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免 疫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 舉例說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的能力。 提高資料分析及數據處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師準備相關圖片、動畫及視頻資料和學生準備預防接種卡,使抽象認識具體化。 運用多種方式:學生自學,課堂研討,教師答疑,盡量使學生開動腦筋,加深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養成關注健康、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情感。 2.結合學生打預防針的親身經歷,使學生深刻認識到黨和國家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為提高人口素質所進行的計劃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的組成和區別。 認識抗原和抗體。 教學難點: 區分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對抗原、抗體的概念的理解。課程類型 新授課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展示手機殼放在培養皿上培養后的圖片,讓同學們直觀地感受到細菌無處不在。 同時出示一組資料,加深認知: 1.在空氣不流通的教室內,每一立方米的細菌可達15000個; 2.科學家研究發現,在正常人咽喉部的黏膜上寄居著上百種細菌和病毒;而人類皮膚上大概存活有250種以上的細菌; 3.即使天天洗澡,在你身上“安營扎寨”的細菌至少也有100億個; 4.一個清潔的口腔,每顆牙齒表面也有1千至10萬個細菌。 提出疑問:“自然界中微生物無處不在,并且數量龐大,這些微生物中不少還具有致病性,那我們人也沒有經常生病,那是怎么回事呢?” 自主學習: 根據下列提示,閱讀課本P96-100: 1、人體的三道免疫防線分別是由哪些細胞、組織或器官等構成?又是如何發揮免疫作用的? 2、嘗試從產生時間和作用特點兩個方面區別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3、計劃免疫有什么意義? 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1.教師提問:“為何燒傷病人容易引發感染?” 2.資料分析: 有人曾將做過這樣的試驗:把一種致病的鏈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潔皮膚上,兩小時后再檢查,發現90%以上的鏈球菌都被消滅了。 討論: 1、為什么涂在清潔皮膚上的鏈球菌會很快死亡?這說明皮膚具有什么樣的功能? 2、皮膚所起的保護作用緊緊體現在殺滅病菌上嗎? 通過討論,知道皮膚的功能,同時結合展示的動畫,概括第一道防線的組成及相關功能,填入相關表格中。 人體的第二道防線: 思考:病菌侵入后會出現什么狀況? 當病菌侵入人體內時,吞噬細胞(一種具有吞噬能 力的細胞)會趕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 消滅。 展示吞噬細胞的圖片。 結合動畫認識人體第二道免疫防線的組成。 解決問題:為什么小狗受傷后會去舔舐傷口? 總結歸納人體第二道免疫防線的組成及其功能,并將其填入表格中。 人體的第三道防線: 組織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討論: 為什么接種過水痘疫苗或出過水痘的人能夠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襲呢 2、接種過水痘疫苗或出過水痘的人能夠抵抗流感病毒的侵襲嗎 引導學生找出人體第三道免疫防線的組成,包括了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以flash動畫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第三道免疫防線的作用原理,讓學生自習觀看flash,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該免疫過程,教師重點解讀關鍵概念:抗原和抗體。 以邏輯圖的形式對第三道免疫防線的作用機理進行概括。 將第三道免疫防線的組成和功能進行概括并填入表格中。 比較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結合之前歸納的表格,找出人體第一道免疫防線和第二道免疫防線的特點:先天遺傳和非專一性,并概括出第三道免疫防線的特點:后天性和專一性;通過對比,更直觀更清楚地理解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特點和區別。 拓展延伸: 免疫功能是不是越強越好? 免疫對機體正常情況下有利,某些情況下有害。如在進行器官移植時,患者的免疫系統會對異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排斥;當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過強時,進入體內的某些食物和藥物會引起過敏。 免疫系統過于靈敏、反應過度、“敵我不分”,將自身物質當作外來異物進行攻擊。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 計劃免疫 了解計劃免疫的概念。 了解常見疫苗的種類及其對應的疾病的種類。 理解計劃免疫的意義。 觀察圖片,仔細閱讀資料,通過圖片和文字直接地感受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病原體無處不在,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提示問題,自主閱讀課本相關內容,對重點內容做好圈點勾畫。 結合生活經驗,思考問題,得出答案:“皮膚破損了。” 結合資料,以小組為單位,解決討論問題。 根據老師的提示問題,思考并概括人體第二道免疫防線的組成及其功能。 通過閱讀課本,嘗試解決討論問題,有不清楚的地方與組內同學討論解決。 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總結歸納出人體第三道免疫防線的組成和功能,并完成相應的表格。 結合表格,比較并理解兩種免疫方式的不同。 補充了解。 結合課本內容,認識計劃免疫。課堂小結課堂練習 自我評價板 書 設 計 第二節、食品保存 一、人體的免疫功能 (非特異性免疫)1、第一道免疫防線:皮膚、黏膜 (特異性免疫)2、第二道免疫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 3、第三道免疫防線:免疫器官、免疫細胞 二、計劃免疫教學反思:這節課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從學生身邊發生的事入手進行分析,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達到喚起學生通過學習來獲得解決這些問題的學習熱情。通過對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分析,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智力因素,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學過程中,各種形象動畫的應用,為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創設了一個知識呈現的新方式。最后的拓展延伸,使本節課達到了高潮,不但梳理了本節課的知識脈絡,還使學生獲得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就感,為今后學習其他生物知識打下了情感基礎。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