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2張PPT)怎樣理解“中流砥柱”中流砥柱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砥柱之中流"后來演變為成語"中流砥柱"。成語"砥柱中流"也出自于此。成語出處新知導入"中流砥柱"比喻堅強的、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含褒義。多指能身負重任,支撐危局的英雄人物或集體。能夠在艱難環境中起到支柱作用的人必定要很堅強,不屈不撓,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樣。中國共產黨—中流砥柱新知講解在民族危機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主張全民族抗戰、持久抗戰,開辟敵后戰場,建立并鞏固了敵后抗日根據地。無論條件多么艱苦、形勢多么險惡、戰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為全國人民樹立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1936年 12月 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對蔣介石實行“兵諫”,中國共產黨以大局為重,促成了事變的和平解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西安事變大局為重,聯合抗日在1936年12月12日之前,圖中三方是怎樣的關系嗎?這樣的關系會造成怎樣的結果?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漸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國內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刻不容緩。中國共產黨深明大義,積極促進國共兩黨進行合作。但蔣介石頑固不堪,采取消極政策,這讓愛國將士很是為難。1936年12月12日以后,中國發生了什么變化,這個變化的轉折點是什么?+大局為重,聯合抗日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查一查資料,了解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那段史實。西安事變素材:《西安事變》南京方面在了解張學良、楊虎城和共產黨并不想加害蔣介石,而希望和平解決事變的態度后,于12月22日正式派出談判代表宋子文、宋美齡到西安。蔣介石授意宋氏兄妹代表他與西安方面談判。12月23日,張學良、楊虎城同宋子文、宋美齡進行談判,周恩來作為中共中央全權代表也參加談判。周恩來遵照中共中央12月21日的指示,在與張學良、楊虎城共同商討有關問題并同南京方面的談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它粉碎了親日派和日本帝國主義者的陰謀,促進了中共中央逼蔣抗日方針的實現。從此,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國內和平初步實現。在抗日的前提下,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已成為不可抗拒的大勢。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2月25日,張學良在沒有告知周恩來的情況下,陪同蔣介石乘飛機離開西安抵洛陽,并于26日到達南京。蔣介石一到南京,立即扣留張學良,并調集部隊,重新進逼西安。消息傳出后,西安出現了動蕩不安的情勢。1937年2月2日,東北軍中堅決主張聯共抗日、和平解決事變的王以哲被一部分主張用武力攻蔣救張的青年軍官殺害,內戰危險又重新出現。周恩來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進行堅定和細致的工作,及時解決一系列的棘手問題,鞏固紅軍和東北軍、第十七路軍的團結,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成果。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在敵后抗日根據地,全民參戰,開展靈活多樣的游擊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鐵道游擊戰、水上游擊戰等,出其不意、遍地開花,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這是史無前例的軍事創舉,譜寫了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光輝篇章。以弱勝強,全民游擊戰油畫《地道戰》地道戰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冀中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地道戰戰法從晉察冀邊區保定清苑的冉莊開始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漸形成了房連房、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地道戰使原本無堅可守的冀中平原成為中國軍民打擊日本侵略軍的重要作戰區域 。地道戰素材:地道戰麻雀戰,抗日根據地民兵,時而三三兩兩,時而成群結隊,出沒在山野密林,狹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紗帳里,像麻雀啄食那樣,東一槍、西一槍,出敵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敵人,一陣猛打。敵人反擊時,就立即撤離,隱蔽得無影無蹤。敵人撤退時,就呼嘯而來,槍聲四起,殺聲遍野。使敵人打又打不著,追又追不上,吃又吃不好,睡又睡不香;陷入心神不寧,狼狽不堪的境地。麻雀戰鐵道游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魯南地區(現棗莊的臨城、嶧縣、滕縣)的一支抗日武裝。該游擊隊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成立時稱"魯南軍區鐵道大隊"。人員最多時達300余人,由蘇魯支隊任命洪振海為鐵道游擊隊隊長,王懷文為鐵道游擊隊指導員,杜季偉任政委,王志勝為副隊長。鐵道游擊隊是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英雄的抗日武裝力量,隸屬于八路軍"115師蘇魯支隊"。該隊以臨城(今薛城區)為中心,依靠群眾,開展游擊戰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浴血奮戰,奏響了民族救亡的最強音。于1945年解散并入華東野戰軍。鐵道游擊隊油畫《地雷戰》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戰爭,不僅軍隊要參與,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當時民兵武器裝備極差,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槍支,容易制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擊日軍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在這種條件下,地雷的研制和大規模應用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地雷戰由于敵人的瘋狂掃蕩和嚴重的自然災害,根據地的生存遭遇嚴重的危機。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在延安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為奪取抗戰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自力更生,軍民大生產開展大生產運動王震旅長帶領三五九旅的官兵開進了荒無人煙的南泥灣。沒有住所,就挖窯洞解決;糧食不足,就挖野菜補給;沒有工具,就找廢鐵制作,硬是把過去的“爛泥灣”變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南泥灣墾荒了解有關延安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故事,并以“今天我們已經豐衣足食了,是否還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為題開展以此辯論活動。開展大生產運動素材:軍民大生產政委鄧小平辦公室里就支著一臺紡線車,有空時就帶頭紡線,穿的是自己動手縫制的顏色深一片淺一片的灰土布棉衣。開展大生產運動這場大生產運動,主要開展農業生產,兼辦工業、手工業、運輸業、畜牧業和商業。黨政機關、軍隊、學校普遍參加生產運動,逐步達到糧食、經費自給、半自給或部分自給。開展大生產運動紡線比賽把“爛泥灣”變成“好江南”靠的是什么精神?開展大生產運動能把“爛泥灣”變成“好江南”靠的是南泥灣精神。南泥灣精神,是以八路軍三五九旅為代表的抗日軍民在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中創造的,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在困境中奮起、在艱苦中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南泥灣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柱,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南泥灣精神素材:郭蘭英《南泥灣》經典原唱位于陜北黃土高原中部的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所在地,也是全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許多愛國青年滿懷革命熱情,從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參加抗戰。革命圣地延安延 安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抗戰的偉大勝利。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國主義的徹底失敗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臺灣回到祖國懷抱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侵華日軍代表向中國代表遞交投降書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人民慶祝抗戰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收集有關抗戰勝利的資料。想一想,我國為什么要設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書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頒布停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廣播詔書;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簽字無條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國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確認。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9月2日,參加對日作戰的同盟國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于日本東京灣的美軍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簽字。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英軍代表正在投降協議上簽字。照片前排左數第二個是中國軍隊代表徐永昌將軍。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的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投降書上簽字,并交出了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中國陸軍司令何應欽在南京陸軍司令部禮堂接受日本侵略軍參謀長小林淺三遞交的投降書。中國接受日本遞交的投降書抗日戰爭的勝利國家以立法形式確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表明了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權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而共同奮斗。抗日戰爭的勝利偉大的抗戰精神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就是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抗日戰爭的勝利偉大的抗戰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素材:合唱《八路軍進行曲》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并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課堂總結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10課《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第三課時 教學設計課題 中流砥柱 單元 第三單元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五年級學習目標 1.了解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懂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學習游擊戰的多種形式和大生產運動。3.引導學生牢記我國的百年歷史,牢記在這段歷史中奮勇抗戰的英雄們。繼承他們的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而努力。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所起的偉大作用,知道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中流砥柱。難點 引導學生牢記我國的百年歷史,牢記在這段歷史中奮勇抗戰的英雄們,繼承和發揚他們的革命精神。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激趣導入新課1.圖片+文本學習:怎樣理解“中流砥柱”成語出處: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晏子春秋·內篇諫下》) "砥柱之中流"后來演變為成語"中流砥柱"。成語"砥柱中流"也出自于此。2.文本學習:中國共產黨—中流砥柱"中流砥柱"比喻堅強的、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含褒義。多指能身負重任,支撐危局的英雄人物或集體。能夠在艱難環境中起到支柱作用的人必定要很堅強,不屈不撓,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樣。3.小結并板書課題:中流砥柱 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齊讀課題 用開門見山的教學方式導入新課,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理解“中流砥柱”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感知到中國共產黨猶如中流砥柱屹立一樣。講授新課 教學環節一:抗日民族戰爭中的轉折點1.文本學習:在民族危機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主張全民族抗戰、持久抗戰,開辟敵后戰場,建立并鞏固了敵后抗日根據地。無論條件多么艱苦、形勢多么險惡、戰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為全國人民樹立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2.文本學習(活動園):西安事變1936年 12月 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對蔣介石實行“兵諫”,中國共產黨以大局為重,促成了事變的和平解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3.圖片+文本學習:大局為重,聯合抗日(1)提出問題:在1936年12月12日之前,圖中三方是怎樣的關系嗎?這樣的關系會造成怎樣的結果?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漸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國內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刻不容緩。中國共產黨深明大義,積極促進國共兩黨進行合作。但蔣介石頑固不堪,采取消極政策,這讓愛國將士很是為難。(2)提出問題:1936年12月12日以后,中國發生了什么變化,這個變化的轉折點是什么?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文本學習:活動園查一查資料,了解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那段史實。5.播放視頻素材:《西安事變》6.圖片+文本學習:西安事變(1)南京方面在了解張學良、楊虎城和共產黨并不想加害蔣介石,而希望和平解決事變的態度后,于12月22日正式派出談判代表宋子文、宋美齡到西安。蔣介石授意宋氏兄妹代表他與西安方面談判。12月23日,張學良、楊虎城同宋子文、宋美齡進行談判,周恩來作為中共中央全權代表也參加談判。周恩來遵照中共中央12月21日的指示,在與張學良、楊虎城共同商討有關問題并同南京方面的談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它粉碎了親日派和日本帝國主義者的陰謀,促進了中共中央逼蔣抗日方針的實現。從此,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國內和平初步實現。在抗日的前提下,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已成為不可抗拒的大勢。(3)12月25日,張學良在沒有告知周恩來的情況下,陪同蔣介石乘飛機離開西安抵洛陽,并于26日到達南京。蔣介石一到南京,立即扣留張學良,并調集部隊,重新進逼西安。消息傳出后,西安出現了動蕩不安的情勢。1937年2月2日,東北軍中堅決主張聯共抗日、和平解決事變的王以哲被一部分主張用武力攻蔣救張的青年軍官殺害,內戰危險又重新出現。周恩來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進行堅定和細致的工作,及時解決一系列的棘手問題,鞏固紅軍和東北軍、第十七路軍的團結,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成果。教學環節二:以弱勝強,全民游擊戰1.文本學習:閱讀角 在敵后抗日根據地,全民參戰,開展靈活多樣的游擊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鐵道游擊戰、水上游擊戰等,出其不意、遍地開花,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這是史無前例的軍事創舉,譜寫了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光輝篇章。2.圖片+文本學習:地道戰 地道戰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冀中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3.播放視頻素材:地道戰4.圖片+文本學習:麻雀戰 麻雀戰,抗日根據地民兵,時而三三兩兩,時而成群結隊,出沒在山野密林,狹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紗帳里,像麻雀啄食那樣,東一槍、西一槍,出敵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敵人,一陣猛打。敵人反擊時,就立即撤離,隱蔽得無影無蹤。敵人撤退時,就呼嘯而來,槍聲四起,殺聲遍野。使敵人打又打不著,追又追不上,吃又吃不好,睡又睡不香;陷入心神不寧,狼狽不堪的境地。5.鐵道游擊隊:鐵道游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魯南地區(現棗莊的臨城、嶧縣、滕縣)的一支抗日武裝。6.地雷戰: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戰爭,不僅軍隊要參與,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當時民兵武器裝備極差,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槍支,容易制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擊日軍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在這種條件下,地雷的研制和大規模應用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教學環節三:自力更生,軍民大生產1.文本學習:由于敵人的瘋狂掃蕩和嚴重的自然災害,根據地的生存遭遇嚴重的危機。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在延安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為奪取抗戰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2.圖片+文本學習: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南泥灣墾荒王震旅長帶領三五九旅的官兵開進了荒無人煙的南泥灣。沒有住所,就挖窯洞解決;糧食不足,就挖野菜補給;沒有工具,就找廢鐵制作,硬是把過去的“爛泥灣”變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3.文本學習:活動園了解有關延安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故事,并以“今天我們已經豐衣足食了,是否還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為題開展以此辯論活動。4.播放視頻素材:軍民大生產5.圖片+文本學習:開展大生產運動(1)政委鄧小平辦公室里就支著一臺紡線車,有空時就帶頭紡線,穿的是自己動手縫制的顏色深一片淺一片的灰土布棉衣。(2)紡線比賽:這場大生產運動,主要開展農業生產,兼辦工業、手工業、運輸業、畜牧業和商業。黨政機關、軍隊、學校普遍參加生產運動,逐步達到糧食、經費自給、半自給或部分自給。6.提出問題:活動園把“爛泥灣”變成“好江南”靠的是什么精神?圖片+文本學習: 南泥灣精神能把“爛泥灣”變成“好江南”靠的是南泥灣精神。南泥灣精神,是以八路軍三五九旅為代表的抗日軍民在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中創造的,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在困境中奮起、在艱苦中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南泥灣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柱,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8.播放視頻素材:郭蘭英《南泥灣》經典原唱9.圖片+文本學習:閱讀角革命圣地延安:位于陜北黃土高原中部的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所在地,也是全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許多愛國青年滿懷革命熱情,從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參加抗戰。教學環節四:抗日戰爭的勝利1.文本學習: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抗戰的偉大勝利。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國主義的徹底失敗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2.圖片+文本學習: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3.圖片+文本學習:抗日戰爭的勝利(1)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2)人民慶祝抗戰勝利4.提出問題:活動園 收集有關抗戰勝利的資料。想一想,我國為什么要設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5.圖片+文本學習(活動園):抗日戰爭的勝利(1)日本無條件投降書: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頒布停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廣播詔書;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簽字無條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國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確認。(2) 1945年9月2日,參加對日作戰的同盟國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于日本東京灣的美軍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簽字。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3)中國接受日本遞交的投降書: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的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投降書上簽字,并交出了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中國陸軍司令何應欽在南京陸軍司令部禮堂接受日本侵略軍參謀長小林淺三遞交的投降書。(4)國家以立法形式確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表明了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權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而共同奮斗。6.文本學習: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就是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7.文本學習:偉大的抗戰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8.播放視頻素材:合唱《八路軍進行曲》 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閱讀文本思考問題指名回答補充回答閱讀文本理解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觀看視頻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視頻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閱讀文本思考問題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視頻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視頻 文本指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這是本課核心內容之一。活動園呈現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史實,意在從中國共產黨“主張并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方面幫助學生認識其中流砥柱作用。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漸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國內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刻不容緩。了解西安事變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它粉碎了親日派和日本帝國主義者的陰謀,促進了中共中央逼蔣抗日方針的實現。從此,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國內和平初步實現。在抗日的前提下,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可讓學生根據活動園的提示,查找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資料,了解相關史實。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促成事變的和平解決”,從而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以大局為重的擔當。閱讀角《游擊戰》則從中國共產黨人因地制宜的作戰智慧及敵后戰場發揮的重大作用等方面說明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引導學生從抗戰歌曲、電影、紀錄片中了解游擊戰在抗戰中的重大貢獻。在敵后抗日根據地,全民參戰,開展靈活多樣的游擊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鐵道游擊戰、水上游擊戰等,出其不意、遍地開花,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這是史無前例的軍事創舉,譜寫了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光輝篇章。文本教學突出了中國共產黨在艱苦環境中展現出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南泥灣墾荒》的配圖及文字是這一精神的生動體現,它詮釋了共產黨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展現出的“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精神。活動園啟示學生將這些革命精神與自己的生活進行聯系,意在促進革命精神的傳承。閱讀角介紹了革命圣地延安在抗戰中的作用,意在幫助學生理解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南泥灣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柱,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本點明了了十四年抗戰的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設立和抗戰勝利的意義。《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圖片表明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日本對臺灣50年的殖民統治,臺灣回到了祖國懷抱。活動園的兩張歷史照片《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重慶人民慶祝抗戰勝利》呈現了真實的歷史瞬間,意在幫助學生理解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及當時人們激動的心情。下方正文完整呈現了抗戰精神的主要內容,是對前三個話題內容的總結。中國陸軍司令何應欽在南京陸軍司令部禮堂接受日本侵略軍參謀長小林淺三遞交的投降書。國家以立法形式確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表明了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而共同奮斗。課堂小結 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并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牢記我國的百年歷史,牢記在這段歷史中奮勇抗戰的英雄們。 總結升華學生的道德情感,產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板書 第10課 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中流砥柱(一)抗日民族戰爭中的轉折點(二)以弱勝強,全民游擊戰(三)自力更生,軍民大生產(四)抗日戰爭的勝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西安事變》.wmv 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10課《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PPT教學課件(第三課時).ppt 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10課《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教學設計(第三課時).doc 軍民大生產.wmv 合唱《八路軍進行曲》.wmv 地道戰.wmv 郭蘭英《南泥灣》經典原唱.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