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 病毒教材內容分析:病毒是已知最微小的生活在細胞內的致病因子,人和動物約60%的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是一種簡單的生命形態。病毒與動植物及人類的關系密切。學生情況分析:不少同學在農村長大,了解病毒會造成人及動植物的某些疾病,但是對病毒與其它由細胞構成的生物的區別并不清楚。混淆病毒與細菌。大部分學生家庭不能上網,搜集資料范圍受限。教學目標:1.識別病毒,說出病毒的結構組成。2.收集并整理從書籍、報刊雜志及網上查詢到的有關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3.關注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關系,特別是與人類的關系。教學策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了解病毒生命活動的特點時,運用換位思考法,讓學生假定自己是病毒,在身體結構非常簡單的情況下,要長期生活下去,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研究病毒的科學家,在對病毒基本特點了解的基礎上,找出可能的病毒為人類造福的途徑,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和補充教學重點:病毒的主要特征,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難點:病毒的結構和生活課前準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有關病毒及其與人類關系的各種資料教師準備課件教學過程設計: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復習提問 舉手回答問題 植物體和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哪一種生物體沒有細胞?你能說說細胞中有哪些有機物嗎?導入新課 認識病毒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他們所知道的有關病毒的情況,并且說出他們是從哪兒得到這些知識的。請一位學生讀一篇有關禽流感的新聞。(或上網看禽流感最新消息)學生談談對禽流感的認識,感受病毒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觀看《病毒》視頻文件,邊看邊思考,記錄有關要點,準備下面的時間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從中了解學生現有的水平。提問禽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提出疑問:病毒到底是個什么東西,與細菌一樣嗎?。明確本課學習目標打出流感病毒有關圖片,提問:你還敢吃雞嗎?引入新課,超鏈接(病毒)視頻文件布置思考提綱:1病毒是如何發現的?為什么說它是生物?2病毒觀察要用什么儀器?課本將病毒分成多少類?3病毒結構由什么組成?病毒是怎樣生活的?4病毒的繁殖怎樣進行?5病毒與人類有什么關系?病毒的發現 學生敘述病毒發現過程了,了解科學的研究方法。分析得出:病毒比細菌小。 教師引導并歸納引導提問:病毒的發現過程說明病毒具有什么特征?病毒的大小及形態 認識病毒“小”的特征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病毒。知道病毒形態多種多樣 提示一根頭發絲和病毒的大小比較。出示病毒圖片。拿禽流感病毒樣本回學校用顯微鏡能夠觀察到嗎?病毒的種類 學生很容易想到寄生。據此歸納病毒的種類有三種:植物病毒、動物病毒、細菌病毒。并舉例說明 運用換位思考法,讓學生假定自己是病毒,在身體結構非常簡單的情況下,要長期生活下去,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引導學生歸納病毒的種類。病毒的結構和生活 觀察,認識病毒結構。強化記憶病毒結構。能說出病毒結構。說出病毒“繁殖”過程,病毒離開活細胞變成晶體。回答問題得出結論: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又符合生物特征,(有重要的生命物質──蛋白質和核酸;它不能獨立生活,卻可以寄生在活細胞中,靠自己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物質“繁殖”后代,病毒具有生命的特征。)是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 幻燈片展示病毒結構動畫展示病毒的生活,繁殖。以噬菌體侵染細菌為例。(著附→注入遺傳物質→復制→釋放。)現在敢吃雞了嗎?為什么?提問:為什么說病毒是生物?引導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生物特征及細胞結構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得出答案。)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知道人和動物約60%的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疾病是發展畜牧業的嚴重障礙,植物病毒病能夠嚴重地威脅農業生產。回答問題答:防止得肝炎病。對病毒有新的認識。用所學到的知識舉一反三,在老師的提示引導下,嘗試說明“糖丸”的作用,說明雞瘟疫苗的作用。認同病毒可以給人類帶來益處。1、預防疾病、2、能夠殺滅的農業害蟲 3、轉基因技術應用及基因治療 請學生回答所知道的由病毒造成的各種各樣人體疾病、家禽、家畜疾病。調動課堂氣氛,聯系學生親身體驗打過甲、乙肝疫苗的請舉手。問:乙肝疫苗的作用。告知:乙肝疫苗也是病毒,你知道原因嗎?(如學生不會直接說明)動物病毒能夠殺滅的農業害蟲 簡要說明轉基因技術也與病毒有關,還有基因治療,這些常常是通過病毒作為載體達到轉基因或基因治療的目的。注意引導學生從事物正反兩個方面去看待問題鞏固練習 做練習,回答問題 出示練習作業布置 課本第74頁練習1、練習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