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科學講學稿課題 主備人 審核 課型 時間1.2探索堿的性質(1) 九年級科學備課組 新授課 2010.8學習目標:1、了解堿的感念;了解堿與指示劑及酸的反應,理解中和反應原理。2、掌握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了解堿的共性。3、了解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個性,掌握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學習重點:掌握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以及堿的共性。學習難點:中和反應。【知識回顧】1、寫出常見的酸有哪些?并寫出相應的電離方程式。2、試寫出以上這些酸的共性,并解釋為什么會有共性。【聯想情景導入】在日常生活中,當你品嘗到下列物質的時候,你是否有澀的感覺。如:茶、柿子、黃瓜、胡蘿b、菠菜、馬鈴薯等。在你洗澡時不小心有肥皂泡濺到嘴里也有這種感覺。此外,在洗澡擦拭肥皂時我們還會感到滑膩感。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原來,這些物質都具有堿性。堿性物質還有哪些性質呢 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堿的性質吧!重點知識詳解一、什么是堿1、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寫出下列幾種堿的電離方程式。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OH)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練一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凡分子中含有OH--根離子的化合物[如:Cu2(OH)2CO3]都屬于堿類。B、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OH—C、堿電離時生成的金屬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數與氫氧根離子所帶的負電荷數相等。D、 堿電離時生成的金屬離子數和氫氧根離子數相等。二、堿的性質。【活動1】:完成書本13頁活動,并思考下列幾個問題。為什么要滴加無色酚酞?我們要逐滴加入稀鹽酸?為什么要邊滴邊震蕩?蒸發皿上留下的物質是什么?整個中和滴定過程中,溶液的酸堿性發生了什么變化?【結論】:堿的性質一:堿溶液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動2】:完成書本14頁活動。【結論】:堿的性質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中和反應。1、中和反應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練一練】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A、MgO和H2SO4反應,生成了MgSO4和H2O,(生成了鹽和水),它們之間的反應也是中和反應。 ( )B、中和反應一定生成鹽和水,生成鹽和水的也一定是中和反應。 ( )2、中和反應的應用。【閱讀】:書本14頁最后一段話,說出中和反應在農業生產、生活和科學實驗中的應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除了書本里舉的例子外,你能說出中和反應在其他方面的應用嗎?【思考】:用什么辦法能夠知道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在中和反應過程中,酸和堿沒有剩余,恰好完全反應?3、中和反應的實質。【讀圖】書本15頁,說出中和反應的實質。【結論】:中和反應的實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內練習】[例1] 只用一種試劑來區別稀硫酸、氫氧化鋇溶液和氯化鈉溶液,這種試劑是 ( )A.酚酞試液 B.碳酸鈉溶液 C.氯化鋇溶液 D.硫酸鈉溶液[例2] 往稀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至完全中和為止,溶液的pH變化的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 )[例3]下表為家庭中一些常見物質的pH。物質 食醋 牙膏 食鹽水 肥皂水 火堿液pH 3 9 7 10 13蚊子、蜂、螞蟻等昆蟲叮咬人時,會向人體射入一種叫蟻酸(具有酸的性質)的物質,使皮膚紅腫、癢癢,甚至疼痛。要消除這種癥狀,可在叮咬處涂抹下列物質中的(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鹽水 C.火堿液 D.食醋[例4]《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諸葛亮率領的漢軍誤飲了“啞泉”。啞泉,“人若飲之,則不能言,不過旬日必死”。后來,漢軍將士經地方隱士指點,飲了萬安溪的“安樂泉”水方才轉危為安。“啞泉”和“安樂泉”中所含的化學物質可能是 ( )A.NaCl、CaCl2 B.Na2SO4、KCl C.BaCl2、NaNO3 D.CuSO4、Ca(OH)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