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年浙江省中考社會法治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4:新航路的開辟一、單選題1.(2020·臺州)15世紀末,一系列從西班牙和葡萄牙起航的、將來把南北美洲和非洲及歐洲連接起來并最終通向亞洲的遠航均已起錨。這些遠航( )A.加強了漢朝和古羅馬之間的聯系B.讓世界的觀念從此初步確立起來C.推動唐朝文化在日本的廣泛傳播D.促進美洲印加文明的發展與進步【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解析】【分析】“15世紀末,一系列從西班牙和葡萄牙起航的、將來把南北美洲和非洲及歐洲連接起來并最終通向亞洲的遠航均已起錨”反映的是新航路開辟。新航路的開辟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讓世界的觀念從此初步確立起來。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讓世界的觀念從此初步確立起來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答本題需掌握新航路開辟的意義。2.(2020·衢州)下列這張年表節選自美國歷史學家阿邁斯托創作的鴻篇巨著——《世界:一部歷史》。1492年 哥倫布到達新大陸,開始生物交流過程16世紀初期 馬和牛被引進新大陸1555年 中國首次玉米種植記錄它反映出新航路開辟( )A.沖破了宗教束縛 B.造成了非洲長期貧窮落后C.促進了物種交流 D.加快了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解析】【分析】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發現新大陸,開始生物交流過程;16世紀初期,原產于亞洲的馬和牛被引進美洲;1555年,原產于美洲的玉米被引進到中國,因此表格反映的是促進了物種交流。ABD三項和題干表格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促進了物種交流是題干表格反映出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新航路的開辟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3.(2020·嘉興)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從長遠來看,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開始衰落的更基本原因是達·伽馬1498年在印度的登陸使意大利遭受的經濟打擊。這是從一個側面闡述新航路開辟的( )A.原因 B.條件 C.經過 D.影響【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解析】【分析】由于新航路的開辟,歐洲的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業貿易地位被大西洋沿岸國家所取代,意大利商品經濟衰落,文藝復興的經濟基礎遭到破壞。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影響是題干材料闡述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文藝復興之所以在意大利最早興起,是由于意大利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發達,后來衰落肯定是由于其他地區的商品經濟發展超越了意大利,解題時學生要聯系到當時歐洲整個社會的發展特點來分析。二、材料分析題4.(2020·溫州)棉花,將不同大陸連在一起,創造了一個關于勞動力、生產和銷售的全球故事。材料一:全球棉花貿易市場的空間變化材料二:18世紀60年代,英國商人、發明家及制造商為降低勞動成本,促成了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等一系列紡織工具的發明。1780年后的20年中,英國棉紡織品出口增長了近200倍,至1815年,憑借這些出口,英國幾乎在全球棉紗和棉布貿易中擊敗其他世界競爭對手。棉紡織業的發展使得其他工業領域的發展也成為可能。——摘編自[美]斯文·貝克特《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的全球史》材料三:1861年,棉紡織業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業,為歐洲商人帶來巨大財富,也使美國因棉花出口而躍入世界經濟的中心舞臺。但是,美國南方棉花種植獨特的經濟體制與北方工業化和剛剛出現的自由勞動相沖突,給這個新生國家帶來危機。以至英國商人擔憂,全球棉花市場的最大原料供應鏈可能被切斷。——摘編自[美]斯文·貝克特《棉花帝國一一部資本主義的全球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全球棉花貿易市場的空間變化,并指出15世紀末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2)根據材料二,分析棉紡織業發展對英國產生的歷史影響。(3)結合材料三,運用史實說明英國商人擔憂供應鏈被切斷的理由。【答案】(1)棉花貿易從多極、分散逐漸向歐洲集中,世界聯系日益緊密;主要原因是新航路開辟。(2)英國棉紡織業新技術、新工具的發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競爭中獲得優勢,并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3)美國南北方因奴隸制存廢長期存在矛盾,最終爆發內戰。英國商人擔憂一旦解放奴隸,將對歐洲棉紡織業發展造成沖擊。【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解析】【分析】(1)全球棉花貿易市場的空間不斷變化,從原來的多極、分離越來越集中在歐洲,世界聯系日益緊密。聯系所學知識,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絕的狀態,把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2)根據材料二中的“......促成了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等一系列紡織工具的發明......英國棉紡織品出口增長了近200倍......英國幾乎在全球棉紗和棉布貿易中擊敗其他世界競爭對手。棉紡織業的發展使得其他工業領域的發展也成為可能。”可見英國棉紡織業新技術、新工具的發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競爭中獲得優勢,并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3)美國南方棉花種植獨特的經濟體制與北方工業化出現的自由勞動相沖突 ,最終爆發內戰 ,給美國帶來危機,因此英國商人擔憂一旦解放奴隸,將對歐洲棉紡織業發展造成沖擊 。故答案為:(1)棉花貿易從多極、分散逐漸向歐洲集中,世界聯系日益緊密;主要原因是新航路開辟。(2)英國棉紡織業新技術、新工具的發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競爭中獲得優勢,并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3)美國南北方因奴隸制存廢長期存在矛盾,最終爆發內戰。英國商人擔憂一旦解放奴隸,將對歐洲棉紡織業發展造成沖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美國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及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5.(2020·紹興)茶葉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閱讀以下摘編自《一杯紅茶的世界史》的相關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16世紀,葡萄牙人將中國的茶葉從海上帶往葡萄牙,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將茶葉帶到英國,18世紀末,英國貧困百姓家每天也喝得起茶,1851年,福建制茶工人以及若干茶苗茶種被秘密海運到印度加爾各答。茶苗茶種先后在印度和錫蘭(今斯里蘭卡)引種成功。材料二:英國將以蒸汽為動力的機械化生產推廣到茶葉生產中,茶葉的成本迅速下降,產量增大,英國在印度、斯里蘭卡和中國等地廣設茶葉工廠,后來的發展中,部分具有國際視野的茶企,其生產、銷售逐漸遍及全球,成長為具有全球影響的跨國企業,飲茶習俗進一步風行世界。材料三:英國、斯里蘭卡等國的知名茶企都有自己的成功秘決:有的擁有傳承百年的調茶工具和調茶師隊伍;有的根據顧客需要,創新調配出口味獨特的紅茶;有的長期與外國茶企保持交流,設計符合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茶葉產品。(1)根據材料一,在下圖中完成茶葉貿易和茶樹移植的路線繪制。(溫馨提示:先在圖例空白處設計兩條線路的不同圖例,再在圖中標注線路)(2)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運用歷史與社會學科的知識,分析茶葉日漸風行世界的原因,(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材料三中茶企的成功秘訣對更好地弘揚中國茶文化有何啟示?【答案】(1)要求線路繪制正確,且表示方法與所設計的圖例一致。第一條線路是:中國--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蘇伊士運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國。第二條線路是:中國--馬六甲海峽--印度--斯里蘭卡。兩條線路可以采用一個粗線,一個細線。圖略。(2)新航路開辟,加強了大陸之間的商業聯系,促進了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能力提高,使茶葉消費大眾化。經濟全球化促使茶葉的生產、銷售、貿易進一步發展,(任答兩點)(3)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國優秀茶文化;推動中華傳統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對外開放,促進茶文化在交流互鑒中發展。【知識點】世界典型區域;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可知,第一條線路是:中國--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蘇伊士運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國。第二條線路是:中國--馬六甲海峽--印度--斯里蘭卡。(2)據材料一“16世紀,葡萄牙人將中國的茶葉從海上帶往葡萄牙。1662年 ,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將茶葉帶到英國”和材料二“ 英國將以蒸汽為動力的機械化生產推廣到茶葉生產中,茶葉的成本迅速下降,產量增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茶葉日漸風行世界的原因,從歷史角度看,新航路開辟,加強了大陸之間的商業聯系,促進了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能力提高,使茶葉消費大眾化。觸及全球化促使茶葉的生產、銷售、貿易進一步發展。(3)根據材料,茶葉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從社會學科角度看,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國優秀茶文化;推動中華傳統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對外開放,促進茶文化在交流交流互鑒中發展。故答案為:(1)要求線路繪制正確,且表示方法與所設計的圖例一致。第一條線路是:中國--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蘇伊士運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國。第二條線路是:中國--馬六甲海峽--印度--斯里蘭卡。兩條線路可以采用一個粗線,一個細線。圖略。(2)新航路開辟,加強了大陸之間的商業聯系,促進了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能力提高,使茶葉消費大眾化。經濟全球化促使茶葉的生產、銷售、貿易進一步發展,(任答兩點)(3)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國優秀茶文化;推動中華傳統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對外開放,促進茶文化在交流互鑒中發展。【點評】(1)主要考查海上運輸通道,熟悉主要海洋和海峽即可。(2)本題以茶葉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為切入點,以兩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茶葉日漸風行世界的原因,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作答。(3)本題考查傳承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于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理解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6.(2020·寧波)自古以來,人類不斷突破自身生活的區域,走向更廣闊的世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主要出口絲織品,也出口肉桂、大黃和優質鐵。作為回報,中國也得到了各種物產,如來自中亞的毛皮、毛織品、玉石和牲畜,來自波羅的海的琥珀,以及來自羅馬諸省的玻璃、珊瑚、珍珠……——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共產黨宣言》(1)材料一中的中西方貿易得益于哪一條商道的開辟?該商道的開辟對社會發展有什么意義?(2)根據材料二,概括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并以英國為例談談對劃線部分的理解。(3)從交通方式和活動區域兩方面,比較材料一中的商道與新航路的不同。你從中體會到了人類交往的什么趨勢?【答案】(1)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聯成一體,對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等。(2)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英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等。新航路開辟后,英國憑借地處大西洋沿岸的有利地理位置,積極開展對外貿易,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經濟上日益壯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專制制度對他們的種種限制,從而尋求政治變革。(3)絲綢之路是陸上運輸,往往采用駱駝等工具運載貨物;新航路是海上運輸,主要用船運載貨物。絲綢之路連通了亞歐兩大洲,新航路連通了世界。趨勢:區域聯系日益密切,人類交往不斷擴展、越來越頻繁等。【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解析】【分析】(1)絲綢之路為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沿著這條道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西方的皮毛、汗血馬、瓜果以及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紛紛東來。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新航路的開辟 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絕的狀態,把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加快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的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國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積極開拓海外貿易,進行殖民掠奪,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得以產生并逐漸壯大。(3)從交通方式上看,絲綢之路是陸路;新航路是水路。從活動區域上看,絲綢之路連通了亞歐兩大洲,新航路把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從中可以體會到區域聯系日益密切,人類交往不斷擴展、越來越頻繁等。故答案為:(1)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聯成一體,對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等。(2)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英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等。新航路開辟后,英國憑借地處大西洋沿岸的有利地理位置,積極開展對外貿易,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經濟上日益壯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專制制度對他們的種種限制,從而尋求政治變革。(3)絲綢之路是陸上運輸,往往采用駱駝等工具運載貨物;新航路是海上運輸,主要用船運載貨物。絲綢之路連通了亞歐兩大洲,新航路連通了世界。趨勢:區域聯系日益密切,人類交往不斷擴展、越來越頻繁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絲綢之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絲綢之路與新航路的不同等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絲綢之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絲綢之路與新航路的不同等知識。7.(2020·杭州)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倘若沒有先進的造船工藝和導航技術,即使是最強烈的動機也無法使歐洲航海者完成他們的探險,遠洋航行時,……(他們)創造性地吸收了中國和阿拉伯的技術要素。——(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材料二:19世紀后期20世紀初葉,現代科技通過各種方式從歐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傳播。中國受西學影響,……1862年在北京開設同文館,聘請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譯西文書籍;……1898年批準興辦京師大學堂,開啟了中國現代科學教育的大門。——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最強烈的動機”指的是什么?在導航技術方面,歐洲航海者創造性地吸收了中國的哪一技術?(2)材料二中“開設同文館”“興辦京師大學堂”分別是中國近代哪一次運動中的具體措施?試從目的和影響的角度,寫出這兩次運動的共同點。【答案】(1)希望從東方直接獲得金銀和香料等商品(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羅盤”導航技術(指南針)。(2)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目的:救亡圖存(維護清政府的統治),影響:都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解析】【分析】(1) 14、15世紀,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商品經濟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的擴大,歐洲人渴望開拓新的貿易市場,東方的富庶刺激了歐洲人到東方尋求黃金和財富,因此,歐洲人想要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指南針的使用,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促進了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使西歐人開辟了新航路,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2)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戊戌變法時期,作為“新政”,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戊戌變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創辦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從目的上來看,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運動都是為了救亡圖存,維護清朝統治;從影響上來看,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都使中國走向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本國封建勢力, 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故答案為:(1)希望從東方直接獲得金銀和香料等商品(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羅盤”導航技術(指南針)。(2)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目的:救亡圖存(維護清政府的統治),影響:都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運動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的開辟、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史實。1 / 12020年浙江省中考社會法治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4:新航路的開辟一、單選題1.(2020·臺州)15世紀末,一系列從西班牙和葡萄牙起航的、將來把南北美洲和非洲及歐洲連接起來并最終通向亞洲的遠航均已起錨。這些遠航( )A.加強了漢朝和古羅馬之間的聯系B.讓世界的觀念從此初步確立起來C.推動唐朝文化在日本的廣泛傳播D.促進美洲印加文明的發展與進步2.(2020·衢州)下列這張年表節選自美國歷史學家阿邁斯托創作的鴻篇巨著——《世界:一部歷史》。1492年 哥倫布到達新大陸,開始生物交流過程16世紀初期 馬和牛被引進新大陸1555年 中國首次玉米種植記錄它反映出新航路開辟( )A.沖破了宗教束縛 B.造成了非洲長期貧窮落后C.促進了物種交流 D.加快了中國自然經濟解體3.(2020·嘉興)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從長遠來看,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開始衰落的更基本原因是達·伽馬1498年在印度的登陸使意大利遭受的經濟打擊。這是從一個側面闡述新航路開辟的( )A.原因 B.條件 C.經過 D.影響二、材料分析題4.(2020·溫州)棉花,將不同大陸連在一起,創造了一個關于勞動力、生產和銷售的全球故事。材料一:全球棉花貿易市場的空間變化材料二:18世紀60年代,英國商人、發明家及制造商為降低勞動成本,促成了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等一系列紡織工具的發明。1780年后的20年中,英國棉紡織品出口增長了近200倍,至1815年,憑借這些出口,英國幾乎在全球棉紗和棉布貿易中擊敗其他世界競爭對手。棉紡織業的發展使得其他工業領域的發展也成為可能。——摘編自[美]斯文·貝克特《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的全球史》材料三:1861年,棉紡織業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業,為歐洲商人帶來巨大財富,也使美國因棉花出口而躍入世界經濟的中心舞臺。但是,美國南方棉花種植獨特的經濟體制與北方工業化和剛剛出現的自由勞動相沖突,給這個新生國家帶來危機。以至英國商人擔憂,全球棉花市場的最大原料供應鏈可能被切斷。——摘編自[美]斯文·貝克特《棉花帝國一一部資本主義的全球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全球棉花貿易市場的空間變化,并指出15世紀末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2)根據材料二,分析棉紡織業發展對英國產生的歷史影響。(3)結合材料三,運用史實說明英國商人擔憂供應鏈被切斷的理由。5.(2020·紹興)茶葉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閱讀以下摘編自《一杯紅茶的世界史》的相關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16世紀,葡萄牙人將中國的茶葉從海上帶往葡萄牙,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將茶葉帶到英國,18世紀末,英國貧困百姓家每天也喝得起茶,1851年,福建制茶工人以及若干茶苗茶種被秘密海運到印度加爾各答。茶苗茶種先后在印度和錫蘭(今斯里蘭卡)引種成功。材料二:英國將以蒸汽為動力的機械化生產推廣到茶葉生產中,茶葉的成本迅速下降,產量增大,英國在印度、斯里蘭卡和中國等地廣設茶葉工廠,后來的發展中,部分具有國際視野的茶企,其生產、銷售逐漸遍及全球,成長為具有全球影響的跨國企業,飲茶習俗進一步風行世界。材料三:英國、斯里蘭卡等國的知名茶企都有自己的成功秘決:有的擁有傳承百年的調茶工具和調茶師隊伍;有的根據顧客需要,創新調配出口味獨特的紅茶;有的長期與外國茶企保持交流,設計符合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茶葉產品。(1)根據材料一,在下圖中完成茶葉貿易和茶樹移植的路線繪制。(溫馨提示:先在圖例空白處設計兩條線路的不同圖例,再在圖中標注線路)(2)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運用歷史與社會學科的知識,分析茶葉日漸風行世界的原因,(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材料三中茶企的成功秘訣對更好地弘揚中國茶文化有何啟示?6.(2020·寧波)自古以來,人類不斷突破自身生活的區域,走向更廣闊的世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主要出口絲織品,也出口肉桂、大黃和優質鐵。作為回報,中國也得到了各種物產,如來自中亞的毛皮、毛織品、玉石和牲畜,來自波羅的海的琥珀,以及來自羅馬諸省的玻璃、珊瑚、珍珠……——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共產黨宣言》(1)材料一中的中西方貿易得益于哪一條商道的開辟?該商道的開辟對社會發展有什么意義?(2)根據材料二,概括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并以英國為例談談對劃線部分的理解。(3)從交通方式和活動區域兩方面,比較材料一中的商道與新航路的不同。你從中體會到了人類交往的什么趨勢?7.(2020·杭州)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倘若沒有先進的造船工藝和導航技術,即使是最強烈的動機也無法使歐洲航海者完成他們的探險,遠洋航行時,……(他們)創造性地吸收了中國和阿拉伯的技術要素。——(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材料二:19世紀后期20世紀初葉,現代科技通過各種方式從歐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傳播。中國受西學影響,……1862年在北京開設同文館,聘請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譯西文書籍;……1898年批準興辦京師大學堂,開啟了中國現代科學教育的大門。——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最強烈的動機”指的是什么?在導航技術方面,歐洲航海者創造性地吸收了中國的哪一技術?(2)材料二中“開設同文館”“興辦京師大學堂”分別是中國近代哪一次運動中的具體措施?試從目的和影響的角度,寫出這兩次運動的共同點。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解析】【分析】“15世紀末,一系列從西班牙和葡萄牙起航的、將來把南北美洲和非洲及歐洲連接起來并最終通向亞洲的遠航均已起錨”反映的是新航路開辟。新航路的開辟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讓世界的觀念從此初步確立起來。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讓世界的觀念從此初步確立起來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答本題需掌握新航路開辟的意義。2.【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解析】【分析】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發現新大陸,開始生物交流過程;16世紀初期,原產于亞洲的馬和牛被引進美洲;1555年,原產于美洲的玉米被引進到中國,因此表格反映的是促進了物種交流。ABD三項和題干表格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促進了物種交流是題干表格反映出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新航路的開辟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3.【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解析】【分析】由于新航路的開辟,歐洲的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業貿易地位被大西洋沿岸國家所取代,意大利商品經濟衰落,文藝復興的經濟基礎遭到破壞。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影響是題干材料闡述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文藝復興之所以在意大利最早興起,是由于意大利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發達,后來衰落肯定是由于其他地區的商品經濟發展超越了意大利,解題時學生要聯系到當時歐洲整個社會的發展特點來分析。4.【答案】(1)棉花貿易從多極、分散逐漸向歐洲集中,世界聯系日益緊密;主要原因是新航路開辟。(2)英國棉紡織業新技術、新工具的發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競爭中獲得優勢,并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3)美國南北方因奴隸制存廢長期存在矛盾,最終爆發內戰。英國商人擔憂一旦解放奴隸,將對歐洲棉紡織業發展造成沖擊。【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解析】【分析】(1)全球棉花貿易市場的空間不斷變化,從原來的多極、分離越來越集中在歐洲,世界聯系日益緊密。聯系所學知識,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絕的狀態,把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2)根據材料二中的“......促成了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等一系列紡織工具的發明......英國棉紡織品出口增長了近200倍......英國幾乎在全球棉紗和棉布貿易中擊敗其他世界競爭對手。棉紡織業的發展使得其他工業領域的發展也成為可能。”可見英國棉紡織業新技術、新工具的發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競爭中獲得優勢,并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3)美國南方棉花種植獨特的經濟體制與北方工業化出現的自由勞動相沖突 ,最終爆發內戰 ,給美國帶來危機,因此英國商人擔憂一旦解放奴隸,將對歐洲棉紡織業發展造成沖擊 。故答案為:(1)棉花貿易從多極、分散逐漸向歐洲集中,世界聯系日益緊密;主要原因是新航路開辟。(2)英國棉紡織業新技術、新工具的發明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貿易競爭中獲得優勢,并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3)美國南北方因奴隸制存廢長期存在矛盾,最終爆發內戰。英國商人擔憂一旦解放奴隸,將對歐洲棉紡織業發展造成沖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美國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及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5.【答案】(1)要求線路繪制正確,且表示方法與所設計的圖例一致。第一條線路是:中國--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蘇伊士運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國。第二條線路是:中國--馬六甲海峽--印度--斯里蘭卡。兩條線路可以采用一個粗線,一個細線。圖略。(2)新航路開辟,加強了大陸之間的商業聯系,促進了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能力提高,使茶葉消費大眾化。經濟全球化促使茶葉的生產、銷售、貿易進一步發展,(任答兩點)(3)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國優秀茶文化;推動中華傳統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對外開放,促進茶文化在交流互鑒中發展。【知識點】世界典型區域;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可知,第一條線路是:中國--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蘇伊士運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國。第二條線路是:中國--馬六甲海峽--印度--斯里蘭卡。(2)據材料一“16世紀,葡萄牙人將中國的茶葉從海上帶往葡萄牙。1662年 ,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將茶葉帶到英國”和材料二“ 英國將以蒸汽為動力的機械化生產推廣到茶葉生產中,茶葉的成本迅速下降,產量增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茶葉日漸風行世界的原因,從歷史角度看,新航路開辟,加強了大陸之間的商業聯系,促進了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能力提高,使茶葉消費大眾化。觸及全球化促使茶葉的生產、銷售、貿易進一步發展。(3)根據材料,茶葉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從社會學科角度看,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國優秀茶文化;推動中華傳統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對外開放,促進茶文化在交流交流互鑒中發展。故答案為:(1)要求線路繪制正確,且表示方法與所設計的圖例一致。第一條線路是:中國--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蘇伊士運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國。第二條線路是:中國--馬六甲海峽--印度--斯里蘭卡。兩條線路可以采用一個粗線,一個細線。圖略。(2)新航路開辟,加強了大陸之間的商業聯系,促進了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能力提高,使茶葉消費大眾化。經濟全球化促使茶葉的生產、銷售、貿易進一步發展,(任答兩點)(3)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國優秀茶文化;推動中華傳統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對外開放,促進茶文化在交流互鑒中發展。【點評】(1)主要考查海上運輸通道,熟悉主要海洋和海峽即可。(2)本題以茶葉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為切入點,以兩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茶葉日漸風行世界的原因,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作答。(3)本題考查傳承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于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理解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6.【答案】(1)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聯成一體,對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等。(2)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英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等。新航路開辟后,英國憑借地處大西洋沿岸的有利地理位置,積極開展對外貿易,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經濟上日益壯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專制制度對他們的種種限制,從而尋求政治變革。(3)絲綢之路是陸上運輸,往往采用駱駝等工具運載貨物;新航路是海上運輸,主要用船運載貨物。絲綢之路連通了亞歐兩大洲,新航路連通了世界。趨勢:區域聯系日益密切,人類交往不斷擴展、越來越頻繁等。【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解析】【分析】(1)絲綢之路為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沿著這條道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西方的皮毛、汗血馬、瓜果以及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紛紛東來。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新航路的開辟 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絕的狀態,把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加快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的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國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積極開拓海外貿易,進行殖民掠奪,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得以產生并逐漸壯大。(3)從交通方式上看,絲綢之路是陸路;新航路是水路。從活動區域上看,絲綢之路連通了亞歐兩大洲,新航路把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從中可以體會到區域聯系日益密切,人類交往不斷擴展、越來越頻繁等。故答案為:(1)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聯成一體,對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等。(2)新航路開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英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等。新航路開辟后,英國憑借地處大西洋沿岸的有利地理位置,積極開展對外貿易,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經濟上日益壯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專制制度對他們的種種限制,從而尋求政治變革。(3)絲綢之路是陸上運輸,往往采用駱駝等工具運載貨物;新航路是海上運輸,主要用船運載貨物。絲綢之路連通了亞歐兩大洲,新航路連通了世界。趨勢:區域聯系日益密切,人類交往不斷擴展、越來越頻繁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絲綢之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絲綢之路與新航路的不同等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絲綢之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絲綢之路與新航路的不同等知識。7.【答案】(1)希望從東方直接獲得金銀和香料等商品(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羅盤”導航技術(指南針)。(2)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目的:救亡圖存(維護清政府的統治),影響:都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解析】【分析】(1) 14、15世紀,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商品經濟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的擴大,歐洲人渴望開拓新的貿易市場,東方的富庶刺激了歐洲人到東方尋求黃金和財富,因此,歐洲人想要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指南針的使用,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促進了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使西歐人開辟了新航路,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2)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戊戌變法時期,作為“新政”,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戊戌變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創辦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從目的上來看,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運動都是為了救亡圖存,維護清朝統治;從影響上來看,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都使中國走向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本國封建勢力, 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故答案為:(1)希望從東方直接獲得金銀和香料等商品(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羅盤”導航技術(指南針)。(2)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目的:救亡圖存(維護清政府的統治),影響:都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運動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航路的開辟、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0年浙江省中考社會法治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4:新航路的開辟(學生版).docx 2020年浙江省中考社會法治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4:新航路的開辟(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