阻力越小 。
五、科學與生活
1、我們在設計船時需要考慮哪些問題?
答:在進行設計時,要考慮船的大小、形狀、材料、載重量、穩固性、動力系統、
制作費用等,這些也是每一位工程師在設計船舶時會考慮的問題
7、制作與測試我們的小船
一、填空
1、愛動腦小組設計的小船超出了成本,此時他們可以改用價格較 低 [填
“低”或“高”],性能較好的材料。
28
二、判斷
1、我們設計的小船可以沒有自己的動力系統。( ×)
2、我們在制作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需要政進設計,可以及時在設計圖和經費預
算上做出調整。( √ )
三、選擇
1、下面制作小船的步驟不合理的是( B )。
A 先將小組中的人員進行分工,然后進行制作
B.先組裝,再分裝 C.按照設計圖制作
2、在制作小船的過程中,下面做法中正確的是( C )。
A.沒分工,自己做 B.沒有互相幫助
C.按照設計圖制作,發現問題稍做調整
五、科學與生活
通過測試,我們就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請你根據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項目 出現的問題 我們的改進
按照設計圖制作 不按照設計圖制作 按照設計圖制作,發現問題稍做調整
載重量 未達到 200 克 增加小船的體積
穩定性 不太穩定 增加小船底部的寬度
航行方向 無法控制 給小船加裝船舵
第三單元環境與我們
1、地球——宇宙的奇跡
一、填空
1、 地球 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2、 空氣 和 水 是地球上的兩種非常重要的物質,人和動植物的生存都離不開它們。
3、 海洋 是一個無比巨大的資源寶庫。
29
二、判斷
1、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 √ )
2、目前已探測的太陽系行星,除了地球以外還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 )
3、地球為生命提供了全部生存條件。( √ )
4、在八大行星中,地球是最適宜人類生活的行星。( √ )
5、海洋中的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人們可以隨意開采和利用。( × )
6、動植物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 )
7、火星和金星的大氣中都含有少量的氧氣。( × )
8、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離太陽不太近也不太遠的一定距離內,保
證了地球上有液態水。( √ )
三、選擇
1、地球為人類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是( B )。
A.陸地和空氣
B.液態水、適于呼吸的大氣、適宜的溫度和賴以生存的各種資源
C.水、大氣和熱量
2、海洋為人類的生存提供的資源有( C )。
A.魚類、貝類 B.海洋植物、動物 C.海洋植物、動物和豐富的礦產資源
3、人類的探測器已經登陸火星,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 )。
A.火星與地球一樣有大氣、有山脈,適宜人類居住
B.火星的大氣成分不適宜人類呼吸,而且沒有液體水,溫度較低
C.火星與地球一樣都有陽光照射,地表溫度比較高
4、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B )。
A 沒有水,植物無法生長
B.地球上的水資源非常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C.沒有水,海洋生物就無法生存
30
5、下列不是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是( )。
A 海濱旅游 B.遠洋運輸 C.潮汐發電 D.淡水養殖
6、地球表面包裹著一層厚厚的大氣,使地球表面的實際平均氣溫為),適宜生命存在。
A.10℃ B.15℃ C.20℃
7、下列選項中,屬于地球上的巖石圈的作用的是()
A.提供植物養分,利于植物扎根 B.巖石、土壤為動物提供棲息地
C.使雨水能夠蓄積在地球表面 D.以上都是
8、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 ( )。
A.人類不能破壞動植物的生存空間,要與動植物和諧相處
B.開荒種田 C.捕獵動物,獲取有用的皮毛 D.大量砍伐樹木
五、科學與生活
1、人類未來可能在月球建立研究基地,長期生活在月球上。設計一個適宜人類
生存的月球基地,要為生活在月球的人們提供哪些生存條件保障?
答:充足的水和氧氣(首先解決水的來源問題);溫暖舒適的活動空間;安全保
障,比如預防隕石撞擊、紫外線防護等
2、地球為生命提供了哪些基本的生存條件?為什么說要珍惜我們的地球家園?
答:地球為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了水、空氣、適宜的溫度以及各種賴以生存的資
源。我們的地球在人類已探索的宇宙星體中是唯一具備生命生存的適宜環境的星
球,所以我們要珍愛與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3、如果我們來設計一個宇宙空間站,需要為宇航員保證哪些生存條件呢?
答:無論是空間站還是進行艙外作業的宇航員,需要為他們提供的必要的生存條
件有呼吸用的氧氣,保溫隔熱的空間環境和宇航服,飲用的水以及一些食物等基
本保障。
4、地球上有無數的生命,包括植物、動物,還有我們人類。那么,人類和其他
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是什么呢?
答:地球為生命提供了水、空氣、適宜的溫度、食物、能源、棲息地等必要條件。
31
5、下列圖中,人類利用海洋資源的方法各是什么?你還知道哪些?(至少寫出
兩點)
答:(1)海洋運輸;(2)海水養殖(3)海濱旅游。我還知道潮汐發電海地溫差發電
此外當今一些發達國家已開始圍海造地、建設海地倉庫和機場、發展海上旅游、
建設海上城市等,以充分利用海洋空間資源,竭力擴大生存空間
2、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
一、填空
1. 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有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等。
2. 導致北冰洋的浮冰面積在退縮。
二、判斷
1、我們小區的生活環境很好,所以不需要保護環境。( × )
2、大氣污染的環境問題與人類的一些生產、生活活動有關。( √ )
3、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垃圾危害不到環境。( × )
4、對環境破壞最嚴重的是人類活動。( √ )
5、大氣污染會導致酸雨的產生,從而腐蝕建筑物,使植物無法生長,給動物和
人類的健康帶來威脅。( √ )
6、人類改造自然界的活動給人類帶來一定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壞處。
( √ )
7、飲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 )
8、用殺蟲劑消滅害蟲,不會給生物的生存及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我們可以大
量的使用它。( × )
三、選擇
1、當人們隨意亂扔亂堆垃圾時,可能會引發的環境問題是( A )。
A.污染土壤和河流 B.噪聲污染 C.大氣污染
2、下列環境污染對建筑造成較大損壞的是( B )。
A.水質富營養化 B.酸雨 C.霧霾
32
3、關于環境問題,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 )。
A.霧霾天氣不影響我們在戶外的活動
B.全球變暖、海洋溫度升高與環境問題有關
C.水污染會危害水里的魚蝦等生物,但對人類沒有影響
4、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大氣污染的是( B )。
A.霧霾 B.洪澇災害 C.酸雨
2.大多數的環境問題是由( A )引起的。
A.人類活動 B.氣候變化 C.地殼運動 D.野生動物活動
3.下列現象中,不會造成水污染的是( C )。
A.印刷廠直接排放廢水 B.肆意使用農藥、化肥
C.污水、廢水經過處理后再排放 D.在河流湖泊里洗衣服
4.下列不屬于環境污染的是( B )。
A.生物污染 B.食品污染 C.噪音污染 D.土壤污染
5.科學家對氣候的研究表明,地球溫度在逐漸升高,關于此現象造成的影響,下
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C )。
A.會導致一些疾病的擴散 B.會導致水資源的極度缺乏
C.不會導致食品生產的減少
四、連線。
請將下列人類的行為與其對應的后果用線連起來。
33
五、科學與生活
1、你認為哪些環境問題與人類活動有關,試舉三例。
答: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臭氧層破壞等。
2、地球都面臨著哪些環境問題?你能列舉出哪些事實?
答:地球上人類面臨著:a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b臭氧層破壞一紫外線強
度增加。c 土地荒漠化植被減少,沙漠面積增大。d 酸雨一腐蝕建筑。e 大氣污
染一霧霾等。
3、這些問題會給地球上的生物帶來哪些危害?
答:這些問題會給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健康以及持續發展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比
如大氣污染,影響著人們的呼吸與健康、影響著交通出行,更影響著自然界動植
物的生存與生長;水環境污染讓水體變黑、發臭,細菌滋生,魚類死亡,藻類瘋
長,飲用的水因含有有毒物質而使人染病,甚至死亡。
4、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對環境有什么影響?
答:人類工業生產產生的廢氣、有毒有害物質、汽車尾氣排放,增加了溫室氣體
含量,這加劇了全球變暖的環境問題。工業生產或人類生活中清洗衣物、餐具使
用的化學用品等廢水排放到河水、海洋,大量化學物質進入水體中,讓水中動植
物死亡,破壞水中生態系統。亂砍濫伐樹木,讓動植物失去家園的同時,加劇了
土地沙漠化的環境問題。
3.珍惜水資源
一、填空題
1、地球上水資源總量大約為 14 億立方千米,其中淡水約占 2.5 %.
2、 滴灌 是目前農業灌溉技術中最為節水的灌溉技術之一。
3、地球上的水資源主要以 咸水 的形式存在。
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
1、自然界的水是循環往復的,所以不必節約用水。( × )
34
2、為節約用水,我們可以每天不洗澡。( × )
3、“水龍頭在哭泣,請擦干他們的眼淚吧!”這句廣告語告訴我們要節約水資源。
( √ )
4、我國水資源總量雖然不多,但人均占有量豐富。( × )
5、地球上的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
三、選擇題,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內。
1、地球淡水資源中數量最多的是( c )
A.地下水 B.河流和湖泊 C.山區、南極與北極地區與永久積雪
2、我國人均水資源量( B )世界人均水資源量。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3、我國各省市人均水資源分布情況是( C )
A.南多北少 B.南少北多 C.極不均衡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指出,要優先保護( A )水源。
A.飲用水 B.工業用水 C.農業用水
5、下列做法不利于節約用水的是( C )
A.洗澡時,適當減少淋浴時間 B.把洗菜的水用于澆花
C.洗手過程中,打泡泡的時候不關水龍頭,讓水一直流著
四、綜合題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儲量為3500萬立方千米,只占地球上水體總儲量的2.53%。
其中大部分是固體冰川,主要分布在南北兩極地區。這種冰川在目前技術水平下,
還難以利用。液體形式的水體,絕大部分是深層地下水,開采利用得也很少。人
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儲量約占
全球淡水總儲量的 30.4%。
35
1、人類主要利用的淡水資源是( B )。
A.冰川 B.河流和湖泊 C.深層地下水
2、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占地球上水體總儲量的( C )。
A.大部分 B.一半 C.很少一部分
3、淡水資源主要以( A )形式儲存
A.冰川 B.河流和湖泊 C.深層地下水
4、液體形式的水體,絕大部分是( B )。
A.河流和湖泊 B.深層地下水 C.淺層地下水
5、淡水資源十分寶貴,請你談一談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水資源?
答: ①節約用水,要加強用水管理;
②不往湖泊、江河等水里扔東西;
③節約用水,不浪費水;
④將水盡可能地循環利用。
4解決垃圾問題
一、選擇題。
1、2018 年 9 月,世界銀行發布了 2050 年全球固體廢棄物管理一覽)報告。報
告中指出,到 2050 年,世界人口將達 97 億,按照人均生活垃圾日產生量 0.96
千克計算,垃圾年產生量將達( A )億噸。
A.34 B.202 C.20.2 D.340
2、果果把家里的垃圾分為塑料、金屬、紙、玻璃等,她是按(A )分類的。
A.材料 B.是否有毒 C.是否易腐爛 D.來源
3、下列各種垃圾中屬于有害垃圾的是(C)。
A.廢舊報紙 B.罐頭瓶 C.廢電池 D.蘋果核
4、下列關于垃圾的說法,正確的是(C)。
A.垃圾都是無用的 B.垃圾都是有害的
C.亂丟棄的垃圾會危害環境 D.垃圾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36
5、我們應該把家中的垃圾(B)。
A.扔到路邊 B.分類裝好扔到專門的垃圾箱里
C.扔到沒人的空地上 D.全部放在家里進行堆肥
6、下列做法正確的是(C)。
A.過期藥品和果皮丟進一個垃圾桶 B.直接用手對垃圾進行分類
C.把可回收的廢舊物品送到回收站 D.直接將不要的剩菜倒入下水道
7、對于解決垃圾問題,下列做法不好的是(D)。
A.少買一些不必要的衣服
B.減少食物浪費以及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C.用布袋取代塑料袋
D.把家里產生的垃圾都放到可回收物的垃圾箱里
二、填空題。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做一個堆肥箱。如將廚余垃圾摻入洗菜水或者洗
拖把的水,堆積起來,表面覆蓋一層 土壤 ,讓堆肥慢慢腐熟。放上 1至 3
個月,腐熟后的垃圾可以作為家庭種植花草的 底肥 。
2、目前除了填埋和焚燒,我們解決垃圾問題的方法還有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
三、 實驗探究題。
①過期的藥品 ②香蕉皮 ③蘋果核 ④廢棄塑料盆 ⑤鋁罐
⑥廢紙箱 ⑦廢電池 ⑧壞的日光燈管 ⑨舊玻璃瓶 ⑩損壞的溫度計
1、將各種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填序號)
易腐垃圾: ②③ 可回收垃圾:④⑤⑥⑨ 有害垃圾:①⑦⑧⑩
37
2、以上垃圾中,需謹慎處理的是有害垃圾,可堆肥的是易腐垃圾(填“易腐垃
圾”“可回收垃圾”或“有害垃圾”)
3、一家人在家吃完飯后,應該(C)。
A.將剩飯菜用食物粉碎機粉碎后沖入下水道
B.把剩飯菜與其他垃圾混裝丟到垃圾箱里
C.單獨用塑料袋盛裝剩飯菜,再投放到指定垃圾箱里
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城市塑料垃圾的增長量、廢棄量十分驚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顯
最令人頭痛、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頭的廢舊塑料包裝袋、一次
性塑料餐具。據有關部門統計,僅以一次性塑膠泡沫快餐盒為例,我國全年消耗
量達 4億至 7億個。
長江葛洲壩岸邊漂浮堆積的“白色垃圾”,足以容得下多人站立而不下沉。
目前,長江上游順江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不僅嚴重污染水面,也給葛洲壩水
電站和三峽水利樞紐的運行發電帶來嚴重安全隱患。清理這些“白色垃圾”迫在
眉睫。
1、按材料分,“白色垃圾”屬于塑料垃圾。
2、在上述材料的介紹中,城市塑料垃圾包含廢舊塑料包裝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
3、我們在生活中如何減少白色垃圾?(寫 2條即可)
答:①用布袋取代塑料袋;②減少塑料袋的使用;
5、合理利用能源
一、選擇題。
1、目前常用的能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氣、風能、水能、太陽能等,對于我們人
類來說,其中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B)。
38
A.煤炭、石油、天然氣 B.風能、水能、太陽能
C.煤炭、石油、太陽能 D.石油、天然氣、太陽能
2、( A )是導致溫室效應的“元兇”。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氧氣 D.氮氣
3、火力發電廠發電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廢氣,而我國三峽工程所提供的
清潔、廉價、大功率、可再生的水電,相當于每年燃燒 3000 萬噸原煤的火力發電
廠的電能,因此三峽工程有助于控制(B)。
A.酸雨 B.溫室效應 C.白色污染 D.臭氧層空洞
4、下列行為,不能節約能源的是(D)。
A.騎自行車出行 B.將照明用的普通白熾燈換成同樣亮度的 LED 燈
C.太陽能熱水器代替電熱水器 D.用煤炭取暖,替代空調
5、從“節能減排"角度看,選擇(C)作為短途交通方式最好。
A.地鐵 B.小汽車 C.自行車 D.公交汽車
二、填空題。
1、自然界中能產生提供某種能量的物質或資源叫 能源 。比如太陽能、地熱
能、風能等屬于 可再生能源 ;除了這類能源,還有一類不可再生能源,比如
煤 、 石油 、 天然氣 。
2、 電能 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為廣泛的能源。
3、遼闊的 水能 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庫, 潮汐能 就是在海水的漲落過程
中隨著水位的變化而形成的巨大的能量。
4、密封塑料袋模擬 溫室效應 ,相同時間內 密封袋內 的溫度比 密封袋
外 的溫度(填“密封袋內“或“密封袋外”)要高得多,上升的快得多。
5、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劇增加,產生了大量的 二氧化碳 ,
導致全球氣候 變暖 、土壤 沙漠化 、大陸和兩極冰川 消融 ,給全球環
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39
三、實驗探究
某科學小組想設計一個實驗來模擬二氧化碳濃
度增加是否增加地球“溫室效應”,做了如下實
驗:在兩只同樣的玻璃瓶里分別充滿二氧化碳和
空氣,并編號為甲、乙,塞緊帶有相同溫度計的
橡皮塞(如圖所示),再把兩只玻璃瓶放在陽光下
照射,觀察甲、乙瓶中的溫度變化。 甲瓶 乙瓶
時間 初始溫度 5分鐘后 10 分鐘后 15 分鐘后 20 分鐘后 25 分鐘后
甲瓶溫度(℃) 18 19 22 24 26 28
乙瓶溫度(℃) 18 19 20 21 22 23
1、該實驗照射相同時間,比較表格中的數據,甲、乙瓶溫度變化的規律是甲瓶比
乙瓶升溫快。
2、有同學認為該模擬實驗存在問題,你認為是實驗中使用的是純凈的二氧化碳,
與溫室效應時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神奇的能源
地熱能來源于地球的熔融巖漿和放射性物質的衰變,其儲量比目前人們所利
用的能源總量多得多。地熱在很多方面都有著誘人的發展前景,如將地熱能直接
用于供暖,方式簡單,沒有污染;利用溫度適宜的地熱水灌溉農田,可使農作物
早熟增產;還有最重要的地熱利用方式一地熱發電,地熱發電不像火力發電那樣
要裝備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
地表下還蘊含著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可燃冰。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燒
后僅產生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但燃燒時產生的熱量極大。據科學家估測,地球
上可燃冰的總儲量約為 21000 萬億立方米,若能完全開采,則可滿足人類使用
1000 年。
1、地熱能是(A)。
A.可再生能源 B.不可再生能源 C.二次能源 D.固態能源
40
2、下列發電方式的能量轉化過程與地熱發電相同的是( A )。
A.火力發電 B.水力發電 C.風力發電 D.太陽能發電
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C )。
A.地熱能可以直接用于供暖 B.熱礦泉水具有一定的醫療效果
C.利用高溫地熱水灌溉農田,可使農作物早熟增產
D.可燃冰燃燒后能產生大量的熱量并產生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
4、可燃冰燃燒時可以將 化學 能轉化為 熱 能,屬于 不可再生 能源(填“可
再生”或“不可再生”)。
6、讓資源再生
一、 選擇題。
1、關于造紙術的發明敘述,不正確的是(D)。
A.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
B.西漢前期就從“積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啟示,發明了紙
C.東漢時期,蔡倫改進造紙術,發明了“蔡侯紙”
D.在公元前 3-4 世紀,紙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了
2、手工造紙步驟的順序是(D)。
A.搗碎——浸泡——攪拌——抄紙——晾干
B.浸泡——攪拌——搗碎——抄紙——晾干
C.浸泡——搗碎——抄紙——攪拌——晾干
D.浸泡——搗碎——攪拌——抄紙——晾干
3、“創全國文明城市”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其中垃圾分類回收利用是檢查項目之
一,垃圾分類既可以節約資源,又能減少污染,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例如:破
鐵鍋、壞車架、廢棄易拉罐、舊電線和鋁材下腳料等可歸為類回收,它們屬于(A)。
A.金屬材料 B.氧化物 C.塑料 D.非金屬
41
4、好多生活用品都可以回收再利用,上面會有循環利用標志,下面( C )是循
環利用的標志。
A B C D
5、如右圖所示,用廢棄塑料袋編織籃子,這種處理垃圾的方法屬于(B)。
A.減少丟棄 B.重新使用
C.回收加工再利用 D.分類處理
二、填空題。
1、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指南針、活字印刷術、 造紙術和火藥。
2、構成紙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纖維 ,因此節約用紙歸根到底是為了少砍樹木 節
約資源 和 保護環境。
3、紙使用后還可以回收加工變成新的紙張,這說明紙是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4、我們常用的 玻璃 、 易拉罐 和 塑料瓶 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為
它們可以反復熔化成型。
三、實驗探究
如圖是古方造紙的過程,請參照圖片以及根據教材上所介紹的造再生紙的方
法,對下面的現代造紙過程進行排序。(填序號)
①紙張 ②抄紙壓光 ③卷紙
④木屑 ⑤制漿
42
1、正確的排序是④⑤②③① 。
2、下面的材料(C )不是古方造紙的原料。
A.舊漁網 B.樹木 C.沙土 D.破布
3、再生紙相比于原漿紙,其生產過程能節約煤炭等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4、生活中常見的再生紙產品有哪些?請舉例說明。
答:示例:紙板和紙箱包裝紙袋、廢舊報紙、廢舊書。
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玉溪日報 2019 年 08 月 16 日訊
玉溪市每天產生生活垃圾大約 28500 噸,為了有效回收垃圾并做到無害化處
理。玉溪市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
并已建立 9種垃圾的分流分類收運處理體系,要求居民對廢棄玻璃、金屬、塑料、
紙類和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廢舊家具、廢舊織物等進行分類。
1、小強家里一天產生了以下垃圾:①果汁瓶,②剩飯菜,③西瓜皮,④用過的
紙巾,⑤舊報紙,⑥一次性飯盒,⑦一次性手套。上述垃圾中屬于可回收垃圾的
是(C)。
A.①④⑤⑦ B.①④⑤ C.①⑤ D.④⑤⑦
2、關于垃圾處理,以下說法正確的是(B)。
A.填埋沒有任何污染,可以用來種植莊稼
43
B.垃圾中的污水會擴散到周圍的土壤中,更可怕的是,隨著垃圾中污水的擴
散,還會污染地下水
C.填埋場上可以修建穩固的地基,在上面修建房屋
D.焚燒沒有任何污染,而且可以用來發電等
3、合理處理生活垃圾,既有利于節約資源,又保護了人類生存的環境。下列做
法不屬于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的是(C)。
A.對有害垃圾進行回收并特殊處理
B.對廚余垃圾進行堆肥處理
C.我們可以在露天集中對垃圾進行焚燒
D.對廢棄玻璃、金屬、塑料、紙類、廢舊織物等進行分類回收處理
7、分析一個實際的環境問題
一、選擇題。
1、下列(D)不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措施之一。
A.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監督管理機制
B.加大環保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環保意識
C.加強水污染防治,改進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等
D.垃圾的隨意丟棄不會造成水污染,因此可以在河道里丟棄垃圾
2、人類解決水危機的方法是(D)。
A.大量開采地下水 B.海水淡化 C.用海水灌溉農田
D.節約用水,合理用水
3、某市自然水域出現比較嚴重的污染,這會影響到(C)。
A 水里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種生物
B.周圍生活的居民
C.水里的各種生物,周國的土壤、空氣等環境以及周圍生活的居民
4、在治理污染水域的過程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B)。
A 頒布法律條例,宣傳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
B.根據實際平衡協調各種因素,以個人利益為重
C.禁止圍湖建房,治理向湖中亂排污水現象
44
二、填空題。
1、教材中城市城中湖,由于大力發展湖水漁業養殖,加上周邊地區的污水排放等
問題,造成湖水水質變成劣五類,并且水體嚴重富營養化,水中生物急劇減少。
2、研究水污染情況可以采用調查法、實驗法等。
三、判斷題。
1、自然水城污染主要是由于水產養殖業對水質的破壞。( × )
2、圍湖建房,可以生活在水邊看湖光山色,不會影響周圍環境。( × )
3、環境問題的解決很復雜,涉及多種相互關聯的因素,需要協調各種因素。
( √ )
四、實驗探究
豆豆了解到,水污染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為了了解水的污染情況,她用自來
水與生活污水進行對比觀察,記錄如下:
類別 顏色 氣味 透明度 雜質
自來水 無色 無 好 無
生活污水 有色 刺鼻 差 有
1、豆豆在了解水污染情況時采用的實驗方法是對比實驗。
2、豆豆想把生活污水中的雜質分離出來,能用 沉淀 和過濾方法。
3、豆豆認為淡水在自來水廠中,除了上述兩種方法之外,還要加人藥物進行 消
毒 處理,這樣才能符合我們使用的標準。
五、簡答題
1、水資源的不斷污染,將會造成哪些嚴重的危害 (至少寫 3條)為了減少水污
染的危害,你能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嗎 (至少寫 3條)
答:水的污染直接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污染土壤,影響生物的生存。例如:①我們
應該減少污水、廢水的排放。②節約用水。③家庭選用無磷的洗滌劑。
45
六、請把自然水城的污染源與可能產生的破壞現象相連。
大范圍的圍湖建房 引發水體富營養化,魚蝦死亡
農田使用大量的化學農藥 大量生活垃圾進入湖中
水上開發餐飲 廢油污染水質
柴油游船增多 廚余垃圾、污水流入湖中
第四單元 熱
1 溫度與水的變化
一、填空題
1、水的三種形態是 固態 、液態和 氣態 。
2、物體的冷熱程度用 溫度 來表示。
3、 熱量 的變化導致溫度的變化。
4、水的凝固點和沸點分別是 0 ℃和 100 ℃。
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
1、規范佩戴護目鏡,以防燙傷。( √ )
2、水的三態變化不是循環的。( )
3、沸騰時,一部分水變成水蒸氣。( √ )
4、天上的云是水蒸氣。( )
5、使用酒精燈的內心加熱溫度最高。( )
三、選擇題,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內。
1、水的沸騰需要持續的( B )
A.溫度 B.熱量 C.加水
2、液態水變成固態冰是一個( A )的過程。
A.散熱 B.吸熱 C.攪拌
3、水沸騰后的溫度變化是( B )
A.繼續升高 B.保持不變 C.開始下降
4、給燒杯里的水加熱,然后停止加熱,最后再加熱到沸騰,溫度的變化過程是( A )
46
A.上升-下降-上升-不變 B.上升-不變-上升-不變 C.上升-下降-不變-上升
5、關于水的凝固點和沸點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B )
A.水的凝固點是 0℃,沸點是 100℃ B.水的凝固點是 100℃,沸點是 0℃
C. 水的凝固點和沸點與溫度的變化有關
四、連線題
將水的形態變化與熱量關系連線。
水→冰
冰→水 吸熱
水→水蒸氣
水蒸氣→水
冰→水蒸氣 散熱
水蒸氣→冰
五、實驗題
圖甲是“研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裝置圖。
1、實驗過程中,依據觀察到水的內部產生大量的氣泡,上升到水面破裂的現象,
判定水開始 沸騰 。
2、圖乙是實驗第 5min時溫度計的示數,將其讀數記錄到表中。
47
3、根據記錄的數據,在圖丙坐標系中畫出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像。
4 通過實驗可知,水沸騰時的溫度是 100 ℃;水沸騰以后,繼續加熱,水的溫
度保持不變(填“逐漸升高”“保持不變”或“逐漸減低”);停止加熱后,燒杯
中水面的位置下降,說明水沸騰前體積 變大 ,水沸騰后停止加熱,體積 變
小 。
4.2 水的蒸發和凝結
一、填空
1.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水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又凝結成水的現象,水和
水蒸氣的互相變換與溫度有關。
2.水蒸發的現象: 濕衣服晾干了, 水洼里的水變干了。
3.水蒸氣凝結的現象:早晨草地上的露珠, 剛洗完澡后浴室的玻璃上有水珠。
4. 云、 霧、 霜、 雪的形成原因
云 霧 霜 雪
(1)云是水蒸氣受冷形成的小水珠成小冰晶,飄浮在高空。
(2)霧是水蒸氣受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飄浮在低空。
(3)霜是低空的水蒸氣在 0 ℃以下受冷形成的小冰晶。
(4)雪是高空的水蒸氣在 0℃以下受冷形成的小冰晶。
48
二、判斷題
1. 水可以變成水蒸氣, 水蒸氣也可以變成水。 ( √ )
2. 濕衣服被太陽曬一天就變干了, 是因為衣服上的水被太陽吸收了。( × )
3. 觀察水蒸氣的凝結現象時, 在冰里加入一些食鹽可以加速升溫。( × )
解析: 向冰中加入一定量的食鹽, 可以加快冰的融化。 當固態的冰向液態
的水轉化時, 需要從周圍的環境中吸收熱量, 從而達到加速降溫的目的。
4. 露水、 白云、 霧氣都是由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的。 ( √ )
三、選擇題
1. 用濕布擦黑板, 過了一會兒, 水干了, 這是( A ) 現象。
A. 蒸發 B. 冷卻 C. 凝結
2. 水蒸氣在( B ) 的情況下能凝結成小水珠。
A. 受熱 B. 受冷 C. 吸收熱量
3. 對于我們周圍水的蒸發現象,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 。
A. 無處不在 B. 隨時都在進行 C. 容器蓋上蓋子水就不會蒸發了
4. 為了讓燒杯中的水蒸發得更快, 我們可以( C ) 。
A. 向燒杯中加入冰塊 B. 向燒杯中加入食鹽 C. 用酒精燈加熱燒杯
5. 濕衣服晾在太陽下比晾在陰涼處干得快, 這是因為( A ) 。
A. 太陽下溫度高, 水蒸發得快 B. 水被太陽吸收了
C. 以上兩個原因均有
6. 常溫下,取三只相同的玻璃杯,第一只杯中裝冰塊,第二只杯中裝自來水,
第三只杯中什么也不加。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
A. 三只杯子的外壁都會出現小水珠
B. 裝自來水的杯子外壁會出現小水珠, 這是因為杯中的水滲出來了
C. 裝冰塊的杯子外壁會出現小水珠這是因為玻璃懷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
氣遇冷凝結成了看得見的小水珠
49
四、實驗題: 水的蒸發和凝結
1、探究水蒸發快慢與溫度高低的關系
●實驗方法:
①向兩個大小相同的燒杯里分別倒入
相同質量的水。
②將其中一杯水用酒精燈加熱至 80℃,
另一杯水加熱至 40℃。
③各放置 5 分鐘, 用電子秤稱量每杯水的質量觀察并比較水量減少得多少。
●實驗現象: 溫度為 80℃的水質量小, 水量減少得多; 溫度為 40℃的水質
量大, 水量減少得少。
●實驗結論: 溫度越高, 水蒸發 得越快。
2、觀察水蒸氣的凝結現象
●實驗方法:
①在玻璃杯內加入冰塊, 用干布將
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凈, 靜置一會兒,
觀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現象, 并記
錄玻璃杯內外溫度計的讀數。
②在裝有冰塊的玻璃杯內再加入一
些食鹽, 繼續觀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現象, 并記錄兩支溫度計的讀數。
●實驗現象:
①加入冰塊后, 玻璃杯外壁出現小水珠, 玻璃杯內溫度計的讀數為-2℃, 杯
外為 20℃。
②加入食鹽后, 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變多, 玻璃杯內溫度計的讀數為-8℃,
杯外為 20℃。
●實驗結論: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 加入食鹽后溫度降低,導致
小水珠變多。
50
4.3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
一、填空。
1.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時, 熱量會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 導致高溫
物體溫度下降, 低溫物體溫度升高, 直至兩個物體溫度相同。
2. 在“觀察溫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觸后的溫度變化” 的實驗中, 試管中的涼水
從燒杯中的熱水中吸收熱量,溫度上升; 燒杯中熱水的熱量向試管中的涼水傳
遞, 溫度下降。 當涼水和熱水溫度相同后, 涼水無法繼續吸收熱量,二者的
溫度在室溫的影響下同時下降, 直至與室溫相同。
3. 生活中可以使用感溫紙帶、 感溫粉末等來感知溫度。 感溫粉末遇熱顏色變
淺, 可以把感溫粉末加入水中, 通過觀察顏色的變化來觀察溫度的變化。
二、判斷題
1. 將一盒牛奶放在熱水中后 , 牛奶的溫度會一直上升。 ( × )
解析: 牛奶的溫度會逐漸上升, 熱水的溫度會逐漸下降, 當二者溫度相同時,
牛奶的溫度不再上升, 會在環境的影響下而下降。
2. 測量水溫時, 可以直接將溫度計放入試管和燒杯中, 不需要用手提著。
( × )
解析: 溫度計的液泡不能接觸容器的底和側壁。
3. 當水溫與周圍環境的溫度一樣時, 水溫便不會再下降了。 ( √ )
51
三、選擇題
1. 把感溫粉末加入水中, 如果觀察到感溫粉末的顏色變淺, 這說明水的溫度
( A ) 。
A. 比較高 B. 比較低 C. 無法確定
2. 向一只大燒杯中倒入三分之二杯 60 ℃的熱水, 將盛有一定量 20℃涼水的
試管下端浸入熱水中, 用溫度計分別測量試管中的涼水和燒杯中的熱水的溫度
變化情況。 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十分鐘后觀察到熱水的溫度為 45℃,那么此時涼水的溫度可能是( B )。
A. 18℃ B. 28℃ C. 48℃
(2)三十分鐘后再次測量熱水和涼水的溫度, 可以觀察到二者溫度( C )。
A. 相差很大 B. 熱水溫度低于涼水 C. 大致相同
(3) 如果此時室溫是 23℃, 那么一小時后熱水和涼水的溫度是( B ) 。
A. 20℃ B. 23℃ C. 50℃
四、實驗: 觀察溫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觸后的溫度變化
●實驗方法:
①取一定量 20℃左右的涼水裝在試管中。
②取一只大燒杯,倒入三分之二杯 60 ℃左
右的熱水,然后將盛有涼水的試管下端浸入
熱水中。
③用兩支溫度計分別測量試管中的涼水和燒杯中的熱水的溫度變化情況,每間隔
一定時間記錄讀數。
●實驗現象:
溫度變化記錄表
●實驗結論:涼水的溫度
逐漸上升, 熱水的溫度
逐漸下降, 最后二者趨
于接近。
52
4.4 熱在金屬中的傳遞
一、填空。
1. 將牛奶包浸在熱水中,牛奶會慢慢熱起來,熱
水把熱量傳給了牛奶。 喝湯時, 將金屬勺浸在熱
湯中, 熱湯把熱量傳給了金屬勺的勺口, 熱量沿
著金屬勺慢慢地向末端傳遞, 過一會兒, 勺柄也
熱起來了。
2. 熱可以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如酒精燈火焰的熱傳給金屬條、金屬
圓片等) , 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 如熱從金屬條的一端傳遞
到另一端, 從金屬圓片的中心向四周傳遞等) , 這個過程叫熱傳遞, 熱傳遞
是一個從熱源中心向四周各個方向逐漸擴散的過程。
3. 三種熱傳遞方式
(1)熱傳導: 通過直接接觸將
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
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
部分的過程。
(2)熱對流:流體各部分之間發
生相對運動時, 使熱量由高溫物
體轉移到低溫物體的過程。
(3)熱輻射:熱量以電磁波的形
式從一個物體傳給其他物體的過
程。
4. 在金屬條和金屬圓片中熱的傳遞方式都是熱傳導。
二、判斷題
1. 熱總是從冷的部位向熱的部位傳遞。 ( × )
2. 不同物體之間不會發生熱傳導。 ( × )
3. 在豎直的金屬條中部加熱, 只會向上傳遞。 ( × )
4. 勺子插在熱水中, 勺子的水上部分也會漸漸地熱起來。 ( √ )
53
三、選擇題
1. 熱在金屬圓片中的傳遞方向是( C ) 。
A. 向左 B. 向右 C. 向四周
2. 熱傳導現象一般發生 在固體中, 其產生條件不包括( C ) 。
A. 物體要直接接觸 B. 要有溫度差 C. 必須在物體中心處加熱
3. 在金屬條的中部加熱, 熱傳遞的方向是( C ) 。
A. 不確定 B. 向一端傳遞 C. 向兩端傳遞
4. 下列現象中, 由于熱傳遞使物體的溫度升高的是( C ) 。
A. 用毛巾反復摩擦皮膚時感到熱
B. 將鐵絲反復彎折幾次, 彎折處會發熱
C. 用熱水袋暖手, 手會感到熱
解析: A、 B 兩項都屬于摩擦生熱, C 項屬于熱傳遞。
5. 用酒精燈給金屬條或金屬圓片加熱, 最先熱的地方為( B ) 。
A. 金屬條或金屬圓片的中心位置
B. 離酒精燈火焰最近的位置
C. 離酒精燈火焰最遠的位置
四、實驗探究:熱的傳遞
如圖所示, 小科在一段鐵絲上每
隔一定距離用蠟粘上一根火柴,
將鐵絲固定在鐵架臺上, 火柴都
向下懸掛, 用酒精燈給鐵絲的一
端加熱, 觀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
來。
(1)小明研究的問題是( B ) 。
A.金屬會熱脹冷縮嗎 B.熱在金屬中是怎樣傳遞的 C.金屬和木頭哪個傳熱本領大
54
(2) 實驗中選用蠟粘火柴的主要原因是( C ) 。
A. 蠟遇火不會燃燒 B. 蠟是熱的不良導體 C. 蠟遇熱會熔化
(3) 實驗中要用酒精燈的( A ) 加熱。
A. 外焰 B. 內焰 C. 焰心
(4) 實驗中鐵絲上的火柴的主要作用是( B ) 。
A. 火柴會燃燒, 能幫助我們看清傳熱的方向
B. 火柴掉下的順序能幫助我們看清傳熱的方向
C. 火柴的顏色會改變, 能幫助我們看清傳熱的方向
(5) 如果熱是從物體溫度高的一端傳向溫度低的一端, 我們能觀察到的現象
是( C ) 。
A. 五根火柴同時掉下來
B. 離酒精燈最遠的火柴先掉下來
C. 離酒精燈最近的火柴先掉下來
五、實驗: 觀察熱在金屬中的傳遞 1
1、觀察熱在金屬條中的傳遞
●實驗方法:
①在一根金屬條表面均勻涂上蠟(或
感溫油墨) , 然后將金屬條固定在
支架上。
②用火加熱金屬條的中部, 觀察金
屬條上蠟(或感溫油墨) 的變化。
●實驗現象: 金屬條中部的蠟先開始熔化(感溫油墨顏色變淺) , 過了一會
兒, 金屬條兩端的蠟同時熔化(感溫油墨顏色同時變淺) 。
●實驗結論:酒精燈火焰的熱先傳到金屬條中部,熱再沿著金屬條向兩端傳遞。
這說明熱從較熱的一端逐步傳遞到較冷的一端。
55
2、觀察熱在金屬圓片中的傳遞
●實驗方法:
①在涂有蠟(或感溫油墨)
的金屬圓片邊緣的一個點
上加熱,觀察蠟(或感溫油
墨) 的變化情況, 推測熱
在金屬圓片中是怎樣傳遞
的。
②在涂有蠟(或感溫油墨) 的金屬圓片的中心加熱, 觀察蠟(或感溫油墨)的
變化情況, 推測熱在金屬圓片中是怎樣傳遞的。
●實驗現象:
在邊緣加熱: 蠟從加熱處開始熔化, 熱從加熱處向四周傳遞;
在中心加熱: 蠟從中心開始熔化, 熱從中心向四周傳遞。
●實驗結論: 熱在金屬圓片中是從較熱的部位傳遞到較冷的部位。
4.5 熱在水中的傳遞
一、填空。
1. 液體(或氣體)受熱上升、遇
冷下降,使冷、熱液體(或氣體)
相互混合, 這種傳熱方式叫熱對
流。熱在液體和氣體中的主要傳遞
方式是熱對流。
2 在燒杯底部的一側加熱, 燒杯
內的水都會變熱, 熱的傳遞過程
如圖中箭頭所示(一)。
3.冬天, 我們在房間里使用取暖器時, 取暖器周圍的空氣先熱起來, 熱空氣
上升, 房間里上部的冷空氣下降變熱, 冷、 熱空氣的相對流動使房間里的空
氣全部變熱, 如圖所示(二)。
56
二、判斷題
1. 燒杯中的水主要通過熱傳導的方式由底部往上逐漸變熱。 ( × )
2. 液體或氣體受熱后會發生流動, 靠流動傳遞熱的方式叫 熱對流。( √ )
三、選擇題
1. 熱在固體中的傳遞方式是( C ), 在液體和氣體中的傳遞方式是( A )。
A. 熱對流 B. 熱輻射 C. 熱傳導
2. 取暖器一般安放在房間的( C ) 。
A. 上部 B. 中部 C. 下部
3. 熱在( B ) 中以熱對流的方式傳遞。
A. 木頭 B. 酒精 C. 玻璃
4. 我們通常利用酒精燈火焰的( A ) 給物體加熱。
A. 外焰 B. 內焰 C. 焰心
5. 在夏季烈日下, 我們的頭發摸上去很熱, 這種熱傳遞的方式是( C ) 。
A. 熱傳導 B. 熱對流 C. 熱輻射
解析: 太陽向地球傳遞熱的方式是熱輻射。
四、實驗: 探索熱在水中是如何傳遞的
1、觀察試管中的水是如何傳熱的
●實驗方法:
①在一根細長的試管中加入約三分
之一容量的清水, 在清水中加入一
些感溫粉末, 攪拌均勻。
②用酒精燈給試管底部一側加熱,
觀察水的流動及顏色變化。
●實驗現象: 試管底部水的顏色首
57
先變淺, 側壁 A 處顏色逐漸變淺, 側壁 B 處隨后變淺, 最后整個試管中的
水顏色均變淺。 水的流動如圖中箭頭所示。
2、觀察燒杯中的水是如何傳熱的
●實驗方法:
①在一只大燒杯內注入約三分之一容量的清水。
②用滴管吸取紅墨水,伸入到水下待加熱的地方
擠出 2 滴紅墨水。
③用酒精燈給燒杯底部一側加熱, 觀察加熱后
的水是怎么流動的,以及水中的顏色怎樣變化。
●實驗現象: 加熱處的紅墨水逐漸散開, 向上浮動, 散到燒杯右側, 然后下
沉, 最后整杯水變紅。
五、簡答題:
將木屑倒入燒杯的水中, 對燒杯進行加熱,
試描述木屑的運動狀態。
答:燒杯底部的水受熱上升時會帶動少量的木
屑一起上升,燒杯其余部位的冷水會下降填補
空間,又把上升的木屑帶下來。隨著水溫的升
高,冷、熱水交換的速度加快了,帶動著大量
的木屑不停地,上升、下降。
4.6 哪個傳熱快
一、填空。
1. 不同的材料傳熱的快慢不同, 金屬材料傳熱比較快, 塑料和木頭材料傳熱
比較慢。
2. 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質叫熱的良導體, 像塑料、 木頭這樣導熱性能
差的物質叫熱的不良導體。
58
3. 一般來說, 金屬都是熱的良導體, 金屬中最善于傳熱的是銀, 其次是銅和
鋁。
4. 電飯煲內膽炒菜用的鍋等需要有很強的傳熱本領,因此大多用金屬材料制造;
而鍋鏟、 湯勺、 漏勺、 鐵鍋等的把手以及隔熱墊則大多用塑料、 木頭等熱的
不良導體制造, 以免燙傷手。
二、判斷題
1. 一般情況下, 金屬傳熱的本領比木頭強。 ( √ )
2. 為了增強熱傳遞, 電飯鍋全部是利用容易傳熱的材料制成的。 ( × )
解析: 把手等部位要用塑料等不易傳熱的材料制造, 以免燙傷手。
3. 熱的良導體用途廣泛, 熱的不良導體用處不大。 ( × )
解析: 熱的良導體與熱的不良導體在生活中都有廣泛的用途。
4. 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 水是熱的良導體。 ( × )
解析: 液體除了水銀外, 都不善于傳熱, 氣體比液體更不善于傳熱。
三、選擇題
1. 下列物質中, 傳熱性能最好的是( A ) , 最差的是( C ) 。
A. 鐵 B. 水 C. 空氣
2. 家里的炒鍋、 高壓鍋等, 絕大多數是用金屬制成的, 這是因為金屬是
( A ) 。
A. 熱的良導體 B. 熱的不良導體 C. 重量輕, 價格便宜
3. 下列材料中, 最適合用來制作鍋鏟 手柄的是( C ) 。
A. 銅 B. 不銹鋼 C. 木頭
四、實驗: 比較不同材料的導熱性能
1、比較木勺、 塑料勺、 金屬勺傳熱的快慢
59
●實驗方法:
①準備相同大小的木勺、塑料勺、金屬
勺, 在三種勺子的勺柄中段涂上蠟(或
感溫油墨) , 晾干。
②在燒杯中加入約 100 毫升開水,將三
種不同材質勺子的勺部同時浸入熱水中,
觀察勺柄上蠟(或感溫油墨) 的變化。
●實驗現象: 金屬勺勺柄上的蠟熔化最
快, 塑料勺次之, 木勺最慢。
●實驗結論: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體, 導熱性能 不同。 金屬勺傳熱最快,
塑料勺次之, 木勺最慢。
2、比較銅、 鋁、 鐵傳熱的快慢
●實驗方法:
①準備三根粗細、 長短相同的
銅、 鋁、 鐵棒, 分別涂上蠟
(或感溫油墨) , 晾干。
②用酒精燈加熱三根金屬棒,
觀察蠟(或感溫油墨) 的變化。
●實驗現象: 銅棒上的蠟熔化
最快, 鋁次之, 鐵最慢。
●實驗結論: 鋼傳熱最快, 鋁次之, 鐵最慢。
五、簡答題
如圖所示是一條呈“M” 形 的鐵絲, 在 H
點處用酒精燈加熱, A、 B、 C、 D、E、F
各點上的蠟會先后熔化,請寫出各點蠟熔化
的順序。
D→C→E→B→F→A
60
4.7 做個保溫杯
一、填空。
1. 比較哪杯水涼得慢
(1) 在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銹鋼杯、 陶瓷杯、 塑料杯中, 分別倒入同樣
多、 相同溫度的熱水。
(2) 不銹鋼杯里的水涼得最快, 這是因為不銹鋼是熱的良導體, 傳熱快,
散熱也快;陶瓷杯里的水涼得最慢, 這是因為陶瓷是熱的不良導體, 傳熱慢,
散熱也慢。
2. 制作保溫杯的設計方案:自制保
溫杯可采用雙層結構(如圖) 。 內
膽和外殼可以采用玻璃、 陶瓷等熱
的不良導體。 填充材料可采用泡沫
塑料、棉質物、 羽絨等保溫材料。
3. 保溫杯只能起到盡量減慢熱傳遞的作用, 但事實上還是會發生熱量的傳遞。
(1) 當保溫杯內水的溫度高于外界溫度時, 保溫杯所起到的作用是減緩杯
內熱量的流失。
(2) 當保溫杯內水的溫度低于外界溫度時, 保溫杯所起到的作用是減緩外
界熱量進入杯內。
4. 保溫瓶內膽原理圖
61
二、判斷題
1. 茶杯上的蓋子有利于保持茶水的溫度。 ( √ )
2. 保溫杯能保持杯內的水溫一直不變。 ( × )
3. 因為人穿衣服會感覺熱, 所以雪糕被棉被包裹很快就會融化。 ( × )
4. 傳熱性能好的物體, 保溫性能也一定好。 ( × )
三、選擇題
1. 下面各種物質中最適合做保溫材料的是( C ) 。
A. 鐵 B. 銅 C. 泡沫塑料
2. 蓋上保溫杯的蓋子有利于保持水溫, 主要是因為減緩了( A ) 。
A. 熱傳導和熱對流 B. 熱運動 C. 熱輻射
3. 下列實例中用來避免熱傳遞的是( C ) 。
A. 汽車發動機的散熱片 B. 電熨斗的金屬底板 C. 熱水瓶的玻璃內膽
4. 冬天多穿衣服能感覺暖和, 這是因為衣服( B ) 。
A. 傳熱快, 散熱快 B. 傳熱慢, 散熱慢 C. 傳熱慢, 散熱快
5. 市面上有一種新型面料“太空棉”, 科學家將一杯水用“太空棉” 包好,放入
零下 30 攝氏度的冰柜中,6 個小時后水都沒有結冰。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
A. “太空棉” 可以用來縫制御寒衣物 B. “太空棉” 是熱的良導體
C. 空調房的隔熱窗簾可以用“太空棉” 制作
6. 外賣員一般將外賣用泡沫箱裝起來(如圖) , 這樣做的目的是( C ) 。
A. 泡沫箱比較堅固
B. 泡沫箱能降低溫度
C. 泡沫是熱的不良導體,散
熱慢, 可以使外賣涼得慢些
62
四、實驗: 怎樣使杯中的熱水涼得慢些
●實驗方法:
①五個杯子的保溫方法如下圖所示, 將五個杯子放置在同一張桌子上。
②同時在五個杯子中加入相同溫度、 等量的熱水。
③同時測量、 記錄各個杯子里水的初始溫度。
④10 分鐘后再次同時測量各個杯子里水的溫度, 并完成實驗記錄。
無蓋的杯子 杯上加蓋 杯外包毛巾 加蓋、 外包毛巾 加蓋、 嵌入泡
沫塑料中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無蓋的杯子保溫效果最差, 杯子加蓋并嵌入泡沫塑料中的方
法保溫效果最好。
五、探究題
我們常用熱水瓶來儲存燒開的熱水, 它的構造如圖所示, 最外面是一層薄的
塑料外殼, 里面有一個內膽, 由兩層玻璃組成, 玻璃層中間是真空的。
63
(1) 熱水瓶能較好的保溫, 主要是因為( B ) 。
A. 塑料材料傳熱能力強
B. 內膽真空,無熱傳導與熱對流
C. 外殼堅硬, 熱量不易散失
(2) 我推測軟木塞是( A ) 。
A. 熱的不良導體
B. 熱的良導體
(3) 現有同樣: 大小、 形狀、 顏色、 厚薄的三種杯子, 要想使熱水涼
得最快, 應該把熱水倒入( A ) 。
A. 不銹鋼杯
B. 塑料杯
C. 陶瓷杯
6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乾安县| 仁化县| 德昌县| 滨州市| 溆浦县| 绥棱县| 桑日县| 霍邱县| 淄博市| 罗江县| 拉萨市| 堆龙德庆县| 张掖市| 佛冈县| 霍邱县| 鹤庆县| 德兴市| 景洪市| 昌图县| 潮安县| 威宁| 南皮县| 杨浦区| 平邑县| 茶陵县| 河源市| 廉江市| 临湘市| 商河县| 宿迁市| 繁峙县| 甘泉县| 十堰市| 山阴县| 灵山县| 多伦县| 阳谷县| 沙坪坝区| 广灵县| 含山县| 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