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知識點一、《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曹雪芹的長篇小說《紅樓夢》是清代小說中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乾隆晚期時排印面世,曹雪芹前80回,高鶚整理續寫了后40回。內容:以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故事為主線,通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和尖銳矛盾,揭露了統治階級的奢靡與丑陋,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特色和價值:《紅樓夢》全書背景廣闊,情節復雜,頭緒紛繁,人物眾多,在藝術上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思想性強,藝術性高,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1.(2021·河北邯鄲·七年級期末)魯迅贊曰:“蓋傳奇風韻,明末實彌漫天下,至易代不該也”。四大名著中被視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歷史命運的是A.《三國演義》 B.《水滸傳》 C.《紅樓夢》 D.《西游記》【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歷史命運,被視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C項正確;明代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斗爭,排除A項;明代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以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起義軍為主要題材,暴露了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排除B項; 明代吳承恩所著的《西游記》反映了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斬妖除魔的神話故事,排除D項。故選C項。2.(2021·云南麗江·七年級期末)文學藝術源于生活,曹雪芹結合親身經歷,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創作的作品是( )A.《西游記》 B.《紅樓夢》 C.《三國演義》 D.《竇娥冤》【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顛峰,它描寫了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愛情悲劇,深刻鞭撻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B項正確;《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排除A項;《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排除C項;《竇娥冤》的作者是關漢卿,排除D項。故選B項。3.(2021·甘肅武威·七年級期末)下圖是小歷在介紹“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主流形式變化”時所做的一張PPT。這反映了從唐朝至明清時期的主流文學形式分別是( )A.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B.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散文C.唐詩-宋賦-元曲-明清小說 D.唐詩-宋賦-元曲-明清散文【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小歷所做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主流形式變化”的PPT中,列舉的主要人物有李白、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關漢卿和曹雪芹。結合所學可知,他們分別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著名代表人物,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詞人;關漢卿是元朝著名的劇作家;曹雪芹是清代著名的小說家。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從唐朝至明清時期的主流文學形式分別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4.(2021·廣東佛山·七年級期末)“它在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將我國古典現實主義文學推向了高峰”它指的是( )A.《水滸傳》 B.《天工開物》 C.《紅樓夢》 D.《農政全書》【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紅樓夢》以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故事為主線,通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和尖銳矛盾,揭露了統治階級的奢靡與丑陋,從而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C項正確;《水滸傳》描寫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漢反抗官府壓迫的武裝斗爭,排除A項;《天工開物》是“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排除B項;《農政全書》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排除D項。故選C項。5.(2021·寧夏固原·七年級期末)下列作品,通過描寫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貴族青年的愛情悲劇,從而深刻鞭撻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罪惡的是A.《三國演義》 B.《紅樓夢》 C.《牡丹亭》 D.《本草綱目》【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紅樓夢》以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故事為主線,通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和尖銳矛盾,揭露了統治階級的奢靡與丑陋,從而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B項正確;《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0年的歷史風云,《牡丹亭》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本草綱目》是一部藥物學巨著,均與題干“描寫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貴族青年的愛情悲劇”不符,排除ACD項。故選B項。知識點二、昆劇與京劇藝術1.昆劇的發展與衰落①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②明朝萬歷末期,經改良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劇種(代表作湯顯祖的《牡丹亭》);③清朝前期達到頂峰(昆曲的傳世之作:政治歷史劇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④清朝中期以后,因循守舊,成為統治階級和社會上層的玩物。脫離民眾和現實生活,昆曲逐漸走向衰落。2.京劇(1)乾隆時,北京成為戲班薈萃之地。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為乾隆帝祝壽獻藝。(2) 徽調吸收其他地方戲的優點,加以創造和改進,在道光年間形成一個新的劇種“皮黃戲”。①皮黃戲博采其他劇種的優點,②又帶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稱為“京戲”或“京劇”)③深受群眾喜愛,又得到皇室扶持,④表演藝術家不斷創新,日臻完善。——成為最主要的劇種,流傳四方。【知識延伸】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泱泱五千年,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應該勇敢地擔負起傳播與復興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以經典浸潤人生,以詩文陶冶情志,以心靈傳承文明,共同守護民族的精神家園――這份足以感動人類和后世的珍貴文化遺產。6.(2021·陜西安康·七年級期末)下面是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對其描述準確的是A.昆曲在清朝前期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劇種,代表作有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B.京劇被譽為“國劇”,全面和集中地體現了中國戲曲的精華,京劇的角色分為生、旦、凈、丑四行C.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農歷中,以指導農業生產活動D.活字印刷術是由北宋科學家沈括發明的【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京劇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被譽為“國劇”,全面和集中地體現了中國戲曲的精華,京劇的角色分為生、旦、凈、丑四行,說法正確,B符合題意;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是元曲的代表作,排除A;漢武帝時期實施的《太初歷》首次將“二十四節氣”訂入歷法;活字印刷術是由北宋科學家畢升發明的,排除CD;故選B。7.(2021·寧夏·銀川市第六中學七年級期末)京劇形成之初,本土文化的影響無疑是占據了決定地位,并因此形成京劇內部的本土文化傳統。然而,就文化背景而言,京劇并非純粹的本土固有傳統文化的反映,但深受廣大群眾喜歡的原因是( )A.戲曲的教化意識 B.昆曲的理念C.市民階層的休閑娛樂需要 D.博采眾長,帶有北京地方特色【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形成京劇內部的本土文化傳統”“就文化背景而言,京劇并非純粹的本土固有傳統文化的反映”結合所學可知乾隆時期“四大徽班”進京,以后又吸取昆曲、秦腔等戲曲優點和特長,加以創造和改進,逐漸演變成京劇,因此京劇具有博采眾長和帶有北京地方特色,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戲曲的教化意識,排除A項;昆曲是京劇吸收的劇種之一,排除B項;市民階層的需要是產生京劇的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8.(2021·內蒙古巴彥淖爾·七年級期末)下圖是晚濟畫師沈容圃繪制的工筆寫生戲畫像《同光十三絕》.畫作再現了哪一劇種的 藝術成就?A.越劇 B.楚劇 C.黃梅戲 D.京劇【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京劇名家輩出,晚清畫師沈容圃繪制的寫真畫《同光十三絕》,描繪了同治光緒年間享有盛譽的十三位京劇演員的藝術形象,畫作再現了京劇的藝術成就,D項正確;越劇、楚劇、黃梅戲均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C項。故選D項。9.(2021·陜西寶雞·七年級期末)戲劇在明清時期受到人民歡迎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條件好,經濟發展 B.聯系社會現實,反映人們的心聲C.雅俗共賞 D.看戲的社會風氣濃厚【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聯系社會現實,反映人民的心聲,是戲劇在明清時期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也是戲劇創作在這一時期達到輝煌的原因,B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生活條件好,經濟發展不是戲劇在明清時期受到人民歡迎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雅俗共賞是這一時期戲劇的特點,而不是原因,排除C項;看戲的社會風氣濃厚是戲劇在明清時期受到人民歡迎的表現,不是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10.(2021·山東威海·期末)《長生殿》《桃花扇》這兩部政治歷史劇,內容感人,情節跌宕,詞曲雅致,成為昆曲的傳世之作,其作者分別是A.洪昇 曹雪芹 B.洪昇 孔尚任C.湯顯祖 孔尚任 D.湯顯祖 吳承恩【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藝術發展到達頂峰,洪異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這兩部政治歷史劇,內容感人,情節跌宕,詞曲雅致,成為昆曲的傳世之作。B項正確;曹雪芹著《紅樓夢》,排除A項;湯顯祖著《牡丹亭》,排除C項;吳承恩著《西游記》,排除D項。故選B項。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知識點一、《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曹雪芹的長篇小說《紅樓夢》是清代小說中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乾隆晚期時排印面世,曹雪芹前80回,高鶚整理續寫了后40回。內容:以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故事為主線,通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和尖銳矛盾,揭露了統治階級的奢靡與丑陋,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特色和價值:《紅樓夢》全書背景廣闊,情節復雜,頭緒紛繁,人物眾多,在藝術上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思想性強,藝術性高,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1.(2021·河北邯鄲·七年級期末)魯迅贊曰:“蓋傳奇風韻,明末實彌漫天下,至易代不該也”。四大名著中被視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歷史命運的是A.《三國演義》 B.《水滸傳》 C.《紅樓夢》 D.《西游記》2.(2021·云南麗江·七年級期末)文學藝術源于生活,曹雪芹結合親身經歷,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創作的作品是( )A.《西游記》 B.《紅樓夢》 C.《三國演義》 D.《竇娥冤》3.(2021·甘肅武威·七年級期末)下圖是小歷在介紹“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主流形式變化”時所做的一張PPT。這反映了從唐朝至明清時期的主流文學形式分別是( )A.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B.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散文C.唐詩-宋賦-元曲-明清小說 D.唐詩-宋賦-元曲-明清散文4.(2021·廣東佛山·七年級期末)“它在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將我國古典現實主義文學推向了高峰”它指的是( )A.《水滸傳》 B.《天工開物》 C.《紅樓夢》 D.《農政全書》5.(2021·寧夏固原·七年級期末)下列作品,通過描寫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貴族青年的愛情悲劇,從而深刻鞭撻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罪惡的是A.《三國演義》 B.《紅樓夢》 C.《牡丹亭》 D.《本草綱目》知識點二、昆劇與京劇藝術1.昆劇的發展與衰落①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②明朝萬歷末期,經改良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劇種(代表作湯顯祖的《牡丹亭》);③清朝前期達到頂峰(昆曲的傳世之作:政治歷史劇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④清朝中期以后,因循守舊,成為統治階級和社會上層的玩物。脫離民眾和現實生活,昆曲逐漸走向衰落。2.京劇(1)乾隆時,北京成為戲班薈萃之地。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為乾隆帝祝壽獻藝。(2) 徽調吸收其他地方戲的優點,加以創造和改進,在道光年間形成一個新的劇種“皮黃戲”。①皮黃戲博采其他劇種的優點,②又帶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稱為“京戲”或“京劇”)③深受群眾喜愛,又得到皇室扶持,④表演藝術家不斷創新,日臻完善。——成為最主要的劇種,流傳四方。【知識延伸】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泱泱五千年,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應該勇敢地擔負起傳播與復興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以經典浸潤人生,以詩文陶冶情志,以心靈傳承文明,共同守護民族的精神家園――這份足以感動人類和后世的珍貴文化遺產。6.(2021·陜西安康·七年級期末)下面是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對其描述準確的是A.昆曲在清朝前期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劇種,代表作有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B.京劇被譽為“國劇”,全面和集中地體現了中國戲曲的精華,京劇的角色分為生、旦、凈、丑四行C.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農歷中,以指導農業生產活動D.活字印刷術是由北宋科學家沈括發明的7.(2021·寧夏·銀川市第六中學七年級期末)京劇形成之初,本土文化的影響無疑是占據了決定地位,并因此形成京劇內部的本土文化傳統。然而,就文化背景而言,京劇并非純粹的本土固有傳統文化的反映,但深受廣大群眾喜歡的原因是( )A.戲曲的教化意識 B.昆曲的理念C.市民階層的休閑娛樂需要 D.博采眾長,帶有北京地方特色【答案】D8.(2021·內蒙古巴彥淖爾·七年級期末)下圖是晚濟畫師沈容圃繪制的工筆寫生戲畫像《同光十三絕》.畫作再現了哪一劇種的 藝術成就?A.越劇 B.楚劇 C.黃梅戲 D.京劇9.(2021·陜西寶雞·七年級期末)戲劇在明清時期受到人民歡迎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條件好,經濟發展 B.聯系社會現實,反映人們的心聲C.雅俗共賞 D.看戲的社會風氣濃厚10.(2021·山東威海·期末)《長生殿》《桃花扇》這兩部政治歷史劇,內容感人,情節跌宕,詞曲雅致,成為昆曲的傳世之作,其作者分別是A.洪昇 曹雪芹 B.洪昇 孔尚任C.湯顯祖 孔尚任 D.湯顯祖 吳承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背)-【背誦清單+對點訓練】(學生版).docx 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背)-【背誦清單+對點訓練】(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