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背記要點與突破練習03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2021--2022學年(下)期末復習全能沖刺(解析版+原卷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背記要點與突破練習03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2021--2022學年(下)期末復習全能沖刺(解析版+原卷版)

資源簡介

背記要點與突破練習03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2021--2022學年(下)八年級歷史期末復習全能沖刺(部編版)
(一)背記要點
1、祖國統一進程
時間 史實 意義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祖國大陸獲得統一
1987年 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 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
1992年 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 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
2008年11月 兩岸實現“三通” 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
2015年11月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 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認識: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民心所向,祖國統一大業終將完成
2、新中國外交政策與方針
時期 政策 史實 影響
新中國成立后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1955年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促進了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
1971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西方國家掀起與中國建交的高潮
改革開放后 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已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舉辦了多次國際會議和國際盛會 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認識:外交是綜合國力的延伸,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外交政策也在不斷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3、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科技成就
時間 成就
1964年10月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9月 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1967年6月 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0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20世紀70年代初 屠呦呦領導團隊發現青蒿素
20世紀70年代 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
2003年10月 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
2020年6月 北斗導航系統全球組網成功
2020年11月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
2021年6月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歷程
重要考點解析
考點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什么制度?
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什么戰略發展少數民族地區?
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
考點二:一國兩制
1. 改革開放后,為解決港澳臺問題,誰提出什么構想?
人物:鄧小平;
構想:“一國兩制”的構想
2.一國兩制的前提是什么?兩制分別指什么
前提:一個中國
兩制: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資本主義制度。
3.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是什么?
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4.香港、澳門分別被哪些國家占領?港澳回歸的時間?回歸的意義?回歸主要原因?
1)香港被英國占領,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2)澳門被葡萄牙占領,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
3)意義: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4)原因:綜合國力的增強,“一國兩制”的提出。
5.港澳特別行政區與經濟特區最突出的不同點是什么?
不同點;社會制度不同,港澳特別行政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經濟特區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6.改革開放后對臺的基本方針?
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7.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什么共識?該共識堅持什么原則?
共識:九二共識;
原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8.對祖國統一的認識?
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考點三:國防建設
1、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是?
海軍:華東軍區海軍
2、擔任核反擊任務的導彈部隊是?2015年更名為?
部隊:第二炮兵部隊;
2015年更名為火箭軍。
考點四:外交成就
1、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外交政策是
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列舉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是?“求同存異”方針的作用是?
20世紀50年代: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作用:促進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
3、列舉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
成就: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
4、中國在哪一年恢復了在聯合國合法席位?通過是哪次會議?
時間:1971年;
會議:第26屆聯合國大會;
5、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臉酥荆恐忻勒浇ń坏臅r間?
標志:尼克松訪華;時間:1979年;
6、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外交布局是?
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
7、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有何感想?
原因:綜合國力的增強;
感想:綜合國力是國家外交的基礎;國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發點。
考點五:新中國的科技與文化
1、“兩彈一星”指什么?分別爆炸或發射成功的時間和對應的具體事件?
“兩彈一星”:核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
原子彈: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導彈:1966年,我國第一次成功發射導彈核武器。
氫彈: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人造地球衛星: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
2、2003年神舟五號航天員是誰?
航天員:楊利偉
3、袁隆平的成就?被譽為?
成就:成功培育出雜交水稻;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4、屠呦呦的成就?獲獎名稱?
成就:發現青蒿素;
名稱: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5.易錯警示: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取得突破的關鍵是中美關系的改善。
(二)突破練習
一、選擇題
1.它構筑了現代中國既大又強的國家結構特征,不但符合我國國情,而且有力維護了現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共同利益,是我國在國家建構過程中形成的重要制度遺產,在理論上至少具備“大一統”、“民族自決”和“地方自治”三個源流。它是
A.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改革開放國策
2.對下面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進程圖示解讀正確的是
A.圖一會議確立我國根本政治制度 B.圖二憲法即為《中華民國臨對約法》
C.圖三蘊含了“民族區域自治”的智慧 D.該示意圖反映了新中國取得的科技成就
3.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分別設立了特別行政區。其中“特別”是指
A.政治上不直屬中央政府管轄
B.與原宗主國(英國、葡萄牙)還有政治經濟聯系
C.香港、澳門享有高度自主權,原有經濟地位不變
D.香港、澳門享有高度自治權,所有社會制度不變
4.(2021·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2020年4月21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2019)》藍皮書。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以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從全局高度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擘畫藍圖。由港澳和珠三角區域組成的充滿活力的“9+2”城市群,將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主要得益于
A.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 B.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C.“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 D.“一國兩制”紅利的放大
5.握手是一種禮儀,是一種交流,可以溝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雙方的理解、信任,領導人之間的握手則往往象征著合作、和解、和平。班級的同學對下面一組圖片進行了解讀正確的是
A.圖一標志著兩岸民間團體交往的開始B.圖二見證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見
C.圖三形成了對臺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D.圖片反映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進展
6.如下圖所示內容,其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1990年,“?;鶗背闪ⅲ文?,“海協會”成立;1992年,“?;鶗焙汀昂f會”達成“九二共識”;2005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
A.民族區域自治 B.對外開放
C.外交事業發展 D.祖國統一
7.下表為新中國數次國慶閱兵式的部分資料。由此可見,建國以來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的成就是
國防工業不斷發展 B.導彈部隊發展壯大 C.軍隊政治工作加強 D.軍隊組織框架重塑
8.某軍事博物館舉辦“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圖片展。如果請你為下列圖片選擇一條標語,最恰當的是
A.90年磨礪利劍出,科技強軍煥新顏 B.90年英雄輩出,長征精神永遠傳承
C.90年不忘初心,傳承紅色服務人民 D.90年披荊斬棘,本色不改為國為民
9.(2021·內蒙古內蒙古·中考真題)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據此材料可以看出我國奉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
A.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求同存異 D.全方位外交
10.《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載:“它是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開展活動,沖破美國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擴大對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識形態相社會制度,主張世界各國在相處中互相監督,實行對等的約束和自我約束,具有法律性和道義性。”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B.1955年“求同存異”方針
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
11.周恩來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國棋手,在風云變幻的外交大棋局中,縱橫捭闔,談笑風生,使新中國外交突破重圍,朋友遍天下。在1955年的一次國際會上,利用了他個人巨大魅力和外交機敏逐漸減弱了那些懷疑中國或懷疑共產主義的領導人的敵對情緒”?!八钡摹巴饨粰C敏”是指
A.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C.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D.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12.下表信息反映了
A.世界殖民體系走向瓦解 B.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壯大 D.改革開放增強綜合國力
13.(2021·安徽·中考真題)日本官員承認,進入核俱樂部使中國“獲得亞洲第一大國的稱號”。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后,英國媒體評論說,如果“四大國”繼續假裝中國弱,這是在發瘋,趕緊讓中國進安理會。據此可知
A.核試驗的成功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 B.安理會擔負著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
C.新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新中國得到了西方各國的普遍承認
14.(2021·山東青島·中考真題)2021年5月15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天向”一詞出自《楚辭·天問》,表達了古人對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問。天問、墨子、天宮、蛟龍、悟空等大國重器的命名,均蘊含著厚重深沉的傳統文化內涵,這些大國重器的命名
A.反映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達 B.均受到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影響
C.凸顯了中國綜合國力的強盛 D.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結合
15.(2021·山東日照·中考真題)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自立自強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毕旅嬉浴懊嫦蛉嗣裆】怠睘槌踔缘目萍汲晒牵? )
A.人造地球衛星 B.導彈核武器
C.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D.“神舟五號”飛船
16.(2021·內蒙古鄂爾多斯·中考真題)“隆普功因田地事,平心志在稻糧謀?!边@是一位科學家平凡而偉大一生的寫照,他的研究領域是
A.農業科技 B.國防軍工 C.化學工程 D.載人航天
17.(2021·湖南衡陽·中考真題)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家庭財富標志。下圖是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財富標志的變化,反映出
A.經濟持續增長使農業結構不斷優化 B.經濟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C.經濟持續發展使就業觀念不斷變化 D.工業技術進步使產品質量不斷提升
材料題
17.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和奮斗目標。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5分)
材料一 我們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
(1)根據材料一,新中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了怎樣的基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的實行有何意義?(6分)
材料二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
(2)材料二中,特別行政區區旗的設計理念體現了哪一制度的實施?簡述港澳回歸的歷史意義。(3分)
(3)對比材料一、二中兩種基本政治制度的共同之處。(2)
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
國家和平統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國家法》
(4)根據材料三,概括海峽兩岸統一的有利因素。(4分)
18.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心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第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
第五條: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材料二 世界上普遍承認只有一個中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臺灣當局一貫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反對臺灣獨立,這就是我們共同的立場,合作的基礎。……中國政府已經命令人民解放軍從今天起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紫葢斖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狀態,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范圍的交往接觸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環境。
——摘自《告臺灣同胞書》(1979年)
材料三 值得所有中國人警惕的是,近年來臺灣島內分離傾向有所發展,“臺獨”活動趨于猖獗。某些外國勢力進一步插手臺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這些活動不僅阻礙著中國和平統一的進程,而且威脅著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
——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的講話(1995年1月30日)
材料四 1978—2013年海峽兩岸貿易情況統計表
——(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臺港澳司網站)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概括中國政府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
(2)據材料二,分析中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并指出海峽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是什么?
(3)據材料三,指出影響臺灣和平統一的主要障礙是什么?
(4)材料四主要說明了什么現象?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該如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內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豐皇帝不得不發布了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的第一個“上諭”?!?9世紀60年代,……大清國有了些許新的氣象。此時距離鴉片戰爭已過去20年,清王朝喪失了20年革新突變的寶貴時間。但這畢竟是古老中國發出的尋求自強的聲音。
(1)用材料一中圖示反映洋務運動的相關史實,說明文字材料中“大清國有了些許新的氣象”的觀點。甲午中日戰爭中的哪次戰役的失敗導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結合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海戰的歷史,說說加強海洋防衛的重要性。(6分)
材料二
(2)依據材料二圖A,指出2019年國慶閱兵與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相比,我國的武器裝備發生了哪些變化?依據材料二圖B與圖C,簡述新時代下我國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了哪些歷史性突破?并將圖C中的臂章名稱按其產生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序。(4分)
(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近代中國“有海無防”到新中國成立以來逐步實現“鋼鐵長城”的發展歷程,你認為一個強大的國防需要哪些因素的推動?(2分)
20.外交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外交領域不斷取得成就。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不論其社會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的自主權利是必須得到尊重的。各國人民都應該有選擇其國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權利。不應受到其他國家的干涉?!绻@些原則能為一切國家所遵守,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而侵略和干涉內政的威脅與對于侵略和干涉內政的恐懼就將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文件集》(第3集)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這些原則”指的是什么?在國際上產生了什么深遠影響?
材料二 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在我們中間有無求同的基礎呢?有的。那就是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仍在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客易互相了解和導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補充發言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歸納,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提出的方針是什么?這一方針的提出起到了什么積極效果?
材料三
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會場 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大廈前飄揚
(3)材料三中兩幅圖片共同反映的我國外交史上的什么事件?
材料四 1972年,當尼克松走下舷梯,就向前來迎接的周恩來伸出了手,他們緊緊握手,足有一分鐘。后來,尼克松回憶與周恩來首次握手時感慨地說:“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br/>(4)材料四中“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表明中美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材料五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構建全球公平正義的新秩序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國家只有大小之別,沒有高下之分;文明只有特色之別,沒有優劣之分。構建全球公平正義的新秩序,必須秉持共商共建的發展新理念。
——馮顏利、唐慶《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
(5)根據材料五指出,習近平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秉持怎樣的理念?
(6)縱觀新中國外交風云,你覺得新中國外交領域不斷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1.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離不開中國。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
——《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
(1)材料一中“這些原則”是指什么?“這些原則”在國際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材料二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60年代末,中國游離于國際社會之外,幾乎不參加任何國際組織。1971年10月,第26屆聯大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直到80年代,中國對國際社會只是謹慎和有限的參與,而到90年代中期,中國參加的國際組織達600多個。
——顏聲毅《當代中國外交》
(2)據材料二,概括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對國際社會態度的變化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其變化的原因。
材料三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謀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3)材料三反映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了怎樣的外交布局?
材料四 21世紀以來,特別是特朗普執政后,美國對華政策逐漸由接觸調整為“戰略競爭”。美國對華“戰略競爭”在經貿和安全等領域都有明顯體現。從根本上講,美國轉向“戰略競爭”是其規制中國的圖謀失敗所致,同時也是其內政外溢的一種必然結果。對中美兩國而言,當務之急是要尋找更多的合作領域,避免“戰略競爭”升級為戰略沖突。
——滕建群: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探析
(4)據材料四,特朗普執政后,美國對華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國應該如何應對這種變化?
22.在當今國際形勢中,中國和美國是影響世界國際關系發展的重要國家,中美關系的發展也影響了國際關系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就中美關系而言,由于杜魯門政府在解放戰爭時期對蔣介石政權給予支持和援助,所以新中國成立后兩國之間實際上處于一種彼此敵視的狀態。……及至朝鮮戰爭爆發,華盛頓決策層旋即改變了對全球冷戰對抗局勢的看法,決心通過戰爭對朝鮮半島實施遏制戰略?!r戰爭爆發及中國出兵朝鮮,導致美國重新評估中蘇關系性質及中國的實力,美國開始視中國為其在遠東的主要敵手,選擇了對華遏制政策。
——摘編自鄧峰《冷戰初期東亞國際關系研究》
材料二 1969年1月,共和黨人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當時正值美國面臨著二戰結束以來最為嚴峻的形勢。越南戰爭的沉重負擔,國內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危機的加深,使美國在同蘇聯爭霸中,日益處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薩斯的一次講話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個力量中心”(美國、蘇聯、西歐、中國和日本)的看法。為了適應這種新的形勢,并改善美國在同蘇聯爭霸中的不利處境,尼克松決定要在中國“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編自方連慶《戰后國際關系史》
材料三 2018年3月23日,美國打響了對華貿易戰的第一槍。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宣布將采取措施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限制中國投資,并將相關問題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面對美國推行反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狂潮,中國開始了反擊,給出了第一步的反制措施,中美之間貿易戰正式拉開。
——摘編自《環球時報》
(1)根據材料一指出新中國成立后中美關系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決定要在中國“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美國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發動對華貿易戰,違反了WTO什么原則?你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戰?
(4)2021年3月18日中美阿拉斯加高層會談上,中共中央外辦主任楊潔篪的講話引得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楊潔篪講到:“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為國際和地區和平與發展、為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作出不懈努力,而不像美國動輒動用武力,造成世界動蕩、不安?!忻纼蓢鴳斖瑏喬鲊及l展良好關系,應該有共同的朋友,這才是21世紀的處世之道。臺灣、香港、新疆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干涉中國內政行徑,并將繼續作出堅定回應。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與中國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歷史會證明,對中國采取卡脖子的辦法,最后受損的是自己。”
請你結合中美關系的發展史實,以“我看中美關系”為主題,寫一篇不少于100字的小論文。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重點突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文采斐然。
23.(2021·遼寧丹東·中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
北宋時的匠人畢昇,用膠泥刻字,然后用火燒制,使字模變硬。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農業、手工業和科技的百科全書。
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薄皟蓮椧恍恰钡某晒Γ窃邳h和國家領導下,一大批中國科學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難取得的偉大成就。材料三:20世紀70年代,我國在農業、醫學領域成就顯著。農業科學家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中國藥學家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研制了一種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新藥物,對人類健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與材料一中圖1人物及文字表述有關的發明是什么?圖2中書的作者是誰?與此書同一個朝代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的著作是哪一部?(3分)
(2)材料二中的“原子彈、氫彈”合稱為什么?“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有什么意義?(3分)
(3)材料三中農業科學家袁隆平被稱為什么?屠呦呦科研團隊研制的抵抗瘧疾的新藥物是什么?(2分)
(4)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談談科學技術的重要性。(2分)背記要點與突破練習03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2021--2022學年(下)八年級歷史期末復習全能沖刺(部編版)
(一)背記要點
1、祖國統一進程
時間 史實 意義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祖國大陸獲得統一
1987年 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 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
1992年 海協會與?;鶗_成“九二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 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
2008年11月 兩岸實現“三通” 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
2015年11月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 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認識: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民心所向,祖國統一大業終將完成
2、新中國外交政策與方針
時期 政策 史實 影響
新中國成立后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1955年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促進了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
1971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西方國家掀起與中國建交的高潮
改革開放后 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已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舉辦了多次國際會議和國際盛會 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認識:外交是綜合國力的延伸,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外交政策也在不斷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3、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科技成就
時間 成就
1964年10月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9月 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1967年6月 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0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20世紀70年代初 屠呦呦領導團隊發現青蒿素
20世紀70年代 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
2003年10月 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
2020年6月 北斗導航系統全球組網成功
2020年11月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
2021年6月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歷程
重要考點解析
考點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什么制度?
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什么戰略發展少數民族地區?
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
考點二:一國兩制
1. 改革開放后,為解決港澳臺問題,誰提出什么構想?
人物:鄧小平;
構想:“一國兩制”的構想
2.一國兩制的前提是什么?兩制分別指什么
前提:一個中國
兩制: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資本主義制度。
3.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是什么?
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4.香港、澳門分別被哪些國家占領?港澳回歸的時間?回歸的意義?回歸主要原因?
1)香港被英國占領,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2)澳門被葡萄牙占領,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
3)意義: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4)原因:綜合國力的增強,“一國兩制”的提出。
5.港澳特別行政區與經濟特區最突出的不同點是什么?
不同點;社會制度不同,港澳特別行政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經濟特區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6.改革開放后對臺的基本方針?
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7.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什么共識?該共識堅持什么原則?
共識:九二共識;
原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8.對祖國統一的認識?
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考點三:國防建設
1、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是?
海軍:華東軍區海軍
2、擔任核反擊任務的導彈部隊是?2015年更名為?
部隊:第二炮兵部隊;
2015年更名為火箭軍。
考點四:外交成就
1、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外交政策是
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列舉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是?“求同存異”方針的作用是?
20世紀50年代: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作用:促進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
3、列舉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
成就: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
4、中國在哪一年恢復了在聯合國合法席位?通過是哪次會議?
時間:1971年;
會議:第26屆聯合國大會;
5、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臉酥荆恐忻勒浇ń坏臅r間?
標志:尼克松訪華;時間:1979年;
6、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外交布局是?
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
7、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有何感想?
原因:綜合國力的增強;
感想:綜合國力是國家外交的基礎;國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發點。
考點五:新中國的科技與文化
1、“兩彈一星”指什么?分別爆炸或發射成功的時間和對應的具體事件?
“兩彈一星”:核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
原子彈: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導彈:1966年,我國第一次成功發射導彈核武器。
氫彈: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人造地球衛星: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
2、2003年神舟五號航天員是誰?
航天員:楊利偉
3、袁隆平的成就?被譽為?
成就:成功培育出雜交水稻;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4、屠呦呦的成就?獲獎名稱?
成就:發現青蒿素;
名稱: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5.易錯警示: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取得突破的關鍵是中美關系的改善。
(二)突破練習
一、選擇題
1.它構筑了現代中國既大又強的國家結構特征,不但符合我國國情,而且有力維護了現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共同利益,是我國在國家建構過程中形成的重要制度遺產,在理論上至少具備“大一統”、“民族自決”和“地方自治”三個源流。它是
A.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改革開放國策
【答案】B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國情,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各自治機關都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一級地方國家政權。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利于加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2.對下面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進程圖示解讀正確的是
A.圖一會議確立我國根本政治制度 B.圖二憲法即為《中華民國臨對約法》
C.圖三蘊含了“民族區域自治”的智慧 D.該示意圖反映了新中國取得的科技成就
【答案】C
【詳解】根據圖片“民族自治地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三蘊含了“民族區域自治”的智慧,C符合題意;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在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確立的,A排除;圖二“1954”頒布的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B排除;圖片沒有涉及科技成就,D排除。故選擇C。
3.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分別設立了特別行政區。其中“特別”是指
A.政治上不直屬中央政府管轄
B.與原宗主國(英國、葡萄牙)還有政治經濟聯系
C.香港、澳門享有高度自主權,原有經濟地位不變
D.香港、澳門享有高度自治權,所有社會制度不變
【答案】D
【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按照一國兩制的基本思想,在港澳設置特別行政區,依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實行高度自治,但不得保留自己的軍隊,僅保留警察隊伍。故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分別設立特別行政區。其中“特別”的意思是享有高度自治權利,原有的社會制度不變,D符合題意;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直屬中央政府管轄,A排除;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與原宗主國(英國、葡萄牙)沒有政治聯系,B排除;香港、澳門享有高度自主權,原有經濟地位不變不是其最特別的地方,C排除。故選擇D。
4.(2021·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2020年4月21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2019)》藍皮書。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以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從全局高度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擘畫藍圖。由港澳和珠三角區域組成的充滿活力的“9+2”城市群,將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主要得益于
A.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 B.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C.“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 D.“一國兩制”紅利的放大
【答案】D
【詳解】1999年12月20日,在一國兩制的構想下,我國正式收回澳門,基于此,我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材料“由港澳和珠三角區域組成的充滿活力的‘9+2’城市群,將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是“一國兩制”紅利的放大,故D符合題意;目前我國祖國統一大業尚未完成,排除A;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國際地位提高無關,排除B;1955年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是針對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排除C。故選D。
5.握手是一種禮儀,是一種交流,可以溝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雙方的理解、信任,領導人之間的握手則往往象征著合作、和解、和平。班級的同學對下面一組圖片進行了解讀正確的是
A.圖一標志著兩岸民間團體交往的開始B.圖二見證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見
C.圖三形成了對臺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D.圖片反映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進展
【答案】D
【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圖一反映的是汪辜會談,這次會談是在達成“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開展的,推動了海峽兩岸關系發展;圖二和圖三都是兩岸政黨領袖的會面,促進了兩岸的關系的進展,所以圖片是反映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進展,故選D;汪辜會談不是民間團體交往,排除A;圖二中連戰不是臺灣地區領導人,排除B;對臺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在70年代末就已經形成,排除C。
6.如下圖所示內容,其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1990年,“?;鶗背闪?,次年,“海協會”成立;1992年,“?;鶗焙汀昂f會”達成“九二共識”;2005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
A.民族區域自治 B.對外開放
C.外交事業發展 D.祖國統一
【答案】D
【詳解】依據題干內容,結合課本所學,1990年,臺灣成立了“?;鶗?,次年,大陸成立“海協會”;1992年,“?;鶗焙汀昂f會”達成“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2005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維護海峽兩岸的統一;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由此可知,材料的內容,反映的海峽兩岸的交往,推進祖國統一大業。D正確;ABC與圖片內容無關,排除;故選D。
7.下表為新中國數次國慶閱兵式的部分資料。由此可見,建國以來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的成就是
國防工業不斷發展 B.導彈部隊發展壯大 C.軍隊政治工作加強 D.軍隊組織框架重塑
【答案】A
【詳解】根據“幾乎全部是戰爭中繳獲的,號稱‘萬國牌’、1959年國產第一代主戰坦克‘五九’式中型坦克首次亮相、1984年戰略導彈首次受閱、1999年空中加油機首次受閱2009年展示裝備100%國產,90%首次亮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國防工業不斷發展,故A符合題意;導彈部隊發展壯大。說法片面,故B不符合題意;軍隊政治工作加強和軍隊組織框架重塑,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8.某軍事博物館舉辦“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圖片展。如果請你為下列圖片選擇一條標語,最恰當的是
A.90年磨礪利劍出,科技強軍煥新顏 B.90年英雄輩出,長征精神永遠傳承
C.90年不忘初心,傳承紅色服務人民 D.90年披荊斬棘,本色不改為國為民
【答案】A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航母、核潛艇等都是高科技武器,這些大國重器的出現說明科技使得我國軍隊的實力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故選A;四張圖片中并無人的元素,無法體現英雄輩出的特點,排除B;武器本身不帶感情,無法很好地體現對紅色基因的傳承,排除C;與C項同理,武器本身并不能很好的體現為國為民的理念,排除D。
9.(2021·內蒙古內蒙古·中考真題)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睋瞬牧峡梢钥闯鑫覈钚惺裁礃拥耐饨徽?br/>A.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求同存異 D.全方位外交
【答案】A
【解析】依據題干的內容,聯系毛澤東的宣告,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原則的國家,中國愿與其建立外交關系,這說明我們奉行的是和平共處外交政策,而此宣告還可以這樣理解,不奉行這些原則的國家,新中國就不會和她建立外交關系,這表明了我們在外交政策上的獨立自主性,由此可知,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項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外交原則,不是外交政策,排除B項;“求同存異”是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的方針,不是外交政策,排除C項;全方位外交是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外交特點,排除D項。故選A項。
10.《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載:“它是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開展活動,沖破美國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擴大對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識形態相社會制度,主張世界各國在相處中互相監督,實行對等的約束和自我約束,具有法律性和道義性?!辈牧现械摹八弊钣锌赡苁?br/>A.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B.1955年“求同存異”方針
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它是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開展活動,沖破美國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擴大對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識形態相社會制度,主張世界各國在相處中互相監督,實行對等的約束和自我約束,具有法律性和道義性?!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特點和意義,C正確;《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體現了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區別,排除A;1955年“求同存異”方針主要針對亞非國家,排除B;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屬于中日關系,排除D。故選C。
11.周恩來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國棋手,在風云變幻的外交大棋局中,縱橫捭闔,談笑風生,使新中國外交突破重圍,朋友遍天下。在1955年的一次國際會上,利用了他個人巨大魅力和外交機敏逐漸減弱了那些懷疑中國或懷疑共產主義的領導人的敵對情緒”?!八钡摹巴饨粰C敏”是指
A.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C.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D.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答案】B
【詳解】根據“1955年的一次國際會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5年4月,亞非29個獨立國家政府首腦在印尼的萬隆舉行會議。中國派出了以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出席會議。周恩來在這次會議上鮮明地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B符合題意;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A排除;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C排除;1972年簽署中美《聯合公報》,D排除。故選擇B。
12.下表信息反映了
A.世界殖民體系走向瓦解 B.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壯大 D.改革開放增強綜合國力
【答案】B
【詳解】依據題干關鍵詞“1949—2017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及表格信息分析可知,該表格信息反映了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結合所學可知,縱觀中國近現代外交歷程,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決定性因素是綜合國力。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取得了顯著成就,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推動我國70年代與西方許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關鍵性外交事件是中美關系正?;?。20世紀90年代加入了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亞太經合組織(APEC),我國領導人出席歷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且為其發展提出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開放、共同繁榮”的區域經濟合作原則。這都說明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所以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與表格信息主旨不符合,排除,故選B。
13.(2021·安徽·中考真題)日本官員承認,進入核俱樂部使中國“獲得亞洲第一大國的稱號”。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后,英國媒體評論說,如果“四大國”繼續假裝中國弱,這是在發瘋,趕緊讓中國進安理會。據此可知
A.核試驗的成功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 B.安理會擔負著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
C.新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新中國得到了西方各國的普遍承認
【答案】A
【解析】據題意可知,中國擁有核武器是英國媒體認為應該趕快讓中國進入聯合國安理會,說明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故選A;材料反映的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BCD都與這一主旨不符,排除。
14.(2021·山東青島·中考真題)2021年5月15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天向”一詞出自《楚辭·天問》,表達了古人對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問。天問、墨子、天宮、蛟龍、悟空等大國重器的命名,均蘊含著厚重深沉的傳統文化內涵,這些大國重器的命名
A.反映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達 B.均受到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影響
C.凸顯了中國綜合國力的強盛 D.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結合
【答案】D
【解析】“天問、墨子、天宮、蛟龍、悟空”等名稱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而火星探測器等都是中國現代航天工業的體現,由此可知這些航天器的命名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結合,D項正確;僅根據這些命名不能體現中國科學技術的發達和中國綜合國力的強盛,排除AC項;“墨子”不屬于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排除B項。故選D項。
15.(2021·山東日照·中考真題)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自立自強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毕旅嬉浴懊嫦蛉嗣裆】怠睘槌踔缘目萍汲晒牵? )
A.人造地球衛星 B.導彈核武器
C.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D.“神舟五號”飛船
【答案】C
【解析】1965年9月,我國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島素,胰島素能促進全身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異生,因此,牛胰島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這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初衷的科技成果,C項正確;人造地球衛星、導彈核武器和“神舟五號”飛船是我國在航空航天和國防方面的成就,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符,排除ABD項。故選C項。
16.(2021·內蒙古鄂爾多斯·中考真題)“隆普功因田地事,平心志在稻糧謀。”這是一位科學家平凡而偉大一生的寫照,他的研究領域是
A.農業科技 B.國防軍工 C.化學工程 D.載人航天
【答案】A
【解析】“隆普功因田地事,平心志在稻糧謀?!闭f的是袁隆平,他的研究領域是農業科技,A項正確;田地事和稻糧謀說明研究領域是農業,不是國防軍工,排除B項;田地事和稻糧謀說明研究領域是農業,不是化學工程,排除C項;田地事和稻糧謀說明研究領域是農業,不是載人航天,排除D項。故選A項。
17.(2021·湖南衡陽·中考真題)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家庭財富標志。下圖是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財富標志的變化,反映出
A.經濟持續增長使農業結構不斷優化 B.經濟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C.經濟持續發展使就業觀念不斷變化 D.工業技術進步使產品質量不斷提升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和材料“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財富標志的變化”可知,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家庭財富標志越來越高檔,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B正確;圖片說明的是消費觀念的變化,不是經濟持續增長使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持續發展使就業觀念不斷變化、工業技術進步使產品質量不斷提升,排除ACD。故選B
材料題
17.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和奮斗目標。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5分)
材料一 我們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
(1)根據材料一,新中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了怎樣的基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的實行有何意義?(6分)
材料二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
(2)材料二中,特別行政區區旗的設計理念體現了哪一制度的實施?簡述港澳回歸的歷史意義。(3分)
(3)對比材料一、二中兩種基本政治制度的共同之處。(2)
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
國家和平統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國家法》
(4)根據材料三,概括海峽兩岸統一的有利因素。(4分)
【答案】(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答出符合題意的任意兩點)
(2)一國兩制意義: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3)都在中央人民政府分統一領導下;由中央人民政府統一管轄和行使主權;都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有利于維護祖國的統一等。(答出任意一點)
(4)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兩岸同胞是血濃于水的骨肉親人;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愿望,和平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綜合國力的增強;“一國兩制”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港澳回歸提供了范例;《反分裂國家法》提供了法律保障等。(答出符合題意的任意兩點)
【詳解】
(1)第一小問據材料一“ 我們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可知, 新中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第二小問據所學知識可知,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為: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2)第一小問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可知,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的設計理念體現了一國兩制制度的實施,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第二小問據所學知識可知,港澳回歸的歷史意義為: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3)據所學知識可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一國兩制的共同之處表現為:都在中央人民政府分統一領導下;由中央人民政府統一管轄和行使主權;都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有利于維護祖國的統一等。
(4)據材料三可從民心、政策和法律、實力等方面概括海峽兩岸統一的有利因素: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兩岸同胞是血濃于水的骨肉親人;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愿望,和平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綜合國力的增強;“一國兩制”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港澳回歸提供了范例;《反分裂國家法》提供了法律保障等。
18.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心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第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
第五條: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材料二 世界上普遍承認只有一個中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_灣當局一貫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反對臺灣獨立,這就是我們共同的立場,合作的基礎?!袊呀浢钊嗣窠夥跑姀慕裉炱鹜V箤痖T等島嶼的炮擊。……首先應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狀態,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范圍的交往接觸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環境。
——摘自《告臺灣同胞書》(1979年)
材料三 值得所有中國人警惕的是,近年來臺灣島內分離傾向有所發展,“臺獨”活動趨于猖獗。某些外國勢力進一步插手臺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這些活動不僅阻礙著中國和平統一的進程,而且威脅著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
——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的講話(1995年1月30日)
材料四 1978—2013年海峽兩岸貿易情況統計表
——(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臺港澳司網站)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概括中國政府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
(2)據材料二,分析中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并指出海峽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是什么?
(3)據材料三,指出影響臺灣和平統一的主要障礙是什么?
(4)材料四主要說明了什么現象?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該如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答案】(1)“一國兩制”。
(2)變化:軍事對峙到和平統一;基礎: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或者是堅持“九二共識”。
(3)影響臺灣和平統一的主要障礙是臺獨勢力阻撓和國際反華勢力破壞。
(4)現象: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從小到大,不斷增長的現象。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做法:增強綜合國力;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九二共識”; 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
【詳解】
(1)依據材料一第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第五條: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分析概括可知,中國政府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一國兩制”。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的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一國兩制”就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一制度為香港、澳門、臺灣回歸祖國開辟了重要途徑。
(2)據材料二“中國政府已經命令人民解放軍從今天起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首先應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狀態,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范圍的交往接觸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環境。”可知,中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態度由軍事對峙到和平統一;海峽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或者是堅持“九二共識”。1992年,海峽交流基金會和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達成“九二共識”,其核心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3)依據材料三“值得所有中國人警惕的是,近年來臺灣島內分離傾向有所發展,“臺獨”活動趨于猖獗。某些外國勢力進一步插手臺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這些活動不僅阻礙著中國和平統一的進程,而且威脅著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分析可知,影響臺灣和平統一的主要障礙是臺獨勢力阻撓和國際反華勢力破壞。
(4)依據材料四1978-2013年海峽兩岸貿易情況統計表,可知反映的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從小到大,不斷增長的現象。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做法:增強綜合國力;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九二共識”; 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
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內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豐皇帝不得不發布了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的第一個“上諭”?!?9世紀60年代,……大清國有了些許新的氣象。此時距離鴉片戰爭已過去20年,清王朝喪失了20年革新突變的寶貴時間。但這畢竟是古老中國發出的尋求自強的聲音。
(1)用材料一中圖示反映洋務運動的相關史實,說明文字材料中“大清國有了些許新的氣象”的觀點。甲午中日戰爭中的哪次戰役的失敗導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結合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海戰的歷史,說說加強海洋防衛的重要性。(6分)
材料二
(2)依據材料二圖A,指出2019年國慶閱兵與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相比,我國的武器裝備發生了哪些變化?依據材料二圖B與圖C,簡述新時代下我國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了哪些歷史性突破?并將圖C中的臂章名稱按其產生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序。(4分)
(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近代中國“有海無防”到新中國成立以來逐步實現“鋼鐵長城”的發展歷程,你認為一個強大的國防需要哪些因素的推動?(2分)
【答案】(1)史實:洋務運動創辦軍事工業、籌建海軍、開辦新式學校,使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邁向現代化。戰役:威海衛戰役。重要性:從兩次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列強都是從海上開始入侵中國的。中國放棄和喪失了制海權,是導致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甲午戰爭交了學費,為后來的人們提供了前車之鑒。海洋防衛是國家海洋戰略和國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抵御來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國家經濟建設和人們生活,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2)變化: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武器裝備種類日益增多;武器裝備的科技含量顯著提升;武器裝備獲取渠道發生改變;武器裝備自主研發與生產能力越來越強等。
突破:成立了五大戰區;組建了五大軍種;排序: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
(3)科學技術的發展;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反抗侵略、不畏強敵的民族精神;團結合作、犧牲奉獻的愛國思想;紀律嚴明、作戰勇敢的革命傳統;堅定忠誠的政治信念;密切聯系、依靠人民群眾的政治路線等。
20.外交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外交領域不斷取得成就。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不論其社會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的自主權利是必須得到尊重的。各國人民都應該有選擇其國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權利。不應受到其他國家的干涉?!绻@些原則能為一切國家所遵守,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而侵略和干涉內政的威脅與對于侵略和干涉內政的恐懼就將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文件集》(第3集)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這些原則”指的是什么?在國際上產生了什么深遠影響?
材料二 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在我們中間有無求同的基礎呢?有的。那就是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仍在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客易互相了解和導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補充發言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歸納,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提出的方針是什么?這一方針的提出起到了什么積極效果?
材料三
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會場 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大廈前飄揚
(3)材料三中兩幅圖片共同反映的我國外交史上的什么事件?
材料四 1972年,當尼克松走下舷梯,就向前來迎接的周恩來伸出了手,他們緊緊握手,足有一分鐘。后來,尼克松回憶與周恩來首次握手時感慨地說:“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br/>(4)材料四中“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表明中美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材料五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構建全球公平正義的新秩序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國家只有大小之別,沒有高下之分;文明只有特色之別,沒有優劣之分。構建全球公平正義的新秩序,必須秉持共商共建的發展新理念。
——馮顏利、唐慶《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
(5)根據材料五指出,習近平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秉持怎樣的理念?
(6)縱觀新中國外交風云,你覺得新中國外交領域不斷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而侵略和干涉內政的威脅與對于侵略和干涉內政的恐懼就將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2)求同存異;促進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3)中國重返聯合國、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4)由敵對到緩和、由敵對到開始走向正?;?;
(5)共商共建;
(6)綜合國力的增強;制定正確的外交政策;外交工作者的努力;國際環境的不斷變化。
【詳解】
(1)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不論其社會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的自主權利是必須得到尊重的。各國人民都應該有選擇其國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權利。不應受到其他國家的干涉”并結合所學知識,“這些原則”指的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一“如果這些原則能為一切國家所遵守,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而侵略和干涉內政的威脅與對于侵略和干涉內政的恐懼就將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并結合所學知識,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2)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 “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在我們中間有無求同的基礎呢?有的。那就是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仍在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客易互相了解和導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及所學知識歸納,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提出的方針是“求同存異”,“同”指亞非國家都有反對殖民主義和謀求發展的共同點,“異”指亞非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建設道路不同。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會議圓滿成功,也促進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3)材料三中 “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會場”“ 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大廈前飄揚”兩幅圖片共同反映的是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驅逐出聯合國的一切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是中國外交的巨大勝利,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從此,中國外交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4)依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1972年尼克松訪華,雙方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中美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對口,關系開始走向正?;?,因此“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5)根據材料五“構建全球公平正義的新秩序,必須秉持共商共建的發展新理念”,可見習近平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秉持共商共建的理念。
(6)縱觀新中國外交風云,依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的提出,說明制定正確的外交政策、外交工作者的努力;依據中美關系由敵對到緩和的原因,說明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環境的不斷變化。
21.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離不開中國。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
——《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
(1)材料一中“這些原則”是指什么?“這些原則”在國際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材料二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60年代末,中國游離于國際社會之外,幾乎不參加任何國際組織。1971年10月,第26屆聯大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直到80年代,中國對國際社會只是謹慎和有限的參與,而到90年代中期,中國參加的國際組織達600多個。
——顏聲毅《當代中國外交》
(2)據材料二,概括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對國際社會態度的變化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其變化的原因。
材料三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謀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3)材料三反映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了怎樣的外交布局?
材料四 21世紀以來,特別是特朗普執政后,美國對華政策逐漸由接觸調整為“戰略競爭”。美國對華“戰略競爭”在經貿和安全等領域都有明顯體現。從根本上講,美國轉向“戰略競爭”是其規制中國的圖謀失敗所致,同時也是其內政外溢的一種必然結果。對中美兩國而言,當務之急是要尋找更多的合作領域,避免“戰略競爭”升級為戰略沖突。
——滕建群: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探析
(4)據材料四,特朗普執政后,美國對華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國應該如何應對這種變化?
【答案】(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2)變化趨勢:從游離于國際社會,到積極參與
因素: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人對世界的認識加深。
(3)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4)逐漸由接觸調整為“戰略競爭”要尋找更多的合作領域,避免“戰略競爭”升級為戰略沖突。
【詳解】
(1)第一問,根據“中印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可知,材料一中的這些原則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3年12月31日中國總理周恩來會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第二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逐漸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
(2)第一問,根據材料二“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60年代末,中國游離于國際社會之外,幾乎不參加任何國際組織。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直到80年代,中國對國際社會只是謹慎和有限地參與。而到90年代中期,中國參加的國際組織達600多個?!笨芍?,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國際社會態度是從游離于國際社會之外到積極參與。第二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人對世界認識的深入等是影響其變化的國內因素。
(3)據材料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謀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可知,材料提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4)第一問,根據材料四的內容“特朗普執政后,美國對華政策逐漸由接觸調整為‘戰略競爭’”可知,特朗普執政后,美國對華政策逐漸由接觸調整為“戰略競爭”。第二問,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國要尋找更多的合作領域,避免“戰略競爭”升級為戰略沖突等等。
22.在當今國際形勢中,中國和美國是影響世界國際關系發展的重要國家,中美關系的發展也影響了國際關系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就中美關系而言,由于杜魯門政府在解放戰爭時期對蔣介石政權給予支持和援助,所以新中國成立后兩國之間實際上處于一種彼此敵視的狀態?!爸脸r戰爭爆發,華盛頓決策層旋即改變了對全球冷戰對抗局勢的看法,決心通過戰爭對朝鮮半島實施遏制戰略。……朝鮮戰爭爆發及中國出兵朝鮮,導致美國重新評估中蘇關系性質及中國的實力,美國開始視中國為其在遠東的主要敵手,選擇了對華遏制政策。
——摘編自鄧峰《冷戰初期東亞國際關系研究》
材料二 1969年1月,共和黨人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當時正值美國面臨著二戰結束以來最為嚴峻的形勢。越南戰爭的沉重負擔,國內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危機的加深,使美國在同蘇聯爭霸中,日益處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薩斯的一次講話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個力量中心”(美國、蘇聯、西歐、中國和日本)的看法。為了適應這種新的形勢,并改善美國在同蘇聯爭霸中的不利處境,尼克松決定要在中國“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編自方連慶《戰后國際關系史》
材料三 2018年3月23日,美國打響了對華貿易戰的第一槍。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宣布將采取措施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限制中國投資,并將相關問題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面對美國推行反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狂潮,中國開始了反擊,給出了第一步的反制措施,中美之間貿易戰正式拉開。
——摘編自《環球時報》
(1)根據材料一指出新中國成立后中美關系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決定要在中國“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美國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發動對華貿易戰,違反了WTO什么原則?你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戰?
(4)2021年3月18日中美阿拉斯加高層會談上,中共中央外辦主任楊潔篪的講話引得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楊潔篪講到:“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為國際和地區和平與發展、為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作出不懈努力,而不像美國動輒動用武力,造成世界動蕩、不安?!忻纼蓢鴳斖瑏喬鲊及l展良好關系,應該有共同的朋友,這才是21世紀的處世之道。臺灣、香港、新疆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干涉中國內政行徑,并將繼續作出堅定回應。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與中國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歷史會證明,對中國采取卡脖子的辦法,最后受損的是自己?!?br/>請你結合中美關系的發展史實,以“我看中美關系”為主題,寫一篇不少于100字的小論文。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重點突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文采斐然。
【答案】(1)敵對關系。
(2)原因:越南戰爭的沉重負擔;國內危機加深;美蘇爭霸中處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極化趨勢發展;中國成為世界五個力量中心之一。
(3)非歧視、開放、公平的原則。美國發動貿易戰是逆全球化潮流,阻礙了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是對世界貿易組織宗旨的破壞;貿易戰沒有贏家;要加強國際經濟合作,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等。
(4)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流,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美方應該尊重規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而不是美方自己的主觀臆,對中國采取卡脖子的辦法,最后受損的是自己。中美都是大國,在抗擊疫情、實現復工復產、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開展合作。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要實現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中美之間關系的發展需要在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的潮流下,積極攜手合作,而不是甩包袱,特別是美國應徹底放棄干涉中國內政的霸道行徑,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才能有利于中美關系的發展與世界的和平。
【解析】
【詳解】
(1)由“就中美關系而言,由于杜魯門政府在解放戰爭時期對蔣介石政權給予支持和援助,所以新中國成立后兩國之間實際上處于一-種彼此敵視的狀態。...及至朝鮮戰爭爆發,華盛頓決策層旋即改變了對全球冷戰對抗局勢的看法,決心通過戰爭對朝鮮半島實施遏制戰略。.... .朝鮮戰爭爆發及中國出兵朝鮮,導致美國重新評估中蘇關系性質及中國的實力,美國開始視中國為其在遠東的主要敵手,選擇了對華遏制政策”可以看出,新中國成立后中美關系的特點是敵對關系。
(2)根據材料“越南戰爭的沉重負擔,國內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危機的加深,使美國在同蘇聯爭霸中,日益處于不利的地位”可以歸納為越南戰爭的沉重負擔;國內危機加深;美蘇爭霸中處于不利地位;根據材料“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薩斯的- -次講話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個力量中心(美國、蘇聯、西歐、中國和日本)的看法”可以歸納為世界向多極化趨勢發展,中國成為世界五個力量中心之一。
(3)根據所學,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為透明度原則、市場準入原則、促進公平競爭原則、經濟發展原則與非歧視性原則,美國違反了非歧視、開放、公平的原則。第二小問為開放性試題,考生根據所學知識,就發動貿易戰違反經濟全球化趨勢、是對世貿組織原則的破壞等方面展開分析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4)本題是論述題,問題中應明確主題是“我看中美關系”,依據材料“楊潔篪指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為國際和地區和平與發展、為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作出不懈努力,而不像美國動輒動用武力,造成世界動蕩、不安?!?,再結合所學可知可以具體論述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流,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美方應該尊重規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而不是美方自己的主觀臆,對中國采取卡脖子的辦法,最后受損的是自己。中美都是大國,在抗擊疫情、實現復工復產、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開展合作。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要實現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中美之間關系的發展需要在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的潮流下,積極攜手合作,而不是甩包袱,特別是美國應徹底放棄干涉中國內政的霸道行徑,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才能有利于中美關系的發展與世界的和平。
23.(2021·遼寧丹東·中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
北宋時的匠人畢昇,用膠泥刻字,然后用火燒制,使字模變硬。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農業、手工業和科技的百科全書。
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薄皟蓮椧恍恰钡某晒Γ窃邳h和國家領導下,一大批中國科學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難取得的偉大成就。材料三:20世紀70年代,我國在農業、醫學領域成就顯著。農業科學家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中國藥學家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研制了一種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新藥物,對人類健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與材料一中圖1人物及文字表述有關的發明是什么?圖2中書的作者是誰?與此書同一個朝代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的著作是哪一部?(3分)
(2)材料二中的“原子彈、氫彈”合稱為什么?“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有什么意義?(3分)
(3)材料三中農業科學家袁隆平被稱為什么?屠呦呦科研團隊研制的抵抗瘧疾的新藥物是什么?(2分)
(4)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談談科學技術的重要性。(2分)
【答案】(1)活字印刷術;宋應星;《本草綱目》
(2)核彈;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國防實力,打破了有核大國的核壟斷。(答出一點符合題意即可)
(3)雜交水稻之父 青蒿素
(4)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發展科技是強國之路
【解析】
(1)根據所學,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應星整理各地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和經驗,著成科技巨著《天工開物》。內容豐富,分類詳細,圖文并茂,只管生動,科技領先,流傳較廣。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李時珍歷時27年著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該書藥物種類多,藥方數量大,圖文并茂,內容詳細,總結全面,流傳較廣??偨Y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重要地位。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
(2)“原子彈、氫彈”合稱為核彈;根據所學可得出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國防實力,打破了有核大國的核壟斷。
(3)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秈型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袁隆平在實踐中提出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20世紀70年代屠呦呦領導的科研團隊發現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青蒿素類藥物對瘧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和大力推廣使全球數億人受益。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4)根據材料主旨可得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發展科技是強國之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鄂伦春自治旗| 郎溪县| 内丘县| 南岸区| 曲松县| 崇左市| 资溪县| 枣强县| 渭源县| 长泰县| 千阳县| 诸暨市| 八宿县| 思茅市| 深水埗区| 新泰市| 易门县| 日土县| 西城区| 宝坻区| 共和县| 合作市| 芦山县| 嵊泗县| 高陵县| 泌阳县| 陈巴尔虎旗| 江北区| 土默特右旗| 二手房| 张掖市| 唐山市| 孙吴县| 威宁| 南投市| 高雄县| 西和县| 临沧市| 西平县| 宁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