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背記要點與突破練習01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2021--2022學年(下)七年級歷史期末復習全能沖刺(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背記要點與突破練習01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2021--2022學年(下)七年級歷史期末復習全能沖刺(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背記要點與突破練習01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2021--2022學年(下)七年級歷史期末復習全能沖刺(部編版)
(一)背記要點
中國古代史概述
1、總體特征兩條基本線索: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及強化、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三種社會形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
兩個民族大融合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
四個結束分裂、實現統一的封建王朝:
(1)秦朝:結束春秋戰國分裂局面實現統一。
(2)西晉:結束三國分裂局面實現統一。
(3)隋朝:結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實現統一。
(4)元朝:結束唐末以后分裂局面實現統一。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分封制—郡縣制—行省制。
朝代歌:三皇五帝始 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兩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2、分裂是短暫的、統一是長久的
長久保持統一局面的原因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和完善,為長久保持統一的“大一統”局面提供了政治基礎(2)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與封建經濟的發展為長久統一的“大一統”局面出現奠定了物質基礎(3)在長期的統一局面影響下中國形成了源遠流長的“大一統”國家觀念
分裂中孕育著統一因素 各民族間交流與交融的加強;人民群眾渴望統一的歷史愿望;政權統治者為結束分裂割據局面做出的努力(2)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文化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3、中國古代史考點網絡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隋 京杭大運河、科舉制創立
唐 國家統一、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民族交往頻繁(文成公主入藏)、中外交往頻繁(鑒真東渡、玄奘西游)、社會風氣開放
宋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北宋 加強中央集權,重文輕武 商業繁榮城市繁榮:城市規模大、打破時空限制海外貿易發達:設市舶司管理貨幣: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
南宋 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元 國家統一、疆域遼闊、行省制宣政院管轄西藏;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明 政治:廢丞相 設內閣對外交往: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
清 政治:設軍機處鞏固邊疆
4、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
隋朝 政治:編訂戶籍經濟: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文化:創立科舉制工程:開通大運河
元朝 政治:確立行省制度;邊疆管轄: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設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設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理西藏
清朝 政治:設軍機處鞏固邊疆:臺灣——設臺灣府西藏——駐藏大臣,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冊封達賴和班禪;新疆——平定噶爾丹及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東北——進行雅克薩之戰;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總結:(1)大一統是貫穿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發展特點之一(2)封建王朝的大一統措施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5、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發展
發展階段 時期 君主專制(中央的變化) 中央集權(地方及選官、經濟的變化)
確立 秦朝 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鞏固 西漢 頒布“推恩令”,設刺史,“罷黜百家,尊崇儒術”、鹽鐵官營、專賣、鑄五銖錢
完善 隋唐 三省六部制 科舉制
加強 北宋 分化事權、削弱相權 設通判、轉運使
發展 元朝 設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 行省制
強化 明朝 廢丞相,設內閣,權分六部 廢行省,設三司
頂峰 清朝 設軍機處
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被削弱,直到廢除 趨勢: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
6、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趨勢
1)、中國奴隸社會:夏、商、西周分別是奴隸社會的產生、發展和成熟時期:
①政治上:禪讓制→世襲制;部落聯盟→國家建立;分封制逐漸形成并盛行;
②經濟上:鐵器、牛耕的出現
2)、中國封建社會:統一多民族國家由建立到不斷鞏固;封建社會由興起到強盛再到漸趨衰落:
①政治上: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并在之后各朝代不斷發展;
②經濟上:封建小農經濟在戰國時期開始形成,在封建社會初期促進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封建社會后期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和社會進步;
③思想文化上: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秦朝法家獨尊;漢武帝時期,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
④對外關系上:由開放的對外政策逐漸走向閉關鎖國;
⑤科技上:由世界領先逐漸落伍于世界潮流;
⑥民族關系上:在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中央政府為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勢力,并加強對蒙古、西藏、新疆等邊疆地區的管轄,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重要考點解析
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時空線索】
考點一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1、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
特征: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2、結束東晉以來分裂局面的朝代?建立者?都城?統一時間?
朝代:隋;
建立者:楊堅;
都城:長安;
時間: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
3、隋朝大運河時期、目的、三點、作用?
時期:隋煬帝;
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治
三點: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作用: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4、中國古代創立了哪一影響深遠的選官制度?創立這一制度的朝代、創立者?完善的朝代?廢除的朝代?影響?
選官制度:科舉制;
創立朝代:隋朝;
創立者:隋煬帝;
完善的朝代:唐(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
廢除的朝代:清朝(1905年)
影響:是中國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
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成為歷朝選拔官員的主要制度;
推動了教育和文學藝術的發展。
考點二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1、唐朝建立者及都城?唐朝鼎盛時期?
建立者:李淵;
都城:長安;
鼎盛時期:開元盛世;
2、列舉唐朝前期的盛世局面及當時的皇帝?貞觀之治的原因?
盛世局面: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貞觀之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原因:吸取隋亡教訓,虛心納諫(注明諫臣魏征);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舉考試科目
3、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采取的相同措施?
相同措施: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統治者知人善任,重用人才,重視文教。
考點三 盛唐的社會氣象
1、唐朝出現的新農具?唐朝時最具特色的手工業品?唐朝時國際性的大都會?
新農具:曲轅犁(耕地);筒車(灌溉)
手工業品:唐三彩;
大都會:長安
2、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詩仙、詩圣、詩史”?
時期:唐朝;詩仙:李白;詩圣:杜甫;史詩:杜甫的詩
考點四 唐朝的民族關系與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的民族政策?列舉唐朝民族關系融洽的表現?
民族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
表現:北方少數民族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入藏。
2、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朝代及標志?唐朝管理西域的機構?
朝代:西漢;
標志: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唐朝機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3、藏族的祖先?唐朝與這一民族友好關系的表現及意義?反映這一事件的繪畫作品?
祖先:吐蕃;
表現: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干布);
意義: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繪畫作品:閻立本的《步輦圖》
4、唐朝的對外政策?列舉唐朝對外交往的史實?唐朝對外開放政策的特點?
對外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
史實:遣唐使;玄奘西行天竺,鑒真東渡日本
特點:雙向交流
考點五 安史之亂、唐朝滅亡和五代十國
1、由盛轉衰的標志?安史之亂的影響?
由盛轉衰:安史之亂;
影響:使唐朝國勢由盛轉衰。
2、五代十國的實質?
實質: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二)突破練習
一、選擇題
1.下面中國古代歷史年表圖(部分)中,關于①所代表朝代說法正確的是
A.結束了自西漢以來政權分立局面 B.隋文帝時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C.隋煬帝下令由中央統一鑄五銖錢 D.為唐朝的繁榮盛世局面奠定基礎
2.“非凡的國家考試制度,中國推行了近兩千年之久。他們通過考試品評人才的優劣,為政府機構配備文官?!彼顾蚶锇⒅Z斯贊揚的考試制度是
A.禪讓制 B.科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行省制
3.《話說運河》解說詞中說:“陽剛的一撇是萬里長城,陰柔的一捺是京杭運河,這才是一個頂天立地、有血氣有溫情的中國人?!比鐖D,對于隋朝運河工程描述正確的是
運河南北兩端的城市A是涿郡,B是揚州 B.圖中D段是通濟渠,溝通了黃河和準河
C.圖中E段是邗溝,溝通了長江和錢塘江 D.大運河的開通,成為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
4.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指出“秦、漢以來中國政治之長進,即在政府漸漸脫離王室而獨立化,王室代表貴族特權之世襲,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進退,而宰相為政府領袖,君權、相權互為節制?!毕铝羞x項中最能支持該現點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內閣制度 D.軍機處制度
5.某歷史興趣小組在探究“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等封建社會的治世局面的出現原因時,發現共同點有
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是治世出現的前提 ②統治者善于用人,注重科舉選才
③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注意減輕百姓負擔 ④統治者推行墾荒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下面是歷史興趣小組探究“盛唐氣象”學習主題時收集到的材料,其中反映了唐朝文化輝煌的是
A.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尤藏萬家室。稻水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B.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到固(監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
C.唐三彩引起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效仿,出現了余良三彩、新羅三彩,波斯三彩等
D.敦煌壁畫中……人間的榮華富貴被搬到了天上,天國的富麗堂皇又搬回了人間
7.(2021年湖南衡陽中考真題)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寫道:少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赧nan:原指因害羞而臉紅。這里是指爐火映紅人臉)明月夜,歌曲動寒川?!毕铝斜硎霾徽_的是,
A.李白的詩歌豪邁奔放、激情飛揚 B.該詩描繪了冶金礦場歡快勞動的生動場景
C.該詩飽含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 D.李白詩歌成就輝煌,被稱為“詩史”
8.唐代以前,耕犁需要兩頭牛才能牽引,對于長江下游地區的水田來說難以推廣使用。唐代以來,耕犁逐漸被長江下游地區的農民所接受。下列農具與此變化有關的是
A. B.
C. D.
9.如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畫中左邊靠下面的人物是吐蕃使者祿東贊,下邊宮女環繞的人物是唐太宗)。這幅畫反映出的最主要的歷史信息是
A.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祿東贊 B.閻立本繪制人物畫藝術高超
C.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D.唐朝與吐蕃融洽的民族關系
10.(2021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題)謝同學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專題學習資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東渡”等關鍵詞。據此可知,她研究的內容是
A.唐與日本的交流 B.唐與天竺的交往 C.唐與新羅的關系 D.唐與大食的往來
11.觀察下圖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這些出土文物說明
A.唐代沒有統一的貨幣 B.中國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多樣
C.唐代中外貿易十分繁盛 D.證明唐代與歐洲、阿拉伯交往密切
12.2020年2月,一批日本援助中國的防疫物資上印有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迅速刷爆整個網絡,這是公元8世紀,日本長屋親王在贈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繡的謁語,在當時此謁促成了
A.玄奘西行 B.鑒真東渡 C.鄭和下西洋 D.遣隋使來華
13.(2021年江西中考歷史)“及范陽節度使反,犯京師,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兩京。肅宗起靈武,而諸鎮之兵共起誅賊。”材料所述歷史事件導致了
A.東漢末年社會動蕩 B.隋朝滅亡
C.唐朝由盛轉衰 D.金與南宋對峙
14.歷史學家錢穆說:“安祿山的勢力,是唐室用中國財富豢養成的胡兵團。此種胡兵團只吮吸了唐室的膏血,并沒有受到唐室的教育。他們一旦羽翼長成,自然要撲到唐室的內地來。”明太祖朱元璋說:“昔玄宗內惑于聲色,外蔽于權奸,以養成安史之亂。”這兩則材料旨在說明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是
A.統治階級內部存在矛盾;設立藩鎮,邊兵過重
B.民族矛盾;玄宗統治后期政治腐朽,精神墮落
C.設立藩鎮邊兵過重;玄宗統治后期政治腐朽,精神墮落
D.民族矛盾;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矛盾激化
15.唐末黃巢起義后,藩鎮割據才普遍出現,部分實力雄厚的藩鎮先后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國。唐朝滅亡后,各地藩鎮紛紛自立,其中地處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政權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
A.黃巢起義推翻了唐朝的統治 B.藩鎮割據形成于唐朝滅亡后
C.五代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D.五代十國戰亂不已
材料題
16.南唐時期是中國古代繁榮的時代。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盛唐時期,政治清明,社會經濟呈現一派高度繁榮景象,與少數民族和外國交流頻繁,開放的社會風氣,多彩的文學和藝術,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會生活和文化更加豐富多彩,呈現出多元開放的時代特征,充滿著蓬勃向上的活力。
——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
材料三 唐朝以來,海上絲綢之路以中國的揚州、明州(寧波)泉州、番(廣州)為起點。絲綢之路不僅運輸絲綢,而且也運輸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貨物和香料、藥材、寶石等進口貨物。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主要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
——摘編自李慶新《海上絲綢之路》
請回答:
(1)請寫出材料一圖四所示運河北南兩端(①、②兩處)的城市名稱。結合所學知識,此運河的開鑿帶來了哪些影響?(6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唐代社會生活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舉一史實說明唐朝具有“開放的社會風氣”。(4分)
(3)依據材料三,指出唐朝海上絲綢之路形成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唐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輸出的瓷器可能會有哪些著名品種?(至少寫兩個)(4分)
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材料三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材料四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
——杜甫《憶昔》
(1)材料一、二、三與哪位皇帝有關?材料一說明他認識到什么問題?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民族政策?這位皇帝被各少數民族尊奉為什么?
(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說出一位當時敢于直言進諫的大臣?歷史上這位皇帝的統治被稱為什么?
(4)杜甫《憶昔》描寫那位皇帝在位時的盛世景象?歷史上把這盛世景象稱為什么?
(5)唐朝的繁榮局面被什么事件所破壞?唐朝國勢從此走向衰落。唐朝滅亡后中國歷史進入什么時期?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背記要點與突破練習01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2021--2022學年(下)七年級歷史期末復習全能沖刺(部編版)
(一)背記要點
中國古代史概述
1、總體特征
兩條基本線索: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及強化、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三種社會形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
兩個民族大融合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
四個結束分裂、實現統一的封建王朝:
(1)秦朝:結束春秋戰國分裂局面實現統一。
(2)西晉:結束三國分裂局面實現統一。
(3)隋朝:結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實現統一。
(4)元朝:結束唐末以后分裂局面實現統一。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分封制—郡縣制—行省制。
朝代歌:三皇五帝始 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兩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2、分裂是短暫的、統一是長久的
長久保持統一局面的原因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和完善,為長久保持統一的“大一統”局面提供了政治基礎(2)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與封建經濟的發展為長久統一的“大一統”局面出現奠定了物質基礎(3)在長期的統一局面影響下中國形成了源遠流長的“大一統”國家觀念
分裂中孕育著統一因素 各民族間交流與交融的加強;人民群眾渴望統一的歷史愿望;政權統治者為結束分裂割據局面做出的努力(2)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文化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3、中國古代史考點網絡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隋 京杭大運河、科舉制創立
唐 國家統一、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民族交往頻繁(文成公主入藏)、中外交往頻繁(鑒真東渡、玄奘西游)、社會風氣開放
宋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北宋 加強中央集權,重文輕武 商業繁榮城市繁榮:城市規模大、打破時空限制海外貿易發達:設市舶司管理貨幣: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
南宋 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元 國家統一、疆域遼闊、行省制宣政院管轄西藏;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明 政治:廢丞相 設內閣對外交往: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
清 政治:設軍機處鞏固邊疆
4、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
隋朝 政治:編訂戶籍經濟: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文化:創立科舉制工程:開通大運河
元朝 政治:確立行省制度;邊疆管轄: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設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設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理西藏
清朝 政治:設軍機處鞏固邊疆:臺灣——設臺灣府西藏——駐藏大臣,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冊封達賴和班禪;新疆——平定噶爾丹及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東北——進行雅克薩之戰;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總結:(1)大一統是貫穿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發展特點之一(2)封建王朝的大一統措施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5、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發展
發展階段 時期 君主專制(中央的變化) 中央集權(地方及選官、經濟的變化)
確立 秦朝 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鞏固 西漢 頒布“推恩令”,設刺史,“罷黜百家,尊崇儒術”、鹽鐵官營、專賣、鑄五銖錢
完善 隋唐 三省六部制 科舉制
加強 北宋 分化事權、削弱相權 設通判、轉運使
發展 元朝 設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 行省制
強化 明朝 廢丞相,設內閣,權分六部 廢行省,設三司
頂峰 清朝 設軍機處
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被削弱,直到廢除 趨勢: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
6、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趨勢
1)、中國奴隸社會:夏、商、西周分別是奴隸社會的產生、發展和成熟時期:
①政治上:禪讓制→世襲制;部落聯盟→國家建立;分封制逐漸形成并盛行;
②經濟上:鐵器、牛耕的出現
2)、中國封建社會:統一多民族國家由建立到不斷鞏固;封建社會由興起到強盛再到漸趨衰落:
①政治上: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并在之后各朝代不斷發展;
②經濟上:封建小農經濟在戰國時期開始形成,在封建社會初期促進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封建社會后期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和社會進步;
③思想文化上: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秦朝法家獨尊;漢武帝時期,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
④對外關系上:由開放的對外政策逐漸走向閉關鎖國;
⑤科技上:由世界領先逐漸落伍于世界潮流;
⑥民族關系上:在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中央政府為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勢力,并加強對蒙古、西藏、新疆等邊疆地區的管轄,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重要考點解析
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時空線索】
考點一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1、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
特征: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2、結束東晉以來分裂局面的朝代?建立者?都城?統一時間?
朝代:隋;
建立者:楊堅;
都城:長安;
時間: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
3、隋朝大運河時期、目的、三點、作用?
時期:隋煬帝;
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治
三點: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作用: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4、中國古代創立了哪一影響深遠的選官制度?創立這一制度的朝代、創立者?完善的朝代?廢除的朝代?影響?
選官制度:科舉制;
創立朝代:隋朝;
創立者:隋煬帝;
完善的朝代:唐(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
廢除的朝代:清朝(1905年)
影響:是中國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
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成為歷朝選拔官員的主要制度;
推動了教育和文學藝術的發展。
考點二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1、唐朝建立者及都城?唐朝鼎盛時期?
建立者:李淵;
都城:長安;
鼎盛時期:開元盛世;
2、列舉唐朝前期的盛世局面及當時的皇帝?貞觀之治的原因?
盛世局面: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貞觀之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原因:吸取隋亡教訓,虛心納諫(注明諫臣魏征);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舉考試科目
3、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采取的相同措施?
相同措施: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統治者知人善任,重用人才,重視文教。
考點三 盛唐的社會氣象
1、唐朝出現的新農具?唐朝時最具特色的手工業品?唐朝時國際性的大都會?
新農具:曲轅犁(耕地);筒車(灌溉)
手工業品:唐三彩;
大都會:長安
2、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詩仙、詩圣、詩史”?
時期:唐朝;詩仙:李白;詩圣:杜甫;史詩:杜甫的詩
考點四 唐朝的民族關系與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的民族政策?列舉唐朝民族關系融洽的表現?
民族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
表現:北方少數民族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入藏。
2、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朝代及標志?唐朝管理西域的機構?
朝代:西漢;
標志: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唐朝機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3、藏族的祖先?唐朝與這一民族友好關系的表現及意義?反映這一事件的繪畫作品?
祖先:吐蕃;
表現: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干布);
意義: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繪畫作品:閻立本的《步輦圖》
4、唐朝的對外政策?列舉唐朝對外交往的史實?唐朝對外開放政策的特點?
對外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
史實:遣唐使;玄奘西行天竺,鑒真東渡日本
特點:雙向交流
考點五 安史之亂、唐朝滅亡和五代十國
1、由盛轉衰的標志?安史之亂的影響?
由盛轉衰:安史之亂;
影響:使唐朝國勢由盛轉衰。
2、五代十國的實質?
實質: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二)突破練習
一、選擇題
1.下面中國古代歷史年表圖(部分)中,關于①所代表朝代說法正確的是
A.結束了自西漢以來政權分立局面 B.隋文帝時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C.隋煬帝下令由中央統一鑄五銖錢 D.為唐朝的繁榮盛世局面奠定基礎
【答案】D
【詳解】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滅陳統一全國,由于隋煬帝實行暴政導致隋朝迅速滅亡(618年)。依據①的時間(589-618)可知是隋朝。隋朝時期大運河的開鑿、經濟的發展以及隋朝的暴政為唐朝統治者吸取經驗教訓,都為唐朝的繁榮盛世局面奠定基礎。故D符合題意;隋朝結束的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的局面,排除A;大運河是隋煬帝時期開鑿,排除B;下令由中央統一鑄五銖錢的是漢武帝,排除C。故選D。
2.“非凡的國家考試制度,中國推行了近兩千年之久。他們通過考試品評人才的優劣,為政府機構配備文官?!彼顾蚶锇⒅Z斯贊揚的考試制度是
A.禪讓制 B.科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行省制
【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通過考試為政府機構配備文官”,這是科舉制,故B符合題意。禪讓制是原始社會的軍事民主制,九品中正制是南北朝時期的選官制度,行省制是元朝創立的地方行政機構,故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
3.《話說運河》解說詞中說:“陽剛的一撇是萬里長城,陰柔的一捺是京杭運河,這才是一個頂天立地、有血氣有溫情的中國人。”如圖,對于隋朝運河工程描述正確的是
運河南北兩端的城市A是涿郡,B是揚州 B.圖中D段是通濟渠,溝通了黃河和準河
C.圖中E段是邗溝,溝通了長江和錢塘江 D.大運河的開通,成為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
【答案】B
【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圖中D段是通濟渠溝通黃河和淮水。B正確;A排除;圖E是邗溝階段,溝通了淮河和長江,C排除;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D排除;故選B。
4.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指出“秦、漢以來中國政治之長進,即在政府漸漸脫離王室而獨立化,王室代表貴族特權之世襲,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進退,而宰相為政府領袖,君權、相權互為節制。”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該現點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內閣制度 D.軍機處制度
【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隋唐時期實行三省六部制,恰當地處理皇權與相權的關系,官僚政治走向完善,B正確;秦朝三公九卿制是官僚政治的開始階段,不夠完善,三公均對皇帝負責,未能實現與君權的相互節制,并不是“最能反映”錢穆觀點的制度,排除A;內閣制沒有實現“君權、相權互為節制”,排除C;清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國大事由皇帝一人裁決,且宰相制度在明朝時期已經廢除,無法實現“君權、相權,互為節制”,排除D。故選B。
5.某歷史興趣小組在探究“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等封建社會的治世局面的出現原因時,發現共同點有
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是治世出現的前提 ②統治者善于用人,注重科舉選才
③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注意減輕百姓負擔 ④統治者推行墾荒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C
【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文景時期,統治者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關心農桑,將其賦稅和徭役。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文景之治”;唐太宗統治時期,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唐玄宗統治時期,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工程,減輕百姓負擔。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生生活安定,唐朝進入鼎盛時期,歷史成為“開元盛世”。由此可知,①③符合題意,C正確;科舉制是隋朝時期誕生的,文景時期,還沒有科舉制,②錯誤,AB排除;文景帝時期,推行墾荒政策,④錯誤,D排除;故選C。
6.下面是歷史興趣小組探究“盛唐氣象”學習主題時收集到的材料,其中反映了唐朝文化輝煌的是
A.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尤藏萬家室。稻水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B.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到固(監獄)???,馬牛布野,外戶不閉
C.唐三彩引起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效仿,出現了余良三彩、新羅三彩,波斯三彩等
D.敦煌壁畫中……人間的榮華富貴被搬到了天上,天國的富麗堂皇又搬回了人間
【答案】D
【詳解】依據題干信息,“敦煌壁畫中……人間的榮華富貴被搬到了天上,天國的富麗堂皇又搬回了人間 ”可知,反映了唐朝文化輝煌,故D正確;“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尤藏萬家室。稻水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可知,反映了唐朝經濟繁榮,故A錯誤;“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到固(監獄)???,馬牛布野,外戶不閉 ”可知,這反映了唐朝政治安定,故B錯誤;“唐三彩引起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效仿,出現了余良三彩、新羅三彩,波斯三彩等 ”可知,這反映了唐朝對外開放,故C錯誤。綜上故選D。
7.(2021年湖南衡陽中考真題)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寫道:少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赧nan:原指因害羞而臉紅。這里是指爐火映紅人臉)明月夜,歌曲動寒川?!毕铝斜硎霾徽_的是,
A.李白的詩歌豪邁奔放、激情飛揚 B.該詩描繪了冶金礦場歡快勞動的生動場景
C.該詩飽含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 D.李白詩歌成就輝煌,被稱為“詩史”
【答案】D
【詳解】依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李白詩歌成就輝煌,被稱為“詩仙”,故D符合題意;李白的詩歌豪邁奔放、激情飛揚,故A不符合題意;李白《秋浦歌》描繪了冶金礦場歡快勞動的生動場景,飽含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故BC不符合題意。綜上故選D。
8.唐代以前,耕犁需要兩頭牛才能牽引,對于長江下游地區的水田來說難以推廣使用。唐代以來,耕犁逐漸被長江下游地區的農民所接受。下列農具與此變化有關的是
A. B.
C. D.
【答案】B
【詳解】依據題干信息“唐代”、“耕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前期,經濟發展迅速,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在農業方面,墾田面積逐漸擴大,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發明并推廣了一些重要生產工具,如曲轅犁是唐朝時期發明的耕犁工具,操作簡單,適于精耕細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質量,故B項正確;耦犁是漢朝時時期的耕犁工具,排除A項;耬車是漢朝時期的播種工具,排除C項;筒車是唐朝時期的灌溉工具,排除D項;故選B。
9.如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畫中左邊靠下面的人物是吐蕃使者祿東贊,下邊宮女環繞的人物是唐太宗)。這幅畫反映出的最主要的歷史信息是
A.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祿東贊 B.閻立本繪制人物畫藝術高超
C.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D.唐朝與吐蕃融洽的民族關系
【答案】D
【詳解】依據題干和和所學知識,《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接見吐蕃求婚使者祿東贊的情景,反映了唐太宗對吐蕃采取和親政策,體現了唐朝與吐蕃融洽的民族關系,D正確;A是表面現象,排除;B顯然不是這幅畫本身反映出的主要歷史信息,排除;材料沒有直接反映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C排除。故選D。
10.(2021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題)謝同學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專題學習資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東渡”等關鍵詞。據此可知,她研究的內容是
A.唐與日本的交流 B.唐與天竺的交往 C.唐與新羅的關系 D.唐與大食的往來
【答案】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時期鑒真東渡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鑒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內的鑒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為一級國寶。A正確;唐與天竺的交往主要反映在玄奘西行上,與題不符。B錯誤;奈良是日本的城市,CD錯誤。綜上故選A。
11.觀察下圖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這些出土文物說明
A.唐代沒有統一的貨幣 B.中國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多樣
C.唐代中外貿易十分繁盛 D.證明唐代與歐洲、阿拉伯交往密切
【答案】C
【詳解】依據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唐代中外貿易十分繁盛,所以產自大食、波斯薩珊、東羅馬的金幣流通到中國,所以C項符合題意;A項唐代有自己的統一貨幣,如開元通寶等,排除;B項體現不出來中國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多樣,排除;D項圖片能證明唐代與巴爾干半島、小亞細亞半島、阿拉伯半島、伊朗等交往密切,沒有體現出來波斯薩珊,不全面,排除。故選C。
12.2020年2月,一批日本援助中國的防疫物資上印有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迅速刷爆整個網絡,這是公元8世紀,日本長屋親王在贈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繡的謁語,在當時此謁促成了
A.玄奘西行 B.鑒真東渡 C.鄭和下西洋 D.遣隋使來華
【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公元8世紀,日本長屋親王在贈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繡“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偈。鑒真大師被此打動,決心東渡弘法。唐玄宗時,鑒真六次東渡,終達日本,不但弘揚了佛法,還把中國的醫藥、文學、建筑、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介紹到日本,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B正確;玄奘西行到天竺,排除B;鄭和七下西洋增進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排除C;遣唐使來華是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與題干所表述的內容不符,排除D。故選B。
13.(2021年江西中考歷史)“及范陽節度使反,犯京師,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兩京。肅宗起靈武,而諸鎮之兵共起誅賊?!辈牧纤鰵v史事件導致了
A.東漢末年社會動蕩 B.隋朝滅亡
C.唐朝由盛轉衰 D.金與南宋對峙
【答案】C
【詳解】依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唐朝節度使安祿山與部將史思明發動叛變,史稱安史之亂。叛軍逼近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唐肅宗繼位并反擊叛軍。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唐朝的國事從此由盛轉衰,C正確;ABD與題干信息年代不符,故錯誤。綜上故選C。
14.歷史學家錢穆說:“安祿山的勢力,是唐室用中國財富豢養成的胡兵團。此種胡兵團只吮吸了唐室的膏血,并沒有受到唐室的教育。他們一旦羽翼長成,自然要撲到唐室的內地來?!泵魈嬷煸罢f:“昔玄宗內惑于聲色,外蔽于權奸,以養成安史之亂?!边@兩則材料旨在說明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是
A.統治階級內部存在矛盾;設立藩鎮,邊兵過重
B.民族矛盾;玄宗統治后期政治腐朽,精神墮落
C.設立藩鎮邊兵過重;玄宗統治后期政治腐朽,精神墮落
D.民族矛盾;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矛盾激化
【答案】B
【詳解】考查點:安史之亂【素材解讀】明太祖朱元璋說:當年唐玄宗在宮內受楊貴妃等的迷惑,在朝廷上被楊國忠等權臣蒙蔽,政治的腐敗,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可知,錢穆的話主要強調的是唐朝與胡兵團之間固有的民族矛盾,“胡人”實力弱小便不敢輕舉妄動,一旦羽翼豐滿,則會對唐室內地宣戰;明太祖的話則強調了唐玄宗統治后期政治腐朽的局面。綜合兩則材料內涵,得出安史之亂的原因是B項民族矛盾和政治腐朽,精神墮落。
15.唐末黃巢起義后,藩鎮割據才普遍出現,部分實力雄厚的藩鎮先后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國。唐朝滅亡后,各地藩鎮紛紛自立,其中地處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政權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
A.黃巢起義推翻了唐朝的統治 B.藩鎮割據形成于唐朝滅亡后
C.五代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D.五代十國戰亂不已
【答案】C
【詳解】依據題干材料“唐末黃巢起義后,藩鎮割據才普遍出現,部分實力雄厚的藩鎮先后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國。唐朝滅亡后,各地藩鎮紛紛自立,其中地處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政權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可知,材料反映了五代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中央已無力控制藩鎮。人民賦稅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起義軍在黃巢的領導下,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原為起義軍將領的朱溫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了黃巢起義。907年,朱溫建立后梁政權,唐朝滅亡。唐朝滅亡后,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十國的歷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鎮割據,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所以C項符合題意;A項黃巢起義給唐朝以致命的打擊,排除;B項藩鎮割據形成于安史之亂后,排除;D項在題干材料中未體現,排除。故選C。
材料題
16.南唐時期是中國古代繁榮的時代。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盛唐時期,政治清明,社會經濟呈現一派高度繁榮景象,與少數民族和外國交流頻繁,開放的社會風氣,多彩的文學和藝術,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會生活和文化更加豐富多彩,呈現出多元開放的時代特征,充滿著蓬勃向上的活力。
——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
材料三 唐朝以來,海上絲綢之路以中國的揚州、明州(寧波)泉州、番(廣州)為起點。絲綢之路不僅運輸絲綢,而且也運輸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貨物和香料、藥材、寶石等進口貨物。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主要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
——摘編自李慶新《海上絲綢之路》
請回答:
(1)請寫出材料一圖四所示運河北南兩端(①、②兩處)的城市名稱。結合所學知識,此運河的開鑿帶來了哪些影響?(6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唐代社會生活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舉一史實說明唐朝具有“開放的社會風氣”。(4分)
(3)依據材料三,指出唐朝海上絲綢之路形成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唐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輸出的瓷器可能會有哪些著名品種?(至少寫兩個)(4分)
【答案】(1)城市:①涿郡;②余杭。
影響:利——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弊——為修建大運河,過度役使人民,激化社會矛盾。(寫其中一點即可)
(2)特點:豐富多彩、多元開放、蓬勃向上。
史實: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歡騎馬、打球、拔河等活動;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寫一例即可)
(3)原因: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內部往來不易。
瓷器品種:唐三彩、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寫出其中兩個即可)
【詳解】
(1)根據材料一“隋朝大運河”結合所學知識,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故①涿郡,②余杭。根據所學知識,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為修建大運河,過度役使人民,激化社會矛盾。
(2)根據材料二“盛唐時期,……社會生活和文化更加豐富多彩,呈現出多元開放的時代特征,充滿著蓬勃向上的活力?!笨傻贸龈爬ㄌ拼鐣畹奶攸c豐富多彩、多元開放、蓬勃向上。根據所學知識,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歡騎馬、打球、拔河等活動;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等都體現了唐朝具有“開放的社會風氣”。
(3)根據材料三“唐朝以來,……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主要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笨傻贸鎏瞥I辖z綢之路成的原因: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內部往來不易。根據所學知識,我認為唐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輸出的瓷器可能會有唐三彩、越窯青瓷、邢窯白瓷。
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材料三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材料四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
——杜甫《憶昔》
(1)材料一、二、三與哪位皇帝有關?材料一說明他認識到什么問題?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民族政策?這位皇帝被各少數民族尊奉為什么?
(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說出一位當時敢于直言進諫的大臣?歷史上這位皇帝的統治被稱為什么?
(4)杜甫《憶昔》描寫那位皇帝在位時的盛世景象?歷史上把這盛世景象稱為什么?
(5)唐朝的繁榮局面被什么事件所破壞?唐朝國勢從此走向衰落。唐朝滅亡后中國歷史進入什么時期?
【答案】(1)唐太宗;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強大。
(2)開明;天可汗
(3)魏征;貞觀之治
(4)唐玄宗;開元盛世
(5)安史之亂;五代十國時期
【詳解】
(1)依據材料一、二、三分析可知,都是唐太宗的言論;唐太宗從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明白統治者不可過分壓榨農民。他任用賢才,虛心納諫,戒奢從簡,合并州縣,改革吏治,輕徭薄賦,發展生產。他還常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來告誡后人不可輕視人民的力量。因此唐太宗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明他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強大。
(2)依據材料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是唐太宗針對少數民族與漢族關系作出的評價,意思是自古以來人們重視漢族,輕視少數民族,我卻一樣的對待他們,認為漢族與少數民族沒有區別,體現了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也因此被少數民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
(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時期當時敢于直言進諫的大臣是魏征;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進諫200多次,是貞觀時期有名的諫臣。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
(4)依據所學可知,杜甫《憶昔》描寫唐玄宗在位時的盛世景象;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當宰相,重視地方吏治,把中央優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職,并親自考核縣令政績,還注意節儉,這些改革措施使開元年間政局為之一新。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5)依據所學可知,唐玄宗統治后期,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重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亂,安祿山、史思明先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從此唐朝由強盛轉向衰落。907年,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地區出現吳、南唐、南越、前蜀、后蜀等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莒南县| 泌阳县| 德保县| 昭觉县| 汪清县| 开封县| 西峡县| 新巴尔虎右旗| 隆尧县| 大名县| 裕民县| 洪湖市| 股票| 凌海市| 册亨县| 香格里拉县| 田阳县| 蓝田县| 沿河| 山东省| 铅山县| 新邵县| 吴川市| 诸暨市| 漳平市| 秦皇岛市| 阿克| 渭南市| 德化县| 宜川县| 通州市| 永靖县| 莆田市| 绥江县| 读书| 曲阳县| 清原| 新宾| 双桥区| 平昌县|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